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黨校教學改革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縣鄉黨校教學和管理體制改革,是廣西自治區黨委著眼于培養造就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推進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建設的一項重大決策。今年初全區縣鄉黨校教學和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后,全州縣認真謀劃,扎實推進這項工作,初步形成了“縣委領導,組織部牽頭,黨校負責,部門參與,基地帶動”的“大黨校、大培訓、大效益”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新格局。全州縣縣鄉黨校教學和管理體制的改革有如下特點:
培訓格局力求“寬”。在培訓格局上,全州縣鄉黨校力求突破原有黨校“小課堂”教學的局限,構建一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和各類人才的新型教育培訓體系。即縱向建立由“縣委黨校-鄉鎮黨校-專業協會(示范基地)-黨員示范戶(黨員中心戶、農家課堂)”構成的四級培訓體系;橫向形成部門分工合理、優勢互補、資源整合、聯動發展的基層黨員干部和各類人才教育培訓工作新格局,即形成“大黨校”的格局。目前,該縣正積極完善以縣委黨校為中心,18個鄉鎮黨校,1921個培訓示范基地,28**戶黨員示范戶(農家課堂)互相補充的新型黨校培訓體系,以構建起“大黨校“適應“大市場”的格局。
培訓面力求“廣”。在重點培訓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包括縣鄉黨政部門的黨員干部、村干部)的基礎上,縣鄉黨校力求把教育培訓對象拓展到縣域范圍內的全體黨員以及各類人才,營造人人皆可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材的良好環境。對縣委黨校培訓的主要對象、鄉鎮黨校培訓的主要對象、農村專業協會(示范基地)培訓的主要對象、黨員示范戶(黨員中心戶、農家課堂)培訓的主要對象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拓寬培訓面。縣、鄉黨校、農家課堂、專業協會已成功舉辦了各類技術人才、文明守法標兵、經濟能人、農產品營銷經紀人等26期培訓班,培訓人員67**多人次。
培訓內容力求“實”。在加強政治理論培訓的基礎上,縣鄉黨校統籌安排管理知識、市場信息和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實用知識和技能培訓。
班次設置力求“新”。在培訓班次的設置,全州縣鄉黨校有所創新。縣委黨校的班次設置,增設了村(居委)“兩委”主要干部、黨員致富能手、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農村專業協會骨干、農村中介組織負責人等專題培訓班。鄉鎮黨校培訓班次設置,要求辦好鄉鎮機關黨員及干部職工培訓班、村(居委會)干部培訓班、農村基層黨員致富能手培訓班、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農村經濟組織和中介組織、專業協會骨干人員培訓班等。同時,要求依托本地專業協會、黨員示范戶(黨員中心戶、農家課堂),開展各種農村種養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培訓班,重點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員以及青年農民的培訓。
培訓方式力求“活”。在培訓方式方法,力求做到“六個結合”:即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課堂培訓與基地示范相結合,老師面授與電化教學(遠程教育)相結合,統一安排培訓內容與“菜單”自選相結合,長期常規培訓與短期專項培訓相結合。在教學方式上,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的單一培訓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對象的不同,推行案例分析、研討交流、專題講座、學員論壇、現場教學、情景模擬、問答辯論等多種培訓方法。目前,該縣正積極推行黨校固定課堂、流動課堂、專業協會的基地課堂、農戶家中的農家課堂、有線電視傳輸的《熒屏課堂》和電視電話相結合的《科技點播課堂》等“六種課堂”的教學,為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類別的學員提供了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深受廣大黨員和群眾的青睞。
培訓資源力求“豐”。一是多渠道籌集培訓經費;二是完善辦學基礎設施;三是加強師資庫、教材庫、案例庫和實習基地“三庫一地”建設。
自縣鄉黨校教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以來,全州縣初步構建了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新格局,實現了黨建、人才、農村經濟工作良性互動的“大效益”:一是積累了新形勢下發揮縣鄉黨校主陣地作用、農村黨員干部全員培訓的新經驗。賦予了黨校新的職能,延伸了縣鄉黨校的教育培訓功能,整合了優良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資源。二是廣大農村黨員的“雙帶”(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明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加強。1-4月,該縣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92多期,培訓農村黨員干部17244人次,其中舉辦黨員村干部培訓班4期,培訓406人,增強了黨員帶頭致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