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財政預算執行匯報材料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預算執行匯報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財政預算執行匯報材料

      一、20**年市本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市經濟、財政形勢一度面臨異乎尋常的壓力,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決貫徹中央、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增收節支保平衡,減輕企業負擔保發展,擴大財政投資保增長,優化支出結構保民生,不但實現全市財政總收入超千億的歷史性跨越,而且確保了全年各項財政收支目標的圓滿完成。

      全市財政總收入1019.43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2%,繼續保持在全省“一高一領先”。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20.79億元,增長14.4%,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51.1%。全市地方財政支出490.39億元,增長16.8%。預計全市各區、縣(市)均能達到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由于已經實行了“市級企業下劃、收入在地統計”的財政管理體制,原市級企業稅收已按屬地原則統計到各區,經市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批準,市本級不再編制財政收入預算,報告口徑為市區收入數和市本級支出數。20**年市人大批準的市區地方財政收入預算為432.25億元;市本級支出年初預算為116億元,調整預算為123.3億元。

      預算內財政收支執行結果:市區地方財政收入453.52億元,完成預算的104.9%,增長14.2%(收入項目詳見附表一)。根據現行財政體制計算,20**年市本級地方財政收入加上中央稅收凈返還、省各項補助和轉移支付補助區、縣(市)及區凈上交,預計可用資金129.51億元。市本級地方財政支出129.51億元(含省轉移支付資金6.21億元,其中養路費改革資金3.9億元),剔除養路費改革不可比因素完成調整預算的101.9%,增長18.8%。另地方政府債券支出7.79億元(支出項目詳見附表二)。預計預算內當年收支平衡,累計凈結余4億元。

      市本級政府性基金執行結果:收入454.37億元,完成計劃的145.6%。其中,土地出讓金429.04億元,完成計劃的143%。支出464.81億元,完成計劃的148.9%。其中,土地出讓金436.67億元,完成計劃的145.6%,土地出讓金按現行體制結算,市本級可用于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資金113.35億元。政府性基金累計結余5.95億元(收支項目詳見附表三)。

      市本級社會保險基金執行結果:收入143.25億元,完成計劃的120.6%,增長11.8%。實際支出120.31億元,完成計劃的107%,增長24.4%。當年結余22.94億元,累計結余170.29億元(收支項目詳見附表四)。

      匯總以上市本級預算內、政府性基金可用資金268.19億元,相應支出共268.19億元。

      上述預算執行數有待省財政決算批復,可能還會有些變化。

      **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西湖風景名勝區均完成年度收支預算(收支項目詳見附表五、六)。

      20**年市本級預算執行和財政運行主要情況如下:

      (一)堅持增收節支保平衡

      面對金融危機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帶來的減收增支壓力,一年來我市財政部門扎實做好增收節支工作保財政收支平衡。

      一是強化征管抓增收。財政收入自6月份止跌回升以來,回升的基礎與態勢逐月鞏固。全年財政總收入完成1019.43億元,增收108.88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中央四稅完成498.64億元,增收43.44億元,同比增長9.5%,增收的主要因素一是免抵調增,自營出口企業增值稅免抵調同比增收25.34億元;二是政策增收,廢舊物資經營企業增值稅從全免改為先征后退(退70%)凈增加增值稅5億元、煙酒產品消費稅稅率提高以及卷煙批發行業加征5%從價消費稅等政策增加消費稅12.6億元、燃油稅費改革增加消費稅3億元。我市對中央的稅收貢獻力度在金融危機下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20.79億元,增收65.44億元,同比增長14.4%,其中營業稅、契稅增幅較高主要得益于房產新政的實施及土地招拍掛價格的上升,個人所得稅增幅較高則主要由二手房交易活躍及加強股權交易稅收征管所致。

      二是厲行節約抓節支。市本級嚴格控制行政成本,部門預算“零增長”項目執行良好,公務接待、公務用車、公務出國費用同比減少9460萬元,下降23.5%。加大財政性投資項目工程評審力度,全年財政審核項目543個,凈核減項目資金6.55億元,平均核減率為9.7%,為財政節約了大量可用資金。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全年清理“小金庫”5個,上繳財政資金265.73萬元。實施經濟危機時期收支平衡預案,確保財政收支平衡和財政運行安全。

      (二)減輕企業負擔保發展

      企業是財源之基。一年來,我市積極發揮財稅職能作用,一方面落實各項涉企稅費優惠政策減免稅費101.75億元,另一方面投入工業發展專項、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和科技發展專項財政資金僅市本級達30.37億元,稅費優惠與財政扶持政策合力幫助企業減負解困保發展。

      一是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減負擔。全市落實出口退稅政策共辦理出口退稅171.76億元,比上年增加29.74億元;落實增值稅轉型優惠政策減征15.36億元;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減免20.83億元;扶持殘疾人就業減免4.56億元;減征小排量汽車購置稅3.19億元;落實地方稅費減免政策共減免7.76億元,其中:389戶企業享受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7983萬元,547戶企業享受房產稅減免2.38億元,3423戶企業享受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減免3.87億元;落實養老保險優惠政策,降低和臨時性適當下浮企業社會保險繳費比例共減輕企業用工負擔20.77億元;落實今年10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暫停征收和降低標準的清費減負政策共減輕企業負擔2502萬元。

      二是千方百計幫助企業促轉型。整合工業發展專項和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堅持主攻工業、決戰工業、穩定工業,市本級除了主要以轉移性消費券形式兌現企業扶持資金5.38億元外,還投入扶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資金1.2億元、扶持中小企業發展4088萬元。堅持將服務業經濟打造成“首位經濟”,市本級旅游發展與旅游西進投入2.4億元,重點支持“十大特色潛力行業”與旅行社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產業投入2.05億元,重點扶持文化創意產業重點行業建設、實施“青年文藝家發現計劃”和舉辦第五屆動漫節;歷史文化名城投入1.5億元,啟動、推進南宋皇城遺址保護等29個文保項目,挖掘城市歷史內涵;服務外包和外貿發展投入7600萬元,商貿服務業投入8720萬元,金融服務業投入1153萬元,大力支持開放經濟、總部(樓宇)經濟、空港經濟和現代物流業、現代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

      三是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拓市場。市本級發放五類消費券11.57億元,財政兌現消費券7.91億元,提振消費信心拓市場;整合各類財政扶持企業資金1.5億元,通過展會補貼、品牌建設補助、出口融資補貼等方式,幫助工業企業拓市場;投入電子商務進企業專項資金3472萬元,推動(12012家企業積極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拓市場;落實住房交易稅費減免優惠政策9.1億元和兌現房產新政稅收補貼9.9億元開拓住房消費市場;落實車輛購置稅減征政策和實施第一批公車改革開拓汽車消費市場。

      四是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融資金。市本級繼續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投入2億元,吸引社會創投資本5.25億元,投資項目26個;建立工業債權基金5000萬元和“滿隴桂雨”文化創意產業信托債權基金5000萬元;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設立“天使擔保基金”2500萬元,增資科技擔保公司注冊資本4500萬元,籌組**市信用擔保聯盟,兌現21家擔保機構財政補償資金1378萬元,帶動有關貸款日均余額達到24億元;落實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政策,兌現金融機構考核獎勵1153萬元;鼓勵“網絡銀行”和“科技銀行”發展,與阿里巴巴、建行共建“網絡銀行”信貸風險池投入2000萬元。

      (三)擴大財政投資保增長

      一年來,我市有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投資力度,發揮政府投資導向作用,助推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堅持大項目帶動戰略,市本級財政投資共投入138.9億元,重點投向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民生事業和水利設施建設。

      一是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城市維護建設專項投入105.2億元,其中新建續建7條城市快速路、“十縱十橫”等87條城市主、次干道和開工建設50條支小路等投入55.99億元;實施庭院改善、背街小巷改善、截污納管、城市亮燈、公廁提升改造等城市改善工程及長效管理投入15.82億元;推進“公交一體化”、發展免費單車和“8+5”品質大公交體系建設投入13.4億元,政府購買公交服務支付4.6億元。此外,財政部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用于鐵路建設7.79億元。

      二是推進社會事業建設投資。地方財力基本建設專項投入7.2億元,開工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實訓基地、市第十人民醫院、市第三福利院、市科技館和市婦女活動中心等項目;社會事業發展專項投入2.61億元,新建濱江醫院和下沙醫院,推進醫院布局調整。

      三是推進保障性住房投資。城市住房專項資金投入10.79億元,主要是投入廉租房購置(建設)4.34億元惠及2500戶居民、投入危舊房改善3億元惠及住戶2萬多戶和物業管理改善1億元惠及住戶3.25萬戶。

      四是推進水利設施投資。水利建設專項投入2.8億元,其中:閑林水庫、三堡排澇、東苕溪西險大塘防洪項目等重點工程投入1.45億元;除險加固4座中型水庫、29座小型水庫、221座山塘、51公里堤防和實施9條小流域整治投入5450萬元。

      五是推進綜合保護項目投資。西湖綜合保護專項投入2.6億元,大力推進西湖申遺整治等項目,第八次推出“新西湖”。中山路綜合保護與有機更新專項投入3.1億元,中山路?南宋御街精彩亮相。

      (四)優化支出結構保民生

      20**年市本級預算內民生支出89.93億元,增長20.5%,支出增量占新增財力76.8%,為兌現“確保**人和新**人生活品質在國際金融危機困境中仍有新提高”承諾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一是推進新農村建設邁出新步伐。市本級支農專項投入3.76億元,增長36.7%。推進“一繞四線”高速公路沿線整治、加快村鎮及生態建設投入1.37億元;推進科技興農和農村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發展農業產業化投入7305萬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深化“聯鄉結村”等共建活動,推進農村幫扶工程投入6841萬元;實施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加快農村社區建設,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投入5013萬元;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都市農業示范園區、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菜籃子工程建設,發展都市農業投入4820萬元。

      二是促進民生事業取得新發展。一是教育、科技、醫療衛生和文化體育社會事業預算內投入38.83億元,增長24.7%,政府性基金等投入18.34億元。主要用于取消“新**人”子女在杭就學借讀費,推動名校集團化辦學延伸拓展,建設杭十四中、**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與支持杭師大創一流;支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企業科技創新研發項目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孵化器等科技創新環境建設;加快市屬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推進名院集團化管理試點與防控甲型H1N1流感;支持主城區數字電視平移、第17屆市運會舉辦和群眾性文體項目開展。二是社會保障和就業預算內投入19.93億元,增長25.8%,政府性基金等投入9.81億元。

      其中: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生活補貼和節日慰問金標準發放6.48億元;擴大農轉非人員覆蓋范圍發放社保及生活補貼3.92億元;離休干部“兩費”保障金發放3.41億元;補充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支出9671萬元;補充城鎮居民醫療保障補貼支出1.21億元,在杭53所普通全日制高校41.51萬名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三是綠化環保預算內投入2.81億元,增長16.1%,政府性基金等投入4.9億元。主要用于城北體育公園、城西休閑公園建設和實施半山、上塘**岸環境綜合整治;進行高污染機動車提前更新補償和加快熱電企業脫硫改造,實施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加強飲用水保護。四是城鄉社區事務投入預算內投入13.59億元,增長10.8%,和諧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快。五是公共安全投預算內投入11.21億元,增長11.2%,深入推進“平安**”建設。

      三是確保為民辦實事項目投入。全年市政府承諾的為民辦實事項目共投入44.04億元。就業新政保障投入5.31億元,打造充分就業城市。第九次“春風行動”政府引導投入1.76億元,推進“春風行動”進農村和向“新**人”延伸。保障性住房建設投入5.35億元,緩解住房難。完善公交服務投入18億元,緩解行路難。改善空氣質量投入1.16億元,提高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食品質量安全投入2134萬元,提高加工食品合格率。庭院改善和背街小巷整治投入6.71億元,提升城市居住環境。市區河道與支小路整治投入4.81億元,改善城市路網水網。村莊環境整治投入3874.5萬元,優化鄉村環境。健康城市投入3357.35萬元,推進健康生活進千村萬戶。

      20**年預算任務的圓滿完成和社會各項事業建設的順利推進來之不易,凝聚了全市人民眾志成城、應對危機所付出的共同努力與辛勤汗水。但是,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經濟與財政收入持續平穩回升的基礎并不穩固,財政收入可持續增長的動力還需增強,財源結構優化任務還十分艱巨,財政收支運行中一些不合理因素依然存在,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因此,在財政收入“千億時代”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必須更加保持清醒頭腦、更加著眼統籌當下與長遠、更加講究穩健與沉著、更加注重調控與均衡、扎實做好較長時期內應對各種困難和復雜局面的準備,不斷鞏固和發展企穩回升的向好勢頭,努力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應對危機、科學發展”的滿意答卷。

      二、2010年市本級財政收支預算草案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決定我市經濟復蘇勢頭能否保持的關鍵一年。面對并不穩固的經濟復蘇基礎和可能存在的困難,我們必須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強烈的責任意識履行好財政職能,鞏固經濟上行的勢頭。據此,2010年我市財政預算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調整結構促進轉型;始終堅持以民為本,改善民生追求品質;始終堅持率先發展,促進城市有機更新;始終堅持優化結構,勤儉節約防范風險;始終堅持改革創新,推進科學精細管理。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編制2010年財政收支預算(草案)如下:

      市區地方財政收入503.6億元,增長11%(收入項目詳見附表七)。

      市本級可用財力測算為138億元,動用歷年結余3億元,參照上年安排省補資金6.2億元,據此安排財政支出預算147.2億元,比上年增長13.7%(支出項目詳見附表八)。

      支出預算安排中,用于民生的支出103.94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占一般預算支出的70.6%,新增財力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為79.2%;教育、科學、文化、醫療衛生和支農支出等法定支出安排均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2010年市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計劃792.86億元,增長74.5%;其中,土地出讓金755億元,增長76%。支出計劃792.86億元,增長70.6%;其中,土地出讓金755億元,增長72.9%(收支項目詳見附表九)。

      市本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計劃147.9億元,增長3.2%;支出計劃142.43億元,增長18.4%(收支項目詳見附表十)。

      今年在提交市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市本級預算草案的同時,還附上市級112個部門預算草案,請各位代表審閱。

      **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西湖風景名勝區2010年財政預算草案也一并提交大會審議(收支項目詳見附表十一、十二)。

      三、2010年財政工作主要任務

      2010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緊緊圍繞處理“七大關系”,發展“七大經濟”的思路,堅持以民為本、科學發展、優化結構、改革創新,推進全市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和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調整結構促進轉型

      我市20**年財政收入實現較高的總額和增幅主要有賴于政策性增收和房地產增收等特殊因素,實體經濟增長動力仍顯不足。因此,我們要深刻認識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緊迫性,正確處理“七大關系”,大力發展“七大經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涵養可持續財源。

      一是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安排預算內資金3.1億元、政府性基金等5.08億元共計8.18億元,用于環境保護、生態補償和城區綠化,比上年增加4700萬元。其中熱電及非熱電企業脫硫改造1.2億元,大氣污染整治及復合污染物綜合監測分析2200萬元,上塘**岸、城西休閑公園、高架懸垂綠化等各類綠化項目3億元。

      二是大力發展服務經濟。安排2.65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金融、商貿、物流、中介等服務業發展,比上年增加1.3億元。其中金融服務業除繼續實行對金融機構的考核獎勵與政策兌現外,新建立省補金融資金專項1.05億元。

      三是大力發展文創經濟。安排2.82億元專項資金實施對優勢文創產業、動漫游戲產業、文化園區建設、數字電視建設等的扶持,比上年增加7700萬元。

      四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安排工業發展專項資金10.52億元支持各類民營企業發展。其中鼓勵企業投資發展專項4.65億元,中小企業發展專項5000萬元,大企業大集團獎勵5000萬元,并對醫藥、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絲綢與女裝等國家、省、市鼓勵發展的行業實行專項補助。

      五是大力發展樓宇(總部)經濟。新設立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樓宇經濟考核獎勵、國家級試點和基地拓展區建設,并在工業發展等專項資金的各個行業專項中安排對總部經濟的考核獎勵。

      六是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安排1.29億元支持外貿、招商和服務外包,比上年增加3000萬元。其中服務外包產業專項6000萬元,外貿發展支出2500萬元,招商引資2000萬元。

      七是大力發展郊區經濟。安排支農專項和水利建設專項8.5億元用于農村環境改善和經濟發展,比上年增加1.94億元,加大郊區農村投入,提升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其中:村鎮及生態建設2.3億元(含風情小鎮建設3000萬元),農業產業化建設9900萬元,都市農業建設4200萬元,農業企業發展扶持2300萬元,農民職業技能培訓1100萬元。

      (二)始終堅持以民為本,改善民生追求品質

      民生問題作為社會的核心問題,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點,也是財力保障的重點。2010年市本級安排民生支出103.94億元,比上年增加14.01億元,繼續確保三分之二以上新增財力用于民生。

      一是充分重視社會保障和就業資金需求,安排預算內資金24億元、政府性基金等12.35億元,合計比上年增加6.61億元,增長22.2%。其中促進就業專項資金2.3億元,加上失業保險基金中用于促進就業的經費7.16億元,合計9.46億元著力保障就業長效機制的實施;農轉非人員社保及生(活補貼4.66億元;企業退休人員節日慰問金標準由1000元提高到1600元安排4.6億元;企業退休人員生活補貼3.94億元、基本生活品價格補貼9500萬元;離休干部“兩費”保障3.45億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障補貼9032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貼6868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補貼3000萬元;政府引導投入補助“春風行動”資金2500萬元。

      二是充分重視社會事業發展資金需求,安排預算內資金45.4億元,增長16.9%,政府性基金等6.6億元。其中預算內資金安排文化體育5.46億元,增長12.1%,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質;教育17.29億元,增長13.8%,提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科學技術9.63億元,增長15.3%,構建科技創新體系;醫療衛生13.02億元,增長25%,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三是充分重視城鄉社區事務資金需求,安排預算內資金14.56億元,增長7.1%;轉移支付社區管理經費3.65億元,增長15.1%,確保社區工作者平均工資增長水平不低于我市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水平,并在現階段對社區工作經費在原有基礎上按每兩年增加15%的標準進行安排。

      四是充分重視住房保障資金需求,安排政府性基金15.9億元,比上年增加5.11億元,增長47.4%。其中廉租房購置(建設)、廉租房租金補貼等9.98億元,放寬準入標準,保障廉租房家庭6000戶;危舊房改善1.81億元,保障4.9萬平方米危舊房重建改善;物業管理工程1億元,保障5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改善。

      (三)始終堅持率先發展,推進城市有機更新

      堅持率先謀劃、率先發展理念,2010年通過預算內資金和政府性基金安排基本建設、城市維護建設等專項資金178.4億元,比上年增加39.5億元,著力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加大城市建設投入,提升城市品質品位。安排城市建設支出86.69億元,比上年增加3億元。其中地方財力基本建設專項7.2億元,加快第十人民醫院、兒童醫院等項目建設;城建項目還本付息8.01億元;專項項目費3.56億元,推進陽光屋頂工程建設、落實出租車補貼;安排新建道路橋梁、河道、給排水項目2.51億元,打通德勝快速路西延工程等8條“斷頭路”;安排續建項目43.94億元,繼續保障“三橋三隧三路一線”及七條快速通道共20個城市快速路項目,5個打通“斷頭路”項目,12類配套道路、42個城市主、次干道路提升改造項目、10個污水管網和處理廠等排水項目,以及垃圾填埋場、消防等設施建設。

      二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安排城市管理支出46.05億元,比上年增加18.36億元。其中設施改善與提高安排11.88億元,保障100個背街小巷改善工程、300個截污納管工程、1200幢庭院改善工程的實施,提升改造垃圾中轉站和收集車輛,支持錢江兩岸、運河兩岸、西湖景區等地亮燈工程建設;長效管理安排7.17億元,加強道路保潔、垃圾處置、廣告整治和標識標牌整治;公共交通專項安排18.88億元,另安排政府購買公交一體化服務國有企業計劃虧損補貼6.19億元,新建擴建公交停車保養基地13個,新建公交中心站36個,建設快速公交線路4條,大力倡導公交出行,積極營造低碳環境。

      三是加大綜保工程投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安排各類綜合保護工程和社會事業發展工程資金39.47億元。其中南宋皇城遺址綜合工程和中山路保護工程22.37億元,挖掘城市歷史內涵;社會事業發展項目10億元,繼續推進濱江醫院、下沙醫院等醫療設施建設;西湖綜合保護、西湖引水、旅游發展、旅游西進等項目7.1億元,逐年改善提升城市旅游環境。

      (四)始終堅持優化結構,勤儉節約防范風險

      2010年地方財政收入增幅雖然預計力爭增長11%,但預計財政支出增幅卻將超過收入增幅,財政收支將面臨更大的平衡壓力,因此必須堅持優化支出結構,節約行政運行經費和一般性支出,保障調結構、促轉型、保民生支出,控制政府性債務增長,切實防范財政風險。

      一是繼續實行四個“零增長”。即會議、接待、用車、出國經費“零增長”;嚴格控制購車,穩步推進車改;因公出國(境)經費預算不得超過20**年壓縮后的規模。二是繼續堅持壓縮定額。公用經費和經常性業務費定額標準不作調整,并維持壓縮兩個5%。三是繼續嚴格執行規范公務員津補貼標準,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四是繼續嚴格控制政府性債務增長,確保債務指標不超過省政府要求的警戒線標準。

      (五)始終堅持改革創新,推進科學精細管理

      財政管理改革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直接關系到政府各項決策的落實程度。我們將以財政管理科學化和精細化為目標,持續推進各項財政管理改革。

      一是推進預算管理精細化。除企業化管理和管理費開支的事業單位外一律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繼續按照部門預算編制范本編制預算;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定額標準;項目支出預算細化到經濟科目,“其他”類項目不得超過項目總額的5%。二是推進專項資金管理規范化。實施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范專項資金設置、計劃編制、下達、執行、績效評價等全過各管理。三是推進資產管理預算化。制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標準,清理統籌超標準配置資產,資產購置、處置實行預算管理。四是推進預算管理信息化。為提升預算管理水平提供技術支撐。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亚洲激情电影在线| jlzzjlzz亚洲jzjzjz| 亚洲va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黑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大胆亚洲人体视频| AV在线播放日韩亚洲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三卡四卡|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 日本亚洲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麻豆|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