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操作技術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大學信息技術類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一直存在較多問題,本文提出的方法將學生進行設計、撰寫論文能力的培養放到大學各個學期進行,形成了“3+2+1”的階段式培養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逐步提高工作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畢業設計(論文);信息技術類專業;階段式培養模式;教學改革
畢業設計(論文)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又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基本能力的綜合性訓練。對于實踐性非常強的信息技術類專業的學生來說,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社會對信息技術類的人才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一般而言,較為成熟的理論和技術才會進入高校的教材,因此相對社會發展有所滯后,而各種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性環節成為與社會實際結合最為緊密的環節之一。
1目前畢業設計的培養模式和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等院校的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教學大多是在第8學期占用1~2個月完成,有的是在第7學期布置下題目,在第8學期集中完成。一般是由指導教師指定畢業設計(論文)的題目,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進行指導,最后進行答辯。近幾年來,教師普遍反映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水平整體下降,造成畢業生的質量也在逐步下滑。經過認真分析研究,本文認為導致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學生因素由于近些年大學的擴招,大學畢業生也逐年增多,學生就業壓力也在逐年增加。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時間正好與學生找工作的時間沖突,許多學生提前半年多就在各個城市的各種招聘會中來回穿梭,無暇顧及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工作。對于工作和畢業設計(論文)來講,學生當然地重視前者。因此,學生對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視程度下降,是影響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一個主要因素。
1實驗探究
在經過了一定的專業知識積累后,每個專業課都要附加實驗教學,實驗能夠很好的培養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了解到各種儀器的操作方法,并對實驗原理、過程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這無疑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專業課的實驗課題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使使學生感到有興趣,并能全身心投入到實驗探究中來,通過實驗探究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實驗講解改變學生的一些錯誤的操作方式,為以后的廠房實訓奠定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我校曾多次建立創新小組團隊,由責任老師負責管理,以本專業的相關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實驗探索。
2廠房參觀、廠房實習
外出參觀往往會給學生一種新鮮感,離開熟悉的學習環境,來到一個新的地方進行參觀學習,往往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堂教學與實驗探究的雙重教學后,本專業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可以接受一些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相關專業知識。通過在污染物處理廠的參觀,學生能夠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廠房的實際操控技術相聯系,可以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結束廠房參觀后,可組織學生做參觀演講,讓學生總結在參觀中所學到的知識,通過總結和交流達到強化專業知識的目的。廠房參觀能夠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強化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承接作用,通過廠房參觀,學生將對廠房的一些儀器操作有一定的了解,為以后的廠房實習奠定了基礎。通過廠房參觀以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生會對本專業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廠房實習可以強化學生對本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實習是將書本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基本技能訓練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生產實習是環境工程本科教學的一門重要實踐課,通過該教學環節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環境工程專業設計、廠房實踐、組織管理的基本技能,還能使學生了解環保治理設施以及設備的運行管理知識。學生的廠房實習需要通過學校聯系實習單位,由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做好實習計劃,針對實習內容有目的地選擇實習指導教師,選擇所帶核心課程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在實習中遇到相關專業知識,指導教師可把書本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來進一步講解,豐富實習內容。通過生產實習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要求學生做好生產實結,確保學生在廠房實訓過程中學到了真本領,同時促進理論知識的升華。
3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系統的全面的歸納、總結、應用和提高的重要環節,即是總結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到的專業知識,也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情況選擇畢業設計導師,導師則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為學生確定論文題目,論文題目采用一人一題,畢業課題要來源于科研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并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畢業課題確定后,由學生在接下來的一學期內,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知識通過實驗等方式進行畢業設計的探究,最終獨立完成畢業論文。要嚴格要求畢業論文的質量,要求由負責課題的老師之外的教師參加論文的評定,從學生的選題、查詢資料、開題、實驗設計、開展試驗、撰寫論文、答辯等環節嚴格要求,嚴令禁止論文抄襲的現象,最后綜合各個老師的意見,給出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績,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
為了加強我院護理人員護理質量管理,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特補充制定各級護理人員培訓計劃。
第一階段(畢業后1-5年或護士)
一、培訓要求:
1、鞏固在校所學的基礎醫學理論及護理專業知識。
2、初步掌握各科常見疾病的治療和護理,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操作程序要達到規范化。
3、熟悉各班護理工作及各項常規制度,并嚴格執行。
[摘要]畢業論文是專業教學質量評估的一個重要項目,是英語專業學生語言表達、創新研究和人文素質等綜合能力的一種折射,也是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畢業論文撰寫質量,應培養和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他們的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指出:“畢業論文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評分時除了考慮語言表達能力外,還應把獨立見解和創新意識作為重要依據。”但因缺乏信息素養,英語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令人擔憂。結合英語學科論文教學和論文指導,培養和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對提高他們的研究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和實踐意義。
一、信息素養的內涵信息素養(InformationLiteracy)概念
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養定義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1992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將信息素養定義為“人能夠判斷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能夠對信息進行檢索、評價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6年,美國學院和學校協會南部學院委員會下的定義是“具有確定、評價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為獨立的終身學習者”。被人引用最多、最經典的信息素養定義,是由RobertBurnhein在《信息素養———一種核心能力》一文中的概括:要成為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他必須能夠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檢索、評價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從以上定義不難看出,信息素養主要表現為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個方面,其中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處理創新能力是信息素養的核心。身處網絡時代的當代大學生,他們的信息素養不僅應包括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傳遞創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技術所創造的新環境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態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由此可見,信息素養的內涵基本覆蓋了以下幾個方面:對信息進行有效檢索;能高效地獲取所需信息;能批判性地評價、鑒別信息及其來源;將所獲得信息和自己從事的專業結合,解決實際問題,成為終身學習者。
二、英語專業學生論文寫作中信息素養的缺失
21世紀高等教育邁向大眾化進程,我國高校英語專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根據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的《2006大學評價報告》,超過80%的高校開辦了英語專業。目前,大部分高校英語專業的發展定位模式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削弱英語專業學生的研究能力,即獲取專業知識的能力、邏輯論證能力、科學研究方法等綜合能力??傮w看來,英語專業學生論文寫作水平、學術與研究能力不容樂觀,其原因,信息素養的缺乏是重要因素,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論文摘要]介紹苯胺制造技術,并對各制造技術進行評述。
苯胺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和化工產品,由其制得的化工產品和中間體有300多種,在染料、醫藥、農藥、炸藥、香料、橡膠硫化促進劑等行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目前世界上苯胺的生產以硝基苯催化加氫法為主,其生產能力約占苯胺總生產能力的85%,苯酚氨化法約占10%,鐵粉還原法約占5%。
一、硝基苯鐵粉還原法
硝基苯鐵粉還原法采用間歇式生產,將反應物料投入還原鍋中,在鹽酸介質和約100℃溫度下,硝基苯用鐵粉還原生成苯胺和氧化鐵,產品經蒸餾得粗苯胺,再經精餾得成品,所得苯胺收率為95%~98%,鐵粉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苯胺的產率。此方法因存在設備龐大、反應熱難以回收、鐵粉耗用量大、環境污染嚴重、設備腐蝕嚴重、操作維修費用高、難以連續化生產、反應速度慢、產品分離困難等缺點,目前正逐漸被其他方法所取代。
二、苯酚氨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