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管局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演講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以人為本和諧執法》。總書記指出,實現社會和諧,應該是民主法治、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所謂“和諧”,就是和睦、協調的意思。和諧社會,應當指一種和睦、協調、融洽、有序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肩負著重要職責,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艱巨的任務。挑戰在于,城管行政執法部門的工作對象主要是弱勢群體,弱勢群體往往把各種不滿情緒轉移到城管執法部門頭上,如果關系處置失當,很容易激化矛盾,帶來負面效果。艱巨在于,在城管行政執法過程中存在著:少數城管行政執法人員行為粗暴、態度蠻橫、形象欠佳;執法方式簡單,缺少人文關懷;執法程序隨意,不依程序規定執法;濫用職權或行政不作為;法律適用不合理,隨意性大等不和諧因素。因此,城管行政執法機關應積極主動地為構建和諧社會開展工作,特別是在行政執法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民主法治、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樣,才能構建和諧的城管行政執法氛圍。
一、以人為本,構建與群眾聯系溝通的平臺
構建和諧社會,要求城管行政執法工作必須正確妥善地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使城管工作成為保持社會團結安定的基本條件之一。城管行政執法工作多處于社會矛盾的“風口浪尖”,許多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都與城管工作相關聯,因此,全新的工作目標要求城管執法者必須具有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二、要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要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建立健全社會利益的溝通渠道和協調機制;健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深入到基層和群眾中去,細心體察群眾愿望,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也要從群眾的角度審視行政執法的重點和難點出發,經常開展換位思考,加強行政機關的窗口建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積極參與110社會聯動,努力構建與群眾聯系溝通平臺,架起行政機關與人民群眾聯系的橋梁。
三、要進一步重視宣傳疏導工作
我們不能停在簡單的法規公布等宣傳方式上。要把工作做細,利用各種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街頭宣講活動,把城管法規的意義及作用向市民講清楚,爭取市民配合、理解并支持城管執法。
四、樹立良好的城管行政執法形象
公平正義就是指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城管行政機關與人民群眾打交道的機會最多,他們代表國家行使執法權力。他們的形象好壞直接影響政府的形象、法律的形象。因此,加強城管行政執法人員的行為修養,樹立良好的執法形象也是構建和諧城管執法氛圍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日常執法工作中,城管行政執法人員難免會遇到執法對象的漫罵、圍攻、糾纏、甚至毆打。一方面要教育行政執法人員增強文明執法的意識,對前來辦事的群眾要熱情主動,禮貌得體;另一方面對執法對象的無禮行徑,要學會忍受,平和以待,特別要強化行政執法人員的言行自控能力,面對執法矛盾時,能具體分析、冷靜處理,寬容待之。同時要培養城管行政執法人員語言表達能力,善于在不同場合,針對不同對象,能不怕細碎、苦口婆心,向執法對象以及圍觀群眾講道理、擺事實,把執法對象的違法違章行為、具體涉及的法律法規以及該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影響等一一闡述清楚,讓執法對象聽之心悅誠服,對處罰結果平和接受,使執法與被執法這對矛盾春風化雨。
五、安定有序,增強執法人員胸懷大局的能力
安定有序是指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構建和諧社會,除了加強城管隊伍自身的執政能力建設以外,不斷推動社會自我管理機制的完善,打造城市管理的新格局也是新時期城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執法人員要明白安全穩定的重要意義,無論遇到什么矛盾、受到什么委屈,都必須保持克制,堅決不激化矛盾;在執法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不做任何違法違紀之事,絕不能授人以柄。總之,要高度重視安定有序工作,防止和化解群體事件和人身傷害事件的發生,使上訪、告狀等現象大幅減少。
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著力改善城市管理條件
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是城市管理的基礎,是衡量城市環境的一項重要標準,也是提高市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要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進一步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亟須加強城市道路、集貿市場、環衛設施、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基礎設施投資體制改革,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市場動作”的新模式,加快城市環衛、園林綠化、市政府設施養護等市政公用行業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的步伐,提高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投資效益,逐步推廣實施“數字化”城管,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氛圍,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改善城市管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