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民間舞蹈種類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地處珠江。水路上接左江、,下接潯江、西江;陸路上承京華,下達廣東,縣志云:“誠四塞之國,八達之區,左江之扼要、南海之上游,僑寓之樂土也”。因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開發也比較早,秦漢以來,向為州郡首邑。“貴乃古林郡。周以前尚為荒裔。秦并天下,略定揚越,立桂林郡,”“然后歸于華夏”。
郁江從境內貫穿而過,將三千五百七十三平房公里,一百一十多萬人口的縣域自然地劃為南北兩半,南岸多為平川、丘陵今為漢族聚居;北岸則為丘陵、山區,壯漢雜處,全縣近四十萬的壯族通報同胞幾乎全部集中在北岸的龍山、奇石、樟木、蒙公、石龍、附城等幾個公社。
據縣志記載,*原為西甌駱越故地,少數民族是土著居民。“荒裔”既含有荒僻的邊地之意,也泛指四夷,“夷”即歷史上對少數民族的鄙稱。除了壯族的先民甌駱人之外,此地的少數民族還有傜人。“深山之中,更有一種名曰山子,槃弧氏苗裔,不賦不,砍山而食,食盡復徙,居無定止,性善射獵”(注2)“槃弧”應為“槃瓠”,槃瓠即后世所傳的盤古,相傳為傜人的祖先。秦統一中國后,本市出現了壯漢雜居的局面,“秦徙中縣民雜處四甌”,所以,反映在本市的文化上,也有了民族之分。就民族民間舞蹈而論,大致上可以分為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民間祭祀舞蹈。這部分舞蹈又可以分為兩類,即壯族師公舞和漢族道公舞。師公舞是一種較原始的、帶有濃厚的民間宗教色彩的歌舞,應用于酬神、驅鬼、祭祀等場合。原來南北兩岸、漢族地區均有流傳,但目前只有北岸壯族地區保留得比較完整,南岸漢族地區僅保留著從師公舞脫穎出來的一種戲劇形式--師公戲,師公歌舞本身已經十分罕見了。因此,我們收集到的只是壯族師公舞。
漢族道公舞是應用在喪事道場中的一種舞蹈,表現超度亡靈的內容,場合單一。廣泛流行于我市漢族客家話地區。
第二部分為民間自娛性舞蹈。這部分舞蹈也可以分為兩類,即壯族采茶舞和漢族麒麟舞。
壯族采茶舞是一種表現勞動場面和愛情生活的自娛性歌舞,也用于恭賀新春,流傳在我市北岸壯族地區。
麒麟舞是一種擬獸舞。由于麒麟的形象美好,象征性強,適宜出現在喜慶的場合,表現贊美和祝福的內容,目前流行的南岸各公社,尤以木格、木梓、湛江、東津和瓦塘為盛,是較純粹的漢族民間自娛性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