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三個代表推動農業出版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按照中央和部黨組的要求,中國農業出版社對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行了統一安排,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布置干部職工自學,收聽收看專家授課錄像,開展各種形式的研討和理論中心組學習等。從學習交流的情況看,大家都能認真研讀原文,深刻領會精神實質,結合工作和個人思想實際思考問題,疏理思路,尋求對策,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在主觀與客觀的結合上、在學習與應用的結合上狠下功夫,效果很好,既武裝了思想,又指導了工作,促進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農業出版工作中的貫徹落實。
一、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去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當今世界,只有堅持和運用這個精髓,才能跟上時代步伐,擴展新的視野,開創新的業績。從出版業和出版社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要求看,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并不斷有所突破。
(一)樹立大局意識,把握出版導向
出版社是生產文化產品的單位,文化產品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和社會引導功能。這就要求我們要把握正確出版導向,實施精品出版戰略,使我們的文化產品更好地為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就是導向,就是大局。同時,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衡量,就是要看我們的文化產品能否促進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能否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這個要求出發,應當認真把握以下兩點:一是我們的工作和產品一定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服務“三農”,促進“三增”;二是我們生產的產品越多、讀者群體越大、市場覆蓋越廣,越說明我們的服務功能到位,促進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作用發揮得越好。
(二)樹立市場意識,破除計劃觀念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思想,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出版業現實已經告訴我們,絕大多數出版單位都是面向市場的。同時,實踐也告訴我們,誰先期進入市場,誰有效開發和占領市場,誰就不斷發展壯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同時提高。農業出版社基本是屬于經營性文化單位,從事經營性文化產業。因此,我們要有強烈的市場意識,必須認識到我們的產品要面向群眾、面向市場,由讀者來選擇,由市場來檢驗,我們的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要主動開發市場,擴大讀者群體;必須認識到我們的經濟效益越高,社會效益就越好,切不可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必須認識到我們的生產經營要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就一定要在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上下功夫,使我們的經營體制和運行機制能主動適應市場,能有效開發和占領市場。
(三)樹立創新意識,破除傳統觀念
創新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本動力。創新是一種開創性的舉動和創造性的活動,是對不合時宜的觀念和理論的超越,是對阻礙發展的體制和制度的突破,需要有一種精神和一股勇氣。要創新,必須首先解決思想認識問題,也就是同志提出的,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這個話講得多么深刻、多么到位。可以說,這就是與時俱進的思想內核。我們一定要加深理解,切實貫徹。從出版業的現實狀況與發展要求看,我們應當解決以下幾點認識問題:一是要破除因循守舊思想的束縛,對一切不利于發展的認識、體制、制度要敢于沖破、敢于下刀,不能固守已有的條條框框。二是要破除計劃經濟思維定式的束縛,充分認識到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會日益加大,力度會日益加大,不能自覺適應市場,不能主動進入市場,不能有效開拓市場,遲早會被淘汰。市場是無形的,也是無情的。三是要破除“小富即安”的小農觀念束縛,使大家都能樹立起自強不息、自我加壓、敢于競爭、敢為人先的意識。在當今社會,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很快就會掉隊落伍。四是要破除單打獨奏的觀念束縛,要樹立合作意識,要形成團隊精神,尤其是社會化生產特性顯著的出版業更是如此。一個團體如能相互協作、密切合作,就能產生1+1>2的效果;一個團體若是單打獨奏、各自為戰,也自然出現1+1<2的結果。五是要破除舊有的人事和分配制度束縛,逐步形成真正的人員能進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機制,以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切實推動出版社工作進展和事業發展。雖然我社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了一些效果,但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改革必須不斷深化,力度不斷加大。
二、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去為民謀利,為民辦事
總書記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牢牢把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是衡量有沒有真正學懂、是不是真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標志。”總書記還指出:“群眾利益無小事”。這些論述多么精辟而深刻,多么平實而入心。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既是對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要求,也是對各個部門和每個黨員的要求。農業出版社應當如何認識這個問題和如何落實這個要求呢?我認為,應當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出版社業務建設和事業發展的目的是為了群眾利益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滿足廣大農民和其他讀者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二是為全社職工生存和提高生活質量創造實實在在的利益。為九億農民提供科技知識和智力支持,為近400名在職及離退休職工提供生存條件和提高生活質量,這既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我們工作的落腳點。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定制度必須把它放在首位。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重要的。
(二)充分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實行決策的民主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辦法在基層,點子在大家,力量在群眾。只要相信和依靠群眾,做到傾聽群眾意見,總結群眾實踐,集中群眾智慧,就會理出好的思路,定出好的措施,使決策正確而有效;只要相信和依靠群眾,注意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凝聚廣大群眾的力量,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相信和依靠群眾,始終做到為民謀利、為民辦事,就會得到群眾的擁護和稱贊。
(三)要切實關心群眾疾苦,努力解決群眾困難
一個單位的領導就是群眾的“父母官”,如果群眾有了困難不來找你,說明你這個官沒當好、不稱職。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們領導干部要把群眾利益放在心里,把群眾冷暖掛在心上。群眾遇到問題和困難,有條件的要盡快解決,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暫時不具備條件解決的,也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逐步加以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也要給群眾說清楚,并做好思想工作。
三、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去建設班子,凝聚力量
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必須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率領全國人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農業出版社作為一個黨的基層組織和國家出版單位,必須加強和改進領導班子建設,使我們的班子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帶領全社職工搞好農業出版工作,振興農業出版事業,實現“兩個效益”的統一,取得“兩個文明”的收獲。搞好班子建設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每個領導班子成員都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
無論是從我們這樣的文化單位的要求,還是從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需要,都要求我們要勤于學習、善于學習。講學習是講政治和講正氣的前提。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氛圍,有了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把理論弄通,把知識弄懂,才能夠使班子成員真正做到講政治、講正氣,才能夠把領導班子真正建設成為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堅強堡壘。
(二)堅持民主集中制,加強班子建設和班子團結
只有堅持民主集中制,才能使班子團結有一個堅實的制度基礎;只有領導班子團結,才能形成較強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形成一個好的風氣和氛圍,推動工作開展和事業發展。堅持民主集中制,就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就必須堅持按制度、原則和程序辦事;就必須堅持民主協商,集體決策,不搞一言堂,不搞家長制。近幾年,出版社的領導班子一直很團結,凝聚力較強。我看,一是班子成員講正氣、講奉獻,把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把勁兒都使在工作上;二是大家都能保持一個好的心態,不琢磨人,不搞小動作和小圈子;三是大家都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補臺。保持這樣一個好的局面和傳統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十分珍惜,自覺維護,主動監督。
(三)堅持用好的作風選人,選作風好的人
能否把優秀的人才選出來、推上去,對一個單位的發展關系重大,對一個單位的風氣影響很大。要能真正做到選好人、用好人,一定要嚴格按《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辦事,要健全一套好的制度和機制,要切實做到能上能下,把德才兼備、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人才盡快選用上來,把素質不高、能力不強、群眾不滿的庸才及時淘汰下去。
(四)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
只有堅持做到這一點,才能形成好的規矩、好的風氣,避免隨意性和人為化,減少矛盾和摩擦,同時,也有利于黨風廉政建設和班子團結。我認為,在*3年實施的我社第三次改革中,我們制定并實行“兩個經費預算”的制度和“兩個一支筆”的措施,就是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好辦法,既堵塞了漏洞,節省了開支,又化解了矛盾,增進了團結。
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牢牢樹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切實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到我們的各項工作中去,體現到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的行動中去,使之成為推動農業出版工作開展和農業出版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