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婦科病人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對象
隨機抽取我院2010年10月在婦科住院患者121例,發放紙質問卷115份,回收有效問卷108份。這108例病人的年齡最小的是15歲,年歲最大的為79歲,平均年齡42歲,其中已婚的占99例,在文化程度上,大學及以上學歷的為16例,35例為高中學歷,初中文化的為30例,小學的占19例,其余8例為文盲。
1.2方法
針對婦科病人隱私情況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表發放給正在住院的病人,要求由病人本人填寫或進行口述,所填之表2天后收回,問卷包括一般信息(年齡、文化程度、婚否、宗教信仰等)個人隱私問題的反應以及是否需要法律保護等[2]內容。答案可選多項。
1.3結果
76例患者(占答卷總數的70%)有需要保護的意愿,認為院方有保護患者隱私的義務。對個人隱私若被泄露懷有程度不同的心理變化和情緒反應。具體表現為心情緊張不安、害羞、焦慮、憤怒等情緒。少數患者未置可否。
2對隱私心理探討
2.1通過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到婦科就診的患者或多或少都有畏難心理。她們面對必要的檢查時,心中充滿了緊張恐懼,并且存在對檢查的不了解和對疾病的憂慮以及對袒露隱私部位的難為情的情況。因為醫院對患者們來講是個陌生環境,她們缺乏安全感。
2.2醫療教學給婦產科患者帶來重大心理和精神壓力。
2.3未婚先孕導致了流產、引產。國家計劃生育及優生優育等政策措施,難以使所接觸患者的痛苦和保護隱私能夠兩全其美,使患者的隱私難以得到保護。
2.4醫務人員不善言語如說話的方式方法、說話的語氣不當或周圍環境不妥,都可能在診療服務過程中,侵犯患者隱私。特別是在診療服務過程中,因為醫療服務的需要,所書寫的各種醫療文書,尤其是床頭牌或患者一覽表,都會在無意中暴露患者的各種真實信息,這就給患者隱私造成了威脅[3]。
2.5《侵權責任法》是我國首次在法律條文中明確規定的、直觀的隱私權侵權內容。患者在診療過程中擁有保護自身隱私部位、病史、特殊經歷、身體缺陷及遭遇等隱私有不受任何形式的外來侵犯的權利。因此近年來,各地醫患糾紛不斷發生,尤其是患者隱私權問題所引發的案例也成為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
3措施的實施
3.1為保護患者的隱私,要強化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
我國《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明確規定“為患者保守醫密……不泄露患者的隱私和秘密”。鑒于此,應該加強護士法制教育,平時多組織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等相關內容的學習及掌握,使醫務工作者增強維護患者隱私權的意識。在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其他場所,有意或無意地把患者的隱私當作茶余飯后的笑話宣揚出去,以免造成對患者人格及感情的傷害。
3.2消除患者及家屬顧慮
醫務工作者要善于觀察患者,及時了解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狀態,對其精神壓力要耐心進行心理開導來緩解。因此加強護理操作過程中的隱私保護,比如各項操作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釋以取得其同意和配合,在醫療操作時注意遮擋,無關人員,不管異性還是同性都讓回避,盡量為患者創造一個既有利于保護隱私又便于治療的就醫環境至關重要。
3.3科研、臨床帶教過程中隱私的保護
在臨床帶教過程中,凡是對暴露病人隱私的操作,都應該先征得病人的同意,邊講解邊示范,否則不準許侵權。工作需要撰寫論文或進行科研時也應征求患者的同意進行拍照或講解,減少不必要的糾紛。3.4做好婦產科疾病的健康教育針對不同的患者,要做好如不孕不育夫婦的心理壓力[4]或性傳播疾病患者害怕社會及親人朋友鄙視的心理等保健知識宣教。對于健康教育也要講究藝術,一般可采取一對一或集體宣教相結合方式。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2(b)-131-02
腹腔鏡剖腹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輕、療程短、恢復快等優點,易被病人及家屬接受。但手術方式、手術器械及手術操作的技巧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對手術前后的護理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既要了解疾病又要熟練掌握腹腔鏡的知識,對各種設備和器械的性能了如指掌,才能在手術中做到密切配合。我院婦科自2004年1月至今共開展腹腔鏡手術62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術前、術中和術后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62例,其中,卵巢囊腫29例、宮外孕13例、不孕癥5例、絕育2例、卵巢畸胎瘤4例、子宮肌瘤9例。年齡16~54歲,平均34.5歲。術后無嚴重并發癥,均痊愈出院。
2 護理措施
2.1術前心理護理
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開展的一種新的手術方式,病人及家屬存有各種顧慮,常懷疑腹腔鏡手術的危險性及手術的療效,因此對準備實施腹腔鏡手術的病人要進行術前教育非常重要,讓病人及家屬了解腹腔鏡相關知識,如手術適應證、方法及優點,列舉與開腹手術的不同之處,告知病人及家屬即使中轉手術對病人的創傷程度及危險性并非比開腹手術增加。也可請同樣已接受腹腔鏡手術的病人為其現身說法,此舉最容易消除病人顧慮,既幫助病人客觀、全面認識腹腔鏡手術,又能減輕病人心理壓力, 從而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
2.2術中護理措施
2.2.1洗手護士的配合配合方面包括:①提前20 min洗手,整理器械臺,測試氣腹針是否通暢。②配合醫生常規皮膚消毒,鋪無菌巾,協助巡回護士接好各種連接線。根據手術所需前后順序,擺放器械臺。如攝像鏡頭被血污染或室溫較低引起鏡頭起霧而模糊不清時,可用熱鹽水(45℃左右)浸泡鏡頭,然后再用無菌紗布擦凈。根據手術進展需要傳遞器械,動作要輕柔,及時消除操作器械上的血污,焦痂,并注意勿將光導纖維折成銳角、扭曲,以免折斷光纖。
2.2.2巡回護士的配合配合方面包括:①熱情接待病人,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② 巡回護士不僅要完成以往常規手術的任務,還要負責腹腔鏡設備的啟動和管理,保證手術中設備的良好工作狀態。記錄和保存各種資料。③作靜脈穿刺,并保持靜脈通暢。④正確安裝腹腔鏡的儀器。電視屏幕面向術者,將電極板置于患者肌肉豐滿處與皮膚完全接觸,并檢查身體勿觸及金屬物品,防止電燒傷。正確連接光導纖維、氣腹管、吸引管、電凝線、接通電源使之處于工作狀態。設定控制氣腹壓力,腹腔鏡手術需要腹腔內壓力在1.73~2.00 kPa,如氣腹壓力過低,影響術野,過高則影響病人呼吸功能。⑤調節:根據手術種類和方式不同調整病人的,當術者將攝像頭放入Trocar后,立即調整手術床。取頭低足高15~20°,使腹內臟器上移或下移以暴露病變部位,盡可能不影響患者血液動力學改變,給術者提供盡大可能的手術空間,以利于手術為原則。⑥正確開啟攝像系統,保證攝像效果,每次手術前都要做白平衡,以調節系統的色彩平衡。⑦及時調節和操作CO2注氣裝置、電凝器、沖洗和吸引裝置,要確保沖洗和吸引裝置始終功能正常,以應急之用[1]。
2.2.3器械護士的配合器械護士應該熟悉腹腔鏡手術器械性能、使用方法,了解腹腔鏡手術的步驟與開腹手術的區別,密切配合手術醫師,注意手術進程,預先準備好每一步驟要用的器械并及時傳遞到醫師的手中。另外還要準備好器械偶爾失靈或被污染時的備用器械。
2.3術后護理
2.3.1一般護理核對醫囑,按急緩順序執行各項術后醫囑。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并注意保暖。術后避免過多的探視人員,并保持病室安靜。術后要有專人護理,必要時吸氧。給予心電監護儀測血壓、脈搏和呼吸1~5min/次,至平穩,并向麻醉醫師了解術中情況和注意事項。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臥位,頭偏一側,低流量氧氣吸入6 h,提高血氧飽和度,減輕病人因氣體刺激帶來的不適。注意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了解術中出血及尿量。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鎮痛劑或針刺止痛。
2.3.2 術后次日協助患者取半臥位或坐位,有利于傷口引流及炎癥局限;促進腸蠕動恢復及術后排便,并可降低腹部肌肉張力,減輕傷口疼痛,利于傷口愈合。
2.3.3尿管護理術后常規保留尿管6~24 h并通暢,嚴格無菌操作。
2.3.4傷口護理腹腔鏡術后傷口小。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并注意傷口有無滲血滲液、有無過敏現象,保持傷口敷料干燥。
2.3.5飲食護理當病人腸蠕動恢復排氣后,即可鼓勵病人進食,指導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為主,如稀粥、米湯等,漸漸過渡到普食。一般情況下術后6 h可飲少量溫開水,若無嘔吐,則可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以利通便。同時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脹等不適的腹部情況,盡早協助患者下床活動。
2.4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出血:術后保持切口干燥,及時更換敷料。觀察切口有無滲血及紅腫等。有無陰道流血,若出血量多于月經量,應及時報告醫生。
皮下氣腫:腹部及肩背部可有輕微的疼痛,一般無需處理,本組有1例發生,未作任何處理,2~3 d后會自行消失。可向患者解釋引起脹痛是由于腹腔內殘留CO2氣體刺激所致。
3 小結
婦科腹腔鏡手術病人的配合與傳統剖腹手術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技術,這對我們的配合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為確保高質量完成,要做好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必須熟練掌握手術配合技巧及腔鏡的操作。 通過對62例婦科接受腹腔鏡手術病人術前、術中、術后護理,我們感到術前完善相關檢查,做好心理護理、健康指導,術后重點監測生命體征、腹部情況、并發癥情況等是保證手術成功、患者康復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周長菊,陶新陸,丁娟.現代婦產科學護理模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56-357.
[2]萬惠玲,張琴.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的術前術后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9):47-49.
【關鍵詞】婦科護理;病人隱私;保護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604-01
隱私是指患者不妨礙他人及社會利益的個人心中不愿告訴他人的秘密,它主要包括個人身體秘密、身世及歷史秘密、有關家庭生活秘密、財產方面的秘密等。婦科是個特殊的環境,在對患者進行病史采集、體檢和護理操作中,常涉及患者多方面的隱私問題,如生殖器官的暴露、未婚先孕、性傳播疾病、異常婚育史、畸形、不孕不育等,大多數患者對此和心理存在不同的情緒反應變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隱私權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對醫療行業來說,患者的隱私權利對醫療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大。醫療侵權訴訟中實行的“舉證責任倒置”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婦科護理過程中泄露患者各種隱私,保護患者的隱私是婦科臨床護理工作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1保護婦科患者隱私的必要性
本文通過對100例婦科患者的隱私保護需求進行問卷調查,以說明保護患者隱私的必要性。
11選擇對象發放調查問卷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隱私認知、個人隱私有無被泄露、主要由哪些途徑泄露、泄露后的心理狀況等。答案可多項,由患者自己填寫或口述。
隨機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5份,有效回收率95%。95例患者年齡20~45歲;75例已婚,20例未婚;文化程度:文盲1例,小學10例,初中15例,高中21例,大專及以上48例。
12調查結果
12.1患者對隱私的認識
其中65例(68.4%)認為病情屬于個人隱私;75例(78.9%)認為身體某些部位屬于個人隱私:35例(36.8%)認為婚育史屬于個人隱私;22例(23.2%)認為其他(如心理)活動屬于個人隱私。
12.2患者在隱私被泄露后的心理狀況
害羞心理21例(22.1%),屈從心理18例(18.9%),無所謂心理15例(15.8%),擔心會影響家庭關系15例(15.8%),考慮投訴20例(21%),考慮通過法律解決6例(6.3%)。
調查結果顯示,當患者隱私被泄露時,已經有一部分患者意識到保護個人隱私了。隨著人們自我保護隱私權意識提高及法律觀念的增強,患者隱私權會越來越被重視。在醫療領域中,即在診療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自覺尊重患者隱私,以減少患者就醫時的尷尬。
2保護病人隱私權的措施
21從醫院方面來說,加強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21.1繼續加強就醫環境的改善。各醫院門診可以設置“密診室”,加大對門診單間診室的建設或設置隔音效果較好的設施。擴大病房的床位,盡量不在走廊上加床,來滿足患者隱私保護的需求,促進疾病的康復。
21.2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國家應加強關于患者隱私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切實保護患者的利益。
21.3完善患者資料的保管
關于患者的各種紙質單據設專人保管,取結果時要憑借身份證和領取單。病房的醫務人員接到報告單后,放置固定的抽屜,醫生要及時歸檔病歷。患者需要復印單據時,勿將單據給病人,通知專人帶病人復印。同時院方應加強信息安全技術開發的投入,鼓勵開發信息安全技術和軟件。這樣,對患者隱私的保護才更加細化、安全、有效。
22從醫護方面來說,提高護理人員個人隱私保護意識
22.1加強護理人員道德教育和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醫院應建立起保護患者的隱私規章制度,舉辦知識競賽或定期考核的形式強化護理人員保護患者隱私的意識,護士必須正視患者的隱私保護工作,不僅要認識它的重要性,還要不斷地加強隱私權法律的學習,加強法律意識,正確處理隱私保護相關問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22.2規范護理人員行為,注意服務技巧,提高服務質量。護理人員首先自身要有強烈的保護患者隱私的意識,將尊重患者隱私變為一種自覺的行動。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接待患者,舉止大方,避免在患者面前交頭接耳,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負擔。性傳播疾病、未婚多次人流對健康、今后的生育問題及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詢問病史時應避免家屬及其他患者在場,以防揭穿患者隱私而引起家庭和社會問題。對于婦產科合并性傳播疾病住院患者,應安排單人房間,并做好保密和消毒隔離,以免引起其他患者恐慌、散布隱私。患者床頭卡上不寫診斷或改為替代診斷,這樣做既保護了患者的隱私,又減輕了患者思想上的壓力。患者入院時未表現出陽性體征,而在入院后通過進一步檢查出現陽性體征時,護理人員應將患者叫到接待室將結果告之,并做好相關的宣教和指導。
22.3加強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的隱私保護。在診療護理活動中,需要暴露患者的身體隱私部位的情形是經常發生的,如導尿術、灌腸、會陰沖洗等,醫護人員在其他病人仍留在病房、又無屏風遮擋的情況下,給病人進行上述操作,會給病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和傷害。婦產科患者都存在羞恥、焦慮等心理問題,應多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滿足他們在特定環境下的特殊需要。患者認為在診療、護理過程中可能泄露隱私,因此在操作前應做好解釋工作,取得配合,操作時尊重患者,關上房門或用屏風遮擋,讓陪人或其他患者回避。
作為婦產科的專科護理人員,我們應全面細致地收集資料,準確評估患者、家屬及社會各方面的信息,掌握其心理、生理特點。除作好常規的臨床護理工作外,還應從患者的知情權、隱私權方面做好心理護理,以及積極尋求社會及家庭的支持系統,使患者能夠盡快進入病人角色,通過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對疾病的康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君然.《婦科病人的隱私保護研究進展》.《全科護理》,2010年5C期
[2]徐春麗,陳倩.醫療工作中患者隱私保護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2008,(11):114-115.
關鍵字:腹部切口 婦科 護理 效果
現在婦產科疾病患者越來越多,因此進行手術的數量、類型也越來越多,但是臨床上應用最多的就是開腹手術,但是其手術過程的創傷比較大,很有可能會留下并發癥、后遺癥,從而增加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心理負擔,那么為了降低發生不良事故,同時提高手術效果,我們就一定要積極對患者進行腹部切口護理。本次研究將選取我院婦產科在2010年3月到2012年所收治的86例進行腹部手術的患者,對其進行積極護理以后,取得了不錯效果,具體內容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86例患者,年齡在20到61歲之間。36例患者進行剖宮產手術,16例進行子宮全切手術,13例進行子宮次全切手術,12例異位妊娠,2例宮頸癌根治手術,1例卵巢癌根治手術。
1.2方法
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飲食護理,要多餐少量,為患者提高低膳食纖維、低脂食物,對于營養不良、免疫力差、體弱患者要多給予維生素、蛋白質食物,從而提高患者血漿蛋白的水平,保證患者能獲得充足營養。對于糖尿病患者,要給予藥物、飲食來調整患者血糖,在患者血糖基本恢復正常以后進行手術。對于貧血患者要多為其補充鐵,從而糾正貧血問題。在手術結束以后,為患者提供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高熱量的食物。
心理護理:在患者醫院以后,護理人員要熱情、親切接待患者,主動和患者交流,建立起良好護患關系。很多患者對手術都會有恐懼感,對術后情況、術中疼痛、麻醉意外、醫生技術、手術安全等問題都很擔心,因此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心理,對此,護理人員要詳細為患者講解這些問題,讓患者對手術情況能有一定了解,告知患者手術的目的、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1],從而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讓患者能樹立起康復的信心,從而讓患者相信手術技術,以看、更好的心態去面對治療。
術前護理:保證室內整潔、干凈、舒適,要控制好室內的濕度、溫度,濕度要控制到50到60%左右,溫度要控制在22到24℃左右。在手術開始前為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對于免疫力差、體弱患者要提高其機體免疫力,將糖尿病患者的控制在8ml/l以下,將貧血患者的血色素控制在110g/l以上,常規進行備皮、背血,在術前的4小時要禁水,術前8小時要禁食。
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要嚴格的進行無菌操作,可以進行橫切口,這樣能夠降低縫合的張力,然后在滿意麻醉情況下為患者選擇適合縫合材料關腹,在關腹時要一層層的縫合,要徹底止血,動作要輕柔,保護切口,給予敏感抗生素,從而防止感染。
術后護理:在手術結束以后,常規的給予患者電解質及水,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給予患者蛋白、血容量。要密切的觀察患者切口情況,尤其是體弱、肥胖及并發癥患者,觀察患者切口張力、滲液滲血情況。肥胖患者在手術以后,切口很容易裂開,出現感染、脂肪液化問題[2],因此一定要仔細觀察患者切口情況。對于術中出血量較多、手術時間、并發癥、免疫力差的患者,可以給予紅外照射,從而保證皮膚干燥,提高局部額溫度,促進血液循環,讓水腫能夠盡快消退、傷口能盡快愈合。定期的更換新床單,床頭要略微提高,讓患者取平臥的,將軟枕點在患者的膝下,從而幫助切口愈合、減少切口的張力。在患者使用腹帶的時候,要調整好奇松緊度,協助患者固定腹帶。很多患者在手術以后都會有疼痛感,對于一些疼痛感輕的患者可以轉移注意力,比如說放音樂、聊天等,對于嚴重患者可以適當給予鎮痛藥物[3]。
2 結果
86例患者經過積極護理以后都已痊愈出院,手術的平均時間是2.8小時,患者住院的時間在3到18天不等,平均住院時間是8.9天。在8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切口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在對患者進行相應治療以后,都已康復出院,患者對護理比較滿意。
3 討論
進行開腹手術以后,切口脂肪液化、裂開,術后感染者都是常見的并發癥,會對預后產生嚴重影響,所以對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是很重要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治療及手術成功率 。我院對患者進行了有效心理護理,為患者提供了良好、和諧的就醫環境,同時也減輕了患者不安、恐懼、焦慮等情緒,護理人員主動的體貼、精心護理患者,給予了患者更多的尊重、關心,因此患者的不良情緒有明顯的改善,患者也能夠積極的配合治療、護理工作,從而達到了預期目的。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調節了患者的機體情況,提高了患者的機體免疫力,讓切口能夠盡快愈合,從而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為患者減輕了經濟負擔。在患者手術結束以后,進行康復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護理人員要正確的指導患者可是、床上大小便,告知患者在手術后早期不要進行劇烈運動,同時也可以對患者進行適當按摩,從而縮短排氣時間,增強患者體力,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避免出現腸粘連問題,或是進行熱敷穴位也可以[4],其可以保證患者大小便順暢,讓患者能盡早的排便、排氣。在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對護理都很滿意,也都已痊愈出院,筆者由此深刻體會到,對婦產科手術患者進行腹部切口護理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一定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劉科玲;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A];中華護理學會第14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中冊)[C];2010,17(5):191-195.
[2] 楊振萍;王榮梅;李樹波;;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1例防治體會[J];中國婦幼保健;2007,9(16):124-126.
關鍵詞:婦科;手術切口;護理
【中圖分類號】R15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4-0208-01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對手術護理有了新的要求。護士要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及心理變化,給予適時的心理護理,減少患者的焦慮及恐懼,使患者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我科對術后病人切口進行整體護理,使手術順利進行,患者盡早康復。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婦科收治手術病人466例,其中年齡最小20歲,最大72歲,平均45.2歲。子宮平滑肌瘤322例,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64例,卵巢良性腫瘤46例,異位妊娠18例,子宮頸原位癌16例。子宮全切術78例,子宮次全切術22例。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術前進行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熱情接待患者,避免用冷硬語言。做到有針對性的各種解釋,避免出現與護理有關的壓力源,減少不良心理應激。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行為或表情進行細致的觀察,從中發現真實的心理反應并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使患者感到護理人員理解她,密切了護患關系,患者能積極地配合手術。
2.2 術中護理:認真做好各項護理工作,按護理常規執行醫囑。護士始終陪伴手術患者,嚴密觀察手術患者的一般情況及輸液通路是否通暢,注意意識清楚患者的情緒變化,果斷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使手術順利完成。
2.3 術后護理:手術后首先認可患者積極配合手術的態度,其次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對患者的需求給予耐心的解釋和幫助,使患者感到非常愉快,這種愉快的情緒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2.4 康復教育:術后為防止病人忽視對腹部切口的關注,護士要及時對病人講解床上大小便,指導病人合理使用腹帶,及時查看腹帶松緊度,指導病人術后早期活動,促進病人術后盡早排氣、排便。護理操作前應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病人合作,防止操作時因病人變動使腹內壓增高引起切口裂開[1]。
3 結果
病人住院時間9d~25d切口甲級、乙級愈合分別是458例,甲級愈合率98.28%,其中8發生切口感染,6例脂肪液化,發生時間一般在術后3d~15d。治愈324例、好轉124例、未愈16例、死亡2例。
4 小結
通過對466例病人手術切口的整體護理,降低了病人的術后并發癥,減少切口的感染、裂開、脂肪液化,提高了護理質量,有利于預后。同時也增進了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促進手術治療效果的作用,使患者盡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