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長農業結構調整會議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今天是白露。在全縣秋播工作即將拉開序幕的關鍵時期,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全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會議,其主要目的是貫徹落實全省旱作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前段時間,省委、省政府在*市靜寧縣召開了全省旱作農業工作現場會議,專題安排部署全省旱作農業工作,并決定拿出5000萬元,在全省28個降雨量在500mm以下的重點縣區全力推廣玉米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栽培技術。這次會議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會議規格高。會議由省委副書記劉偉平主持,省委書記陸浩因事未能參加會議,但會上印發了陸浩書記的講話材料,省政府副省長陸武成作了重要講話,省直農口有關廳局、各市州、各縣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二是會議振奮人心。現場參觀的示范點規模和水平都比較高,代表了當前全省旱作農業的水平,參觀之后,與會同志感受很深,深受鼓舞。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旱作農業現場會議精神,統籌考慮、全面安排部署我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全面分析農業工作形勢,堅定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的決心和信心
結構調整是經濟工作的主線,任何時候經濟工作都必須圍繞這一主線來展開。改革開放以來,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產業結構特別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實事求是的分析,我縣產業結構調整僅處于初級階段,優勢產品還沒有向優勢產區集中。經濟發達地區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為10:40:50,而我縣呈三分天下的局勢,屬于典型的內陸農業縣,農業不發達,尤其是農業產業化、特色化、集約化程度低,發展水平不均衡,川道地區好于山區,農民自發調整多,政府指導調整少。這一現狀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與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和農民增收的要求相比,差距較大。特別是個別干部思想中存在著對農業結構調整不認識、不重視、不主動的現象,總認為結構調整是農民自己的事,種什么、怎么種與政府無關,與己無關,政府不能干預群眾的生產經營自主權,這種錯誤思想和認識,恰恰與發展特色現代農業、與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與外地發展的經驗格格不入。前一段時間,市委、市政府組團,赴*、*、寶雞三市進行了考察,區位條件與我們差不多的*、*等地,近年來由于政府強力推動,各級干部傾力引領,農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非常高,到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硬勢頭。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需要,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需要,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適應自然規律變化要求的需要。全縣各級干部一定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大局出發,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氣力,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工作。
當前,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具有非常難得的有利條件: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今年省政府拿出5000萬元,在28個適宜縣區發展旱作農業,使淺山干旱區農業結構調整有了堅實的項目支撐。二是我縣各鄉鎮積極探索,在實踐中創造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新經驗和新技術,使發展旱作農業有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在鴛鴦盤古成功推廣了地膜洋芋套玉米等栽培新模式,在樺林謝坡、咀頭宋坡、四門西梁成功推廣了全膜覆蓋技術。三是經過多年的探索和試驗示范,在川區、淺山干旱區和高寒陰濕山區三大區域已經有了成功的發展模式。四是縣委、縣政府調整農業結構的設想與省委、省政府發展旱作農業的要求相一致。所有這些為我縣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非常難得的組織保證、項目資金支撐和技術保障。全縣各級干部一定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發展現代農業作出積極的努力。
二、科學謀劃,統籌安排,精心組織落實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各項任務
農業結構調整的目的,就是要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特色優勢的最大化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就是要達到農業的產業化、規模化、高效化和特色化。按照這一要求,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必須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川區抓蔬菜,山區抓洋芋,集中抓養殖,普遍抓勞務”的發展思路,堅持壓夏擴秋,壓糧擴經。在工作中要堅持四條原則:一是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謀劃。搞好規劃是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農牧部門一定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深入調查研究,摸清底子的基礎上,根據全縣氣候和土壤情況,通盤考慮,科學謀劃,提出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的意見,制定《實施方案》,合理確定種植區域、種植品種和栽培模式。各鄉鎮要緊密結合各自實際,按照規劃要求,把任務落實到農戶、落實到地塊,為明年種植打好基礎。二是必須堅持規模發展,體現特色。農業結構調整一定要按照規模化發展、局域化布局的要求,堅持集中連片辦大點,同時,每個示范點要突出各自特色,努力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種植模式。三是必須堅持綜合配套,效益優先。要充分利用現有技術資源,在全力推廣全膜雙壟集流溝播技術的同時,還要注重抓好其他旱作農業技術的應用,使各項先進實用技術綜合配套,努力提高旱作農業發展的效益。四是必須堅持典型引路,全面推進。今年,省上下達我縣5萬畝全膜覆蓋種植任務,為了確保完成,縣上已將任務分解下達到各鄉鎮,并確定建立7個千畝示范點和26個500畝示范點。各鄉鎮一定要按照已經下達的任務,在搞好面上工作的同時,抓點帶面,認真搞好示范點的建設,技術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全力搞好技術指導,集中力量建亮點、辦大點,以點帶面推動整體工作。
在具體工作中,要按照三大區域的自然條件、群眾基礎認真研究,科學分析,周密部署,把握好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川區蔬菜種植結構調整的問題。以發展高效農業為主,以川區及渭河5大支流區域為重點,蔬菜部門要認真研究不同區域蔬菜品種布局及多樣化發展的問題,以及不同種植模式和輪作倒茬的方法,重點要解決好洛門至城關蔬菜空白區域填平補齊、新菜區整體開發啟動、老菜區品種改良和種植方式改進三大問題,努力提高蔬菜種植水平。二是北部淺山干旱區發展旱作農業的問題。以發展高產農業為主,農牧部門要認真研究北部淺山干旱區旱作農業發展布局、種植模式、輪作倒茬等問題,大力推廣各種抗旱措施和成功的種植模式,加快旱作農業發展。三是南部高寒陰濕山區結構調整的問題。目前,南部高寒山區種植作物只有小麥、蠶豆、洋芋等幾個品種,南部山區種植結構的調整主要是如何利用陰濕低溫的特點,大力推廣喜陰濕冷涼的作物品種,發展區域特色產業。
總之,通過結構調整,川區每年至少發展5千至1萬畝的設施蔬菜,建成高效農業區,逐步實現蔬菜化、高效化;北部淺山干旱區要向節水、增產、增效發展,建成旱作農業高產區;南部高寒陰濕山區要向應用科技措施提高地溫、增加效益發展,實現結構調整的新突破。農口各部門要深入細致的進行研究,認真制定結構調整規劃,抓好規劃面積落實,力爭明年川區蔬菜有10個以上新的示范點,畝畝成為萬元田;淺山干旱區建成7個千畝示范點,成為噸糧田;高寒陰濕區建成5個示范點,成為千元田。
三、加強領導,強化指導,力爭全縣農業結構調整取得較大的突破
當前,正是各項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關鍵時期,各鄉鎮、農口各部門,一定要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全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要廣泛宣傳,深入發動。各鄉鎮、農口各部門要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大力宣傳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的目的和意義,有條件的鄉鎮要組織種植大戶、種植能手進行現場參觀和考察。通過宣傳,進一步提高干部群眾的認知度和參與的積極性,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使農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深入人心,引導群眾自覺參與到農業結構調整上來,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是要加強科研,強化指導。農業結構調整既是一項科研內容,又是一項試驗示范工作。結構調整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技術創新,在于良種引進、栽培模式和綜合配套技術的推廣。農業技術人員一定要加強科技指導,努力辦好示范點和示范區,創新種植模式,不斷提高農業結構調整的科技含量。種子管理部門要嚴格良種引進,嚴厲打擊各種制售假冒偽劣種子的行為,認真抓好玉米良種引進、洋芋良繁基地的種子兌換工作。
三是要靠實責任,嚴格獎罰。各鄉鎮要將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今秋明春農業工作的首要任務,將責任靠實到每個干部身上。明年,要把結構調整作為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列入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實行目標管理,堅決兌現獎罰。近期,縣上將成立督查組,深入各鄉鎮檢查任務的落實情況,確保農業結構調整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同志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縣委、縣政府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一項艱巨而重要的任務。我們一定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搶抓機遇,真抓實干,為加快推進我縣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