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對于淺談教師角色的轉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各項改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為百年大計的教育,必須走在時代前列,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這就關系到教育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角色的轉變。
國家興盛,人才為本;人才培養,教育為本。在新教育理念下,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這樣一些問題:有的學校生源較好,而有的學校冷冷清清,門庭冷落。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者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水平差異所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老生常談“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已屬可笑了。有人認為,教育行業也是服務業,教師就是服務員,教師就要有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其實,教師的教育過程就是服務過程,就是為學生服務。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得現代教育技術與手段不斷出現,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知識面越來越廣,并開始選擇服務態度好,服務水平高的服務,所以學生擇校就讀已成為普遍現象。
“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教育隨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需要新型的人才,這就決定了教育觀念必須轉變,只是一味地“傳道、授業、解惑”和做園丁是不夠的。有人把學生看作是產品,教師是設計師,產品出自設計師之手,設計師的水平決定產品的質量,設計師的理念引導產品的潮流,這就出現了重德還是重才這個理念的問題。當然,每位設計師都想打造自己的精品,但次品有如何處理呢?這就要求教師們掌握最新技術,改進管理態度和管理經驗,使你的服務與時俱進,才能在未來的教育中有立足之地,才能夠更多地設計并打造出精品,盡量減少次品的出現。
正如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以往的教育觀念總是把教育對象物化,而沒有把學生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總是把他們比作樹木和花草,把教師比作園丁。現在則應當提倡研究性學習,必須認識到教師和學生是雙主體,教師是引導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認識到這一層次,才能夠真正地育人成才。其實,從“教學相長”的角度更能明白地說明師生之間是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的關系。
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決定了教育發展的全球化。我們正面臨著國外先進教育的挑戰,因此,作為新世紀的人民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全新的教育意識。
首先,要樹立服務意識。把為學生服務作為行動的準則。教師要具備課程開發和整合的能力,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結合的能力。教師的教學策略應從重知識教育向重學生發展轉變;從重教學結果向重教學過程轉變;從重統一規格向重差異性教學轉變。
其次,要樹立創新意識。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要突出自己的風格。要創造一種輕松與鼓勵的教學氣氛,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和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第三,要樹立民主意識。教師要擺正師生關系,樹立民主、平等意識。把學生當作親人對待,不以分數為標準來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相信所有學生都可以學好;懂得任何學校都有好、中、差,更為關鍵的是要發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其成才;同時必須承認學生是有差別的,要有寬容之心,要發現他們的長處,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因材施教,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和開朗的性格。
第四,要樹立科研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努力做到經驗和研究相結合,教師間應更加緊密合作,特別是不同科目之間應當組成科研小組,改善知識結構,學會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開拓課程開發和整合能力。
總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更新,才能走在時代前列,才能為人師表,才能培養新世紀的建設人才,以目標指導自己的發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素質,確保“先生”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