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情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村情概況
玉龍縣黃山鎮五臺村委會××村,位于玉龍新縣城規劃區內,西鄰縣城中央核心區,南接麗江景觀綠化帶,北靠麗江人家居住小區,是玉龍縣典型的“城中村”之一,區位優勢十分顯著。全村共有135戶(其中村民126戶),總人口574人(其中農業人口532人)。全村原有土地總面積2645.47畝(不含林地面積)a2003年,縣城建設征地2038畝,現僅剩752.22畝土地,其中:僅有護城河以北的農用地111.“畝(耕地79.67畝),人均耕地僅有0.15畝。全村征地補償安置費總計2266.63萬元,其中村集體提留304.56萬元,兌現給農戶1962.71萬元(人均3.2萬元)。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7.54萬元,人均收入為3300元。
二、規劃建設思路
區縣分設以來,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對××村的規劃和建設始終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大力的支持,將××村確定為玉龍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力求在“城中村”的規劃和建設方面取得突破,從而為少地農民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在規劃和建設方面遵循的指導思想是:服從城市總
體規劃的要求,與周邊區域相依托,優勢互補,唇齒相依;因地制宜,盤活土地資源;發揮優勢,建設具有現代化居住功能和典型納西族特色村落并存的村莊,謀求長久的生存之路。
××村的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環境美化、家庭和睦、安居樂業”的要求,堅持新農村建設與縣城建設相配套、相適應、相發展、相穩定的原則,將545畝土地的規劃和縣城建設總體規劃協調統一,與縣城建設同步實施,力爭用5-10年的時間把××村建設成為集納西民間民俗飲食文化村、商貿區、休閑娛樂區以及安居住宅區為一體的小康型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規劃建設情況
針對××村顯要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的城市規劃狀況,××村的規劃采取分塊布局的方法,有目的的對各個功能分區進行安排部署,以期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建設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步實施:
(一)總體規劃
總體規劃按實施步驟分為一期建設項目和擬建項目兩大部分,投資總規模達1.5億元。
1,一期建設項目。包括村民安居住宅區和民俗飲食文化村兩個項目。
①村民安居住宅區。安排在整個規劃區中央,總用地133.93畝,共安排住宅160幢,每戶占地面積為210平方米,結構形式為磚混結構。村民安居住宅項目一次性簽定建設合同,每幢造價21.8萬元,總投資3400萬元。項目一期工程建設80幢,撥付資金600萬元,現已完成近三分之二的工程量。
②民俗飲食文化村。總用地260畝,共安排民居庭院160院,每戶占地面積435平方米,院落形式為典型的納西民居三坊一照壁,正房統一建設,總投資2400萬元,另外兩坊利用現有房屋優化整合。項目一期工程撥付資金500萬元,已完成68幢民俗院主樓建設。
2,擬建建設項目。包(括農貿市場和小商品市場、購物中心、美食城、娛樂城、休閑步行街、活動中心和零星開發地的開發建設。
①農貿市場和小商品市場。位于村子北部,與城市規劃的居民區相配套。總用地27.15畝,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總投資250萬元,現已完成土方回填,預計9月份可完成市場建設。
②購物中心。規劃中的購物中心占地面積13.邸畝,建筑面積7800平方米,配套停車場和廣場,將是一個方便快捷的購物場所。
③美食城。位于××村西端,緊鄰縣城中心區,總用地30.87畝,建筑面積28000平方米,足以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
④娛樂城。與美食城一街之隔,總用地21.83畝,建筑面積18400平方米,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
⑤休閑步行街。位于娛樂城與濱江綠化帶之間,以經營酒吧、茶室為主。總用地13畝,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將會營造一個親切宜人的環境。
⑥活動中心。位于××村的中心部位,總用地12.16畝,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是一個集辦公、集會、活動、學習等功能為一體的場所。
(二)道路規劃。道路規劃以城市道路為依托,各個區域按功能需要規劃內部道路系統,并與城市道路相銜接。
1,納西民居村落:主道設計寬12米,其中車道為8米,人行道各2米,巷道3米和4米,道路四通八達,通達能力強;路面相對較窄,與村落形態相協調;道路線型曲折多變、自由靈活,力求達到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效果。
2,村民住宅小區:主道設計寬8米,并有不同寬度的綠化和停車空間,宅前小路控制在4.5米以內。
(三)電力電信工程規劃。村民住宅區、民居村落和商業設施三大部分各設一個變壓器,電力、電信線全部采用埋地方式敷設。
(四)給排水規劃。給水采用自來水,與城市供水管網接口,污水采取分片收集預處理后再集中排放的方式。
(五)市政設施規劃。整個區域設置完善的路燈照明系統和夜景照明系統。為使規劃區范圍內有一個干凈優美的環境,村民住宅區和民俗飲食文化村共安排8個衛生達標廁所,垃圾采取每天早晚定時清運的方式處理。
(六)防洪規劃。縣城規劃中的兩條水系穿過村子,雨水經排水溝收集后集中排放到這兩個水系中。
(七)綠化規劃。民居院落綠化主要在房前屋后,綠化樹種以當地高大喬木為主,輔以特有的月季、薔薇、金銀花等,盡量營造一個綠樹掩映的原汁原味的納西族村落。村民住宅小區以梅樹河為主,兩岸種植揪木、楊柳等高大喬木,形成一個貫穿全村的綠色走廊。商業設施主要考慮臨街綠化和局部內院綠化,以喬木和灌木相結合,樹種根據規劃要求以本地樹種為主。
我們相信,經過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把五臺村委會××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