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貫徹食品衛生法實施情況暨食品安全的情況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人大常會執法檢查組:
近年來,我局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的有關決定,扎實開展了以食品安全為重點的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積極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構建和諧遂寧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將食品安全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切實加強流通領域食品質量監管,重視制度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
1、在流通領域食品監管工作中,我局結合省局的“四制兩查”,繼續完善和深化“五制二查一承諾一指導”的監管模式,我們一是幫助、指導企業建立商品質量保障制度;二是幫助、指導企業建立消費糾紛處理制度。在《行政許可法》實施后,我們又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將過去以監督管理為主的模式,逐步向以經營者自律為主的模式轉變。我們重點加強了“商品質量查驗登記制”、“索證索票制”等制度的建立和推廣,指導和督促經營者建立進銷臺帳,把好進貨關,對所進商品的名稱、規格、商標、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進貨憑證等作好詳細的登記,便于查驗;要求經營者向供貨方索要發票、檢驗報告等相關資料;要求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售貨發票等資料。目前,全市各大中型超市、食品經營戶均已實施了“五制一承諾”制度,并統一制作牌上墻公示,上墻率已達到100%。
2、注重實際,在推行中求深入,求創新,使監管機制更加完善,更加科學,更加規范,更加有效。一是建立了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處置應急預案制,預案是在本市流通環節中經確認已經發生、依法應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處理的消費者食品中毒事件,或通過相關信息渠道獲取的某種食品有毒有害,可能引發區域性嚴重社會后果的食品安全信息,急需緊急處置時啟用;二是建立了商品質量監測制度,我局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投資30余萬元購買了配備專業農藥殘留測定儀、亞硝酸鹽快速測定儀等快速檢測設備的檢測車輛,深入城鄉,對集貿市場、商場、超市的食品進行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組織商品質量監督抽查。堅持在城區各大市場內開展經常性監測,并將檢測結果在市場的商品質量公示欄內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的廣泛監督,同時根據監測結果組織商品質量監測抽查。去年以來,全市共抽查商品483個批次,其中合格263個批次,不合格220個批次,對經銷不合格商品企業處罰沒款19.78萬元;三是實行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登記制。在進行日常監督檢查時,工商執法人員嚴格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工作規范》等規定,對商品質量特別是對食品認真進行檢查,并如實填寫《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登記冊》,確保了商品質量監管到位。
(二)以工商監管、群眾監督、企業自律為基礎,全面構筑食品安全“三網”工程
1、完善“監管責任網”,增強了工商所在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作用。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我市各級工商部門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切實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我局成立了由局長張大中任組長,副局長王勇、蔣定喜、王安平任副組長,消保科、市場科、紅盾辦、辦公室等相關科室為成員單位的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消保科。各縣(區)局、分局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確保了整治工作落到實處。為了切實加強流通領域商品監管,全市各級工商系統建立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責任制,層層簽訂了《流通領域商品(食品)質量監督管理責任書》。市局與各縣(區)局、分局簽訂了責任書,縣(區)局、分局分別與轄區工商所簽定了責任書,工商所與所內干部、干部與轄區內的經營企業(戶)簽訂了責任書,做到了橫到邊、縱到底,使責任落到實處。通過層層簽定責任書,進一步強化了我市各級工商部門對食品安全監管的責任意識。
2、完善“群眾監督網”,增強廣大消費者參與監督的意識
我局加快建設覆蓋全市的縣、鄉、村三級消費維權監督網絡建設。目前,我們已在全市農村建立起消費者申訴站1875個,占全市村社總數的90%左右,聘請聯絡員1875人,均制作了標示牌,工作職責警示牌并上墻公示。通過建立農村維權網絡,使農民維權意識大大增強,降低了農村消費者的維權成本,維權可以不出村、不出社,使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保護,群眾歡迎、政府滿意。同時,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我們對流通領域商品特別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質量問題實施輿論監督,該曝光的堅決按程序曝光,及時向社會通報監管工作開展情況及成果,將流通領域食品質量的詳細資料公之于眾,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讓違法違規人員無可乘之機,讓食品安全問題得到全社會的監督,問題食品猶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無立足之地。
3、構筑“農村現代流通網”,實施“萬戶放心店”工程
構筑一張保證商品質量、服務方便快捷的“農村現代流通網”,是強化企業自律,引導誠信經營的主要載體,也是保護消費者健康消費的一條重要途徑。市局在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全市社區、鄉鎮、行政村積極推行連鎖超市和放心購物示范店,引導和支持商貿流通龍頭企業,向社區、農村發展連鎖經營網點,并向有條件的村延伸開設便利店。2005年這項工作已初步推開,射洪縣金源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縣所有的行政村建立起300多家連鎖店,目前已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遂寧君利來百貨有限公司和遂寧摩爾春天百貨廣場有限公司也正在積極申報中。市局還將積極向市委、市政府建議,爭取政府輔助必要的政策支持,對該類企業給予稅費、土地、資金等方面的優惠和其他扶持政策。計劃在三至五年內,在全市所有2206個行政村,全部實行連鎖店銷售。市局還在射洪縣、大英縣和市城區進行了放心購物示范店的試點,已授牌放心購物示范店21家。下一步將把此項工作向農村推進,讓廣大農村消費者真正放心消費。
(三)以現代科技手段為平臺,全面構建消費維權網絡
充分發揮12315申訴舉報網絡的作用。2005年我局投資百余萬元建成了遂寧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該系統以市城區為中心覆蓋全市,通過專網上連省工商局,下接全市七個縣(區)局、分局和鄉鎮63個基層工商所,現已正式投入運行。運行以來,日均話務量百余個。截止目前,全市共受理咨詢、申訴、舉報9241件,其中咨詢7030件,全部及時解答,受理申訴1920件,全部及時處理,處理率100%,解調成功1900件,成功率99%,舉報291件,受理291件,其中有效舉報51件,立案51件,結案49件,為消費者挽回損失131萬元。實現了消費者申訴舉報方便、高效、快捷的目的,進一步暢通了申訴舉報渠道,廣辟了監管信息來源,增強了市場監管工作的有效性。
(四)日常監管和集中整治相結合,促進監管職能到位
1、建立健全市場巡查工作制度,強化日常監管。以總局明確的“六查六看”為監管的主要內容,采取有效措施,扎實推進監管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確保監管到位。將監管重心下移,把商品質量日常監管的主要任務和責任落實到基層工商所,分段、分片包干,實行“三個落實”即:落實巡查人員、落實監管責任和落實監管任務,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轄區食品經營者進行巡查和日常監管。突出巡點,抓住重點區域、重點市場、重點經營戶,加大了對食品經營主體、經營行為、食品質量和食品包裝、商標、廣告的監管力度,堅決取締無照經營,強化監督管理。重點針對奶制品、豆制品、水產品、糧、肉、蔬菜、水果等品種和兒童食品加強監管,特別是對一些季節性和節慶食品進行了嚴格監管。
2、切實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實現監管工作重點和重心下移。農村是食品安全監管的薄弱環節,針對農村消費市場商品質量較差、經營者素質較低、農民維權意識較弱、監管難度較大的特點,我局高度重視,研究對策,積極認真地去探索了農村食品安全監管方法,加大了對農村、城鄉結合部執法力度。大英工商局加大對農民消費群體法律法規知識宣傳力度,將“食品、藥品放心工程”會議開到了鄉鎮,黨政一把手親自參加,提高了群體意識,杜絕危害農村消費者權益等現象的發生。市局食品檢測車開到了永興、安居、老池、三星、白馬、橫山、欄江等鄉鎮對食品經營戶進行了拉網式的檢查,對平時不易清理的“死角”進行了重點清查,取得了明顯成效。
3、突出重點,扎實開展專項整治。一年來,我局按照省、市政府及省工商局的工作安排,人民群眾反映的焦點、熱點等突出問題,認真開展了十多次專項執法檢查:一是包裝食品安全專項執法行動;二是春季食品安全綜合整治執法行動;三是清查含蘇丹紅食品的執法行動;四是節日市場專項執法行動;五是兒童食品市場專項執法行動;六是工商機關牽頭的食品安全綜合整治聯合執法統一行動;七是豬肉食品市場專項執法行動;八是月餅市場專項執法行動;九是工商企業聯合打假專項執法行動;十是秋冬季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十一是元旦春節前食品市場專項整治。
4、重拳出擊,成效顯著。在去年的專項整治中,我局共出動執法人員13761人次,出動執法車輛1052臺次,檢查食品經營戶31565戶次,查處無照經營100戶,立案查處各種違法違規案件297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6個,取締私屠濫宰14戶,查獲物資價值28.41萬元,處沒罰款50.79萬元。查獲假冒偽劣物資主要有:過期變質飲料27386瓶(袋)、奶粉2899.8公斤、營養保健食品66.5公斤、罐頭102聽、調味品1782公斤、啤酒5938瓶、半汁葡萄酒759瓶,質量不合格食用油12044公斤、散裝白酒3541公斤、大米105噸、面粉2600公斤、兒童小食品515公斤,注水豬肉8576公斤,病死豬肉295公斤,假冒太白花茶140件、劍南春酒23瓶、五糧液13瓶。通過整治,我市流通領域食品質量有了明顯好轉,切實保護了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主要問題及原因
通過整治,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收入低,消費低水平十分突出
據統計,遂寧市2005年市民人均收入6667元,除去教育、醫療等花銷,幾乎所剩無幾。加之受長期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導致市民消費低水平,市民維持其生產、生活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主要集中在低端商品上,有的甚至是已被禁止或引導不宜使用的商品上,就拿柴、米、油、鹽、醬、醋、茶來說,部分農民他們至今還在食用散裝的食鹽、醬油、醋等,有的甚至已經過期變質。
(二)消費素質差,自我保護能力低
市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尤其在農村更為突出。我市農村消費者中文盲及半文盲占13.7%,僅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占30.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3.4%,高中、職業高中的占2.8%。農村原有傳播相關知識、信息的工具有線廣播大部份也被撤除,就連傳統的墻報等宣傳教育陣地也幾乎看不見。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僅靠一兩名拿政府補貼的兼職村干部走村串戶去落實,農民獲取信息主要靠電視、電臺和日常生產、生活積累。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識、商品知識等,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選擇服務時,主要憑感覺和經驗,因而極易受到假冒偽劣、虛假廣告、商業欺詐的侵擾。
(三)市場發育不全,有效供給不能保障
遂寧現有各類商品市場199個,其中生產資料市場23個,它們集中分布于市、縣城區和大的集鎮,而位于農村的商品市場多數為設施差、服務水平低、交易方式原始的集市。而面對面為消費者生產和生活提供商品和服務的大多是零星分散、實力單薄,難以提供后續服務的小商小販,有的甚至是無主體資格、經營假劣商品的不法商販,即使現在大中型超市迅速發展,也未必形成完善的體系,有效服務尚未到位。如:2004年10月,3名不法農民經營者,在大英縣蓬萊鎮的鄉、村中走村串戶,將批發價四毛錢一袋的保健飲品賣到六、七元,不到一周時間從當地農民手中騙走數萬元。又如安居區工商局在2005年元旦、春節市場整頓中,查獲該區欄江鎮“茍大姐”雜貨老店所經營的500多個商品,就有179個商品是偽劣商品。
(四)市場監管力量弱,消費環境不能有效治理
面對點多、面廣、分散、復雜的消費市場環境,監管部門的執法力量明顯不足,表現在市場監管人員少、經費不足,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執法手段落后,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出現許多監管盲區。以執法人員較多,機構較密集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為例:設置在各個鄉、鎮中的工商所作為監管農村市場的主導力量,也明顯表現出力量薄弱和經費不足。全市真正在第一線的工商執法人員不足400人,卻要對5000余平方公里380多萬人口的市場進行監管,難度可想而知。據統計,全市工商部門2005年查處侵害農民消費權益的案件698件,比2004年上升115%,侵害消費者利益案件呈上升趨勢。
三、幾點建議
要解決消費市場中流通領域存在的問題,必須把消費者自我保護、行政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社區、鄉鎮和村、社等基層組織作用,構建一個覆蓋市場的“監管責任網”、“群眾監督網”、“農村現代流通網”,培育我市消費市場,引導市民科學消費。
(一)構建消費者繼續教育體系
百年大計,教育為重;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加強市民消費素質教育,提高市民消費素質是改善我市消費狀況消費品治本之策。把加強市民消費教育,納入國家優先發展教育戰略的重要內容,從具體情況出發,構建中國特色市民終身教育體系,通過發展職業教育和市民基本素質培訓,使廣大消費者都有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
1、豐富教育內容。應著重加強對市民文化知識、科學知識、技能知識和消費知識等的繼續教育。應結合我市的特點,盡快組織編寫消費知識讀本,作為市民消費教育的基本教材。對消費知識的教育應側重四個方面:一是商品服務知識。二是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能力的知識。三是引導消費者樹立科學、合理、健康消費的觀念。四是傳授國家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的法律知識。
2、完善教育機制。消費教育應實行政府領導、分級負責、部門協調的管理體制。政府要把消費教育列入議事日程,編制消費教育規劃,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實施消費教育目標責任制,對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進行定期考核。
3、改革教育方式。消費教育方式應突出特色、喜聞樂見、靈活多樣。以中、小學為教育基地,學齡教育與市民再教育相結合。首先應從學校抓起。可以在學校開設消費知識教育課,從小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第二是舉辦各類培訓班,由相關部門對市民進行不定期培訓和傳授新知識。第三是借助廣播、報紙、電視等媒體,開辦消費教育講座,開辟消費宣傳專欄,舉辦以案說法討論,消費信息和消費警示,形成覆蓋全市的開放教育系統。
4、增加教育投入。各級政府要把對市民的教育培訓費用列入每年的地方財政預算。同時,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為市民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建立消費教育基金,營造全社會都關心支持消費教育的良好氛圍。
(二)構建商品流通新模式
1、實施“放心店”工程。在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中,應重點培育和發展連鎖超市、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模式。實施“連鎖超市和放心購物示范店工程”,引導和鼓勵商貿流通龍頭企業,向社區、鄉村發展連鎖經營網點,并向有條件的社區、鄉村延伸開設便利店。從根本上保證市民消費的需要,保證消費者放心購買和使用商品。為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政府應輔助必要的政策支持。連鎖經營網點是一種新型的商品流通模式,企業把連鎖店開設到社區、鄉村,所付出的成本會增大。為此,各級政府應對愿意在社區、鄉村開設連鎖經營的企業輔助更多的政策支持。工商部門在登記上只要是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應為企業廣開綠燈,引導其發展;稅務部門對該類企業應給予適當的稅收減免;國土部門應在同等條件下對該類企業的土地使用予以支持;金融部門應對該類企業的融資予以重點扶持。
2、建立健全誠信經營自律機制。首先,通過行業主管部門制定規章制度、行政執法部門督促檢查方式,教育引導經營者樹立守法守信意識,做到依法經營、誠信待客、文明經商。其次,發揮行業組織的自律作用,使他們了解消費存在的問題,積極改善結消費者的服務,督促行業內履行應盡義務,建立規章制度,清除失信行為,提高商品和服務質量。第三,落實經營者商品質量責任制,規范自身經營行為,防止假冒偽劣商品流入市場。
(三)構建和整合維權網絡
1、充分發揮政府在消費維權中的領導作用。各級政府應充分發揮消費維權組織、協調和領導作用。一是建立以社區、鄉鎮政府為核心的協調機制。在社區、鄉鎮建立消費維權中心,中心可設在轄區內工商所,與工商所的“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合署辦公。工商、質監、公安、藥監、衛生、煙草等行政執法部門要通力配合,形成消費環境綜合治理態勢。二是建立政府消費狀況、環境的評價機制。對消費狀況以及消費環境狀況,進行科學評估,并納入對政府領導的政績考核的內容。
2、構建完善的維權網絡。重點是在社區、鄉鎮一級設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分會或消費維權監督站,在村一級設消費維權點,聘請群眾監督員,充分發揮他們在基層流通領域中的信息溝通和維權監督作用。通過建立維權網絡,使市民維權意識增強,降低消費者的維權成本。同時,要充分發揮12315申訴舉報網絡作用,使12315真正成為消費者維權的一件法寶。再有,各級政府要大力支持各級12315網絡和消委會的建設,把消委會經費列入政府預算,人員提供編制,讓各級12315和消委會真正成政府為廣大消費者排憂解難和消費維權的守護者。
3、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對消費維權實施輿論監督,及時向社會公開消費維權狀況,該曝光堅決曝光,逐步形成人人都來關心支持消費維權的局面。
二○○六年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