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協中心學習組學習討論會上的發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同志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出新要求。這就是: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這些新要求既與黨的十六大確定的到2020年奮斗目標相銜接,保持了目標的連續性,又根據新的情況和條件充實了奮斗目標,增強了目標的針對性,使工作目標更加明確、措施更加具體、藍圖更加清晰,必將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現談談我學習的一點初淺認識:
一、小康概念振奮人心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第一個把“小康”作為我國中長期發展目標的是鄧小平。*年12月6日,鄧小平會見當時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說:“中國本世紀的目標是實現小康”。此后,小平同志關于小康的設想和論述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年11月底12月初,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用了小平同志的設想,提出“力爭用二十年的時間”“使人民的消費達到小康水平”。*年9月,十二大把鄧小平設想的“小康社會”寫入上個世紀末的奮斗目標:“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從那時起,黨的歷次代表大會都把小康社會作為明確的奮斗目標。十三大提出,到20世紀末,“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十四大把“人民生活由溫飽進入小康”確定為20世紀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十五大把“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確定為進入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奮斗目標之一。十六大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作為大會的主題,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就是在這樣的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前提和理論成果之上,十七大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提出的新要求是更新、更高、更全面、更明確、更具體的要求;是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確立的新要求;是站在時代的新高度,按照和諧社會的標準確立的新要求。十七大確定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充分體現其“惠及億萬人民”的本質屬性,豐富并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二、理論全面更新更高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體現了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因為,經過黨的十六大以來五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一些原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得到了化解乃至根本解決,一些原來并不突出的問題和原來不存在的問題產生了,人民群眾產生了多方面新的利益訴求和期待,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所謂“全面”,不僅是指建設成果要惠及十幾億人口這樣的“全面”,而且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之“全面”。也就是說,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十七大報告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正是上述這些時代條件的反映,正是對人民新期待的全心回應。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充分體現了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的基本綱領。面對新要求要有新認識。新認識新在哪里?新在“更全面”上。新要求是按照科學發展觀提出來的,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新經驗、新任務、新目標,是與時俱進的重要標志。新認識就是要深刻領會、全面理解新要求的重要意義和豐富內涵,把我們的思想統一到新要求上來,圍繞新要求自覺解放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關鍵在于我們要從思想上防止片面發展、片面建設、片面追求不是又好又快的速度。
面對新要求要有新舉措。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我們要做到“更全面”,要把“更全面”作為一種壓力、一種動力,要把報告中提出的兩個“人人享有”作為發展的重要目標,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用改革創新舉措加快全面發展,按小康建設的新要求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用求真務實的作風全面推進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工程,真正把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務、新目標落實好、實現好。
三、道路曲折任重道遠
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一項前無古人的艱巨而光榮的偉大事業。中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斗,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更是任重而道遠。要始終不渝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要始終不渝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要始終不渝地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積極進行文化創新,增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健康的思想氛圍。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堅定不移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堅持什么樣的發展觀,對這個國家的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以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領導集體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才能順利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事業,才能更好地完成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任務。
能否落實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是對我們的重要考驗,為此,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發展大局,提高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的能力,增強工作的創新性,用不斷取得的新成績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勝利實現。“堅冰已打破,航路已開通,道路已指明”。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猶如燈塔照亮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只要我們認真貫徹、全面落實這些新要求,就一定能夠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