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師入職背景調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文章以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對問卷結果的科學分析,揭示出高職學院學生學習不容樂觀的一面,即學生在學習方面有障礙。本文針對這些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development, and has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bu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till hav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study, which in turn affect the play of their ability in work. taking the students of gansu vocational & technology college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and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unoptimistic aspect: the students have difficulty in learn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se situation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關鍵詞: 高職學生;學習障礙;原因;對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learning disabilities;reasons;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0-0250-02
1 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學習現狀的背景調查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一種培養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的教育,這種教育的方向決定了對高等職業學院生源挑選的寬松性,也就是說,高等職業學院對學生的基礎文化課的要求相對較低。例如,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2012級招生情況,理科最高448分,最低241分。分數的放寬,導致學生質量的不高。生源普遍存在學習基礎差,學習主動性不強的特點,繼而直接影響了專業課的學習;其次,該院是一所工科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但在招生過程中有些專業是文理兼收,導致之前的許多文科學生還得學習化學、物理、高等數學這些偏理的課程,這樣,對于之前學習文科的學生,學習起來就很吃力;再加上學生個體心理的差異,學生學習狀況表現出并不樂觀的局面,學生學習有障礙。面對這種現實的狀況,筆者做了此次調查,認真分析了學生遇到的學習障礙,研究應對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障礙,以便將來能夠很好的立足于社會。
2 調查結果及分析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該院一、二年級的同學進行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631份,收回628份,有效率99.5%。調查的內容涉及學習目標、學習動機(態度)、學習策略和學生對學習情況的歸因等方面。以下是對問卷結果的分析:
2.1 學習目標尚不明確,沒有擺正心態 大學生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才能具有強勁的學習動力,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而當提問到大學期間的學習目標時,44%的同學認為是為掌握一技之長,為就業打好基礎;24%的同學認為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實現人生理想做準備;32%的同學認為是為了獲得文憑。這些數據表明學習目標明確的同學占多數,心態也較為積極向上。少數同學沒有擺正學習心態,他們在步入高校后,學習目標變得很模糊。
2.2 學習態度不端正,實踐能力差 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都很直接的表現出是為了就業,為了將來自己有一個很好的工作。于是,哪個專業就業相對好,是社會的熱門專業就報考了。其實,自己對專業的了解并不多,更談不上興趣。進入大學學習后,發現和自己所想的有距離,后悔自己在入學時選錯了專業,不能合理調整學習心態,久而久之,出現了厭學的心理。在每天用于自學的時間調查中,只有7%的同學是在四小時以上,65%的同學是在兩小時左右(見表1)。這表明大多學生的主要精力沒有花費在學習上,試問這樣學習能學好嗎?大學的學習主要是憑借自己的自主學習,去獲取知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的。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加上缺乏應有的實踐和鍛煉,等到畢業時各方面的能力不強,
不能達到用人單位的滿意,最終影響自己的發展。
2.3 學生學習習慣差,不會自主學習 在做作業的情況調查上,只有39%的同學能夠獨立完成作業(見表2),大多同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抄襲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因為自己沒有聽懂老師講的課,接受新知識困難;二是學生貪玩,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留出更多的時間玩,就選擇了抄襲。這與學生的學習經歷有關,學生突然由老師家長看著學習,到要求自主學習,一時改不過來。加上中國學生普遍認為,一進大學就解放了,正處于愛玩年齡的他們,沒人看著就更愛玩了。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學生對大學的教育方式不是很適應,絕大多數同學不會自主學習,很難獲得學業上更大成功。這就要求老師要及早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4 學習興趣不濃厚,解決問題不積極 調查顯示,認為對所學專業興趣“非常感興趣”和“不感興趣”的比例為11%和10%,“感興趣”和“一般感興趣”的比例是42%和37%,這說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不是很濃厚,學習熱情不夠高。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學生興趣濃厚,才會積極主動學習,才會學得輕松而有成效。當問到遇到不懂問題的態度時,只有38%的同學是必須弄明白;25%的同學是著急但不敢請教;31%的同學希望由其他人提出,自己借機弄明白;6%的同學無所謂,不想弄明白。由此看出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也不高,對知識的獲得沒有強烈的愿望,更談不上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感了。
2.5 學生能夠對學習困難合理歸因,但學習動力不足
對于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困難,只有8%的同學是對教學不滿意,更多的同學把學習困難歸因于自控能力差,個人學習基礎差等。對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動力,25%的同學認為是為自己的就業,22%的同學是覺得學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完善,19%的同學認為是師資力量強,教學質量好。學生能夠找到自己學習困難的原因,但對如何提高學習動力,學生更多的是從外界找原因。
3 高職學生學習障礙原因分析
3.1 主觀原因
3.1.1 高職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 甘肅省高職院校的生源是普高生中的第五批高考學生,這些學生在中學期間大多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弱,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慢,自身又比較懶。有時新知識的接受,雖然經過教師的反復講解聽懂了,但課后不及時復習鞏固,等再上課時早已忘記。在學習中如此反復的失敗體驗,更加損害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對待學習敷衍,最終影響學習效果。
3.1.2 部分高職學生對專業了解不充分,導致其缺乏學習動力 許多學生入學前僅根據市場需求或父母、朋友的推薦選擇專業,自己沒有深層次的了解過所學專業,結果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與自己所想的有差距,導致對專業學習產生厭惡心理,最后也就沒有多少收獲。
3.2 客觀原因
3.2.1 教師的工作態度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 高職院校一般對教學成績要求不高,少數教師工作存在責任心不強,備課不充分,上課敷衍的現象,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果。而且有許多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不適合高職學生的特點,課堂氣氛不活躍,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部分教師在授課中對學生的親和力不夠,不關心學生,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影響學生聽課的情緒,師生關系不夠融洽,導致部分學生對上課缺乏興趣,繼而影響學習的質量。
3.2.2 社會環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 嚴峻的就業壓力及許多企業招工要求的不切實際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許多企業要求畢業生必須持有大學英語等級證書和國家計算機證書,而這便成為學生大學期間的主要學習內容,在大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考證上,最終找工作時,發現大家都有這些證書,真真屬于自己的能力卻沒有體現。
4 解決高職學生學習障礙的對策探究
4.1 清楚認識高職學生的培養方向 高職院校要培養的學生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技能型人才,是高技能的實用人才。學生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教師千萬不能糊涂。作為高等職業學院的教育工作者,絕不能抱著不負責任的態度對待學生,絕不能把高等職業學院做成“大高中”。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既然選擇了職業學院,他們就是希望能夠學到知識,學到實用的技能,以便將來在社會上立足。
4.2 加強師資隊伍和教學環境的建設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以學生發展為本,院領導以教師發展為本。
高職院校要通過進修等途徑和措施,大力提高專業任課教師的層次,加強專業帶頭人的選拔和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另外可以選派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去企業學習,同時聘請企業高級技術人才到學院任教,不斷優化師資結構。要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加大校園環境和硬件設備的投入,保證學生教學實踐和技能訓練的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4.3 強化職業規劃的指導 上大學后學生要有明確的職業理想,做好合理的學習安排,以便畢業后有較好的就業機會。因此,要盡早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合理定位。鼓勵學生成立“大學生創業協會”,通過“模擬面試”、“個人簡歷設計”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我適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引導他們及早規劃職業生涯,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4.4 樹立信心,明確目標,加強實踐 引導學生從高考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樹立在新環境中學習的自信心,多設置一些讓學生能力可及的理論問題和動手實踐活動,多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舉辦的技能大賽,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成功。還要引導學生確立新的學習目標,明確的目標能時刻激勵自己。讓學生正確看待自己所學的專業,明確自己以后的發展方向,即是“就業”還是“升本”亦或是“自主創業”等等。
高職學生在學習上的障礙是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他不僅制約了學生的的專業學習和未來的學習潛力,也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去探索與實踐,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一定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障礙,并把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學習和做事能力的高技能實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關鍵詞: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校企混編 前期準備
當前“雙師型”師資主要由具有企業工作經驗、教學經驗豐富的專任教師與一部分企業技術精湛的兼職教師組成。而企業一線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的數量和層次還遠遠不能滿足職業教育內涵建設和教學工作的要求。所以發展校企混編“雙師型”師資隊伍一方面會促使更多的技術人員參與到教學工作中,另一方面會促進技術人員素質的提高。
校企混編的核心在與把有企業實踐經驗的人才納入人才引進標準之中。前期準備是校企混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第一步。前期準備活動是按照先后順序開展的,流程如下:組建推進團隊;編制推進計劃;前期調查;進行前期宣傳;收集和提取所需的信息資料。
一、組建推進團隊
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個推進團隊,團隊一般由指導委員會和工作小組組成,這個推進團隊一定要保證對校企混編“雙師型”團隊建設有強有力的推動力。團隊應當具備以下特征:
(一)具備所需要的組織權利。
推進團隊必須具有組織、調動學校與企業相關資源的權利,這樣才能夠給雙師型團隊建設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上的支持。在推進團隊組織機構中設立團隊指導委員會,并由校長擔當委員會主席、企業老總擔當委員會名譽主席。因為校企雙方領導的加入,有利于校企充分重視校企混編“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建設,抓好校企混編“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培養,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保障培養規劃的順利實施。
(二)了解學校整體運作,熟悉學校各個專業領域的現狀。
推進團隊除了具備所需要的組織權利以外,還應當有一部分成員。他們除具備普通高等學校教師的共性素質外,還應具備一些特殊的素質要素,如豐富的實踐經驗、經歷,熟練的專業技能;理論與實踐結合及其教育轉化能力;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的能力。一般來說,能滿足這個領域的最佳人選都是各個學科的帶頭人。
(三)擁有所需要的專門知識與技術。
推進團隊中必須還有一部分成員是專家,他們應該精通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術。他們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掌握研發、生產運營方面的知識;
2.熟悉“雙師型”教師管理體制;
3.有過“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制定的成功經驗;
4.熟悉評價機制運作的程序;
5.了解高職院校實際運作的特點;
6.具有較強的溝通與演講能力。
二、編制推進計劃
編制推進計劃是前期準備的第二項步驟,在這個階段要為校企混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作出周密的安排。計劃是合作雙方充分溝通的產物,從而要求整個工作小組共同參與編制計劃。
推進計劃包括成立獨立的部門、定位核心職能、編制部門職責三部分。
成立獨立的部門,部門名稱為“雙師型”教師管理中心,核心職能定位是牽頭組織制定高職院及企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部門職責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1)編制管理。制定兼職教師重點培養及選拔計劃;(2)培訓管理。制定全體專職教師及兼職教師培養培訓計劃;(3)薪酬福利管理。制定“雙師型”教師調薪計劃;(4)編制與人才庫管理。根據高職院的人才需求,編制招聘計劃及方案。
三、前期調查
前期調查是前期準備的第三項步驟,推進小組在學校內部組織一次大面積的前期調查活動,它能夠為后期的宣傳與方案提供很好的幫助,組織調查活動主要是為了了解以下兩個問題:
(一)了解學校全體員工對校企混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認識與認同程度。
(二)了解本校校企混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實施狀況。
通過調查可以掌握現在校企混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發現合適的方案。
四、進行前期宣傳
進行前期宣傳是前期準備的第四項步驟。具體可從校企雙贏的角度開展動員大會或通過網絡進行宣傳,調動企業、企業技術人員和專職教師的積極性。
(一)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企業需要的是產品和效益,沒有責任與義務為學校出力。讓企業自覺地、主動地為人才培養作貢獻,其中的關鍵是互利互惠。
(二)調動企業的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1.增加企業技術人員對“雙師型”教師工作情況和發展前景的了解,讓他們認識到在學校的長遠發展且他們的存在對學校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2.加深企業技術人員對激勵機制的了解,即兼職教師擁有較好的社會福利、工資待遇及較高的社會地位。
3.把兼職教師作為整個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來建設和管理,按照專職教師的教學要求對兼職教師進行規范的教學管理,為兼職教師能夠兼評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職稱創造條件,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素質教師。
(三)調動高職院專職教師的積極性。
使教師了解學校對“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重視。學校在制定職稱評審、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向“雙師型”教師傾斜,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雙師型”教師,進而更好地促動專業教師參與到“雙師型”教師培養計劃中來。
五、收集和提取所需的信息資料
收集和提取所需的信息資料是前期準備的第五項步驟。信息資料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非常關鍵。
(一)對引進企業技術人員非常關鍵。
首先是收集信息。企業要提供員工信息表,內容包括員工的基本信息和工作經歷;學校要提供招聘申請表,內容包括崗位的工作內容、任職資格條件、到崗時間、薪酬待遇等。
其次是提取信息。可通過對技術人員面試提供,面試包括以下六部分內容:
1.對本人主要教育、培訓、工作經歷的核實;對個人特點及與應聘崗位是否匹配的簡單判斷。
2.通過交流對應聘者綜合素質、氣質儀表、精神風貌、溝通表達能力及其他相關能力的簡單判斷。
3.對應聘者家庭情況、居住地點及搬遷動向、女員工生育期影響、近期是否考研或其他發展動向,以及其他相關因素的考察判斷。
4.通過交流對應聘者對崗位、目前待遇水平及相關要求、最快能在什么時間內到崗位作出分析判斷。
5.對應聘者人事檔案、社會保險、公積金、戶口、與原單位有無糾紛及其他相關因素的考察分析。
6.對人員背景調查的情況說明。
(二)對已有專業教師及兼職教師的培養非常關鍵。
1.了解教師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水平的情況,分析結果匯總在教師分析報告表內。
2.分析教師所在崗位對知識、技能和能力水平的要求過程,分析結果匯總在任務分析報告表內。
3.希望教師通過學習或實踐培訓能達到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水平。
專職與兼職教師都有其自身專職工作,成長為“雙師型”教師會花費他們的很多精力。這樣會導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前期的充分準備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對全面開展校企混編“雙師型”教師培養意義重大。我們要做好校企混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1]黃斌.深度解讀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內涵[J].教師與職業,2006(11):36-38.
[2]葉小明,朱雪梅.“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影響因素與模式探討[J].高等工程教育,2006(4):36-58.
[3]唐林偉.教師專業標準論“雙師型”的解構與重構[J].職業技術教育,2005(10).
>> 沙縣小吃背后的推手 沙縣小吃辦十年推手 沙縣人的沙縣小吃 沙縣小吃高手地圖 “會海”背后的推手 “資本推手”的背后 被小吃改變的沙縣 “巧手聯盟”的背后推手 慷慨背后的稅收推手 改制背后的股權分布推手 股指期貨背后的推手 油價“虛高”背后的推手 核電重啟的背后推手 “秒殺”背后的三大推手 焦慮,血壓背后的“推手” 微博背后的商業推手 誰是“功能水”背后的推手 神舟飛天的背后推手 “韓流”背后的政府推手 “神童熱”的背后推手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藝術 > 沙縣小吃的背后推手 沙縣小吃的背后推手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姚瑋潔")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福建省沙縣小吃城,沙縣小吃品牌效應帶動了當地旅游
沙縣小吃,大概是全國覆蓋率最高的連鎖餐飲品牌,其占有率遠高于成都小吃、味千拉面、肯德基、星巴克等境內外競爭者。
幾個月前,就連其“勁敵”蘭州拉面,也由發源地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的縣長親自帶隊到沙縣,“考察沙縣小吃發展及品牌運作等情況”。
畢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短短20年左右,沙縣小吃就已悄無聲息地占領了中國的街頭巷尾。
這些或整潔或簡陋的店鋪背后,有著也許在全國都獨一無二的“推手網絡”。推動者,是全國唯一以政府名義成立的小吃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沙縣人口中的“小吃辦”。
自1997年成立“小吃辦”以來,沙縣至今已換了4屆政府,在宣傳推進沙縣小吃方面從未懈怠。
如今,沙縣政府已策劃組建沙縣小吃集團公司,把沙縣小吃品牌朝著公司化方向運作,一個可能的目標就是上市。
這樣,幾萬個背著木槌、鴛鴦鍋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四處打拼的沙縣小吃業主,就會有一個新身份――股東。
走出去的沙縣人
有著1600多年建縣歷史的沙縣,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閩江支流沙溪下游,自古即為閩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北方漢民族的面食文化和南方閩越先民的米食文化在這里融匯,各家各戶都有自己的手藝。很多小吃“傳兒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爭奪某個秘方傳人的官司在沙縣時有發生。
同屬三明市的鄰縣永安,小吃也別有特色,可永安小吃并不出名,更沒形成產業。
一個關于源頭的說法是:1992年,帶著小吃手藝的沙縣人為了討生活,自發出門開店。也有不少報道稱,原因是那時沙縣的“標會”倒了。
標會,是福建等地一種普遍的民間融資形式。一個標會往往由幾十上百人組成。1992年,沙縣以夏茂鎮為重災區,因賭博引發金融危機,標會紛紛倒閉,有人“跑路”外出開沙縣小吃。
沙縣小吃同業公會會長黃福松卻認為,“‘倒標’出去的只是極個別的人?!彼麑Α秚望東方周刊》說,政府的推動才是沙縣小吃走出去的根本原因。
1992年至1997年間,農村耕地,雖然尚未明確將小吃作為主要方向,但沙縣政府一直積極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借此走出去。
“老百姓不甘貧窮落后,一部分人帶著傳統的小吃手藝先出去開店,賺錢的消息也傳回了家鄉,一帶十,十帶百,后來都出去了?!毕拿偹闪执宓男〕詷I主姜承草對《t望東方周刊》表示。
姜承草1997年出去開店,第一站是福州。雖有親戚幫帶,心里也惴惴不安,“小學五年級文化水平,暈得很,到沙縣縣城走一遭都不敢想,更不用提去大城市了。”
他有個同鄉,在大城市把店鋪談下來,交了定金,回家帶著媳婦孩子又過去,卻找不著位置,“我不騙你,有名有姓的?!?/p>
沙縣小吃的優勢是“即坐即上”,加上“一元進店、二元吃飽、五元吃好”,如野草般瘋長。
姜承草到過福州、上海、河南、陜西等地。他的軌跡也基本符合沙縣小吃“攻城略地”的路徑:先是本省大城市,接著到珠三角、長三角,最后是中部平原、西部地區。
還有人去了新加坡、德國、美國、迪拜。 沙縣小吃制作能手在展示燕餃
“哪里好做我們就到哪里做。但是我們文化程度低,如果沒有政府幫忙,到哪里都要被欺負的?!闭f到此處,他那被煙熏火燎過的額頭擠滿了滄桑。
200個干部做小吃去了
沙縣“小吃辦”的數據顯示,目前沙縣小吃在全國的經營店已超過2萬家,從業人員6萬多,年營業額接近70億元人民幣。可以作為比較的是全聚德年營業額不到20億元。
1997年,時任沙縣縣委書記劉道崎下鄉到夏茂鎮,聽到滿街叮叮當當的砸鐵聲,發現鐵匠正日夜趕工用于煮餛飩、熬高湯的鴛鴦鍋。
問明原因,他隨即主持成立縣長兼任組長的沙縣小吃業發展領導小組,下設“小吃辦”。
同時,縣委縣政府鼓勵各個鄉鎮至少有一名科級干部停薪留職出去做小吃,當年“下海”的干部就達200人。夏茂鎮原黨委副書記羅維奎“下海”后,兩年多時間帶領鄉親辦起18家“羅氏小吃店”。
對于政府之于沙縣小吃的影響,姜承草記得:1999年福州創建文明城市,數以千計的沙縣小吃面臨被清退的危機。沙縣政府火速發動各鄉鎮黨員,給小吃業主講文件,“一定要達到標準,不達到就生存不了?!?/p>
一夜間,沙縣小吃的煤桶全部換成了液化氣,小黑板全部換成了招牌廣告。
不久,福州市召開了飯館業主大會,姜承草去參加,“當地分管領導說沙縣老百姓豐富了當地的餐飲業,為同行作了表率,這1000多家沙縣小吃就像初升的太陽。”他嘴巴咧開,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沙縣小吃駐福州聯絡處設在沙縣駐福州辦事處大樓的頂層。姜承草印象深刻的是會議室里的大地圖,密密麻麻地標注了福州各處的沙縣小吃。
沒達到標準的店放一顆紅圖釘,達到標準的店放一顆綠圖釘。廣東等地沙縣小吃店密度高,為避免惡性競爭,沙縣小吃同業公會要求,500米范圍內不能有兩家沙縣小吃。
現在全國有29個城市設立了沙縣小吃駐外聯絡組織。上傳下達、證件獲取、糾紛調解、業務投訴都由聯絡處幫忙解決,還要做好所在城市的商標保護。
建立聯絡處的想法起自2006年,因為沙縣外出經營人員多、經營區域廣,管理成為難題。當年,沙縣政府提出建立“一鄉一城一組織”的發展戰略,一個鄉鎮要負責在一個小吃業主相對比較集中的城市建立一個管理組織,這是各地聯絡處的雛形。
由于幫帶關系,同一個城市的沙縣小吃至少店主三分之一都是一個鄉鎮里出來的。有些鄉鎮負責兩到三個城市的聯絡處。比如,夏茂鎮負責北京聯絡處、西安聯絡處、杭州聯絡處。
“聯絡處隸屬于同業公會這個行業協會,以提供服務為宗旨,不以約束為目的。真正需要政府層面開展的活動,比如維權,由縣里面的相關部門做,聯絡處配合。”沙縣小吃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張鑫對《t望東方周刊》表示。
聯絡處和“小吃MBA”
起初小吃業主經常面臨租賃糾紛和拆遷問題,都找到聯絡處,“聯絡處同志會告訴他們如何調解,如果訴諸法律,如何請律師,等等?!钡珡場握f,“聯絡處不是政府機構,不會以政府部門自居去調解?!?/p>
新人不會找店面,聯絡處也會指導:“新手盤老店,老手盤新店”,“原來開什么店,不改變原有的風味、口味。還要注意觀察店鋪門口的人流基本是什么時候入店,以及附近有無拆遷?!睆場谓忉屨f。
每天,沙縣小吃聯絡處的官方微信都會一兩條店鋪轉讓信息,寫明店鋪位置、轉讓價格、轉讓原因等,這些都由聯絡處負責搜集。
聯絡處的難處在于,統一所有小吃業主的認識,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沙縣政府每年給所有聯絡處共約60萬元撥款,“有些捉襟見肘?!?/p>
早期縣政府對于小吃店也有不少補貼:2004年在上海每新開一家店補貼1000元,2007年在北京開張的前100家店每家補貼3000元。
到2015年6月底,“小吃辦”和沙縣農商銀行設立的小吃融資擔?;鹳J款授信總金額已達到1.89億元。
“我們發現,大家都想出去賺錢,力氣卻不知道往哪里使,1998年就設立了沙縣小吃發展服務中心,就一些共性的方面,比如小吃技能、食品安全給業主們做培訓。”張鑫說。
零基礎的小吃業主曾反映“上課聽不懂”,多番商量后,小吃發展服務中心決定對學員作背景調查,把在同一地域開店、具有同等水平的學員安排在同一班級。
現在,張鑫每天要花至少3個小時,通過微信和微博與全國各地的小吃業主們溝通,解答問題,并把這些作為案例拿到課堂上討論。
曾有廣東學員問張鑫,原材料供應地離店鋪較遠,自己采購耗時,送貨上門耗錢,如何解決?
張鑫跟幾個老師商量后回復:“可不可以聯合附近的業主請一個供應商送貨,貨品總量增加,不僅有市場話語權,還能分攤每次送貨的成本?!?/p>
家鄉怎么辦
無論是銷售收入、GDP效應乃至稅收,小吃業幾乎都不能直接給沙縣帶來風光業績。但“沙縣小吃卻解決了三農問題,把農民轉移出去了,讓農民富起來了,返鄉創業,還間接帶動了配料、桌椅等相關產業?!睆場握f。
然而,家鄉的赤腳醫生告訴姜承草,離鄉者越來越多,找他看病的全是老人,有些老人離世,連抬棺的人也沒有。也許一人故去,一個家庭就在村莊中被就此劃去。
如今沙縣9萬青壯年勞動力中約有6萬人在外。最初,外出的農民自發嘗試土地流轉?!坝捎诓灰幏叮r民不踏實、租方難安心,很難持續?!秉S福松介紹。
2001年,沙縣縣委、縣政府從財政拿出150萬元作資本金,成立了兩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公司。后來又在縣農業局設立土地流轉中心?,F在沙縣耕地的土地流轉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多。
留守兒童也是個大問題。出門的小吃業主極少把孩子留在身邊,一般都讓留在沙縣本地的親戚朋友幫帶。黃福松說,現在政府除了努力扶持民間托管機構,還鼓勵公辦學校的教師幫小吃業主帶孩子。寄宿學校也必須配備電腦室,方便小吃業主經常與孩子視頻。
“看上去簡單的小吃業,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婦聯、教育局、農業局、計生局、各鄉鎮街道……我們在舉全縣之力推這個事業?!秉S福松說。
沙縣附近的將樂、順昌、南平等縣市,甚至福建省以外的人也都使用沙縣小吃的招牌。沙縣小吃同業公會1998年注冊了“沙縣小吃同業公會”的集體商標,只有會員才有權使用。
但《商標法實施條例》對屬地作為商標有一定的約束,使得沙縣不能完全依靠商標維持沙縣小吃的品牌和權益,于是開設了維權辦公室。
有人提出,既然冒牌規范難度大,不如開放對外地人的有償培訓,也許就可以規避此類問題。
也有人認為,一旦放開,會造成行業管理的不可控,可能影響沙縣小吃的品牌信譽。而且即使如此,對于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商家還是無法起到監管作用。
另一方面,即使沙縣小吃已經有39個品種獲得了“中華名小吃”的稱號,因工藝及原料配送,出了沙縣,一般也就是經營拌面、扁肉、燉罐、蒸餃這“老四樣”。
“配送是個大問題。沒有沙縣本土的原料,做不出這么好吃的東西。夫妻兩個人做,也沒那么多精力。”姜承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