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政考察團座談會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與我們*,特別是酒泉相比,人緣相親、地緣相近,地理位置都處于西部,地形地貌基本相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不管是農業生產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是所居住人口的基本素質和生產方式,兩地相差不大。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們和*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已有了明顯的差距,*各級干部群眾大發展、快發展的責任意識非常強烈,走到任何一個地方,干部群眾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思想觀念超前,發展上都有“大思路、大手筆、大成果、大收益”。*地區艱苦創業的精神,奮發進取的意識,以及不干則已、要干就干好,不學則已、要學就吃透的精神意識也十分明顯,下苦功、出苦力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力度非常大。這些經驗需要全縣各級干部群眾認真去學習,在探討研究明年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體系建設中加以借鑒。
這次由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張鴻、縣人大副主任賈玉璽、縣政協副主席趙明山帶隊,組織10個農村鄉鎮主要領導、相關部門領導和部分農業產業發展帶頭人參加的考察組專門赴*考察現代農業,充分說明了縣委、縣政府已將農民收入增長方式的轉變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收入增長方式轉變實質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結構的重大調整,是生產關系的一項重大變革,是推動生產方式向前發展的一次革命。這場革命要靠解放思想、艱苦創業,也要靠科技助推,更要靠各級干部以高度的責任感去抓落實。
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
1、堅持在“一片一業”思路的指導下,研究好農業結構調整應該調什么的問題。回顧目前農業發展現狀,我縣又回到了90年代末的發展思路。當初,縣上提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三高農業”的思路,全縣地膜小麥、地膜棉花、大棚蔬菜等一些產業相繼起步,但十余年后,我們通過學先進,又回到了以前的路子,而*則堅持了十余年。我們現在研究農業結構調整,不能滿足于“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定要打破區域界限,充分發揮區域特征。目前,我縣區位要按四個片區來劃分:西片的南岔鎮、西湖鄉、*鄉農業基礎條件和區位特點比較明顯,而且相近,在農業結構調整上應以一個產業為主;南片的鎖陽城鎮、布隆吉鄉應考慮發展一個產業;東片的三道溝鎮、河東鄉、腰站子鄉應考慮發展一個產業;雙塔、七墩兩個移民鄉的農業基礎條件較差,應考慮發展一個產業。全縣的四個片區要按照“以片為主、一片一業”的思路考慮農業結構調整,要研究如何按照總體思路走下去的問題。
2、堅持在“251”增收目標的前提下,研究農業工業化生產模式的設置問題。“251”增收目標是我縣明年和今后一段時期現代農業體系建設的基本目標,即:東半縣、南半縣和移民鄉要發展“雙千元田”;農業基礎條件較好的西半縣要在發展“雙千元田”的基礎上,發展“五千元田”和“一萬元田”。全縣要按照這樣的增收目標,研究農業工業化模式的設置。各鄉鎮及產業協會要主動走出去,幫助農民尋找農產品加工企業和銷售市場,完成訂單農業,進行工業生產模式建設。工業生產模式建設過程中,要在籽種、原料種植、收購、管理、銷售等各環節引進工業化管理。
3、堅持在以市場為導向的前提下,研究政府在現代農業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問題。要研究西部地區在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市場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政府如何將“有形的手”伸入市場。在現代農業體系建設中,政府要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
4、堅持在生態立縣戰略的前提下,研究經濟林和生態林在經濟優勢上的轉化問題。在生態建設過程中,要將政府在生態建設上的責任和義務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優勢。
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
在發展目標上,具體要實現四個數字。一是在農業結構調整上,要確保全縣50%以上的土地用于“一片一業”的發展;二是要通過農業工業化發展,確保非農業人口占到農業總人口的50%以上;三是要通過農業結構調整,使農業經濟總量占到全縣經濟總量的15%以下;四是要通過發展現代農業,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幅度達到15%以上。全縣各級各部門要認真研究以上四個目標,努力做好各項工作,將我縣現代農業體系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推向嶄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