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做務實自律事業(yè)型領導干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在中紀委三次會議上強調指出: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努力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最近,黨中央頒發(fā)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進一步規(guī)范領導干部的言行提供了指南,對于推進領導干部廉政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一、作一名務實型領導干部,必須做到“心要明,腦要勤”
領導干部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積極維護者、宣傳者和執(zhí)行者,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僅關系到干部自身的形象,而且關系到企業(yè)發(fā)展的方向,更關系到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因此,作為領導干部,不但要在工作中以身作則,更要在思想上擺脫框框,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努力做到“兩要”。
“心要明”,就是心里時刻裝著企業(yè)的發(fā)展目標,牢記自身的崗位職責,考慮職工的實際需要。
首先,領導干部心中要有一個“基點”,這個“基點”就是全體成員共同為之奮斗的目標。作為領導,每個人的職責分工不盡相同,但其最終目標是一致的,都應把精力集中在謀劃全局、促進企業(yè)全面發(fā)展上。只有每個領導干部積極地把思路向“基點”靠攏,才能即使拉的是偏套,使得卻是正勁。其次,領導干部的心中要有一個“重點”,就是要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從工作程序來講,一是抓學習、搞調研、理思路、做決策;二是抓實施或落實。從具體工作事務來講,就是按照上級要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齊抓,緊緊圍繞崗位職責和分工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等。此外,領導干部的心中要有一個“熱點”,對職工群眾的意見和呼聲耐心傾聽,并以此為“第一信號”改進工作。同志曾經號召各級領導干部,“親自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在想什么,盼什么,歡迎什么,反對什么。”這對領導干部的工作具有非常實際的指導意義,群眾關心的問題往往最早在一線發(fā)生,一些熱點也最容易在一線解決。領導干部只有聽民聲、解民難、順民意,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理解和信任,真正成為群眾信賴的“主心骨”、“貼心人”,才能保證企業(yè)永葆生存和發(fā)展的牢固根基和力量之源,才會把上級部署轉化成群眾的自覺行動,才會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
“腦要勤”,就是必須勤于學習,勤于總結,勤于規(guī)劃,善于圍繞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總體目標謀劃未來。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對于領導干部尤其如此。領導干部既要做行動上的領導者,同時更重要的是做思想上的解放者、探索者和先行者。鄧小平同志曾經打破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在南方劃下的“圈”兒,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樣板;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積極倡導的“西部大開發(fā)”,已使西部百余萬貧困群眾受益,并成為中國經濟統(tǒng)籌兼顧、全面發(fā)展的代名詞;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代領導集體高瞻遠矚,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戰(zhàn)略,又為我們勾劃了下一個中國區(qū)域經濟騰飛的美好藍圖。由此可見,新思想對于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試想,如果一個企業(yè)的領導干部不善于用新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遇事一問三不知,那么,以其昏昏,又豈能讓人昭昭?數(shù)學家華羅庚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誠然,領導干部工作多,很難有充足的學習時間,但現(xiàn)在誰不忙?有道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要落實學習任務,有效的辦法是象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努力去擠“海綿中的水”,把零星的時間利用起來。其實,只有理論、業(yè)務學好了,才會頭腦清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大增,才能夠真正忙到點子上。
二、作一名自律型領導干部,必須算好“政治、經濟、家庭”三筆賬
一名領導干部,從大處講身后有黨和國家,有企業(yè)和群眾;從小處講身后有妻兒老小、有親戚朋友。領導干部手中都或大或小擁有一定的權力,有著普通百姓沒有的“優(yōu)勢”,如果不解決好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的問題,仔細算好“政治、經濟、家庭”三筆賬,輕則名聲掃地、禍及家小;重則遺臭萬年、誤國害民。
算好“政治賬”。領導干部的成長,是經歷了黨多年的考驗和歷練,戰(zhàn)勝了許多困難后才取得今天的“位置”的。權力是人民所賦予的,并不是某個人天生就有的。《尚書》中說:“為崇惟志,業(yè)廣惟勤。”領導干部身為管理者,其勤政敬業(yè)事關國家民生之大計,“官不勤則事廢,民受其害”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知道了肩負的責任,才會“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會“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才會為人民鞠躬盡瘁。我們應該明白,只有憑借有作為才會有位置,暫時的靠坑蒙拐騙混得的位子,不僅自己寢食難安,而且基礎不牢,遲早會轟然倒塌的。許多黨內腐敗分子和“東郭先生”在面臨黨和人民的最終判決時,往往都是悔愧至極、聲淚俱下。這既是深刻的教訓,更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發(fā)人深省,值得深思。
算好“經濟賬”。企業(yè)內部分配制度改革實施之后,在職的各個群體的收入都有了不同程度增長。據(jù)粗略統(tǒng)計,一名在職處級干部的月工資收入約為2500—3000元不等,漲幅近50%左右;一名科級干部的月工資收入約為2100—2500元不等,漲幅約為35%左右。以此數(shù)據(jù)為基數(shù),按照在職時間15年計算,一名處級干部僅工資收入就可達到50萬元左右,一名科級干部可達到40萬元左右,這還不含獎金、兌現(xiàn)獎等收入。這么一大筆經濟來源,是領導干部可以通過合法勞動獲得的,也是相對固定的穩(wěn)當收入,對于物質消費和精神享受的開支來說是綽綽有余的。同志曾經強調指出: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領導干部維持生活的資料來自國家的供奉,而這供奉歸根結底來自老百姓,拿著老百姓的錢卻不為民做主,如果一天到晚總惦記著自己那點事,私欲膨脹,貪得無厭,在良心和法理上都說不過去。
算好“家庭賬”。領導干部也有子女親屬、各種關系,有自己的生活、個人的利益,我們并不認為黨員干部過苦日子、當苦行僧就是好干部。但是,自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天起,我們就不僅是一個普通的人,更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員干部不能只有一般的覺悟和要求,而必須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一名領導干部的妻子曾經向黨組織寫過一封言辭懇切的公開信,信中她希望組織約束管理好他的丈夫,使其不要在各種誘惑面前喪失了自己而導致家庭的破裂。事實上,領導干部作為家庭的頂梁柱,一旦放松了對自己的警戒和要求,做出損公肥私、施私人恩惠、建個人交情以及利用手中權力吃喝玩樂、撈取好處等黨紀國法所不允許的事情,必將導致家庭生活秩序的瞬間崩潰,勢必給全家人精神和心靈上帶來巨大創(chuàng)傷。尤其是中青年領導干部,上有老,下有小,遇事更要三思而后行,莫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領導干部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其在工作和生活中,對其他干部群眾會產生強烈的導向和示范作用,可以說:領導興,則業(yè)興民富;領導強,則業(yè)強民安。這就要求領導干部不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要有嚴格的自律意識,必須做到“五官端正”。
“眼不花”,是指領導干部既要有識人才、用人才的氣度和胸懷,更要練就擔當伯樂的意識和眼光,決不能“近視眼”,更不能“戴墨鏡”,做到知人善任,任人為賢。古人曰:“宰相必起于州縣,猛將必發(fā)于卒伍”,其實自古以來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選人用人,就是要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人選拔上來。宋人王安石在《興賢》一文中列舉了兩漢、魏晉、李唐選人之功和用人之過,得出一個結論:“有賢而用,國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猶無有也”。領導干部只要不斷增強廣納賢才、凝聚英才的意識,以求賢若渴的積極性、主動性去不斷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使用人才,何愁國家不發(fā)展,民族不興盛,企業(yè)不富強?
“耳不鳴”,古語云“耳鳴則眼不順”,“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領導干部首先要正確對待身邊親人和同事、下屬的“耳邊風”,不偏聽偏信,不聽風就是雨,當聽到對某人或某事的評價時,正確的態(tài)度應當是到實際中去看一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如果僅靠片面之言就妄下結論,那么你對事情或人員的評價是值得商榷的。另外,就是要虛心對待批評性的意見和建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般人都不愿接受批評,見到批評更多的是為自己開脫。實際上,真心誠意的批評是一種關心、愛護和幫助。當領導干部應該為聽到批評的聲音感到高興,因為其一,平時很難聽到;其二,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一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則改之,無則加冕”才是正確的工作態(tài)度和認識。古時候,唐徽宗善納諍臣魏征直言,可當“耳不鳴”之典范。
“嘴不亂”,嘴的功能無非就是吃和說,人生來有兩只耳朵和一張嘴巴,就是讓人多聽少說,而作為領導干部就更應做到不亂吃、不亂說。俗話說“吃人家的嘴短”,領導干部的交際多、應酬多,就更應該注意“嘴不亂”,潔身自好,有“請吃”嫌疑的場合要先思量有無必要性,能推則推、能免則免。此外就是“不亂說”,這實際是“嘴不亂”的重中之重。領導干部大都身居要職,參加事關全局的會議多,研究決策重大問題多,因而更要注意謹言慎行,保守秘密,要按照黨的“四大紀律”約束規(guī)范自己的言論。如果一名領導干部胡吃亂喝,胡言亂語,最終就會被他人所用,被黨和人民所拋棄。
“手不短”,曾經有一名貪污了數(shù)千萬元巨款的企業(yè)主管,在被捕后,談及此次經歷說:“我最快活的事就是我被抓起來的那個晚上,我睡了三年來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個囫圇覺。”回想我黨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不僅展現(xiàn)了我黨的光輝形象,而且贏得了軍心、民心,更保證了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加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黨的中心任務發(fā)生了變化,但“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決心和信心不能變,所有的一切要求每位領導干部“手不短”,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保證黨的決策不變形、落實制度不走樣。
“腿不軟”,就是要求領導干部不論在平時、關鍵時刻還是在各種誘惑面前,都能做出表率,站的正、行的端。一名領導干部要得到群眾的認可、同事的信服、組織的信任,就必須帶頭“走正門、行正道、辦正事”,堅決抵制各種不良思潮的影響,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不卑躬屈膝,不跑官要官。同時,要敢于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善于保護人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要敢站出來講真話,扶正氣、斗歪風,做到大氣凜然,率先垂范。
俗話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領導干部的人格力量是巨大的,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其言行舉止,時刻處在群眾和組織的監(jiān)督之下,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對內嚴格,對外平等。”只有這樣,才能有作為、才能作表率、才能成為勤政為民、廉潔奉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