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三個結合就是黨員學習三個代表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v
“三個代表”這個詞匯隨著就熱了起來,恐怕出現的頻率在目前無其他能過之。新任總書記發表了講話,其中我比較有體會的就是總書記講到的三個結合:第一是堅持學習理論和指導實踐相結合;第二是堅持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相結合;第三是堅持運用理論和發展理論相結合。
我是有所學習體會的,順便也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談談對這三個結合的認識。關于堅持學習理論和指導實踐相結合。現在的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一提到政治理論學習,馬上就會有一種不屑一顧的表情,不情愿,不相信,不認真對待。一方面說明了年輕一代的政治覺悟需要提高,但更重要的一點可能是:一些黨的組織在搞理論學習的時候,往往是念念報紙,發發感想,空曠而空洞,這種形式主義害人不淺,起碼年輕人的逆反心理容易產生,根源就在于離實踐太遠。但“三個代表”理論,剖心置腹的說,是離百姓很近,是造福群眾的一個理論,和實踐也容易緊密結合。倘若各級黨組織真能做到在工作中把其主旨融會貫通,就能依靠這一理論背景,做出很多讓人民群眾心中感念,造福一方的事情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當中的形象和威望當然也就改觀了。
關于堅持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相結合。客觀世界相對而言,是物質化的,是可以觸摸感受的一種變化,比如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的一步步繁華路,就是可以感受的。但主觀世界呢,其實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哲學或宗教或其他精神世界主宰,比如美國是信仰上帝的,伊斯蘭國家是信仰古蘭經的……當然,我個人不太贊成“統一思想”的絕對性,思想還是要豐富的,多樣化的思想和學習好的思想并不矛盾。作為社會人,必然要有精神信仰,正好,黨員信仰的就是馬克思主義系列哲學,你不能說不信,不信你就別成為黨員,只要是黨員,你就有義務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我相信,黨員也有真馬列假馬列,真馬列是真能體現黨的優越性的,假馬列則是撈政治資本敗壞黨的形象的,不愿學的,就是假馬列。
關于堅持運用理論和發展理論相結合。這點我認為至關重要。理論不是用來粉飾政治的,不是用來作為緊箍咒的,不是用來形而上學的,是要用到實處的。我認為,在每個時代都會有些投機分子,把好的理論上綱上線,到處扣帽,到處念成緊箍咒,我個人認為是錯誤的,是危險的,比如,有些地方會說,今年小麥大豐收是因為學習××精神的效果,這就主觀了、片面了,忘記了任何成功都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古訓。所以理論重在運用,而不是利用,更重在用好。運用理論當然不要忘記發展理論,馬克思主義從一開始就是辨證的,是承認實踐檢驗和發展的,所以才發展了列寧主義,進而發展了思想,進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進而發展了“三個代表”,將來還是要繼續發展下去的,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系列哲學。
說到馬克思主義系列哲學,我倒是有個建議的,就是我們黨應該給馬克思主義系列哲學下一個定義,這個定義是可以修改的,包括馬、恩、列、鄧、毛、三等等,將來還可以補充,但平時講話、行文就不必那么冗長了(現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才歲就排列這么長,等到歲的時候別的還沒說呢,就把這前邊的定語給弄暈的,也不必為此常修改這修改那的,務實一點的做法就是,在行文中統稱“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系列哲學”,當有新思想發展的時候,修改其定義即可。只會簡單的羅列,說明這些做秘書的沒水平。還有一點,任何偉大思想的產生,必定有核心人物的推動,也必定是集體的智慧結晶,總而稱之,還可以突出黨的集體智慧,同時在定義里不忘記肯定個人的功績,似乎是更合乎實際的。
我個人以為“三個代表”已經成為我黨生命力的動力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