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展勞務經濟調研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需要,也是有效減少農村人口,提高農民人均占有量,短期內增加農戶家庭現金收入的重要途徑。針對安西境內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增多、本縣興辦的項目增多、季節性用工增多、毗鄰省區及周邊縣市勞務需求量不斷擴張等實際,積極發展勞務經濟的條件已經成熟。各級組織應盡快把勞務輸轉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一手抓培訓促輸出,一手抓服務促輸入,切實將農村勞務輸轉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一、我縣農村勞務輸轉現狀
*5年全縣共輸出農村富余勞動力4545人,實現勞務收入1492萬元,人均勞務收入3283元。勞務輸出主要以腰站子、雙塔、七墩等移民鄉鎮為主,大多在縣內各建筑工地及礦山企業從事體力型工種,多為自發性、分散性、季節性輸出。建筑、礦山、摘棉等務工人員輸入多為自發性或外地勞務中介組織輸入,季節性用工緊缺的問題已經凸現。總體上看,本縣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外出打工掙錢雖然呈增長態勢,但外出務工人員仍然偏少,幫傭打工者居多,投資置業者很少,務工收入普遍較低,而外地來我縣務工人員相對較多,大量的資金被外地季節性務工人員掙去,造成資金外流現象。
二、制約我縣農村勞務經濟發展的因素
1、傳統思想觀念束縛著農村勞務輸轉。部分農民小富即安、小富即滿、不富也滿的惰性思想和小農經濟意識依然存在,投資興業怕擔風險,務工經商怕丟地權,滿足于守土經營、溫飽有余,臨時性、季節性務工不愿干,較為艱苦的崗位不愿上,報酬偏低的錢不愿掙的思想觀念,成為阻礙農村勞務輸轉的主要因素。
2、政府和中介組織的服務滯后。目前,我縣已建立了縣級勞務輸轉工作機構,但在職能發揮、信息服務、有組織的輸轉等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輸轉對象的需要,尤其是為輸轉人員提供相關信息、轉崗、權益保護、勞動保障等方面的服務相對滯后,個別中介組織魚目混珠,使得農民工得不到準確可靠的信息,甚至上當受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勞務輸轉的擴大發展。
3、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貧乏。目前,我縣外出從業勞動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有專業特長者微乎其微,且絕大多數沒有受過專業勞動技能培訓,缺乏在高科技領域從業的基本技能,就業競爭和外出適應能力差,主要從事餐飲、理發、零售、小修理、小加工等低層次的工種,務工收入較低。
4、土地經營集約化程度不高。實行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后,農民來自于土地的收入大增,短期內解決了溫飽問題并實現了小康生活目標,隨著稅費改革的逐步深化,土地負擔全面取消,加之近幾年種植棉花收入較高,土地增值,因而農民對土地存在難以割舍的念土情懷,大多數農民對土地流轉心存顧慮,生怕土地流轉后失去生活來源,這種家家種地、戶戶養殖的分散經營方式,使大多數農村勞動力不能滿負荷地務農,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勞務輸轉。
5、現行體制影響農村勞務輸轉。事實上仍然存在的戶籍差別、不完善的醫療、工傷、失業保險制度以及勞動力市場不夠規范,工資兌付不夠及時,子女上學難等問題,使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顧慮重重。
三、加快發展農村勞務經濟的對策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宣傳發動。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級、各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勞務輸轉、發展勞務經濟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通過建立嚴格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大力推進勞務輸轉工作。二要大力宣傳,廣泛發動。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以及網絡等媒體開展宣傳,繼續組織巡回宣講、萬名農民大出行和外出務工創業典型現身說教等活動,幫助農民開拓視野,不斷增強外出創業的意識,逐步消除“離不開土地離不開家”的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同時,要讓農民通過算帳對比分析,充分認識到,出去一人就相當于人均增加幾畝地,減少了一個人的消費,解決了一個孩子的學費,并且還能增長見識,學到外地好的經驗,增加致富創業的機會。
2、拓展勞務信息渠道,提高輸轉服務質量。一要加快勞務信息網絡建設。組織開展勞動力資源、勞動技能、就業意向、勞動力輸轉普查,健全完善勞動力資源數據庫和縣、鄉、村三級勞務用工信息網,實現與各地勞務市場的信息溝通與對接,充分發揮“*經濟信息網”、“*在線”、廣場電子大屏幕、職業介紹大廳信息公布欄及新聞媒體的作用,及時準確可靠的用工信息和勞務政策,為廣大務工人員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二要加大勞務輸轉基地建設力度。通過走出去考察等方式,開辟一些地域相對集中、用工需求量大、生產生活條件好、工資待遇高的勞務基地,并與信譽好的老基地保持密切聯系,建立用工友好協作關系,不斷鞏固擴大輸轉成果。三要積極培育民間中介組織。充分引導、發揮民間勞務中介組織的作用,向縣外輸出務工人員,并鼓勵其從外縣引進我縣急需的建筑、礦山和摘棉等務工人員,通過政府牽線搭橋、部門參與配合、勞務中介組織運作、市場配置調節等方式,著力推進勞務輸轉由勞力型向智能型、由無序向有序、由自謀自發型向規范組織型、由注重輸出向輸出、輸入并舉轉變,確保季節性輸出能就業,季節性輸入不缺工。四要進一步加強勞動力市場的監管。堅決取締非法勞務中介組織,嚴厲打擊哄抬中介服務費及克扣務工人員工資的行為,切實維護勞動力市場秩序,大力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務工環境,吸引大批勞務人員來我縣務工。五要切實提高輸轉服務質量。各級勞務機構要切實履行職責,為廣大務工人員全程提供招工、培訓、輸送、合同簽訂、跟蹤管理等方面的服務,同時,要在勞務輸轉比較集中的地方,確定專人幫助務工人員解決實際困難,搞好跟蹤服務,督促用工單位與務工人員簽訂規范的勞動合同,及時處理務工人員與用工單位的矛盾糾紛,維護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
3、強化技能培訓,提高農民轉移就業的本領。要進一步加大職業技術教育的投入力度,整合縣內各方面的培訓資源,以市場為導向,采取政府資助、企事業訂單、市場運作、部門協作等多種形式,扎實推進萬名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以回鄉初、高中畢業生群體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職業技能培訓,切實增強培訓的實用性,力爭用2至3年時間使全縣農村富余勞動力普遍接受一次職業技能培訓,形成以培訓促輸轉,以輸轉促培訓的良性互動機制。
4、加快土地流轉改革,促進土地有序流轉。盡快制定出臺符合實際的農村土地流轉辦法,切實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堅持土地所有權不變、承包權不變、農民權益不減,按照有償、自愿、合法、規范的原則,積極引導鼓勵外出務工又不愿放棄承包地的農戶,采取轉包、出租、轉讓、入股等形式依法把承包地流轉到種田能手手中,促進土地集約化、規?;洜I,讓更多的農民走出去創業,切實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5、加大引導扶持力度,促進勞務輸轉。一要加大農村集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完善城鎮服務設施,配套發展為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服務的新興服務業,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增強城鎮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功能。二要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研究出臺更多相關優惠政策,研究制定勞務輸轉暫行辦法,鼓勵農民離土離鄉進城務工創業,鼓勵發展各種形式的流通販運、小加工等二三產業,扶持發展一批脫離土地進城務工的能人。三要健全完善各項保障機制。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費,探索建立無差別的戶籍制度、用工制度、經商準入制度,降低農民進城就業門檻,重視解決務工經商人員的信息服務、工資兌付、法律咨詢、子女上學、租用住房等問題,為促進農民進城務工就業“清道開閘”、“松綁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