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訓用結合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訓用結合”是教育工作面臨的普遍難題,其難有三:對“訓用結合”的認識難以達成共識;訓與用的結合點難以把握;訓與用的結合度難以擴大。隨著《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的頒布實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面臨嶄新的課題和任務,怎樣用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干訓工作,怎樣在全面提高干部素質能力的基礎上把人選準用好,怎樣將干部的培訓與使用有機結合起來,讓訓與用發揮出最大的疊加效應,實現共振共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訓用結合”是一種方法論
用辯證的觀點對待訓與用,實質就是“訓用結合”。這種觀點認為訓與用彼此聯系、相互作用、互為因果,它們有共性可察,有規律可循。“訓用結合”的優勢是顯著的:它開闊了訓與用的工作視野,延伸了訓與用的工作范圍,提升了訓與用的工作品味,并影響到訓與用的功能定位和價值取向。訓與用的相融合作,也使原本范疇不同、價值迥異的一對概念重新聯系起來,實現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共存共榮,最終實現1+1>2。因此,我們說“訓用結合”,是正確認識干部教育培訓與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有效方法。
訓與用在相互聯系、運動發展中始終存在主次定位。如以“訓”為主導,即是以“訓”定“用”;如以“用”為主導,即是以“用”定“訓”。
關于以“訓”定“用”
以“訓”定“用”,就是要以干部教育培訓的效果來影響甚至決定干部的選拔任用,這是訓用結合的“結合點”。
——明確“訓”的基礎性作用。“訓”是“用”的前提和基礎。不抓干部教育培訓就不可能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質能力,就會直接影響到干部的使用效果;干部在各級領導崗位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我們的事業就沒有領導者、執行者,也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干部教育培訓必須成為干部形成正確價值觀、權力觀、地位觀的殿堂,成為干部增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加油站,成為干部成長的階梯。
——動態掌握干部教育培訓情況。為了動態掌握教與學的全過程,客觀、真實反映干部教育培訓情況,進而為干部的選拔任用提供依據,需建立完善三項制度:學員的“述學”制度。教育培訓結束后,學員須就所知、所獲寫出學習報告并交培訓管理者,以使培訓管理者及時掌握干部的學習、收獲情況和教學情況;教學機構的“評學”制度。培訓結束后,教學機構須組織考試,并對每一位學員的在校表現作出評價,同時將考試成績和表現評價交予培訓管理者;培訓管理者的“管學”制度。培訓管理者要對參訓人員進行動態跟蹤考察,了解參訓干部的現實表現。
——在干部選拔任用中體現教育培訓作用。時代要求干部教育培訓成為整個干部工作的重要一環,因此干部教育培訓還須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拓展干部教育培訓檔案的功能。將干部教育培訓信息詳細錄入干部人事檔案當中,包括干部中長期需要培訓的內容和時間、已培訓的內容和時間、未培訓的內容和時間,以及每一次培訓中干部的學習報告、考試成績和現實表現等;同時將此信息與相關干部處室共享,為干部的選拔任用提供依據,進一步延伸干部考察的途徑和空間。另一方面,建立擇優而用的考核激勵機制。將干部學習和運用學習成果指導實踐的情況,作為選拔、考核、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工序”,使學習真正成為各級干部提升素質能力的內在需求和不懈動力。實踐中,針對現職領導干部,要加強管理與引導,將其學習表現、學習收獲作為干部調整、使用或表彰、批評的重要依據;針對后備干部,要做到不培訓不提拔,不培訓不使用,培訓效果不佳也不使用。
關于以“用”定“訓”
以“用”定“訓”,就是要以能否真正提高干部素質能力為目標來設計干部教育培訓,這是擴大訓用結合的“結合度”的問題。
——突出“用”的導向作用。“用”是“訓”的目的和歸宿。干部教育培訓只有遵循“切合實際,因勢利導,按需施教”的原則,以能否真正提高干部的素質能力為出發點和歸宿,才有出路。因此,在教學中,必須以工作需求為先導,以優秀師資為平臺,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
——強調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職能。中心和大局,是一切工作的總導向。當前,就是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的要求,以培養造就一支能擔當新時期發展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為目標,緊密結合構建和諧社會,加快推進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的實際,以分析、解決社會改革、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為重點,結合崗位職責和干部隊伍實際,科學設定教育培訓內容。
——創新教育培訓的觀念、內容和方式。就是要建立科學的干部教育培訓觀。一是探索運用人才工作理念指導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要大膽突破現有培訓僅僅圍繞黨政干部打轉的局限,將人才五支隊伍全部納入培訓視野,為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輸送各類有用之才。二是在干部教育培訓中導入市場化經營理念。要樹立成本意識、市場意識、分工意識、合作意識,將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細分為若干段,明確哪些段必須由黨委主導,哪些段可以交予市場來經營,從而徹底改變黨委大包大攬的傳統做法,讓培訓各方發揮優勢、各顯其能,將黨委主導與市場競爭、政府埋單與學校施教有機結合起來,擴大教育培訓的選擇面,提高教育培訓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