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改委節能減排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實現“*”全市節能減排目標,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15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府發〔2*〕3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進一步明確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
㈠目標任務。到20*年,全市萬元GDP能耗由20*年的3.32噸標準煤下降到2.49噸標準煤,力爭降低25%。全市COD(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在20*年基礎上削減9.8%,由1.58萬噸減少到1.43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在20*年的基礎上削減8.8%,由5.37萬噸減少到4.898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萬元GDP用水量降低20%;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㈡總體要求。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圍繞“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新余”目標,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調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實責任、強化監管,加強宣傳、提高意識,突出重點、強力推進,做好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㈢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優化產業項目的投資結構,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項目。抓緊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部門聯動機制和項目審批問責制,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六項必要條件”(必須符合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標準、項目審批核準或備案程序、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節能評估審查以及信貸、安全和城市規劃等規定和要求)。實行新開工項目報告和公示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上項目與地方節能減排指標完成進度掛鉤、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的機制。認真執行國家關于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的相關規定,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市統計局、人民銀行新余市中心支行。
㈣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制訂淘汰落后產能分地區、分年度的具體工作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市、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要依法予以關停,有關部門依法吊銷生產許可證和排污許可證并予以公布,電力供應企業依法停止供電。對沒有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縣區,實行項目“區域限批”。市政府有關部門每年向社會公告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名單和各地執行情況。建立健全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有條件的地方要安排資金支持淘汰落后產能,市財政通過增加轉移支付,對淘汰任務重的縣區給予適當補助和獎勵。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
㈤認真落實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國務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認真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年本)》,鼓勵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進生產能力。根據不同行業情況,適當提高建設項目在土地、環保、節能、技術、安全等方面的準入標準。認真執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投資節能環保領域,嚴格限制高污染外資項目,促進外商投資產業結構升級。認真執行《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安監局。
㈥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抓緊研究制訂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推進太陽能、水電、沼氣、生物質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的科研、開發和建設,加強各類資源調查評價。穩步發展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研究制訂發展替代能源中長期規劃。大力支持以*賽維公司為核心的太陽能產業發展,進一步做大太陽能光伏產業規模。推進煤炭洗選加工等清潔高效利用。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發改委、市農業局、市環保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㈦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認真落實市政府制定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政策措施,支持服務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加快發展低耗能、低污染的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為生產環節服務的金融、信息、商務和總部經濟等服務業,大力推動以連鎖經營、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為代表的現代流通服務業的發展。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降低能耗,推動服務業節能,提高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發展節約型服務業,積極爭創綠色飯店,創建節能型商店,引導科學消費。加強仙女湖、仰天崗旅游開發,發展旅游業,建設無煙工業。抓好科教文衛行業節能和城市公用設施節能,在大型商場、賓館、寫字樓等場所廣泛采用節能、節水、節材性產品和技術,提供集中供冷、供熱設備,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節電、節油、節氣活動。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發改委、人民銀行新余市中心支行、市現代服務業指導中心、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市交通局、市旅游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局。
三、全面實施重點工程
㈧著力抓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組織實施燃煤鍋爐(窯爐)改造、區域熱電聯產、余熱余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電機系統節能、建筑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綠色照明、機關節能及節能監測和服務體系建設等*大重點節能工程。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發改委、市國資委、市國稅局、市財政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規劃局、市建設局、市質監局。
㈨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積極抓好袁河、袁惠渠水質污染防治工作。認真抓好飲用水源的保護工作,確保仙女湖、孔目江一、二級保護區內無排污口。切實加大城鄉污水集中處理力度,“*”期間,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16萬噸,加快城市污水配套管網建設改造,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并與環保、建設部門聯網。分宜縣應在2009年底前建成管網配套的污水處理廠,并實現穩定運行。確保新余經濟開發區、分宜縣城西工業園等實施污水集中處理,確保工業廢水達標排放。對達不到污染治理目標的,暫停審批其新增水污染排放的建設項目。嚴格袁河、孔目江飲用水源保護,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市第四水廠力爭在20*年建成供水。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市規劃局、市建設局。
㈩大力推進燃煤企業脫硫工程建設。“*”期間,全市投運火電脫硫機組*0萬千瓦,到20*年全市火電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過1.778萬噸。抓好新余電廠、花鼓山煤矸石電廠脫硫工程建設。做好分宜電廠循環硫化床脫硫工程的正常運轉工作,確保脫硫效率順利實現。大力實施工業鍋爐煙氣脫硫、有色金屬冶煉行業酸性尾氣綜合治理等項目。淘汰一批小型燃煤鍋爐。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經貿委、市發改委。
(十一)抓好農村減排及治污工程建設。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好農村生活污水的生化處理,在今年試點的基礎上,明年在孔目江流域范圍內全面推廣,新建20座生化處理設施。大力推進農村沼氣工程,重點是抓好規模養豬場的沼氣建設。大力倡導使用高效低毒農藥,減少農村污染。
責任單位:市委農工部、市環保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水利局。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十二)抓好循環經濟試點。抓好新鋼公司、新余經濟開發區等循環經濟試點,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工業園區和城鎮組織建立一批重點循環經濟示范工程,支持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通過循環經濟試點,顯著提高全市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余熱余壓綜合利用水平和廢氣、廢水、廢渣綜合利用水平,大幅推進礦山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推進鋼鐵、有色、煤炭、電力、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循環經濟工作。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發改委、市國土資源局、市建設局、市科技局。
(十三)推動水資源節約利用。突出抓好工業節水,大力推進農業和城市節水,防止水質性缺水。加快建設全社會水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抑制用水過快增長,減少廢水排放,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重點加強工業廢水綜合治理,推進工業生產循環用水、中水回用及污水再生利用,推進高耗水行業節水技術進步和節水器具的推廣使用,現已使用的非節水器具在20*年底前完成更新。加快城市供水管網的改造,管網的漏損率降低到20%以下。研究實施消防、市政、市容、園林用水收費制度。嚴禁在袁河、仙女湖、袁惠渠、孔目江等水系中上游布局危險化學品、電鍍、造紙等高污染、高風險產業項目,建立以水資源為紐帶的生態功能保護區。
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水利局、市環保局、市經貿委、市發改委、市物價局。
(十四)加快資源綜合利用。落實《“*”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推進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煤矸石、大宗工業廢棄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強資源綜合利用認定。推動新型墻體材料和利廢建材產業化示范。抓好城市規劃區內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和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工作。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發改委、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劃局、市建設局、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市農業局、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
(十五)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h級以上城市(含縣城)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統,加快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廢舊資源,突出抓好醫療垃圾無害化處理建設,積極推進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到20*年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
責任單位:市城管局、市衛生局、市環保局、市經貿委。
(十六)促進清潔生產。認真貫徹《*省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對污染企業推行清潔生產審核,對重污染企業實行強制審核,引導企業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產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減排目標未完成的企業,加大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力度,限期實施清潔生產改造方案。20*年力爭完成*家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發改委、市中小企業局。
五、加快技術開發和成果應用
(十七)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研發。把節能減排納入市科技開發專項和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和專項科技計劃中,爭取一批節能減排重大技術項目,開發一批節能減排關鍵和共性技術,重點研發能源替代、節能工藝、綠色建筑、余熱余壓運用、水和大氣污染治理等技術。大力支持科研單位和企業開發節能技術、裝備和產品,優先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解決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示范項目,重點組織開發應用共伴生礦產資源和尾礦綜合利用技術、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節水及污水處理回用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及各類廢棄物資源化技術、企業清潔生產技術、企業間產業生態鏈的集成技術等。對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技術研發項目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市經貿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市建設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統計局、市質監局、人民銀行新余市中心支行。
(十八)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示范和推廣。配合國家實施一批節能減排重點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及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項目和循環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落實節能、節水技術政策大綱,在鋼鐵、有色、煤炭、電力、化工、建材、紡織、建筑等重點行業,推廣一批潛力大、應用面廣的重大節能減排技術。加快推廣節電、節油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及農業節水、節肥、節藥技術。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貿委、市農業局、市安監局。
(十九)加快建立節能技術服務體系。推進合同能源管理,按照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與用戶以分享節能效益方式回收投資和獲得合理利潤的模式,為用戶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管理、運行、改造一條龍服務,促進節能服務產業化發展。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市場運行模式。搭建政府、科研院所為企業提供政策、技術、產品開發的服務平臺,不斷完善節能減排技術服務體系。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局、人民銀行新余市中心支行。
六、加強節能減排管理
(二十)建立健全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認真落實《節能法》和《環境保護法》,加強對市、縣(區)開展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把節能評估和環境評價制度作為項目審批的前置性條件。對超過總量指標、重點項目未達到目標責任要求的縣區,暫停節能評估、環評審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設。強化落實節能評估、環評審批向上級備案制度和向社會公布制度。加強新建、改擴建項目“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管理,嚴把項目驗收關。對建設項目未經驗收擅自投運、久拖不驗、超期試生產等違法行為,嚴格依法處罰。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貿委、市環保局。
(二十一)加強節能環保發電調度和電力需求側管理。制定并盡快實施有利于節能減排的發電調度辦法,優先安排清潔、高效機組和資源綜合利用發電,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機組發電。抓緊制定和完善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規范有序用電,建立長效機制。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環保局。
(二十二)強化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管理。加強對重點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檢查和指導,進一步落實目標責任,完善節能減排計量和統計,督導企業貫徹國家強制性標準GB17167-2*《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組織開展節能減排設備檢測,編制節能減排規劃。對重點監控企業進行全面達標審核,達不到要求的依法限期治理。重點耗能企業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實行重點耗能企業能源審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及公告制度,對未完成節能目標責任任務的企業,強制實行能源審計。20*年啟動重點企業與國際國內同行業能耗先進水平對標活動,推動企業加大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節能管理水平。全面推進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活動,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統計局、市發改委。
(二十三)嚴格建筑節能管理。大力推廣節能省地環保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強化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和監督管理,對達不到建筑節能標準的建筑,不得辦理開工和竣工驗收備案手續,不準銷售使用。貫徹落實《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著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階段執行標準的監管力度。20*年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階段執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工作,研究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能耗定額制度。嚴格執行空調溫度控制標準,除醫院等特殊單位以及在生產工藝上對溫度有特定要求并經批準的用戶之外,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攝氏度,冬季不得高于20攝氏度。
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經貿委、市房管局、市發改委、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財政局、市統計局。
(二十四)強化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管理。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建設,提高公共交通效率。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機動車發展,嚴格執行乘用車、輕型商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建立汽車產品燃料消耗量申報和公示制度。嚴格實施國家第三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快老舊汽車報廢更新。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建設局、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統計局。
(二十五)加強煙氣脫硫設施運行監管。燃煤電廠必須安裝在線自動監控裝置,建立脫硫設施運行臺帳,加強設施日常運行監管。20*年底前,所有燃煤脫硫機組要與省級電網公司完成在線自動監控系統聯網。對未按規定和要求運行脫硫設施的電廠要扣減脫硫電價,加大執法監管和處罰力度,并向社會公布。完善煙氣脫硫技術規范,開展煙氣脫硫工程后評估。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經貿委、市發改委。
(二十六)強化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和監督。加強對污水處理廠進出水質、水量和污泥進行定期監測,并監督污水廠實際運行情況。在嚴格監督和監測的基礎上,加強對污水處理運營費撥付的核定工作。市、縣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及污染物排放信息實行向發改、環保、建設和水利部門季報制度,限期安裝在線自動監控系統,并與環保和建設部門聯網,否則限期整改。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建設局、市城管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物價局。
(二十七)加強節能環保管理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節能減排監管體制。加快各級節能環保監測和監察機構標準化、信息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節能監察體系,整合現有資源,加快建立市、縣節能監察中心。加強節能監察、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建設,加快建立節能計量服務技術平臺。加大減排工作管理力度,完善減排工作監督體系,加強環境監測站、環保監察機構、城市排水監測站、水環境監測站(網)的條件建設,適時更新監測設備和儀器,開展人員培訓。強化環境執法,在現有相關的基礎上,組建好市、縣(區)兩級減排機構,完善全市環境應急管理體系,組建相應的機構。加強統計能力建設,充實統計力量,穩步加大投入。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在節能減排工作中的作用。加快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和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體系,市、縣(區)財政預算內必須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節能、減排工作,重點用于監控、檢測、補助和獎勵。積極爭取國家、省里資金,支持重點節能、減排企業節能減排工程、節能減排監管體系和服務平臺建設。
責任單位:市人事局、市環保局、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市經貿委、市發改委。
七、完善節能減排機制
(二十八)貫徹落實有關政策法規。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15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府發〔2*〕24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資源節約的若干意見》(*府發〔2*〕33號)、《*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府發〔2*〕31號)和《新余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實施意見》(余府發〔2*〕1號)等有關文件精神,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能耗限額、節能標準和排放標準,完善節能減排配套辦法。
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經貿委、市規劃局、市建設局、市交通局。
(二十九)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對全部耗能單位和污染源進行調查摸底;建立健全涵蓋全社會的能源生產、流通、消費、區域間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體系;實施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指標季度核算制度;統計部門建立并完善年耗能3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能耗統計數據網上直報系統,并按季度及時向同級節能減排行政主管部門、成員單位提供能耗統計數據;制訂并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統計和監測辦法,改進統計方法,完善統計和監測制度;建立并完善污染物排放數據網上直報系統和減排措施調度制度,對監控重點污染源實施聯網在線自動監控,構建污染物排放三級立體監測體系,向社會公告重點監控企業年度污染物排放數據。
責任單位:市統計局、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發改委。
(三十)完善促進節能減排的財稅、信貸政策。認真落實國家節能稅收優惠政策,對生產和使用列入國家《節能產品目錄》的企業,按國家有關規定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嚴格執行國家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和控制高耗能加工貿易、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的有關稅收政策。嚴格執行國家“綠色信貸”政策。切實加大對節能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加大對節能的資金投入。鼓勵企業通過市場直接融資,加快進行節能降耗技術改造。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經貿委、市環保局、人民銀行新余市中心支行。
八、健全監督檢查制度
(三十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建立政府節能減排工作問責制。為進一步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貫徹落實國家和我市有關節能減排工作的方針政策,統一部署節能減排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負責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有關節能方面工作由市經貿委負責,有關減排方面的工作由市環保局負責。各地應將節能減排指標完成情況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各級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要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充分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確保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要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節能減排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要在2*年12月31日前提出本地區貫徹落實的具體方案報市節能減排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重大情況及時向市政府報告。
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發改委、市統計局、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監察局。
(三十二)嚴格節能減排執法監督檢查。市政府有關部門和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每年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專項檢查和監察行動,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檢查縣(區)、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落實情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情況,以及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情況,嚴厲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切實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和污染源的日常監督檢查,對違反節能環保法律法規和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單位公開曝光,依法查處,對重點案件掛牌督辦。開設節能環保違法行為和事件舉報電話和網站,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建立節能環保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對行政不作為、執法不力、徇私枉法、權錢交易等行為,依法追究有關主管部門和執法機構負責人的責任。
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發改委、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監察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安監局、市公安局。
(三十三)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組織開展落實綠色生態*建設七項專項整治行動,集中力量促進節能減排工作。即組織開展工業園區不達標污水零排放專項行動、袁河干流源頭保護區污染物零排放專項行動、城市中心區有毒有害氣體零排放專項行動、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污水零排放專項行動、城市污水處理專項行動、淘汰改造燃煤鍋爐(窯爐)專項行動、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經貿委、市發改委、市監察局、市建設局、市城管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安監局、市*局、市衛生局。
九、加大節能減排宣傳力度
(三十四)將節能減排宣傳納入重大主題宣傳活動。每年制訂節能減排宣傳方案,主要新聞媒體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進行系列報道,刊播節能減排公益性廣告,廣泛宣傳節能減排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國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宣傳節能減排取得的階段性成效,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認真組織開展每年一度的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及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水日宣傳活動。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等開展經常性的節能環保宣傳。各級政府要大力表彰在節能管理、節能科學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組織媒體宣傳節能先進典型,揭露和曝光浪費能源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反面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