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廳局長交流發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幾年來,*水利工作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認真貫徹部黨組提出的新時期治水新思路,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達小康,建設新*”的工作大局,拓展治水領域,改革治水體制,創新治水實踐,不斷提升水利在防洪減災、水資源供給和水生態環境方面的保障能力,努力探索資源水利在*的發展途徑。
一、與時俱進,確立資源水利的發展思路
進入新世紀后,*工業化、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既為水利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帶來了許多嚴峻的挑戰:一是六七十年代之前建設的大量工程設施普遍進入更新改造周期;二是河(湖)普遍淤淺,水面和濕地日益減少,調蓄功能明顯衰減;三是由于工業和城市廢污水的超量排放,導致許多河湖被污染,水質惡化,甚至威脅到城鄉人民的飲水安全;四是水利部門長期以來重工程輕資源、重建設輕管理,導致河湖管理和維護嚴重滯后;五是多龍管水的體制和機制,難以建立對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有效管理和保護的科學體系。幾年來,我們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水問題,在部黨組治水新思路的指導下,努力在改革中探索,在實踐中創新,逐步形成了新時期*水利工作的總體要求。即圍繞一個目標(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把握兩個規律(水的自然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堅持三個統籌(統籌城鄉水利協調發展,統籌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綜合治理,統籌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協調推進)、提升四個能力(防洪保安能力、水資源保障能力、水環境保護能力、水利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并一直以此指導*水利的改革創新,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抓好基礎,建立資源水利發展的規劃體系
河網水系是水利工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地表水資源的主要載體。現實情況表明,防止河網水系的退化和功能衰減,已經越來越成為水利工作的緊迫任務。我們抓水資源管理和水生態環境保護,關鍵是要抓好河網水系管理,維護江河湖庫的健康生命。近幾年,為了加強河網水系建設和保護,我們首先從規劃工作抓起。投入很大的人力和財力資源,先后完成《*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省湖泊保護規劃》、《*省城市水利規劃》、《*省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省水資源綜合規劃》也完成了主要工作量;今年,我們又組織開展了《*省河網水系規劃》和《*省沿海地區水利綜合規劃》的編制工作。這些以水資源能力建設和江湖河庫管理與保護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和專業規劃相互配套、相互補充,形成了以下主要成果:一是建立全省水資源時空分布狀況的基本數據庫,為今后的準確調度、科學管理和綜合治理提供依據。二是完善全省水資源能力建設的規劃布局,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在水安全、水資源和水環境方面的保障能力。三是制定全省水資源管理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界定管理保護范圍,規定取水和污染物削減限量指標,按照引排分開的要求,建立全省清水河道和保護體系。四是提出全省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行業標準、政策舉措和考核機制。五是明確江河湖庫分級管理體制,落實長效管理機制。這些規劃成果將為全省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與保護建立科學依據。
三、調整投資,突出資源水利發展的能力建設
一是把防洪工程與水資源工程有機結合起來作為水利建設的重點方向。結合治淮、治太、沿江和主要區域治理工程建設,在著力提升防洪排澇標準的同時,不斷完善江水北調、江水東引和引江濟太工程體系,實現了長江、太湖、淮河和沂沭泗河四大水系的互通互濟、聯合調度。近年來,我省先后戰勝了*2年的大旱、*3年的淮河大水、*5年臺風以及今年夏季蘇北地區嚴重雨澇等多種自然災害的襲擊,水利工程體系發揮了巨大的防災減災和資源環境效益。二是把加強城市水利作為新時期水利建設的重點任務。“十五”以來,我省投入100多億元,開展了大規模的城市水利建設,重點城市的防洪工程體系基本建立,城市河網水系環境明顯提升。過去城市里的河道大都是污水河、臭水塘,現在普遍成為最為亮麗的風景區。三是把疏浚整治農村河道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由省市縣三級政府每年籌資10多億元,組織引導群眾出工出力,計劃在“十一五”把縣鄉以下的村莊河道全部疏浚整治一遍,實現疏通水系、提高引排能力,整治污染、改善農村環境的治理目標。實施一年多來,已經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效益,得到了農民群眾的熱情擁護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四是把建立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管理于一體的綜合調度體系作為創新水利管理的重點目標。我們通過對水利工程系統的信息化技術改造,并在實踐中加強科學調度和綜合運用,逐步形成了防洪排澇安全調度與洪水資源化管理、水資源配置、重點流域和重點城市水域水質監控,以及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應急處置等有機結合的水利工程綜合運行調度系統,大大拓展了水利工程服務社會的綜合功能。這幾年,我們通過水利工程的綜合運用和科學調度,成功避讓*4年淮河上中游大體量污水源下泄的災害,有效實施沿海地區沖淤保港,解決淮河入海水道清污分流,改善太湖地區水資源環境,保障了全省經濟社會與水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四、依法治水,加強資源水利發展的法制建設
在立法方面,幾年來,我省人大常委會先后頒布實施了《關于在蘇錫常地區限期禁止開采地下水的決定》、《*省水資源管理條例》、《關于在長江*水域嚴禁非法采砂的決定》、《*省湖泊保護條例》、《*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等一批地方性水法規,省政府頒布實施了《*省防洪工程管理辦法》、《*省水文管理辦法》、《*省長江河道采砂管理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水行政規章。今年,針對城鄉飲用水源地安全問題,我們又把《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決定》列入省人大常委會當年立法計劃。在規范水事活動和水資源管理的主要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在執法方面,我省不斷加大水行政執法工作力度,先后建立了執法巡查和執法監督等多項制度。重點加強對擅自取水、非法采砂、違規設置入河(湖)排污口、河湖圍墾設障、損壞水工程設施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力求做到有法必依。這幾年,我們先后完成了在蘇錫常地區全面禁止開采地下水的治理目標,使該地區的地下水位全面大幅回升;在全國率先成立長江采砂管理機構,組織專業執法隊伍,維護長江的水事秩序;編制完成了湖泊保護規劃,確立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湖泊管理和保護主體地位,經省政府同意建立專門管理機構,為實現對全省湖泊資源的科學管理和有效保護提供了保證。
五、拓展思路,創新資源水利發展的投入機制
一是積極爭取省級財政對水利投入的持續增長。無論是大江大河的安全治理工程,還是區域水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設,都是必須由政府投資保障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大規模實施治淮、治太和治江等水利建設以來,我省省級水利工程投入一直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年度投入已經達到25多億元,省級水利投資的持續增長,有效引導了市縣兩級對水利投資的增加。二是努力用好資源水利的發展政策。從1992年開始,省委、省政府為加強對大江大河的安全治理,決定在全省范圍征收防洪保安基金,至今已累計提供90多億元水利發展資金;*5年以來,省政府為加強水資源能力和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連續兩次大幅度提高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去年專門發文規范水利建設基金征收政策,加大征收管理力度;還明確了農重資金重點向水利建設傾斜,落實土地受益資金切塊用于水利建設等等,這些重要政策措施為我省水利事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投入保障。三是大力推進生產經營性水利設施的市場化運作。在農村,我們從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入手,鼓勵民資參與生產性水利設施的建設與經營;在城市,我們又積極運用市場化運作機制,把城市防洪工程、供水工程、水環境改造工程和城市土地的商業化開發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形成了依靠水土和環境資源進行社會化籌資的新機制。常州市政府劃撥2700多畝城市用地給市水務投資公司,建立城市水利建設的融資平臺。最近首批300畝土地一次拍賣,就為城市水利籌得6億多元建設資金。當前,我們正在抓住南水北調工程準市場運作的契機,積極開展供水區水權制度和水商品市場建設的實踐探索,努力走出一條資源水利發展的新路子。
六、深化改革,完善資源水利發展的制度保障
一是積極推進水務體制改革。依據國家水法律法規,認真落實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資源統一管理的職能,現在全省已經實現地下水和地表水,城鄉河網水系的統一管理。二是基本完成水管單位改革。按照分類定性、管養分離;事企分開、人員分流;定編定崗、財政保障;整合資源、促進發??截止去年年底,全省水管體制改革已基本完成,經營性水利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已基本到位,公益性水利工程的財政保障政策也基本落實,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市場逐步形成。近年來我省興建的一批南水北調和城市水利工程設施,都是通過市場招投標,擇優選擇工程維修養護單位。三是切實加強鄉鎮服務體系建設。我們抓住鄉鎮機構綜合改革的契機,明確界定鄉鎮水利站承擔農村防汛排澇、農業灌溉、公益性水利設施和河塘水庫的維護管理等公益性職能,明確提出鄉鎮水利站事企分離、人員分流、精簡效能、垂直管理、財政保障的改革思路,并根據蘇南、蘇中和蘇北的不同情況,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目前,全省大部分鄉鎮水利站的體制改革和財政保障已基本到位。
發展資源水利,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長期任務。我們將全面貫徹這次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特別是汪恕誠部長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學習借鑒兄弟省市在水利改革發展方面的先進經驗,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尊重規律,務實開拓,不斷開創資源水利發展的新局面,為實現*“全面達小康,建設新*”的奮斗目標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