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文化建設之我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當前,隨著城市化進程步伐的不斷加快,各地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文化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所重視,用文化的理念評價并提升城市質量品位已成為人們新的時尚標準,作為城市建設重要內容的城市文化建設,在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文化素質、增強市民的歸屬感和向心力以及塑造良好的人文氛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呼喚。筆者不揣淺陋,就此談些個人看法。
一、著力城市的外觀景象,搞好城市的硬環境建設
城市的硬環境猶如人的容貌、衣著、自然舉止,是城市的外包裝,是見之有形、聞之有聲、觸之有覺的表層文化,是一個城市作用于人的最初步、最直接的形象,是城市文化素質在物質形態上的直觀反映,讓人一走進那個城市,就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為此,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精心規劃選址。城市硬環境建設的一個明顯特征是不可逆性。一幢樓、一條街、一座公園、一個廣場建成后,很難再改變。一個歷史文化景點遭破毀后,很難恢復原貌。如某市一幢大酒樓蓋在了一主道的盡頭,完全遮住了前面的一處山水自然風光,行走在這里的人們,目力所極之處,再沒有以前的空曠、寬敞之感,多少年后這一敗筆還成為市民怨聲載道的話柄。因此,必須充分考慮城市自身歷史文脈、自然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進行精心規劃,不能形成規劃選址的敗筆。如現在各地普遍興建的市民廣場,其選址就應避開居民區,否則廣場上晨晚習功練舞的嘈雜聲就會影響居民的休息,引起民怨。
2、創設特色景觀。城市景觀決定于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的硬環境建設主要通過城市景觀反映出來。城市景觀除了要講究美學原理、適應時代要求、合乎大眾需要外,應著力打造有個性特色的、符合各自城市的亮點、盆景。如青島有很多紅瓦尖頂的德國建筑,與青島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已密不可分,北京、西安等城市的古建筑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蘇州因園林聞名于世,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盧浮宮與世界名城巴黎交相輝映。有人提出,將南京定位為歷史文化名城,其第一支撐點是六朝文化,包括中山陵、明故宮等;民國遺跡是其第二支撐點,包括中山陵、總統府等;其它如云錦之類的民間工藝,南京板鴨、雨花石等產品,閱江樓這樣的風景名勝,秦淮河畔的名人蹤跡等都應在支撐歷史文化名城中占有一席之地。現在,最俗氣的就是各地相互模仿,層層克隆,順手拿來,形不成自己的鮮明特色。一處廣場、一幢高樓、一個街道、一座雕塑,所到之處,所見之景,似曾相識,仿佛故地重游,毫無新鮮之感。為此,在新一輪的城市硬環境建設中,各個城市要充分借鑒歷史上的優秀城市文化成果,形成自己的標志性文化建設符號,一如現在只要講到上海就會讓人自然地想起東方明珠,只要講到大連就會讓人自然地想起滿眼綠色,只要講到蘇州就會讓人自然地想起蘇州樂園,諸如此類。我所在的這座城市——南通,被譽為世界體育冠軍的搖籃,就此,應做足體育這一“蛋糕”,不妨集中一處或分散多處地豎起城市體育雕塑,甚或干脆形成體育一條街之類的特色文化,讓外鄉人一走進這個城市就能直觀地感受到濃濃的體育情結。
3、推介節慶文化。一個城市叫得響、打得出、名聲揚,除了固有的自然資源、自然因素的吸引外,在當代,尤其需要各個城市的自身竭力造勢,積極對外推介。現在,最好的辦法無疑是借助于舉辦一系列的大型活動來吸引國人及至全球人的眼球。如昆明的世博園、大連的服裝節、青島的啤酒節、西湖的狂歡節、南寧民歌藝術節等,莫不如此。拿南通來說,已相繼舉辦了四屆港口經貿洽談會,期間兩次舉辦《同一首歌》的大型廣場演出,連續兩屆舉辦了世界大城市帶發展高層論壇,還舉辦了首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南通博物苑百年苑慶暨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百年慶典、長三角協調會、全國航空運動會、旅游文化論壇等,諸如這些,對推介南通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起到了很好的自我宣傳作用,也對凝聚民心,增強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和激勵作用。
二、著力市民的內在素質,搞好城市的軟環境建設
城市的軟環境建設就是要注重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提高,把市民塑造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使人一走進那個城市就有一種“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無限感慨。為此,不妨做到以下幾點:
1、宏揚高尚的市民精神。改革開放,忽如一夜春風,給我們帶來了新鮮空氣,拉近了與世界的距離,使人們有機會接觸到西方國家的許多先進理念和文化。但同時,也不可否定,窗子大開時,伴隨著春風,也難免有幾只“蒼蠅”一不留神跟了進來。由于城市在整個社會體系中所處的特殊地位,所以,在城市的軟環境建設上,以培育高尚的市民精神為目標顯得非常重要。如南通市這幾年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舉國矚目的成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全市倡導“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的市民精神,通過新聞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做好事不留名的“莫文隋”(“莫問誰”的諧音)精神,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增強了全市人民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使一批又一批的莫文隋緊跟上來,又一棒接一棒地接力下去,最近又涌現出了如皋市基層郵遞員十多年來在鄉間小路上做好事的“愛心郵路”群體先進事跡。南通市精神文明的典型新風在全國的新聞媒體上也得到廣為報道。在“十一五”開局之際,該市通過在全市市民中廣泛征集后,經過篩選審評,確定了“包容會通,敢為人先”的南通精神,無疑將形成這座城市新一輪社會各項事業大提升的沖擊破。南京市通過開展“塑造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主題教育活動,提煉出了“開放開明,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的市民精神,上海市通過全市大討論,確定了“海納百川,服務全國,艱苦奮斗,追求卓越”的市民精神。確定并踐行這些市民精神,我們的城市將在發展、建設的道路上一定會開放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
2、構筑健康的文化方式。套用一句老話:“社會主義思想陣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就必然會去占領。”在我們的城市生活中,如果沒有積極健康的文化狀態作引導,人們在茶余飯后找不到愉情舒神的地方,緊張情緒得不到渲泄、釋放的途徑,那必然會滋生出諸多不良的社會丑惡現象。為什么現在有的地方迷信活動四起,賭博之風勁吹,包二奶、艾滋病、吸毒等現象見怪不怪,特別是前幾年“”組織肆虐天下、貽害人間,恐怕與我們有的地方不能做到“兩手都要硬”不無關系。所以,應提倡積極向上的城市文化生活。如可以在城市里成立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交誼舞等文體協會,開展大眾性的全民健身活動,并適時組織觀摩、交流、比賽等活動,把群眾的注意力和精力引導到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上來。南通市幾十年來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濠浜之夜”文藝演出活動,特別是近幾年來在此基礎上借助于新建的市民廣場有組織地開展廣場文體活動,不僅使人們在炎炎夏日里有了一個兼納涼且欣賞的好去處,還使一個個有志者、興趣者借助于這個平臺一展自己的歌喉、舞技,成為了不少市民夏日心向往之的一個重要場所,其產生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
3、培育自覺的責任意識。一個城市的最大魅力在于濃濃的人情味,使人身在異鄉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這是最重要的。而城市的人情味取決于一個城市全體市民的公共責任意識和道德行為。試想,當你走進一個陌生的城市,剛出車站,就被人死纏硬磨地騙進了旅館,宰你沒商量;當你坐在公共汽車上詢問你所要去的站點,售票員沒好臉、沒好聲地沖你一頓發落;到某小區找人,戴紅袖標的老頭老太像把你當小偷般盤問、盯梢;去某機關辦事,衙門里的人看你是外地人而設置了諸多障礙,如此這般,你心里會是什么樣的感受?在這方面,國外的許多城市的市民文明素質顯見要比我們高得多。如常見報道上說,如果你問路,他們會熱心地指路,甚至把你一路護送到目的地;你挑選商品,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向你介紹這種物品的有關性能;小孩過馬路,所有的車輛都會停下來等他先過去。如此,你又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所以,濃濃的人情味對一個城市的對外形象至關重要。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事不在,在不經意間就顯現了出來。這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于日積月累的養成,是一帶十、十帶百的良性連鎖反應的結果。你身在一個城市,如果你沐浴過人家的善待,那么天長日久也會帶動你向善。如此,一個好的社會風氣就養成了。當然,政府有關部門、特別是宣傳輿論方面要有意識地做這些事,從小見大,從長計議,由表入里,眼光遠大地做好引導、宣傳工作,方可最終成為所有市民的自覺行動,成為一座城市最叫響的品牌。
城市文化建設是個博大精深、常說常新的話題,特別是在當前,更應該成為有識志士研究探討的課題。只有建設好具有文化品味的城市,我們的城市才能更具魅力,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才能真正心曠神怡,引以為榮。為了這一目標,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