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交通局暢通工程發展方案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深化我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暢通工程建設,努力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環境,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需要,根據*部、建設部《關于開展20*年暢通工程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廳、建設廳《關于浙江省20*年實施城市暢通工程工作的意見》精神和要求,特提出全市20*年實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暢通工程”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平安平湖”、構建和諧社會,以服務改革開放、服務經濟建設、服務人民群眾為出發點,進一步提高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和城市組織、指揮、疏導交通的整體能力,提高市民交通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創造有序、安全、暢通、優質高效的交通環境。
二、實施范圍和工作目標
實施“暢通工程”的區域為:東至東湖大道,南至東方路、南市路、當湖路,西至平湖大道,北至福臻路、昌盛路。
總體目標是:在連續四年被評為C類城市三等管理水平的基礎上,繼續加大資金投入,逐步在城區主要街道、路口建立動態電視監控系統和電子警察系統,提高城區交通秩序管理的科技含量。同時,針對20*年度暢通工程檢查考核中暴露出的問題,切實采取措施,落實責任,限期整改,為爭創二等管理水平打好基礎。
三、評價項目
實施暢通工程的內容及評價項目主要包括:體制、政策與規劃健全,土地利用與公共交通合理,交通安全、暢通、有序,管理科學高效,執法嚴格文明,服務熱情規范,宣傳廣泛深入和設施齊全有效等八個方面。具體評價標準按照兩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執行。
四、實施方法、步驟
(一)準備階段(4月至6月)。開展調查研究,確定實施范圍,制訂全市實施方案。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召開實施“暢通工程”工作會議,進行動員部署,落實責任制。廣泛宣傳,嚴格執法,動員社會力量維護秩序。
(二)實施階段(6月至10月)。除了繼續開展宣傳,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外,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1.6月初至9月底,對建成區范圍內的道路交通管理設施進行排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加大交通設施的增設、更新力度,規范交通標志、標線和交通信號燈,增設路段、路通實時監控、電子警察系統,渠化路口,合理設置隔離設施。同時根據市區道路交通現狀,危險物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大型貨車和正三輪摩托車限時通行。
2.6月至8月,以創建當湖路“文明一條街”為契機,積極發動成員單位,擴大宣傳范圍,將這一創建活動延伸至建成區的其他道路。組建交通管理青年志愿者隊伍,組織開展以交警為主體,機關干部、學生等共同參與的整治活動,并做好營運人力三輪車的年審以及對三輪車從業人員的教育工作。
3.6月至10月,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集中整治,重點突出無牌無證摩托車專項整治、“反盜搶”專項行動與“雙超”整治,加強對幾類嚴重交通違法的處理,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并針對市區交通事故現狀,組織開展對摩托車違法行為的專項整治。
4.7月至10月,開展出租車、營運人力三輪車違法停車集中整治活動。開展集中整治車輛亂停放、施工亂堆放、亂挖掘活動,并建立完善審批制度。尤其是對市區范圍內的車輛違法停放現象進行重點整治,維護好市區范圍內的通行秩序。在不影響正常交通的情況下,增加主干道出租車臨時停車點的設置,解決出租車停車點少與群眾乘車方便之間的矛盾。
(三)總結階段(10月至11月)。在認真組織自評的基礎上,于10月底前將工作總結和自評結果等材料上報省實施暢通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11月份開始迎接省*廳、省建設廳評價工作組的復評。
五、工作要求
(一)認真貫徹落實省實施意見提出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明確目標,落實責任,認真分析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及時加以研究解決。各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緊密協作,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將此次行動與“五城同創”工作緊密結合,同步實施,共同提高。
(二)改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交通安全設施設置。在現有的城市道路格局上挖掘潛力,通過路口渠化改造、拓寬進出口車道、設置機動車港灣或停靠站點等辦法,提高道路資源利用率。對市區停車場布局進行總體規劃,停車場資源不足的可利用道路合理設置路邊臨時停車位。增設路口燈控和電子警察裝置及路口、路段交通實時監控系統。
(三)加強隊伍建設,健全工作機制。*、建設部門聯合成立工作組,落實專人具體負責實施工作。同時,依托市實施城市交通管理“暢通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和完善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決策機制和組織協調機制,充分調配多種資源,明確職責分工和目標任務,落實各職能部門和有關單位的工作責任。
(四)提高科技含量,強化人才培養。樹立科技投入是暢通工程生命線和支撐點的理念,把科技手段的運用和科技人才的培養結合起來,按照科學實用、量力而行的原則,不斷提高規劃、建設、管理各個環節的科技含量。路網規劃、道路改造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從城市交通發展的需要出發,突出前瞻性、科學性、系統性;要進一步優化管理模式,逐步由經驗型管理向科學化管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