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密切關注價格上漲的潛在趨勢
*年年中以來,消費品價格及房地產價格上漲壓力更加明顯。*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8%,其中8至12月漲幅均在6.2%以上,食品、居住價格上漲是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原因。在食品價格中,糧食上漲6.3%,肉禽及其制品上漲31.7%,蛋上漲21.8%。*年12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0.5%,其中烏魯木齊、北海、惠州、北京、南寧、寧波、蘭州、重慶、長沙等9個城市同比漲幅超過了15%。
受全球性通貨膨脹輸入因素、國內資源要素成本推動因素、農業生產增速下降因素和價格翹尾因素的影響,*年我國將繼續面臨較大的價格上漲壓力。
(一)全球性通貨膨脹輸入因素
自去年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出現了物價大幅度上漲的情形,燃油、食品和許多消費品價格都在上漲。在“金磚四國”(BRICs)中,*年巴西CPI上漲了4.5%,俄羅斯上漲了9.4%,印度上漲了5.2%,中國上漲了4.8%。在發達國家中,美國CPI達到2.8%,歐元區CPI也上漲了2%以上。
其一,全球化所帶來的工業快速增長和需求增加造成了世界范圍內的能源和大宗商品緊張,在流動性過剩和美元貶值的情況下,價格持續上揚。
其二,受石油價格高企推動的谷物燃料化以及新興國家糧食需求上升的影響,近期同際糧食價格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這次的食品價格高漲,不是出現在供給不足之時,而是出現在全球糧食產量創新高之際。空前大豐收之所以無法抑制價格上漲,原因在于,美國乙醇產業發展以及許多新興國家需求上升兩大根本性變化改變了世界需求。作為糧食的凈進口國,中國近年來雖然采取了大量的支農惠農政策,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糧食連續4年豐收,*年突破了5億噸,但中國受國際糧食價格的影響仍然十分顯著。由于糧食供給受諸多限制,無法對需求快速增長做出快速而充分的反應。因此,在飼料、食品和燃料需求爆發式增長的情況下,糧食供給的豐收仍然不足以彌補需求的更快速度增長。聯合國糧農組織2月13日的報告指出,*年世界糧食產量有望顯著增長,但大部分谷物價格仍將保持在創紀錄的高位,有些谷物價格甚至仍將繼續上漲。
(二)國內資源要素成本推動因素
前幾年,由于我國勞動力相對過剩及勞動生產率有所提高,阻礙了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向下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傳導。去年以來,我國勞動力的成本開始逐步有所上升,同時,一些企業依靠加強管理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潛力在下降。今年《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勞動力成本將有所提高。這些因素在短期內也將促使上游產品價格向部分下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傳導,加大消費品價格上漲的壓力。
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以及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有所加快。*年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7.1%,與此同時,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1%,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8.9%。因此,今年我國將面臨著工業品出廠價格以及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雙重壓力。
(三)農業生產增速下降因素
*年至*年,我國GDP增長率分別為10.1%,10.4%,11.1%和11.4%,速度不斷加快,與此同時,我國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率卻在持續下降:*年至*年中國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率分別為:6.3%,5.2%,5.0%和3.7%。其中*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率大幅回落了1.3個百分點,這與*年我國肉類、蔬菜價格顯著上漲是密切相關的。
今年初我國多個省區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了較大影響,要扭轉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率連續4年下滑的局面,難度很大。
(四)翹尾因素
*年上半年CPI上漲中翹尾因素的影響將高達5.0%,雖然下半年翹尾因素的影響將下降到1.8%,但全年平均仍將達3.4%。
今年CPI上漲水平將主要取決于新漲價因素的高低。受翹尾因素高企影響,即使沒有任何新的漲價因素,今年上半年CPI上漲也將高達5.0%以上;如果考慮到新漲價的因素,今年上半年一些月份CPI上漲將在7.0%以上,因此短期內物價上漲壓力較大。
如果今年新漲價因素為1.5%、2.0%、2.5%三種可能性的話,再加上3.4%的翹尾因素,則今年CPI上漲將達到4.9%、5.4%或者5.9%。總之,今年全年CPI上漲將呈現出高位徘徊、前高后低的運行態勢。
鑒于短期內物價上漲壓力較大,應采取預防性措施,控制未來的通貨膨脹預期,使之不要偏離價格穩定的軌道,防止前期通脹的傳遞和擴散效應加劇未來價格上行的風險;并利用當前財政收入較高的有利條件,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的投入,為城鎮低收入家庭及失地困難農民提供補貼,做好應對價格上漲的各項相關工作,維護市場的穩定。
*年應繼續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各級政府應顯著加大對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建設的投資力度,努力使保障性住房在總房源中的比重有較大幅度提高,平抑并遏制房地產價格的過快上漲。
二、特別關注次貸危機的擴散影響
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連續5年擴張的全球經濟已開始減速,全球經濟增長在去年第四季度已顯著放緩。美國政府空前的救市行動一方面說明,美國經濟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另一方面也對中國經濟的成長增添了不確定性,*年我們需要特別關注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擴散影響。
“9?11”以后的*-*年,為刺激經濟,美聯儲一直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這一政策鼓勵了各銀行紛紛放寬購房貸款標準,推動了大批消費者購置房產,導致不動產價格攀升,繼而形成房地產市場泡沫。從*年6月開始,為在經濟強勁增長時遏制通貨膨脹壓力的上升,美聯儲連續17次提高基準利率,*年6月29日聯邦基金利率最終被提高到5.25%。當貸款利率提高以后,人們對房地產的需求下降,導致價格回落。與此同時,因為債務已經超過了房屋的實際價格,拖延還貸的現象顯著增加,首先被拖欠的貸款就是所謂的次級貸款。美國住房市場的急劇降溫,引發了金融市場的激烈動蕩。目前美國各界對于是否會出現衰退以及經濟減速的程度如何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樂觀論”認為美國經濟將出現減速但不會出現衰退。“悲觀論”認為美國經濟將出現溫和衰退或者輕度衰退。
自加人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不斷增強,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顯著上升。*-*年貨物及服務凈出口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約為5%左右,而*年至*年貨物及服務凈出口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到了20%左右,拉動GDP增長2.2-2.5個百分點左右。
根據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的近期數據(*-*年)測算,中國出口增長率與美國GDP增長率之間存在著較強的正相關關系,美國GDP增長率每下降1個百分點,中國出口增長率平均將下降5.2個百分點。
*年,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程度將取決于美國經濟減速的程度。*年美國GDP增長率為2.2%,根據“樂觀論”的判斷,如果*年美國經濟不會陷入衰退,但GDP中度減速而下降到1.5%,則中國出口增長率將比*年下降3.6個百分點。根據“悲觀論”的判斷,如果*年上半年美國經濟陷入溫和衰退,假設全年GDP增速下降到0.8%,則中國出口增長率將比*年下降7.3個百分點。
三、更多關注結構性問題
(一)投資增長偏快,信貸投放偏
*年至*年我國投資持續快速增長,投資增速遠高于GDP增速,投資消費比例失衡問題日益突出。*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239億元,名義增長24.8%,實際增長20.1%。*年1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比年初增加36323億元,同比多增4482億元。
(二)資源環境壓力較大,節能減排任重道遠
我國在快速經濟增長過程中,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年我國GDP占世界經濟總量5.5%,但能源使用占全世界15%,鋼材使用占全世界30%,水泥使用占全世界54%。我國的環境問題也不容樂觀,各種污染排放總量超過了環境容量。據國家環保局和水利部提供的數據,我國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排入量都已經嚴重超標,水質達不到環保標準。*年,雖然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制定的節能減排任務仍然難度很大,任重道遠。
(三)城鄉差距擴大,收入分配惡化
*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2.6倍,*年縮小到1.9倍,*年擴大到3.3倍;基尼系數現在已經超過0.45。盡管這幾年我國政府加大了對農業投入的力度,但是我國城鄉差距繼續擴大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收入分配還在繼續惡化。
上述這些結構性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并延續了一段時期,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經濟領域中的一些關鍵性改革不到位,比如財稅體制改革以及壟斷行業改革滯后。結構性問題難以單靠宏觀調控來解決,必須按照“十七大”報告精神,通過深化結構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來解決,要實施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體制。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縣域經濟還是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扭轉落后面貌,就千方百計地上項目,擴大投資,造成整個宏觀經濟上投資規模的膨脹。因此,要“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強化預算管理和監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加快形成統一規范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具體而言,中央政府應進一步提高在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事權,加大對落后地區教育、衛生、環境、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便減輕落后地區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同時,要完善增值稅制度,推進增值稅轉型,逐步建立起以流轉稅與所得稅并重的稅收制度,減弱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
要實行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要改革現行資源、環境的稅費體系,穩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改革。借助環境稅、資源稅等價格機制,將資源勘探、環境損失、安全生產等成本統一納入到資源價格中。要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加快建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制度。推動電力、電信、鐵路、郵政等改革,加快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完善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