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商局發展農村合作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自八月以來,*市工商局*分局,積極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行思想大解放,促進工商事業大發展討論活動和“遵章守紀、重塑形象”專題教育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兩個活動,進一步轉變觀念、轉變作風,強化服務,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了解決農村經濟發展的瓶勁問題,以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深入基層,走進村鎮,走進農戶進行法律法規宣傳,為制定服務措施,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積極開展了調研活動,有力的推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一、充分認識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發揮職能作用,切實服務“三農”,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工商分局結合實際,從自己的職能出發,驅車行程二百多公里,針對我區農村經濟及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滯后的局面進行調查研究。
(一)全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現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農村家庭聯戶承包責任制的落實,我區的農業生產有了很大的發展。全區有*個鎮,*個鄉和三個街道辦事處,*個行政村,全區共有人口*多萬人,其中農業人口*萬人,耕地面積*.*萬畝,農業種植地*萬畝,其中蘋果種植*萬畝,葡萄*萬畝,蔬菜*萬畝。*年度,全區農業經濟總收入*.*億元。人均年收入*元。
(二)全區農村經濟組織發展的基本情況。從我局各類企業的登記情況來看,全區共有個體工商戶*戶,其中農村*戶,占*%;共有各類私營企業*戶,其中農村*戶,占*%;種養殖專業戶*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戶。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一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區的農業生產有了很大發展,但和全省、全國的情況相比還是落后的,和發達的地區相比差距還很大,人均收入偏低。二是發展不夠平衡,城鄉二元經濟突出,而且差距越來越大。鄉鎮之間比較,有的鄉鎮經濟發展比較快,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起步早,農業生產發展的也較快,人均收入相對高;有的村鎮相對落后,人均收入偏低;三是農業成本投入大,科技含量低,產出低,收益低。四是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不夠,普遍分散經營,個體經營突出。五是經濟信息不暢,季節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收購價偏低,農民實際收入相對降低;六是特色農產品少,而且規模化種植程度不夠。七是農村外出打工流動人員多,從事農業生產人口相對減少,現有耕地未完全利用和發揮效益。八是由于對農業生產的扶持不夠,產業結構調整比較緩慢。九是農村經濟組織,特別是農業專業公司、農民合作社等經濟組織發展不夠,而且現有有的專業合作社也發展不夠規范,不能很好的走向市場,適應市場經濟。因為,現有的農民合作社基本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以前成立的,是在區農業主管部門和鄉鎮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農民自發組織的,由于沒有法律規范,這些組織基本形成了社團性質的專業協會,如果葡萄協會等,也有的是在供銷合作社下設的專業合作社等等。根本無法體現經濟組織盈利為目的的特性,他們的企業地位和經營資格也無法確認,末能成為市場經營主體和發揮應有的作用。產生以上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體制上的原因,也有認識不到位的因素。這些因素成了我區農村經濟在新時期進一步發展,使農業提高科技含量,進行規模化經營,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嚴重障礙。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必須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農村的經濟政策,貫徹落科學發展觀,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從本區實際出發,積極支持和引導農民發展農業生產。同時也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大資金和科技投資,也要鼓勵和動員社會力量投資農業生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從職能出發,積極支持農業專業經濟組織的發展。通過經濟組織發展,建立公司+專業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產供銷機制,促進我區農業生產發展。
二、送法下鄉、現場指導登記、深受歡迎,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經過調查,全區共有*-*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需要規范。由于這些組織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以前成立的,基本上是農民自發組織起來的行業協會組織,由于協會組織的松散性和經濟行為的限制性,影響了合作經濟的發展。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和實施,這些組織積極要求登記,但由于它們前期的不規范性,給登記工作帶來了難度,如某一協會有會員*多人,要登記為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些成員就要相繼投資,其身份要轉換為合作社成員,在確定投資的過程中,許多會員退出;有的成員認識不夠明確,把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認同為協會,因此在提交登記材料上不夠規范等等。以上這些給工商登記書式審查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工商分局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分析全區農業生產發展現狀,成立了以主管局長帶隊,企業、個體、市管等科室負責人參加的調研服務小組,從解決實際問題著手,深入鄉鎮村社,廣泛的開展了法律法規宣傳和登記咨詢服務工作。具體做用法是:一是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創立大會,向農民宣傳合作社法、合同法、商標法、廣告法等市場法律法規,使合作社成員了解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和權益保護知識;同時向他們宣傳在合作社成立以后,要按照市場規則經營,切實走向市場,通過競爭提高經濟效益和擴大實力,吸引更多的成員參加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二是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分類指導分別規范的方法,積極推進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所謂分類指導分別規范是按照專業合作社規模大小,規范化發展程度,集中時間進行宣傳服務,按照先易后難的步驟,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進行分類指導和辦理登記;即:有的登記為專業合作社,有的登記為公司等;對于還不夠成熟的,采取一戶一戶的上門服務,現場指導,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方法,使之規范發展。通過努力工作,使一些專業合作社盡快登記,宣告成立。這些專業合作社規模小的有成員*人,大的合作社有成員是*人之多。三是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使登記工作順利開展。為了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分局和農業主管部門、鄉鎮、供銷聯社等積極協調和配合,利用農業部門的培訓,積極宣傳工商管理法律法規,有力的促進了我們登記工作的順利開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市場經條件下,產生的新興的企業組織形式,是農民適應改革發展要求自愿聯合組織的經濟組織。在這次調研中反映出了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有位*旬老人說:“你們的工作做法我很高興,我也學了不少東西。我是名老園藝師,我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傳授技術,培育優良果樹,為的是發展我們的農村經濟”。包溝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特色果品種植為主的專業合作社,設立大會在村委會進行,工商管理人員的現場法律宣傳,受到了熱烈的掌聲歡迎,在座談中,理事長風趣的說:“我們需要工商部門的大力支持,我們組織專業合作社,是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也是吸引更多的農民參加,走規模化經營路子,提高農業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收入”。農民發展生產的激情,是我們工作的動力,也激勵著我們把工作做好,讓他們放心,共同的目的就是把我區的農業生產發展好。
三、創新服務“三農”工作機制,積極促進全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其他經濟組織的發展,是發展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三農”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密不可分的。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總結我們紅盾護農、經紀活農,合同邦農、商標富農、市場興農工作中的做法和經驗,研究和解決我們工作中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一是加強調查研究,積極探索和實踐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后,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市場主體的登記問題,破解工作難題,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二是繼續探索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如何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服務“三農”。三是進一步擴大宣傳,引導農民如何適應市場,開拓市場,創辦各種經濟實體,進行興業,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和產業結構調整,使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四是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農民的合法權益。五是從工商管理職能出發,進一步的改進作風,深入村社、農戶邦助解決企業登記、消費維權、信息服務、法律法規及政策咨詢方面的問題。總之通過工商行政管理作用的有效發揮,進一步的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