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改委發展擴權強縣考察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省政府遵循“依法合規、責權統一、擴權放活、富民強縣”的原則,在保持現有行政區劃不變、試點縣(市)與所在市的行政隸屬關系、行政管理職責、行政管理權限維持不變的前提下賦予擴權試點縣(市)與市相同的部分經濟管理權限,主要包括計劃直接上報、財政審計直接管理、稅收管理權部分調整、項目直接申報、用地直接報批、資質直接認證、部分價格管理權限下放、統計直接監測等8個方面的管理權限。總體而言,*被列為擴權強縣試點縣是我縣加快發展,縮小地區差的大好機遇。
一、列入擴權強縣試點縣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方面
1、及時性。省直管后,我縣在獲取信息、資金到位等方面將更加及時,有利于把握有效時機,加強財力保障。
2、有效性。省直管后,一是涉及部門的多數工作將直接對省,減少了管理層次,大大提高成功的可能性;二是省上具有更廣泛的決策權,我縣將由可能在資金、政策、發展機遇上獲得更大的支持。
3、可控性。省直管后,下放了部分經濟管理權限,我縣具有更廣的自主決定權,大大增強了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掌控。
(二)弊端方面
1、市級支持減弱。省直管后,一是市上將降低對我縣在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二是市上將弱化對市屬規模以上企業的扶持和再投資力度。
2、協調難度增大。省直管后,僅部分經濟管理權限下放,試點縣(市)與所在市的行政隸屬關系、行政管理職責、行政管理權限維持不變,大大增加了協調省、市、縣關系的難度。
3、責任壓力增大。省直管后,部分經濟管理權限下放,在增大縣級管理權限的同時也增大了縣級與管理權限相應的責任,政府發展經濟的壓力增大。
4、人才要求提高。省直管后,需要盡快建立與經濟管理權限調整相適應的工作機制和配備與與經濟管理權限調整相適應人才,對干部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5、財力要求增大。省直管后,一是各部門在銜接市上的同時要加大對省上的銜接,工作量的增大和工作質量的高要求都將增大縣級的財力支出;二是原要求省、市、縣地方配套的資金,市級配套資金暫無出處,若由縣級配套,將增大縣級財政支出。
二、涉及我局管理權限
(一)涉及我局管理權限相關情況
1、計劃方面。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擴權強縣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川府發[*]58號)精神,涉及我局計劃方面共下放10項權限。
2、物價方面。根據《四川省物價局關于擴權強縣試點價格管理權限的具體實施意見(試行)》(川價電發[*]40號)精神,由省物價局授權擴權縣管理權限的范圍和內容有23項,其中已放開和已屬于縣級管理的范圍和內容有16項,我局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9項。同時,省物價局還制定了擴權試點工作的配套措施,在價格監督檢查、成本工作、價格監測、價格認證、辦文辦會等五個方面擴大了管理權限。
(二)涉及我局下放管理權限利弊分析
1、有利方面。
一是項目備案、核準、審批、外商投資和境外投資項目管理方面,由縣發改局直接辦理或直接向省發展改革委申報,方便項目業主,減少中間環節,節省辦理時間;二是獲取項目信息更廣泛、更及時,爭取項目可能性增大;三是項目資金計劃下達后,項目資金到位更迅速;四是有利于提高干部隊伍特別是各部門領導班子的執行能力和綜合協調能力,增強干部綜合素質;五、便于省上了解我縣發展方向和現狀,加強對我縣經濟發展的指導,加大對我縣經濟發展的扶持。
2、不利方面。
一是由市上統一做的帶項目專項規劃和教科文衛等社會事業項目規劃,在排位上可能受到市上制約;二是爭取項目成本增大。原由市發展改革委承擔的銜接費用現由縣發展改革局承擔,原由市發展改革委統一請有資質咨詢機構編制的項目規劃費用現由縣發展改革局承擔,到省上開會、銜接、申報項目增加費用;三是向上爭取項目競爭更加激烈,直接到省發展改革委爭取項目面臨與擴權試點縣(市)和市(州)之間的競爭;四是原由市級財力安排的項目和市級配套資金將不會安排我縣;五是省上部門分工更細,對工作要求較市上更為嚴格,加上發改和物價擴大的管理權限較多,責任、工作量、工作難度大大增加,現有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難以滿足工作需求。
(三)應對措施建議
1、由縣政府成立駐成都辦事處,縣級各相關部門迅速與省級各相關主管部門對接,建立日常工作關系。
2、繼續保持與市發展改革委良好的關系,保持必要的聯絡,凡應抄報的均抄報。
3、向上爭取項目,獲取項目信息是關鍵,聯絡感情和疏通關系最重要。準確獲取項目信息才能做到“對號入座”;聯絡好感情才能根據要求開展前期工作,不走彎路;疏通好關系才能爭取更多項目,提高項目申報爭取成功率。
4、縣財政盡可能多安排工作經費,緩解各單位工作成本增大的矛盾,縣本級財政盡量安排項目所配套資金,確保項目全面完成。
5、選派人員到省上進行學習和業務培訓,避免業務培訓和指導工作脫節的問題,盡快適應擴權強縣的工作要求。
6、根據擴權強縣門職能和工作情況的變化,適當增加人員編制。
三、考核辦法利弊分析
省政府從2009年起對各擴權試點縣(市)實行分類考核、動態管理,其目的是既考察擴權試點縣(市)在類區中發展的先進性,又考察擴權試點縣(市)擴權前后的變化程度。
(一)有利方面
6個指標全部考核的是增速,能比較客觀的反映各試點縣(市)的經濟增長情況。此種考核辦法對我縣各項指標絕對數相對較小的試點縣而言較為有利,因我縣基數較小,相比基數較大的試點縣(市)提高增速更容易一點。
(二)弊端方面
1、分類考核是在全省同一類區中取考核指標最好成績為最優值并賦予100分,取最差成績為基本值并賦予60分,使自我評價本縣在分類考核中的得分難度加大,不確定因素增多。
2、成效考核采取上不封頂,使不確定因素大幅增高。
3、考核辦法沒有體現不同資源分布對試點縣(市)經濟增長潛力的影響,這對資源相對缺乏的*存在一定不利影響。
(三)存在問題
考核以試點縣前3年或5年考核指標的平均發展成績為基本標準并賦予60分,沒有明確各項指標的權重,無法量化分析。
(四)針對6項考核指標,*現狀分析(因部分指標完整數據缺乏,僅以收集完整的數據進行分析)
1、GDP增長率*縣*年GDP在59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中居第31位(26-31位并列),*年居第51位;*年在12個山區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中居第4位,*年居第9位,下降速度較快,分別下降20位和5位。
2、稅收收入增長貢獻率*縣*年稅收收入增長貢獻率(%)在59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中居第17位,在12個山區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中居第5位。盡管我縣此項指標排名靠前,但從2009年起財稅壓庫基本消化,該項指標并不樂觀。
3、民營經濟增長率*縣*年民營經濟增長率在59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中居第25位,*年居第50位;*年在12個山區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中居第4位,*年居第10位,下降速度較快,分別下降25位和6位。
4、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率*縣*年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率在59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中居第25位,*年居第50位;*年在12個山區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中居第3位(共收集9個試點縣數據),*年居第6位(共收集8個試點縣數據),*年居第6位(共收集6個試點縣數據)。
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縣*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9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中居第11位;*年在12個山區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中居第3位,此項指標具有較強競爭力。
6、農民人均純收入此項指標數據不全。
(五)應對建議
1、建議財政局、統計局積極向上銜接,全面了解各類考核分數的計算方法。
2、鑒于考核辦法實行動態管理,連續兩年排名最后3名的試點縣(市)原則上不再列入擴權強縣試點范圍,且考核的都是增長性指標,建議對試點縣調研,特別是同類的山區縣,了解其增長潛力,合理調整我縣相關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