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治任務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基層建設問題,是黨建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是作為黨的日常性建設問題來看待的。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所引發的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變化,尤其是社會生活方式和組織結構的變化,黨的基層建設問題和中國基層民主建設問題一起躍升為中國社會政治發展的戰略問題,由此提出了一個全新的黨的基層建設概念:社區黨建。
回顧過去,黨在社會基層的存在已有很長的歷史,正是基于這種存在,我們黨有效地組織和領導了中國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在傳統的集權體制下,黨、國家和社會形成的是一體化的關系,黨不僅是國家的核心,同時也是社會的核心,社會是圍繞著黨的權力和黨的領導和組織網絡而存在的。因而,傳統意義的黨的基層建設,以黨的自我完善為核心取向,黨的完善決定社會完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的全方位、深層次的變化,社會自主性日前增強,并逐漸與國家形成相對獨立的關系,于是,黨、國家和社會的一體化開始分化。在國家與社會二元分化的作用下,黨借助其政治領導優勢所形成的核心地位,在國家層面依然牢固不變,但在社會層面開始面臨挑戰。因為,雖然市場經濟的發展并沒有改變黨在基層社會的組織體系,但是市場經濟發展卻使黨在基層社會的組織體系的組織背景發生深刻變化,這主要體現為單位體制的松解和以居民區為基本構成單位的社區出現。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作用下,政經合一的單位組織是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基本組織,是社會構成的主體。為了保持黨的領導與核心作用,保證計劃經濟體制所需要的國家的整體一致性和統一性,傳統的單位體制都以黨的組織體系為基礎確立,都是圍繞著黨的領導和黨的權力而存在。由于單位組織是這個社會構成的主體,所以,黨在基層的基礎實際上建立在單位組織之上。但是,改革開放,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對傳統的單位組織形成了強大沖擊,這種沖擊要么使原有的單位組織解體,要么使單位組織由傳統的政經合一組織轉化為脫出政治特征的功能性單位組織;與此同時完全不同于傳統單位組織的各種新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不斷涌現。在這樣的社會發展態勢下,中國社會的結構形式就逐漸從原先的單位制結構開始向社區制結構轉化,其核心表征是社會主體不再以單位為其最終的依歸,而是以社會為其最終的依歸,相應地,人們不再以單位為核心來安排自己的生活,而是以人在社會中的全面實現為核心來安排自己的生活。這樣,單位對人的組織力就嚴重弱化,與此相應,作為人們生存和生活主要空間的社區對人的組織力大大增強。這種深刻的變化推動了中國社會結構從單位制結構向社區制結構轉化。與傳統的單位體制不同,社區在本質上是以一定的區域為單位,以特定的公共利益為軸心而形成的保障和實現特定公共利益的共同體。中國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對于以傳統的單位組織為黨的社會根基的中國共產黨來說,就面臨著如何適應中國社會結構逐漸從單位制結構向社區制結構轉化的客觀趨勢,以社區為單位,在已有的黨在居民區的組織基礎上,從戰略的高度全面構建黨的社會根基,從而從根本上保證黨在中國社會的領導基礎和執政基礎。社區黨建正是針對這種挑戰而提出的。
黨的領導地位在社會層面面臨的挑戰,使社區黨建對新時期黨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關系到黨對轉型后的中國社會的領導能力和整合能力;而這種挑戰的性質也決定了社區黨建不同于傳統的基層黨建,其取向不是簡單的黨的自我完善,而是如何在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中,或者說如何在新的組織背景下,保持和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保證黨對社會的有效整合。因而,從最本質的意義上講,社區黨建的具體內涵和目標指向應該是:鞏固黨的基層組織,改善黨的基層組織的活動方式,強化黨對社區活動和社區建設的主導,密切黨與社會、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構建黨的領導和執政的廣泛的社會基礎,提高黨組織整合社會的能力。顯然,與傳統的基層黨建相比,社區黨建具有了新的內涵和新的目標指向,實際上是一個新的黨建實踐。這就要求社區黨建在具體的工作中,必須在一定程度上脫出傳統的思路和工作框架,進行新的實踐和探索,并在不斷思考和總結的過程中獲得發展和提高。
基于社區黨建的內涵和目標指向,在新的歷史時期,社區黨建主要面臨兩大任務:一是健全和完善黨的基層組織及其活動方式;二是鞏固和發展黨的群眾基礎,即社會基礎。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價值依歸。因此,這兩大任務是可以歸并在一起的,其核心就是黨如何通過自身完善的組織體系和在社區中積極有效的活動,在社區中構建最廣泛和牢固的社會基礎,實現對社區的有效整合。
在新的歷史時期,社區黨建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都與傳統的街道和居委會的基層黨建有很大不同,從而決定新時期社區黨建的工作任務、工作方式和工作目標都有新的特點。從一定意義上講,新時期的社區黨建與傳統的基層黨建相比,其難度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必須通過具體的工作進行新的實踐和探索。社區黨建的兩大任務決定了新時期社區黨建工作的內容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組織建設。組織建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組織本身的建設;二是組織體系的建設。這兩方面不是割裂開來的,而是相輔相成的。2、體制建設。社區黨建中的體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黨的組織體制、領導體制、工作體制、監督體制和動員體制等。3、黨風建設。黨風的最根本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使黨永遠不脫離人民。其中的關鍵是:使黨員和黨的基層干部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強化公仆意識,充分發揮黨在群眾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全面、深刻地密切黨群關系。4、干部建設。居民區黨支部是居民區的核心力量,是居民所信賴的組織。一大批優秀的黨的基層干部從事居民區黨支部的建設和發展工作,是增強黨在社區影響力和凝聚力的關鍵。5、民主建設。社區黨建中的民主建設,不僅關系到社區黨組織自身的活力,而且關系到社區基層民主建設的總體發展。社區黨組織的黨內民主發展對于基層民主的建設和發展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6、政治動員。在社區黨建中,政治動員主要體現為兩大方面:一是充分動員社區內的全體黨員,尤其是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活動和社區建設;二是充分動員社區內的各種單位的黨的組織參與社區活動和社區建設。黨的資源向社區集中,并在社區中獲得重新組織和調配,不僅有利于社區的發展和基層民主建設,而且有利于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活力和對黨員的教育與管理。在基層民主建設方面,黨在基層群眾自治中的主導作用,能同時起到推動基層民主建設和拓展黨的社會基礎的雙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