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村黨委書記新農村建設事跡材料振翅帶民飛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黑紅的臉膛,粗糙的大手,汗漬的衣衫,樸實的語言,憨厚的微笑,這就是楊天福,巴南區南彭鎮巨龍橋村黨委書記。
楊天福常講,村黨委有沒有戰斗力,村干部在群眾中有沒有威信,關鍵在于黨委一班人能否搞好團結,在處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楊天福堅持以大局為重,遇事都會征求每個支委成員以及群眾代表的意見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個人說了算。在他的倡導下,村里實行村務、財務、黨務公開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消除隔閡和疑慮,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多年來,村里從沒有發生過一起因村里辦事不公引發的上訪事件。
“要想富,先修路”。楊天福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帶領群眾把路修好。巨龍橋村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處在忠興、南彭、惠民三地交界處,路況非常不好,群眾出行十分困難,大家多么渴望有一條能通車的公路啊!鎮領導大力支持該村修路,但支持的資金遠遠不夠,還得由大家集資。有個別的群眾認為修路就是國家投入,而不愿意籌集資金。工程開工建設在即,楊天福焦急萬分,帶領“兩委”班子多次召開黨員會、村民代表會,反復宣傳建設公路的政策,教育村民衡量利弊得失。他還發動村干部及黨員針對百姓的思想實際,廣泛深入地做好說明、教育和引導工作。他親自登門入戶做群眾思想工作,講事實、擺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他的耐心說服下,村民轉變思想,很快村兩委會人員借出資金8萬元,村民投資9萬元,有關單位和個人捐資4萬元,向政府和區交通局申請解決資金20多萬元。接著,楊天福又動員大家到公路上義務做工,自己更是身先士卒,不分晝夜地在工地上勞動。如今,該村已新修水泥人行大路3000米,基本修通樵惠路7.5公里、顏高路7.5公里,三輪車、長安車和農用車基本可以通行,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
位于巨龍橋村黃木溝抽水站,由于多年沒有進行維修,根本不能發揮作用。楊天福帶領村兩委會多方協調、籌措資金,得到區水利農機局的大力支持,送來價值3萬元的物資,村社和業主出資1萬元修復了抽水站。現在抽水站已正常發揮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畝。
在新農村建設的契機下,該村先后引進工業、農業企業7家,種植大棚蔬菜60畝、花卉150畝、生態林600畝,發展養雞場、養豬場2個。特別是引進的重慶長安座椅內飾板廠占地10多畝,投資1000多萬元,年收入可達1500萬元,不僅將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和國家稅收,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也將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該村還新建農民新村一個,共25戶、76人,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新建村公共服務中心一個,含村辦公室、電教室、會議室、產貿服務、醫療衛生、運動場等,一個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已經初現。
幾度風雨,幾經磨礪。辛勤的汗水和無悔的奉獻,換來多次榮譽。2005年,楊天福被巴南區委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員。他還先后多次被南彭鎮黨委、政府評為先進個人。巨龍橋村也連續多年被鎮黨委、政府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安全文明小區等。
這就是楊天福。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贏得民心,用自己的雙手耕耘出一條富民奔小康的路子,用赤誠和奉獻在這肥沃的土地上鑄就了巨龍橋村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