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的宗旨執政為民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三個代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貫穿始終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黨員領導干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是要躬身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自覺執政為民,不斷提高為民執政的本領。
一、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增強執政為民的自覺性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唯一宗旨,是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8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我黨正是由于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不斷發展壯大,才凝聚了億萬人民群眾的力量,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我們黨要帶領人民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廣大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牢記黨的宗旨,自覺堅持執政為民。這是因為:
1、牢記黨的宗旨是堅持黨的性質的本質要求。黨從成立之日起就鮮明地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公開宣示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十六大通過的新黨章又把黨的先鋒隊性質由“一個先鋒隊”表述為“兩個先鋒隊”,更加清楚地表明我們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這是我們黨依據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條件,對黨的性質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也是對堅持黨的宗旨要求的進一步發展。要堅持這一宗旨,就必然要求執政為民。改變或丟掉這一宗旨,就會從根本上改變黨的性質,使黨喪失先進性。
2、堅持黨的宗旨是黨的事業成功的保證。歷史唯物主義堅信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黨的事業就是人民的事業。過去,黨領導和依靠人民自己翻身求解放;現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途上,黨領導和依靠人民自己奮斗求富裕。實踐證明,只要一心一意想著群眾,一心為了群眾,一心依靠群眾,黨的事業就有勝利之源。這是因為黨的利益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為人民利益的奮斗中黨的事業自然興旺發達。
3、踐行黨的宗旨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歷史和人民群眾選擇了我們黨,我黨深深植根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沃土,代表人民執政,代表人民掌權,因而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擁護。長期執政的有利地位,和平年代的優裕環境,一方面使我們黨取得了更好地服務人民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脫離群眾的危險。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脫離群眾以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根本原因就是忘記了黨的宗旨。縱觀世界風云,一些昔日的馬列主義政黨紛紛下臺,也是由于他們脫離了群眾,背離了宗旨。因此,我黨要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不斷鞏固執政地位,就必須始終堅持和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執政為民,這樣,黨才會有牢固的執政根基。
二、糾正三種錯誤觀念,增強執政為民的主動性
一些同志執政為民的意識不強,自覺性不高,與自己的宗旨觀念樹立得不牢外,與社會上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如“父母官”、“打天下、坐江山”、“為納稅人服務”等等的影響不無關系。糾正這些錯誤的思想觀念,有助于增強領導干部執政為民的主動性。
“父母官”的意識。“父母官”一稱是從封建社會傳承下來的,但這幾個字常常可以從一些黨員干部的講話中聽到。在中國封建社會,家國同構,以孝治國。在三綱五常等封建倫理綱常的制約下,皇帝被稱作“君父”,各級官僚則被稱作“父母官”。這些稱呼的本質是要人民像子孝父那樣臣對君忠,民對官順,體現的是王權本位和官本位的思想原則,顛倒了民為主人,官為公仆的基本關系,這與我黨的人本位原則和執政為民的思想觀念是背道而馳的。我們的權力屬于人民,我們的力量來自于人民,我們的智慧源于人民,任何時候都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緊緊依靠廣大人民來執政。
“打天下,坐江山”的思想。這種思想在建國前后曾一度流行,但至今仍未徹底根除。這些人把革命成功看作是“改朝換代”,認為到了自己“坐江山”的時候了,到了自己當官向人民發號施令的時候了。這實際是對無產階級革命的歪曲,是官本位思想的翻版。我們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是為了人民當家作主,而不是為了統治人民;我們執政的目的,就是為人民謀利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每個領導干部只有為人民謀利益的義務,沒有為自己謀私利的權利。要把官當作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權當作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為民、愛民、富民,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
“為納稅人服務”的觀念。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是納稅人出錢養活的,所以,政府要為納稅人服務。這種觀念貌似有理,其實與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是大相徑庭的。納稅人是我們服務的對象,但不是唯一對象,我們所服務的對象是包括納稅人在內的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納稅人的利益我們要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但我們更要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包括納稅人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領導干部要時刻牢記黨的群眾路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
三、提高三種本領,增強執政為民的實效性
要卓有成效地為民執政,黨員領導干部就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本領。
1、利為民所謀,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本領。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只有在經濟和社會事業的不斷發展中才能得到滿足,因此,發展是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和長遠利益。如何有力推動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是黨員領導干部面對新形勢必須經常回答的問題。適應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和我國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把握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運行特點,自覺遵守客觀規律,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機制作用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水平。因此,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爭當“學習型”干部,努力掌握發展市場經濟的本領,特別是要搞好科學決策。決策是領導者的一項重要職責,它關系到一個地方能否可持續發展,關系到人民群眾能否得到實惠。現在不少同志為群眾謀利總覺得力不從心,甚至好心辦壞事,自己吃了虧,反而給群眾造成損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點子不當或決策不妥。如何減少決策失誤?關鍵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按程序決策,依法決策,決不可憑頭腦發熱糊來,也不可從創造個人政績出發亂搞,一定要順情勢、合民心、利民生。
2、權為民所用,提高拒腐防變的本領。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給的,只能用來為黨干事業,為人民謀利益,決不可用來謀私利。人民擁不擁護我們,不僅要看我們給他們帶來多少好處,還要看我們是否得了不該得的好處。因此,要執政為民,還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價值觀。有的黨員干部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營私舞弊,搞權錢交易;有的搜刮民財,甚至欺壓群眾;有的揮霍浪費,燈紅酒綠等等,人民群眾深惡痛絕。這些人忘記了黨的宗旨,用權為己,以權毀己。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牢記“兩個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堅持“三個珍惜”(珍惜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聲譽、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做到“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過好“五關”(名位關、權力關、金錢關、美色關、人情關)。
3、情為民所系,提高密切聯系群眾的本領。執政為民必須首先了解人民。人民群眾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難和要求?我們心里要有底。這個底從哪里來?靠深入群眾調查研究,靠親近群眾密切關系,靠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現在有些同志想群眾利益少了,想個人利益多了;想群眾疾苦少了,想個人安逸多了;考慮群眾承受力少了,考慮個人“政績”多了;深入群眾少了,浮在上面多了……這些問題損害黨的形象,挫傷群眾積極性,危害執政為民的根基。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是國家的主人,我們是公仆,一定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加強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我們一定要維護和實現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問題,特別是處理好橋南復市的各種矛盾,幫助經營戶謀發展。同時繼續解決好“三農”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深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能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也才能使執政為民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