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質監局安全創新監管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突出重點,抓好特種設備、食品的安全監管和產品質量安全區域監管模式創新
1、關口前移,切實抓好食品質量安全監管。
一是強化巡查工作,抓好證后監管。5月份,我局制定了《關于加強企業巡查工作通則》和《2009年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巡查工作計劃表》,對巡查的內容和注意點作了詳細的闡述,切實提高巡查的效果;并積極發揮鎮(街道)質監員、基層所巡查作用,加大日常巡查和監督抽查力度。對轄區內14家食品加工小作坊進行梳理分類,確定了整改規范類9家(已建立檔案),停產取締類5家,并選擇了3個示范點。全年巡查食品及相關產品企業144家次,發出責令整改通知書31份,現已完成整改29家,其中2家正在整改中;抽檢食品69批次,其中合格66批,合格率96%;全部完成14家小作坊整治工作,規范率100%;同時,我局及時將每次巡查、整改等資料進行分析、歸檔,錄入監管軟件,通過動態管理探索改進監管方法。
二是切實開展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3月初,我局就制定了《關于打擊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方案》,明確添加劑整治目標和任務。加大食品添加劑監督抽查力度,檢查了相關單位40家,抽檢了辣包菜、橙汁飲料、饅頭等6家企業6批次產品,其中不合格1批;實地檢查了全區冷凍水產品企業,抽檢了帶魚、叫叫魚、小黃花魚等水產品,沒有發現添加含有堿性橙和酸性金黃等非化學物質。
三是狠抓《食品安全法》宣貫工作。為了及時將《食品安全法》這部重要法律宣貫到位,我局通過三個層面落實宣貫工作。第一層面以轄區內鎮(街道)質監員、村居協管員為主要對象開展培訓,要求其熟悉《食品安全法》的基本條例并積極配合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第二層面以食品生產企業主要負責人為主,邀請專家對其進行了為期2天培訓,通過典型案例教育警示,明確食品生產企業安全主體責任,使其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切實擔負起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第三層面是抓好食品相關產品企業法人代表及檢驗人員培訓工作,共組織了4期350人次的培訓班,詳細地解讀了《食品安全法》、《食品標簽管理規定》、生產加工企業主體責任和義務,以及關于生產許可制度的具體內容和要求等,切實提高食品相關產品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素質。
2、以“小鍋爐整治”、“安全主體責任培訓”和“隱患排查治理”為抓手,切實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
一是積極開展小鍋爐整治工作。去年,我局在特種設備安全檢查過程中發現個體工商戶使用小鍋爐數量較多,而且大部分分布在村居,存在無注冊登記、無證上崗、無檢驗合格證等“三無”現象,安全隱患非常大,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的盲點。針對洪家街道小鍋爐“三無”情況較普遍問題,我局以該街道為小鍋爐整治工作試點,在3月份對小鍋爐使用較多的靈香店村進行排摸,共排摸出小鍋爐100多臺,90%以上存在“三無”情況。4月初,我局在前期排摸的基礎上,經過詳細討論分析,形成了小鍋爐整治調研報告向區黨委、政府匯報。6月10日,區政府出臺了《*區鍋爐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椒政辦發〔2009〕89號),成立了以區委常委、副區長毛建岳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了質監牽頭、安監協調、街道配合的工作機制,通過質(安)監、鎮(街道)、村(居)三級聯動治理模式,開展專項整治。目前,全區排摸出5個街道小鍋爐730多臺,基本上屬于“三無”特種設備,現已著手開展檢驗工作。
二是全面開展特種設備安全主體責任培訓。今年3月初開始,我局采用分鎮(街道)形式積極開展企業安全主體責任萬人培訓工作,連續培訓3個多月,在全市率先完成1516家企業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特種設備使用、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訓,與967家使用單位簽訂了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管理目標承諾書,并對10家使用特種設備試點企業進行現場督查,強化主體責任落實。
三是切實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今年以來,我局著重加大重點區域、重點設備和重點監控單位監管力度,對特種設備生產、運行中事故易發、多發以及安全管理基礎薄弱等環節,增加日常監督和巡查次數,切實加強事故易發環節監控。全年共出動檢查人員362人次,完成263家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特種設備檢查,涉及各類特種設備500多臺;發出指令書122份,立案1起;排查出287個安全事故隱患點,其中已整改265個。通過超負荷工作,努力規范了特種設備安全使用行為,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3、積極探索區域監管模式,提高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有效性。*區是省級產品質量安全區域監管新模式試點之一,我區以“防、管、扶”三結合為監管新模式,就是以*城區、椒南、椒北三個基層所及各鎮、街道為中堅力量,形成“分區劃片,條塊結合”的監管新模式,構建“事前預防,事中監管,事后幫扶;以防促管,以管補防,打扶結合”的“防、管、扶”三結合監管模式,努力構建“政府監管、市場調節、社會監督、企業自律”四位一體的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格局,最大限度保證質監各項職能履行到位。5月份,通過區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椒政辦發[2009]72號)文件,全面構建了“防、管、扶”三結合監管創新機制,推動相關部門工作落實。在湖州長興、金華義烏召開的省質監系統區域監管創新試點經驗交流會上,我局代表*市作了典型發言,得到了省局領導的高度肯定。截止目前,我局已經制訂落實質量追溯、企業巡查通則、企業ABCD分類等9個制度,對規模上企業387家進行劃分,其中A類25家,B類312家,C類47家,D類3家,將有限的監管資源落到實處。
4、關注民生,切實抓好質量行政執法工作。我局以食品質量安全為主線,突出抓好農資、家用電器、建材以及保護知識產權等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打擊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制假造假行為。今年以來,共出動執法人員1000多人次,檢查企業180多家,搗毀制假窩點3個,立案81起,法定期限內結案率100%,涉案金額120多萬。
(二)深化質量服務理念,抓好“企業服務年”各項措施落實
1、發揮職能作用,應對金融危機,積極幫助企業轉型升級。金融危機以來,*外貿企業生存困難,紛紛轉向內銷。我局針對出口產品與內銷產品在標準、計量、質量監督等方面規范存在的差異,專門出臺了《組織開展出口轉內銷調整轉型企業幫扶工作的通知》,引導和幫助出口轉內銷企業了解和掌握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健全標準、計量和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產品檢測設備、建立自主品牌等方式,使出口轉內銷企業順利實現產業經營方向的“調整轉型”。對36家噴霧器、眼鏡出口轉內銷企業進行幫扶,幫助企業盡快建立符合國內市場的標準、計量、質量體系,擴大內需市場份額。對85家企業128名管理技術人員開展免費培訓,使他們熟悉相關的質量法律法規。與噴霧器行業協會一起,對11家噴霧器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面對面指導,提升他們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水平。同時,我們密切關注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特別是對*企業重點出口產業、產品有重大影響的國外技術性貿易預警,共4次向10家企業通報情況,如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將水產品冰衣充凈重將視為摻假情況,及時地向有關水產品出口企業進行了通報。
2、突出產業特色,抓好名牌、標準化和塊狀產業質量提升。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切實開展省名牌和*名牌申報工作,今年將19家企業列入2009年~2011年浙江名牌培育名單,完成浙江名牌6個和*名牌6個申報工作,在*市首屆市長質量獎評選中,新杰克縫紉機有限公司成功入圍。積極推進標準化戰略,引導*龍頭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今年有4家企業參與國家標準修訂,1家企業參與行業標準修訂。我局還為大陳黃魚制定了農業標準規范,這個標準規范為打響大陳黃魚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對保護大陳黃魚品牌具有重要作用。11月20日,了*噴霧器陶瓷柱塞聯盟標準,統一了*噴霧器關鍵部件的材質,提升了噴霧器產品質量。
上半年,我們深入對噴霧器、縫制設備、眼鏡、醫化等塊狀產業質量提升和質量趕超項目進行調研,年初向省、市局上報的“制訂陶瓷柱塞聯盟標準,推動噴霧機產業提升接軌國際先進水平”、“實施能源計量標準配備,實現實時監控系統,促進*醫化行業節能降耗”2個塊狀項目已得到批準立項(浙質標發[2009]138號),通過塊狀產業提升和質量趕超評比活動,培育一批發展潛力大、效益好、技術強的優勢企業,來輻射、示范、帶動塊狀產業發展。
3、深化能源計量建設,推動節能減排工作。作為能源計量工作的主管部門,我局高度重視能源計量工作,一方面推動政府出臺了三個政策性文件,即《*區企業能源計量工作實施意見》,成立*區能源計量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區長擔任組長,區質監、發展改革、經貿、統計、環保、科技、電力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質量技術監督分局,負責全區能源計量的日常工作。還出臺了能源計量獎勵補助政策,在區政府《*市*區節能降耗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專門將“開展能源計量建設,并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的重點用能企業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納入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今年5月份,區政府出臺《*區能源計量實施方案》,明確2009年度全區能源計量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機制、服務活動內容和方法等,建立了政企聯系制度,對重點耗能企業的能源計量工作進行跟蹤、監督和服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在我局的推動下,東港集團、浙江海翔藥業有限公司2家企業已著手安裝能源計量實時監控系統。將于2010年初投入使用;轄區內7家能耗5000噸標煤以上企業中,星星、東港通過了省二級級計量檢測體系,其余5家企業全部通過了三級計量檢測體系確認;全區能耗1000噸標煤以上企業52家,配備能源計量器具1661臺,配備率90%以上。這些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為企業開展節能減排發揮了基礎性的作用。
(三)充分發揮“十小”辦作用,努力推進“十小”整規工作
今年,在我局的爭取下,區“十小”整規工作得到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將“十小”整規工作列入*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納入2009年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截止12月份,全區共有“十小”行業生產經營點4332家,其中已符合規范數4006家,規范率達到92%,全區9個鎮、街道的規范率均已超過90%,達到省、市整規工作目標。整個“十小”整規工作共出動執法人員近5000人次,檢查各類“十小”單位6000余家次,現場責令整改60余次,下發整規通知書(指令書)85份,關停取締122家(攤、點),罰款近五萬元。今年6月份,我區代表*市迎接了省人大、政協組成的省“十小”考核組檢查,得到了省考核組的高度肯定。11月份,順利完成了市“十小”考核組年度考核。
(四)凝聚人心,抓好隊伍自身建設和宣傳工作
*分局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大部分人員進單位時間不長,缺少專業知識積累和工作經驗。針對分局實際,打造學習型機關,我局出臺了《關于開展業務大競賽活動實施方案》,專門成立業務大競賽活動領導小組。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以《質量技術監督法律制度基礎教材》為主要學習內容,采取自學為主、重點內容面對面輔導的方式,加強質監法律、法規、業務基礎知識(包括行政管理、質量、計量、標準、特設專業知識)學習。競賽考核采取閉卷考試形式,考試成績進行張榜公布,對單項成績前三名和綜合成績前五名的干部職工給予通報表揚和物質獎勵。通過競賽活動促進業務學習,在一年的時間內,全面提升全局干部職工行政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今年以來,在全局共同努力下,*質監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亮點特色不少,但我們面臨的困難依然很大。一是監管任務重、壓力大,尤其是公務員編制奇少和工作經費短缺,嚴重影響工作正常開展。二是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與承擔的工作任務不對稱,成為提升工作質量和服務經濟建設的瓶頸;三是有待進一步加大宣傳,擴大影響面,提高美譽度。
2010年,是*質監分局跨越新目標一年,也是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我局將緊緊圍繞“質量興區”工作主線,深化“服務”理念,突出“監管”重點,推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保障食品、特種設備安全,切實提升干部素質能力水平,努力為*經濟社會新發展再立新功。
(一)發揮職能作用,力促*經濟轉型升級
1、做好沿海產業帶轉型升級服務工作。充分發揮*濱海*區塊服務辦公室作用,把服務、推進沿海產業帶建設作為年度重點工作,加強對*沿海產業帶發展的研究,以推進標準化戰略、實施名牌戰略、加快塊狀產業質量提升、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優化質量管理為目標,及時提出幫扶對策和措施,促進沿海產業帶發展。進一步加大出口轉內銷調整轉型企業的幫扶力度,幫助企業健全國內標準、計量和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產品檢測設備,建立自主品牌,使出口轉內銷企業順利實現產業經營方向的“調整轉型”,擴大國內市場占有率。
2、抓好塊狀產業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以標準化戰略、名牌戰略和先進管理體系建設為抓手,引導、鼓勵企業結成技術標準聯盟,參與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制訂,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專利轉化為標準,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大小企業扶持力度,挖掘物流、服務、營銷等新興產業,改善我區企業“啞鈴式”(兩頭大,中間小)局面,通過標準拉動和品牌示范作用,促進部分潛力大的小企業快速發展,增強經濟發展后勁;通過各級質量獎評選活動的參與,推廣“六西格瑪”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等科學質量管理方法,引進先進的統計分析技術,提升企業管理理念,促進企業騰飛,全力推動*醫藥化工、縫制設備、家用電器、船舶制造等四個傳統塊狀產業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
3、深化能源計量工作。加大能源計量宣傳力度,擴大能源計量工作的影響面,夯實能源計量工作在節能減排中的基礎性地位,促使更多的中小企業重視能源計量工作,從而配備能源計量器具,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開展。大力推廣能源計量實時監控系統,爭取各種有利的政策支持,激勵和引導更多有條件的企業安裝該項系統,力促高能耗企業節能減排。加強能源計量企業服務工作,在計量器具配備選型、檢定校準、在線檢測、能源平衡測試、企業能源計量狀況評判、人員資質培訓考核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和綜合服務,提高企業能源計量技術和管理水平,提升節能減排效果。
(二)突出監管重點,切實抓好食品、特種設備安全
一是狠抓食品安全。全面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巡查制度,加大食品質量安全指標監控,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進一步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業的指導,引導企業建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在條件允許的八星食品等重點企業推行HACCP(食品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食品安全控制體系認證,促進食品企業做大做強;深入開展“十小”行業整規工作,全面完成三年整規目標。二是狠抓特種設備安全。繼續開展小鍋爐專項整治工作,努力消除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盲點,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力度,深化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努力降低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圍繞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繼續實行特種設備安全監控制度;切實做好鍋爐等特種設備節能減排服務體系和服務平臺,不斷推動企業技術進步。
(三)重視質監文化建設,不斷提升美譽度
1.加大宣傳力度。以關注民生、維護公平、保障安全、促進和諧為出發點,把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影響最直接的食品安全、產品質量安全、民生計量、打假治劣等工作切實管嚴把牢,及時挖掘亮點和特色,宣傳正面典型,樹立敬業、干事的良好質監形象。
2.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積極主動向*黨委、政府匯報各項工作,主動邀請區人大、政協到分局進行工作視察,加強與各兄弟部門的溝通協作,爭取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繼續高度重視統戰工作,切實加強與黨外重要人士聯系。
3.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著力機關效能建設,完善各項效能考核制度,切實改變工作作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以完善懲防體系建設為重點,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切實提高反腐倡廉建設成效。
(四)立足“學習型”機關建設,強化干部能力素質提升
一是進一步強化業務能力和素質建設,繼續開展業務大競賽活動,增加執法檢查等實踐內容,獎優罰劣,激發干部學習實踐的熱情。二是完善質監網絡建設,強化基層質監員培訓和指導力度,提升基層質監員監管能力;加強基礎質監員的日常管理制度,實現基層質監工作的程序化和制度化。三是加強技術服務能力,增強技術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和能力鍛煉,不斷提升技術服務規格和檔次,建立特色鮮明、覆蓋全面、適應經濟發展的服務體系和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