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高中課程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省教研系統大有作為的一年。我們要以黨的全會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振奮精神,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為建設和諧社會、創建“教育強省”、提高我省基礎教育質量做出新的貢獻。省教研室年的工作思路為:圍繞一個中心,做好兩個服務,提升三個水平,狠抓四個重點,實施五個策略,打造八大品牌。
一、圍繞一個中心
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進入總結提升階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啟動的關鍵時期,全省教研系統必須堅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依法實施和科學實施新課程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二、做好兩個服務
教研工作要為行政部門教育決策服務、為基層教師教學服務。全年在兩個“服務”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為教育決策服務
為了完成十二月教研工作任務,進一步加強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工作,推動高中課程改革,增強高三備考工作的實效,本月成立了教研工作責任專班,高中一統質量分析會議準備工作,安排了高中組3名同志負責,初中讀寫說課題研究中期評估,安排了教科所、初中組、中高學段語文教研員等5名同志負責。12月1日召開了工作安排會議,對本月的各項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責任分工到人,工作進度落實到天。由于本月開展的工作較多,今天要想在有限時間內把本月所有工作總結到位,難免掛一漏二。現選取主要的幾個方面作總結如下:
一、本月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召開了全縣初中參與的三里中學讀寫說課題中期評估現場觀摩會。
12月11日,大悟縣“初中語文讀寫說綜合教學實驗”專題研討會暨三里中學課題中期評估會在三里中學隆重召開。全縣5所課題實驗學校的分管校長、課題組長和課題組主要成員,其它各鄉鎮中心中學的分管領導和教師代表參加了會議。縣教科所檢查組,與會代表重點查看了三里中學該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情況,參觀了三里中學的教科研成果,檢查了課題研究的檔案資料,觀摩三里中學張芳老師和縣實驗中學李婷老師的研究課,聽取了三里中學、城關中學、實驗中學、城關鎮中學和新城中學等課題組的階段性總結報告。縣教科所檢查組對三里中學課題組的研究情況對照檢查細則作了中期評估,對三里中學課題組所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充分肯定,市教科院圍繞我縣“初中語文讀寫說綜合教學實驗”課題研究的開展情況作了具體指導,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建議。縣教育局副局長熊立群同志就我縣今后教科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特別強調從明年起,全縣要建立教育科研工作的保障和激勵機制,要把課題研究的權重加大到學區(學校)負責人的崗位目標考核之中,以課題研究來推動課程改革進程,整體促進全縣教學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與會代表現場觀摩了課題研究工作在提升課堂教學方面呈現出的巨大魅力,現場學習觀摩了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方式方法。現場觀摩會達到了展示、檢查、學習、研討和培訓的預期效果。活動的效果說明:只有用典型示范引路的方式多宣傳、多發動,才能帶更多的學校和教師參與課題研究。
二是深入開展高一課堂教學巡回研討活動。
為摸清新課程實施3、4個月來,教師和學生對新課程教學感受、體驗的基本情況,解決新課程實施所引起的困惑與思考,提升教師和學生對新課改的適應能力,我們深入開展了近半個月高一課堂教學巡回研討活動。結合高一課堂教學巡回研討中,全縣高一年級各學科110多節次課堂教學研討課案例,300多人次聽課教師的評議、研討意見。我們認為高一新課程教學感到最多困惑:一是高中新課程教材內容有時過于簡略,用傳統教學方法有時講得空洞;二是教師念新經,拜舊佛,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十分突出;三是高中教學班容量過大(少則70人,多則100多人),不利于高一教學活動的開展;四是高中電化教學、實驗設施成為了新課程順利推進的硬件瓶頸。為正確應對這些困惑,為提升全縣高一教師對新課改的適應能力,教研室結集編印了《大悟縣高一新課程課堂教學巡回調研資料匯編》。《課堂教學巡回調研材料匯編》將為高一教學提供了一些工作方向、策略和思路。
20*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省教研系統大有作為的一年。我們要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振奮精神,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為建設和諧社會、創建“教育強省”、提高我省基礎教育質量做出新的貢獻。省教研室20*年的工作思路為:圍繞一個中心,做好兩個服務,提升三個水平,狠抓四個重點,實施五個策略,打造八大品牌。
一、圍繞一個中心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進入總結提升階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啟動的關鍵時期,全省教研系統必須堅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依法實施和科學實施新課程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二、做好兩個服務教研工作要為行政部門教育決策服務、為基層教師教學服務。全年在兩個“服務”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為教育決策服務1.以“全面規劃、穩步推進”為方針,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考察全國高中課改實驗省,深入實驗樣本學校調查研究,了解我省實施高中課改的優勢和困難,協助省教育廳制定高中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文件。具體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方案、課程設置和管理指導意見、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學校課程建設指導意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意見、新課程學科實施指導意見等。2.加強省級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縣的教學指導。在對國家級實驗區進行評估的基礎上,總結實施課程改革的先進經驗和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抓好一批學校和教師典型,組織召開義務教育課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3.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和管理。對地方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調研,繼續完善修訂通用地方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教材。指導各實驗區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制訂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和管理細則。4.調查全省教學用書使用情況,制訂教學用書編寫、審定、出版、發行的指導性意見。5.加強課程改革的協調和宣傳。協助省課改辦召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工作組會議。積極聯系宣傳部門及多種媒體,宣傳浙江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進經驗。6.認真做好全省51個義務教育課改實驗區的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業務指導。加強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研究,以及對市地命題工作的指導,做好全省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試卷質量分析;加強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7.繼續完善高中會考制度。
加強考紀考風建設,規范會考管理,提高會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會考信息公布和運用的科學途徑和方法,加強對普通高中教學的監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輪高中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學業水平評價方案。8.積極研究高考改革趨勢,協助做好我省高考試卷命題和閱卷的相關工作,研究與高中課改相配套的考試和評價改革。9.探索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辦法,和部分縣(市、區)合作進行試點。10.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園)本教研制度的內涵和實施策略,積極推進全省校(園)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評比標準,總結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的先進經驗。11.進一步推進教研工作信息化,繼續做好“浙江省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教學光盤的教學設計和現場拍攝任務。12.研究高中學科建設,開展普通高中先進教研組評選活動。13.加強對民辦學校教學研究的指導,建立民辦學校教學研究聯誼會制度。14.召開省、市教研室主任會議和教研室辦公室主任會議,研究課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創新模式以及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的新思路。15.加強省際教研工作交流和協作,承辦華東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會議。16.以展示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為重點,做好第三屆省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17.做好20*年省級教學研究課題立項和成果評比工作。18.協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級教師的評選工作。19.開展新課程下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總結典型經驗,推廣先進的德育模式。
(二)為教師教學服務1.做好義務教育和高中新課程學科的培訓工作。改進省級培訓模式,提高培訓質量。2.啟動全省教研員培訓。制訂全省教研員培訓實施方案,分層分批培訓各級教研人員。3.進一步推動《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實施,參與園長和幼教教研員全員培訓。4.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攜手行動”,加強對欠發達地區農村課程改革的引領和指導。5.加強教學用書的開發和管理。繼續組織編寫與新課程配套的作業本、暑假作業、復習用書、考試標準、地圖冊等,全面修訂已經出版的教學用書。6.召開全省高考情況分析報告會,加強對高三復習階段的教學指導。7.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指導,建立高中課改實驗學校和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學校。8.進一步規范“三項教學評比(教學論文、教學案例、課堂教學)”制度,本年度開始,“三項教學評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費。9.提高各類學生學科競賽的質量和信譽,開展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評比,協助做好“環宇建設”杯首屆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征文比賽。10.建設“浙江教學研究網”和“攜手博客”網絡,為廣大教師參與教研、共享資源提供平臺。11.編輯印發6期《浙江教學研究》雜志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20*年年鑒》。12.加強對教研室附屬小學和廳屬學校的業務指導。13.舉辦20*年度浙江省優秀教研員評比。
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省教研系統大有作為的一年。我們要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振奮精神,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為建設和諧社會、創建“教育強省”、提高我省基礎教育質量做出新的貢獻。省教研室2006年的工作思路為:圍繞一個中心,做好兩個服務,提升三個水平,狠抓四個重點,實施五個策略,打造八大品牌。
一、圍繞一個中心
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進入總結提升階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啟動的關鍵時期,全省教研系統必須堅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依法實施和科學實施新課程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二、做好兩個服務
教研工作要為行政部門教育決策服務、為基層教師教學服務。全年在兩個“服務”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為教育決策服務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17號)、《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6號)和我廳《關于開展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通知》(粵教基〔*〕47號)的有關要求,結合我省高中教育實際,現就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校教學管理的若干問題,提出如下管理意見:
一、學校課程方案的形成
學校應成立由校長、有關教育教學部門負責人、各學科教師代表等組成的學校課程方案制定小組,具體負責學校課程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各高中學校課程方案要報所管轄的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學校課程方案形成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科組提出科目開設方案。各科組根據學校規模、學校教室、功能室、實驗室和教學設施等資源及本科組的師資、課程模塊的先后順序和預測的學生修讀情況,在本學年結束前提出下一學年本學科必修課、選修課開設方案及課程說明。
(二)學校公布課程開設表。學校課程方案制定小組對各學科提交的科目開設方案進行匯總和調整,并在本學年結束前公布下一學年供學生選擇的所有課程開設表。
(三)學生選課。學校在公布課程方案后,制定課程設置說明及選課指導意見,并對學生提供選課輔導,學生根據意愿和學校課程方案自主選課,填寫高中課程修習計劃表。班主任及其他教師有指導學生選課的責任,要與學生建立相對固定的長久的聯系,為學生形成符合個人特點的、合理的課程修習計劃提供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