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趙傳專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當時,我正是船長,職責的使命感讓我立刻清醒。我迅速展開海圖,但已無法分辨代表安全港口和危險巖石之間差別的那盞燈以及兩者之間的距離。但我堅信,我的航位方向正確。大風和海浪讓我無法使用雙筒望遠鏡,我急忙翻開一本航行指南,試圖與小型黑白照片比較一下我在前方所看到的東西。但是,得到的答案是:我并沒有太大的信心。
必須當機立斷。憑著幾十年的航海經驗,我決定將船駛向深水域。但我仍不確信,這個決定是否正確。這時,我突然看到海浪正撞擊在一道防波堤上。隨后,驚濤拍岸的奇景又一次在另外一個方向出現,我知道那正是另外一道防波堤,接下來則易如反掌:順著那條狹窄的航道,駛入港內平靜的水域,避險成功!”
這是一位有著三十年航海經驗的美籍船長James告訴我們的親身經歷。
這位老船長出生在紐約一個商人家庭,自幼喜歡海上冒險。十四歲那年離家出走;憑借過人的智慧和執著的精神,到三十歲時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運輸船隊;四十歲時,他成為全紐約鼎鼎大名的貨運船隊大老板。
當你開著船,第一次進入陌生水域,心里總是沒底,再老練的舵手也會掌心出汗。出入陌生水域,既是常事又是樂趣。如何玩轉陌生水域,享受冒險樂趣,James在此親授三招。
設計航行路線,購買航行指南
首先,應提前設計一條安全、快捷和經濟的航行路線,這是玩轉陌生水域的第一步。在出行前,一定要對航行路線做好計劃。你要購買一份詳細的海圖表,該表最好能夠顯示全部區域概況以及航行途中各港口標志。接下來,你應該仔細研究,并提前安排好你的航行路線,用鉛筆做好標記,爭取在每個航向上標出羅盤指向。
其次,要根據自身船只的特點,結合外界因素,考慮到船舶噸位大小、吃水情況、操縱性能、駕駛人員的技能、目的港、水流、氣象、魚區等,對容易出問題的區域,將其標注,以便在航行時提高警惕。選擇內航路的船只,要認識到航路的復雜性以及島嶼、暗礁、水流、水深等帶來的影響,充分利用好固定物標確定船位的有利條件,正確識別物標,做好雷達和物標定位,確保船只航行順暢。
另外,在航行前要購買一本《航行指南》,作為海圖資料的補充。在一般情況下,《航行指南》分為三章:第一章對本卷所述地區進行總體介紹,如“一般航海說明與規則”、“國家與港口”及“自然條件”;第二章及第三章主要按順序介紹各海區的航海資料,如本章的地區范圍、地貌、航路及航法等。
全球大部分航道都有詳細的航行指南,這些指南為你提供從水流到最佳停靠位置等各種信息,非常實用,值得一讀。
做好充分準備,應對各種風險
應當知道,做好全面、充分的準備工作是每一位船長的責任。要想做好準備工作,獲取相關信息必不可少。例如,根據海圖和航行指南,你或許能夠得知,海港的底部是否有草或海藻,是否需要準備一個適合該情況的船錨。
另外,許多有用信息的獲得,通過電話就能搞定。如果有可能,你可以直接撥打目的地港口負責人的電話,詢問在出發前,應做哪些準備、目的地天氣或水域情況等,也可詢問附近最好的比薩餅店在哪里。你可能發現,一個電話就能搞定一個停靠泊位,而避免了到達后,才發現沒有泊位的尷尬。
如果你恰好在臺風季節時航行,要特別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及時避免遭遇臺風。在外航行的船舶應盡量選擇避風、地質良好的錨地錨泊避風;小型船舶在內航路航行,也要選擇避風錨泊;外航路的大型船只以及船況好的船舶,要避免在大風區航行。
如果你的這次陌生航行需要跨越其它國家水域,你要考慮到當地的浮標系統可能與你家鄉不同。例如,歐洲航道上紅色與綠色浮標正好相反,如果你對此沒有充分準備,很可能產生麻煩。假如在美國航行,你會發現主要內陸河(密西西比河)、沿岸內航道和美國州內水域上使用的浮標系統各不相同。其中,在美國各州內水域時,建議使用標志有障礙物羅盤方向的《各州統一航道標記系統》(Uniform State Waterway Marking System)。
如今,電子導航設備已成為航海過程中一個必備工具。因此,在出行前,檢查船只的電子設備是否完好,也是一項重要工作。把你在海圖上已經確定的航線點輸入到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裝置中,不僅能夠找到你當前的位置,了解行使的航道和航速,而且還能知道剩下的航程。如果你的全球定位系統有嵌入式海圖,別忘了,你還需購買航行水域的附加導航芯片,或者下載一個附加海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這些海圖覆蓋所要進入的水域。但是也不要完全依賴這些設備,因為它們往往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故障和問題。
總之,在出發前,需要通過多種渠道,收集各種信息,做好準備工作,應對突況,爭取做到爛熟于胸。只有這樣,才能使你的陌生水域之旅安全、圓滿和精彩。
跟隨當地船只,爭取天黑之前到達
在一個陌生水域航行,你更應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正規了望,注意航標移位、漂流和熄滅,正確識別標志位置,要特別注意在彎道處遠近燈光混淆的情況下,防止船舶上坪、擱淺;利用地形地貌核對船位,發現疑問立即減速穩舵;情況不明時,停止航行;關注江面漂流物,防止打壞船舵;根據航道水深,嚴格控制船舶吃水。在枯水期航行時,要按照航標標示的航道航行;航經淺灘、礁石水域時,謹慎操作,盡量避開淺灘、礁石,防止船舶擱淺、觸礁事故的發生。
如果你對前面的航行路線實在沒有把握,不妨找當地一艘漁船尾隨前行。假如在船上能進行通話,那最好不過,告訴他們你所處的位置,并詢問他們是否介意跟隨。一定要告訴他們你船只的吃水深度,否則有擱淺的麻煩。如果有危險,可以呼叫海事巡邏尋求幫助。在一般情況下,他們會派出一艘導航船,帶你通過障礙水域。
眾所周知,由于光線等因素,夜晚不利于航行,更何況在陌生水域。因此,在設計航行路線時,應當估算整個航程所需時間,然后再安排出發日期,保證在太陽落山前到達。只有這樣,你才有足夠時間來抵消由于壞天氣所耽擱的時間。或許你會發現,在天黑前到達,必須在天亮前起航。但是,晚上從熟悉地方出發,要比夜晚到達某個陌生地方安全。
歷經20年的成長與滄桑,究竟還有多少歌聲能夠穿透歲月,在60后和70后的心中經久回響……當我們每天在“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計算著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那個“在音樂的曠野”里“狂熱嘶吼的巨人”絕對無法被人忘記――趙傳,曾經是一個時代的傳奇,十年未出專輯的他究竟去了哪里……
離開市場但沒有離開音樂
――專訪臺灣著名音樂人趙傳
采訪/雨萍;文字整理/張璐
小資CHIC:今天非常高興邀請到傳哥做客我們《小資》,我們都是聽你的歌長大的,你的歌聲識別度很高,我們覺得你的唱腔很有特色,你自己是怎么總結自己的音樂特色的?
趙傳:我的音樂識別度高是因為參與我音樂的工作者都對我十分了解,他們根據我的個性選擇適合我的樂器和音樂方式來表達,決定了整個音樂的大方向,而我是歌曲的發動機。
小資CHIC:當初是什么樣的契機讓你走上了音樂道路?
趙傳:最初唱歌是受到父母影響,他們喜歡聽歌唱歌,我從小耳濡目染,很自然的就喜歡上音樂,但是后來真正發現唱歌能夠表現自我,讓我快樂是在十七八歲的時候,我們開始組樂隊,學習彈奏樂器,樂隊還去參加選秀,被唱片公司注意了,所以最終音樂成了我的工作。其實我真正成為一名歌手也是無心插柳的事情,這并不是我人生最初的規劃。
小資CHIC:不管怎么樣,你還是創造了一代音樂的傳奇,你自己有想到你的一首音樂會流傳那么久嗎?
趙傳:我沒有想到,因為當時臺灣的流行歌曲都是唱片公司進行商業操作,再由一個歌手演唱出來,可能傳唱一段時間也就不了了之了,然后再有新的歌曲出現,沒有什么歌能那樣廣為傳唱的。
小資CHIC:《我很丑可是我很溫柔》這首歌是你對自己的寫照嗎?
趙傳:這首歌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呵呵,作詞專門找了李格弟,就是詩人夏宇,作曲的是黃韻玲。
小資CHIC:從這首歌成名之后,你陸續出了十三張專輯,但是到2001年之后,你好像幾乎沒有什么新的作品了,沉寂的這些年你在做些什么呢?
趙傳:之所以到2001年出了最后一張專輯,是因為跟唱片公司的合約結束了,在那之后我也沒有認真尋求與唱片公司有固定的合約關系,所以大家感覺和以前那種有規律出專輯的狀態不一樣了。
小資CHIC:歌迷朋友們會覺得很可惜呀,傳哥為什么都不出專輯了?
趙傳:我只能跟大家說這世界上有些事情不見得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理所當然,但是其實我并沒有真正離開這個圈子,也許看起來好像離開了這個市場,但其實我沒有離開音樂。后來我又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小孩,人生變化很大,我需要一段時間去整理。原來我是一人飽全家飽,有了家庭和小孩之后發現,人生多了很多部分,需要周全的經營不同的部分。
小資CHIC:看來孩子還是改變了你很多?
趙傳:當然占去了一些時間,既然有了孩子還是要多放一些心思在他們的身上,我覺得他們給我的回應也會對我的人生狀態有正面的影響。
小資CHIC:孩子知道你曾經是一個這么有名的歌手,會很崇拜你嗎?
趙傳:他們會很驚訝,比如以前我帶著老大走在路上,有人找我簽名,她很好奇的問:爸爸你怎么認識這么多朋友?那時她還太小,我沒辦法向她解釋我做什么工作,就告訴她,你以后就知道了。隨著他們慢慢長大,就了解了他們的父親是一個公眾人物,一個歌手。孩子的參與給我的人生很多觸動和啟發,這些都是我創作的元素。
小資CHIC:這次你即將在上海召開演唱會,孩子們會過來嗎?
趙傳:應該會來的。
我就是演唱會的拉拉隊長
――專訪臺灣著名音樂人趙傳
采訪/雨萍;文字整理/張璐
小資CHIC:這次演唱會的主題是“傳歌傳唱”,是怎么會想到這樣的主題?
趙傳:其實就是大家在閑聊的時候談到的,因為大家給我面子都叫我“傳哥”嘛。哥哥的“哥”和唱歌的“歌”諧音,所以就想到了傳哥的歌傳哥來唱,也算是很鮮明的主題吧,呵呵。
小資CHIC:我們覺得傳哥說話很溫柔,但是你演唱會的現場肯定會很狂熱,據說你去年在臺北的演唱會曾經在現場砸吉他,今年的上海,你希望和你的粉絲有什么樣的互動呢?
趙傳:我現場都很開心,很high,你剛才說的砸吉他是因為我們搞搖滾的男人總希望當當壞男孩,呵呵,有時候難免有一些脫序的行為,但是不傷害人。我希望大家看我的演唱會拿出真性情,不是欣賞,我不是供大家欣賞的,我在演唱會中一直把自己當成拉拉隊的隊長,帶動大家high起來。
小資CHIC:其實你的很多歌迷都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了,你希望帶給他們什么呢?
趙傳:其實在那個當下,我的情緒很簡單,我希望大家忘掉現實生活,樂享這一刻,做自己,做平時想象不到的自己,解放自己,跟著音樂一起回味。有些人問我為什么要做搖滾,我覺得可能是我血液中流淌的一些基因決定的,他會讓我保持年輕,隨時有激情,有活力。
小資CHIC:創作中你會處于什么樣的狀態?和生活中有什么不同嗎?
趙傳:我覺得這兩種狀態對于我已經分不開來了,有時候吃了一樣好吃的東西,或者做了一件有趣的事,都會帶給我靈感,蠻奇妙的。
小資CHIC:這次的演唱會你會選擇哪些歌?
趙傳:當然主要還是那些大家最熟悉的歌,已經有歌迷給我列了很多他們想聽到的歌的名字,我當然也會從善如流。演唱會總要有一些熟悉的歌加上一些適合現場氣氛的歌。
小資CHIC:會不會有特殊的嘉賓到場?
趙傳:這個很難說,呵呵,保密。
小資CHIC:今年還會有幾場類似的演唱會?
趙傳:目前已經確定的有三場。在臺北和內地其他城市。
小資CHIC:你覺得你的音樂有什么你獨有的特質?比如和你同期的齊秦、王杰相比較?
趙傳:我沒有長得像他們那么帥吧,哈哈哈哈……每個人個性不一樣,我做東西的時候會和自己較勁,一定要和人家不一樣,這可能是我的個性使然,比較喜歡標新立異,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如果說最不一樣的還是在我們的唱腔方面。我其實也希望我的聲音可以像齊秦那么柔,呵呵,但每個人的聲線不同,個性不同,理解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同。可能是我剛好和他們不一樣,所以就凸現了不同。
小資CHIC:我們聽說你是一個特別特別認真的人,在現場排練的時候經常是導演滿意了你自己還不滿意,你覺得自己是不是一個特別較真的人?
趙傳:你想演唱會需要幾天就搭一個臺子,要有震撼力,要粗中帶細細中帶粗,要讓大家有值回票價的感覺,不容許有任何錯誤發生,當然所有的細節都要注意。因為我也曾經有過失敗的演唱會,我是搞樂隊出身的,從路邊演唱會到酒吧演唱,到幾百人的演唱會,到幾千人的再到幾萬人的,一路走過來,一個一個門檻邁過來,也有很多失敗的經驗。比如說唱到一半電停了,或者某個樂手的樂器出問題了或者我的麥克風沒聲音了。有過很多這樣突發的狀況。當然在這之前要做很多準備工作。以我的表演形式來講,需要體力,需要狀態非常好,一個高音上不去,是很沒面子的事。演唱會前幾個月開始就要進行體能鍛煉,了解聲音的狀態。
小資CHIC:準備一場演唱會的周期一般要多久?
趙傳:最緊鑼密鼓的階段至少要一個月,前面兩三個月就要反復開會討論很多細節。
精神上的富有最重要
――專訪臺灣著名音樂人趙傳
采訪/雨萍;文字整理/張璐
小資CHIC:一路走來有沒有你特別難忘的事情?
趙傳:每場演唱會對我來說都很難忘,因為我一直都很用心的去做,每場演唱會下來都感覺脫了一層皮,但是也能感覺到自己又成長了。我覺得這么快把這么大的一件事做出來很具有挑戰性,我喜歡從事這樣的工作。我喜歡挑戰自己的極限。
小資CHIC:音樂會是你一生的追求嗎?將來會不會轉行?
趙傳:我希望是,但是如果出于現實的考量不得不放棄,也要順其自然,順勢而為。但是從事文藝創作類的工作是我一生的追求。我只做我自己覺得有意思的工作,好玩、快樂很重要。從自身的需求也能看到別人的需求,我希望把我的快樂和大家分享。
小資CHIC:當你需要創作靈感的時候你會怎么做?
趙傳:和我的個性有關,我是蠻敏感的人,這種敏感是我這個職業必備的,但是有時候也會成為我的缺點,過于敏感會給自己造成困擾,當然也會帶來建設性的東西,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需要學習的是怎樣做到收放自如。
小資CHIC:你的歌會往往帶給大家心靈的共鳴,這是你所追求的嗎?
趙傳:對,我提供一個機會給大家,至于怎么去想象,怎么去解讀,都是取決于你個人的感受。當然我也會對自己的作品有想法,但這只是一個引導的作用。希望能提供一個最簡單的心情放松法,也許會帶來一些心靈上的啟發。
小資CHIC:你是一個什么樣個性的人?
趙傳:這個題目還蠻大的。我是一個喜歡自由的人,喜歡新鮮的東西,我需要不斷吸收新的知識,這樣才會每天都有新的期待,在這種期待中我能得到滿足感。哪怕從網絡上搜到一個新的信息也會讓我很興奮很滿足,內心對新事物有很多渴望。精神上的富有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讓我覺得新鮮有趣的東西,我會覺得渾身都沒勁。
小資CHIC:我們的雜志名字叫《小資》,你覺得你小資嗎?
趙傳:現在比較小資,也許以前有個階段沒那么小資,但是我具備小資的條件,我現在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了,但是我去搭捷運也覺得很開心,走一段路也會覺得很快樂,吃到一樣很好吃的東西我也覺得很滿足,跟朋友談一談也覺得很快樂,經常還能得到一些啟發。
小資CHIC:你做過什么很浪漫的事嗎?
趙傳:還是很多的,有些時候都過度浪漫了。比如我對音樂的熱情,當我成為一個歌手,感覺到自己可以讓行業有所變化,讓人們的價值觀有所變化,可以由個體來改變群體,所以我義無反顧的從事了這份工作。
任賢齊音樂夢讓我“心太軟”
近日,在浙江衛視“百事群音”直播現場,任賢齊和昔日樂隊的吉他手一起走到臺前,率領現場觀眾高唱起那首經典的《我是一只魚》,令全場氣氛到達最。小齊興奮地說:“我出道之后就很少以樂隊的形式登臺表演了,今天特地請了原來樂隊的吉他手一起來,他現在已經是位總裁,但是聽說是參加樂隊演出就特興奮,愿意‘出山’。” 在重溫樂隊夢、為年輕樂隊新生力量加油助威的同時,任賢齊對帶他出道的恩師小蟲一直感恩于心。當年《心太軟》專輯創下華語樂壇至今無人能破的二千多萬張的銷售紀錄,從此奠定了任賢齊的地位。將恩師請上臺后,任賢齊摟著小蟲一起唱了那首《心太軟》,在尾聲階段,任賢齊與恩師擁抱在一起,場面分外感人。對于同一個舞臺的年輕樂隊們,任賢齊言傳身教:“我以前曾在李宗盛樂隊任職,也擔任過趙傳樂隊的助手,這兩位前輩對我的影響非常大。”當年只是一名小小的樂隊助手,但今天為任賢齊伴奏的樂隊恰恰就是當年李宗盛的樂隊。時過境遷,回憶起當年的歲月,任賢齊更多的是感恩,“如果不是當年打下的基礎,也沒有我的今天,組樂隊是一種磨難,但更是財富,希望大家堅持下去!”
周筆暢失眠筆筆的朋友經
筆筆的新專輯取名為《時間》,她笑說因為她覺得時間可以改變很多東西,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別人看到的是她的現在和將來。如今過著頻繁宣傳,一個月只能休息兩三天的日子,筆筆不由得想起天天休息的時候,那是與前東家合約出現問題時,大概半年時間筆筆沒有通告,一直呆在家里。“剛開始我很著急,覺得很崩潰,以至于連續幾個晚上都失眠,但父母都很支持我,朋友們經常打電話來鼓勵我,是他們幫過挺過了這段時間。”而同期出道的李宇春、張靚穎當時都發展得很好,更讓“悠閑”的她不自在,“張靚穎唱了《畫皮》的主題曲,我專門跑到電影院去看這部電影。但我并不會因為她們的發展而擔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方向。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說到與超女們的關系,筆筆說:“好比大學畢業,同學們各奔東西,可能也就失去了聯絡,聚散本來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做我的朋友并不容易,因為我比較冷,不會主動給人家示好。所以嚴格說我跟她們并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好朋友!”其實,在筆筆心中,朋友不需要多,幾個就好,“起碼的標準是善良和真誠,這樣才能成為我的朋友!”
活動:“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時間:2010年12月12日舉辦單位:國際華語音樂聯盟
30年,是一個符號,一段青春的記憶,成長的歷史。流金歲月、歌如人生,30載的華語樂壇,從分散到聚合,啟蒙到成熟,輝煌到中衰,從黑膠唱片到數字媒體,這“輪流轉”的傳奇,可不是短短的一首歌所能記載。
對熱愛音樂的朋友來說,30年剛好是千千闕聽歌的段落,鄧麗君、鳳飛飛、劉文正、李谷一、張薔、張行帶給我們恰似初戀的“甜蜜蜜”感覺,許冠杰、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羅大佑、齊秦、蘇芮讓我們領略巨星的風范,“四大天王”讓我們在K廳中斗唱,周杰倫、陳奕迅讓我們飆出年輕的心聲……無數經典巨星的金曲,如漫天星河的小星星,灑滿迷人星光,一顆隕落了,總有另一顆升起,即使告別,也會在心中某個角落恒久閃耀。30年,值得我們去記憶的星星,真的是恒河沙數,如何數得清呢?
也有朋友抱怨說:現在的歌不好聽了,我都不聽新歌,還是老歌好聽!
一位生于1989年的女孩,某日在KTV對著我和一群生于1970年代的老友,仿佛真人再現般地唱出寫于1982年的《牧羊曲》,她說,就是喜歡唱這些歌!而更令人鼓舞的消息,張國榮、BEYOND等經典巨星的歌迷,已經從當年60后、70后為主力,交接到80后、90后的手上。好的音樂,應該是可以超越時間的,也理應被無數代人傳承下去。
因此,30年評選不只屬于我們一起長大的人,也屬于所有現在和未來的朋友!
以打造華語格萊美為己任的“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從創意到落地,經歷了3年的風風雨雨。對30年華語樂壇進行系統回顧和掃描,并非只是一次懷舊,而是在華語樂壇創作與銷售低迷的現狀下,從過去的輝煌重新找尋力量與方向,給當下的從業者一個啟示,給新老歌迷一次新的“啟蒙”。
全球100位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投票推選,近20位海內外知名樂評人聯手撰寫,在華語音樂史上也算開了先河。通過3年反復的討論、聆聽、溝通以及面對面的“爭吵”,“傳承”,是最核心的取向。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30歌”、“30人”、“30碟”,30數字之限,難免掛一漏萬,遺憾在所難免,且由于不同人物在不同區域傳播的歷史局限,認識也無法統一。好在,評審團給你的不是一個決定,而是一個搜索。來,一起搜索屬于我們的“30年”吧!
“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名單
30年30人:劉家昌、鄧麗君、徐小鳳、許冠杰、鳳飛飛、甄妮、劉文正、林子祥、羅文、羅大佑、費玉清、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齊豫、蔡琴、李谷一、齊秦、梅艷芳、李宗盛、蘇芮、崔健、林憶蓮、張學友、達明一派、BEYOND 、劉歡、王菲、陳奕迅、周杰倫
30年30碟:齊豫《橄欖樹》、劉文正《三月里的小雨》、羅大佑《之乎者也》、潘越云《天天天藍》、鄧麗君《淡淡幽情》、羅文/甄妮《射雕英雄傳》、蘇芮《電影原聲》、蔡琴《此情可待》、侯德健《新鞋子舊鞋子》、譚詠麟《愛的根源》、齊秦《狼的專輯》、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達明一派《石頭記》、王杰《一場游戲一場夢》、張國榮《Summer Romance 87》、陳淑樺《跟你說,聽你說》、崔健《新路上的搖滾》、童安格《其實你不懂我的心》、音樂工廠《皇后大道東》、唐朝《唐朝》、BEYOND《樂與怒》、張學友《吻別》、竇唯《黑夢》、合輯《校園民謠1》、王菲《天空》、張楚《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朱哲琴《阿姐鼓》、劉歡《記住劉歡》、周杰倫《范特西》、陳奕迅《U87》
30年30歌:鄧麗君《月亮代表我的心》、羅文《獅子山下》、齊豫《橄欖樹》、李建復《龍的傳人》、葉麗儀《上海灘》、蔡琴《恰似你的溫柔》、葉振棠《大俠霍元甲(萬里長城永不倒)》、張艾嘉《童年》、汪明荃《萬水千山總是情》、蘇芮《酒干倘賣無》、張國榮《風繼續吹》、張明敏《我的中國心》、譚詠麟《愛在深秋》、群星《明天會更好》、崔健《一無所有》、程琳《信天游》、齊秦《大約在冬季》、陳百強《一生何求》、陳慧嫻《千千闕歌》、陳淑樺《夢醒時分》、劉歡《彎彎的月亮》、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趙傳《我是一只小小鳥》、林子祥《男兒當自強》、BEYOND《海闊天空》、張學友《吻別》、老狼《同桌的你》、王菲《我愿意》、陳奕迅《明年今日(十年)》、周杰倫/費玉清《千里之外》
樂評人點評
丁寧:“書到用時方恨少,歌到評時方恨多”,這次評選,對于愛音樂的人來說是一個極其痛苦的經歷,30年來華語樂壇有許多的經典、傳奇,又豈是“30”這個數字所能包容的?但也正是因此,才越發反映出這30個人、30張碟、30首歌作為藝術的珍貴與偉大、完美與永恒。
李文楓:30年點滴性靈之聲,匯聚成湖成海成神。如何評選都只是個無花果,只有過程中,伴隨成長的聆聽,才是無冕的桂冠。
羅琦更傳奇的地方其實是她的經歷,正是這些經歷,才有了羅琦這次在《我是歌手》舞臺上像傳奇一樣的驚艷蛻變。而回顧羅琦這些傳奇經歷的來龍去脈,對于當下更多的歌手來講,無疑也是一次有益的啟示。
曾經隨心所欲,不走人行道
當羅琦披著一頭長長的波浪卷發首次站到《我是歌手》的舞臺上,一曲《隨心所欲》唱完,舉座四驚。新觀眾固然在為這個陌生而又強大的聲音激動驚嘆,而老歌迷們卻在這久違的歌聲中感嘆羅琦,感悟人生。重新回來的羅琦讓他們感動之余,也依稀感覺到一些新鮮,就譬如那一頭長發,他們印象中的羅琦從前可不是這樣,一直都是一頭像男孩子一樣利落的短發,伴以凌厲的長劉海遮住半邊臉;還有就是她的眼睛,當然這一點必須是老歌迷才注意得到,因為很多新觀眾壓根都沒看出來羅琦的那只左眼是假的;而最主要的就是,他們覺得這次回來的羅琦,盡管演唱依然富有力量充滿霸氣,但無論是從聲音里還是神態上,還是會感覺少了過去那種凌厲的穿刺型的沖勁。
當年的羅琦,可就是憑著這一股沖勁,在中國歌壇一沖而出的。
1993年的3月,一張名為《搖滾北京》的專輯正式面世,中國搖滾群體正是通過這一張專輯正式在歌壇集體亮相。專輯A面的最后一首歌《請走人行道》,前奏的吉它聲掃過之后,是梆梆的木魚聲伴隨著喃喃的念經聲,木魚聲和念經乍停,“這種腔調,讓我迷迷糊糊想擺脫也逃不掉……”一把金屬般質感的女聲,凌厲得像一把冷劍橫空而出,那堅韌的勁道直穿透聽眾的耳膜與心房,這把聲音就是指南針樂隊的主唱、當時年僅18歲的羅琦。
雖然羅琦是憑著一首《請走人行道》而在歌壇一舉成名的,但羅琦最初的人生歲月里,卻絕不是一個會走人行道的主兒。1975年出生于江西南昌的羅琦在9歲那年父母離異,從此就成了一個問題少女,13歲因為迷上霹靂舞而被退學,被母親安排去服裝廠縫袖子沒幾天又逃跑了,跟著草臺班子到處走穴,因為覺得唱歌比跳舞更神氣而轉行唱歌,就這樣,在16歲那年自己攢錢到了北京,在北京的馬克西姆餐廳,自己找到當時崔健的經紀人王曉京毛遂自薦,憑一首《我是一只小小鳥》讓王曉京看到了她的潛力,當時來自成都的黑馬樂隊正好缺一個主唱,于是在王曉京的安排下,羅琦就補了這個缺,又因為樂隊成員都來自南方,樂隊于是就取名“指南針”。
指南針樂隊最初的成名曲當中,除了《請走人行道》,還有一首就是羅琦在《我是歌手》第一場亮相時唱的那首《隨心所欲》,而那一時期的羅琦,正是一個隨心所欲的性格,做事橫沖直撞不考慮后果。正如她在《我是歌手》當中曾說過,13歲時在走穴的團里想唱歌,有一次有個歌手因病不能上場她就嚷嚷著要求頂替上場,等到真要上場時卻又喊著“我唱不了”而被團長一腳踹了上去。正是因為這種個性,1993年,18歲的她才會在一個女伴的生日聚會上,與人幾句言語不合就動起了手,對方操起一個碎酒瓶子就刺穿了她的左眼。
左眼的受傷反倒助長了羅琦的傳奇性,也正是在這一年,指南針樂隊出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選擇堅強》,這張專輯在市場上贏得了很好的銷量,羅琦天才的嗓音以及眼罩紗布、戴著墨鏡的形象幾乎成了歌迷心目中最具說服力的搖滾象征,羅琦因此也被譽為當時的中國搖滾音樂第一女聲,盡管她并不是中國第一個唱搖滾的女歌手。羅琦一下子大紅起來,名利雙收。紅到什么程度?從名上來講,她成了那個時代的搖滾傳奇;而利上來講,1997年,經紀人王曉京將她賣給香港波麗佳音唱片公司時,價格是稅后120萬,17年前的120萬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可想而知。
而傳奇之所以為傳奇,就在于它的一個“奇”字。成為了傳奇的羅琦,其實也并非走得那么順利。羅琦當年重要的合作者音樂人洛兵曾回憶說,在指南針樂隊走紅之后,有一年王曉京帶著羅琦、陳琳、陳紅去上海參加一個盛大的節日晚會,導演就因為羅琦的那只瞎眼而拒絕她上臺。而1997年,王曉京把羅琦賣給波麗佳音后,波麗佳音正在給羅琦籌劃一張一半中文一半英文的專輯,就要簽約的時候,傳出了羅琦在南京毒癮發作沖出酒店抓住一個出租司機非要人家拉她去買海洛因而被直接拉進派出所的丑事。專輯的合約自然是沒有簽成,而進了戒毒所的羅琦,傳奇的翅膀也因此被撞折了。1998年初錄了三首新歌之后,就去了德國,從此漸漸在歌壇隱去了身影,直到2003年9月,國內才又開始有了羅琦回來的消息。
曾經回來,不了了之
據羅琦當年的好友山奇透露,羅琦是2003年9月從德國回到北京的。山奇和羅琦在1995年時就認識了,那時他是Channel[V]介紹中國流行音樂的節目《非常中國》的制作人,她則是《非常中國》的主持人。但據山奇回憶說,那次羅琦回來并沒有停留太久,過完國慶長假便又回德國了。但不管怎樣,羅琦要回來的消息,總算是有了。
果不其然,2004年3月26日,羅琦在時隔6年之后,再度回到中國歌迷視線中,站在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歌曲排行榜》十年經典頒獎晚會上。說起來,羅琦跟《音樂周刊》還有一點神奇的緣分,因為那次活動同時也是《音樂周刊》的創刊典禮。正是這一次的演出正式釋放出羅琦想要回歸歌壇的訊息。
接下來羅琦果然也拿出了全面復出的姿態。這一年4月,羅琦正式宣布簽約新公司北京金克木文化,也正是借著這個機會,記者才有緣與羅琦有過一次面對面的交流接觸。那是2004年5月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金克木文化在北京鼓樓附近的一個寫字樓里為羅琦舉辦了一個小型的記者見面會。那一次的見面,也是記者在羅琦參加《我是歌手》之前的十年里與她的唯一一次見面,但見面的情形卻記憶猶新。因為在見羅琦之前,對她的印象總還是停留在過去那張或劉海遮面或戴著眼罩的凌厲面孔上,然而坐在面前的羅琦,不僅摘掉了眼罩,還蓄長了頭發,中長發型顯然有燙過的痕跡,最主要的是,那次的羅琦,說話的用詞雖然依舊帶著搖滾的硬朗,但說話的神態與語氣,以及語言內容中所流露出來的心緒,卻是相對柔軟而溫暖的,甚至偶爾流露出一點你從過去的她身上難以想象的小女人的嬌媚,當然,這是在聊到她的德國老公的時候。那一次,羅琦跟我們講了她到德國如何尋找新的戒毒方式,然后遇到醫生愿意為她免費治療,又如何在一次朋友聚會上偶然相識了年輕帥氣的德國人楊(Yan),這個人后來就成了她的老公,并跟了她的姓。當然,作為歌壇的傳奇人物,她也講到了音樂,講到在德國如何喜歡上了電子樂,而這次戒毒成功重新回到樂壇,她是如何已經準備好了告別過去面向一個全新的自己。
羅琦的復出活動先是從金克木為她安排的一些戒毒的公益宣傳活動開始,回來的這一年里,她也陸續在全國各地參加了一些演出,5月底還計劃推出回國后的首張單曲《永恒的一天》,8月份還與原來的指南針樂隊成員再聚首參加了當時的賀蘭山“中國搖滾的光輝道路”搖滾節。但是在那一次與記者們的小型見面會后,公開的媒體上卻再也沒有見到羅琦的任何新消息,年底羅琦與金克木解約,然后接下來的十年里,便又淹沒在無聲無息當中了。
這十年,羅琦倒也一直有斷斷續續地參加一些演出,主要是一些音樂節的演出,基本上不會有媒體報道,所以對于大面積的公眾來講,羅琦基本上又消失不見了,等于2004年那場復出算是不了了之了。2013年,曾有消息傳出羅琦去參加了《中國好聲音》的初選,但是沒有一個導師為她轉身,只是這一消息并未得到羅琦本人的證實。
《我是歌手》敲響主流歌手的大門
盡管事先就有人透露出一些風聲,羅琦最終在第二季《我是歌手》首發陣營中的亮相,還是讓很多人驚喜并且驚嘆。時隔16年,重新回到大眾關注的主流視線當中,羅琦的聲音再次打開,居然狀態一點不輸從前。就像《我是歌手》播出之前人們傳說的那樣,第二季《我是歌手》中為什么要找羅琦,就是希望她發揮像第一季中黃綺珊那樣的作用,成為又一個歌壇積壓型歌手逆襲反擊的傳奇代表。不管是不是節目組的有意安排,羅琦的首場亮相確實達到了這個效果,而接下來幾場羅琦的表現甚至超過了去年的黃綺珊,因為黃綺珊去年在前兩場的驚艷亮相之后,便開始受到了更多的質疑與批評,而羅琦的好評幾乎是一期一期節節攀升。第二期節目雖然嗓子出現問題導致羅琦在演唱中出現失聲,最終名次只拿到第六,但不少專業人士都指出,那一次的失聲反倒更增強了歌曲本身的表現力。第五期,羅琦又唱起當年讓她在北京搖滾圈首獲認可的《我是一只小小鳥》,飽滿的激情與出色的演唱讓她拿到了當期的冠軍,而第六期,唱完趙傳的《給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已經孕期7個月的羅琦終于正式宣布退出,要安心回家養胎待產,那一期節目,羅琦的簡單告白與動情演唱,幾乎感動了電視機內外所有的人,讓那個晚上的《我是歌手》更像是一期羅琦的致敬節目。當然,羅琦以她在《我是歌手》連續六期的表現,以及她自身的能力和經歷證明,她當得起這種致敬。
但沒有一個人的復出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可。羅琦的再次回歸,自然也會引發一些爭議。就有老歌迷說到,羅琦的聲音已經不再具有當年的那種穿透力,就算唱了《回來》,18年前的那個凌厲的冷劍一樣的羅琦恐怕也是回不來了,而這次回來的羅琦,身上也多了更多女人的姿態,而不再只是當年搖滾界的傳奇女將,因為此時的羅琦必然是個女人,她是懷著身孕來參加這個比賽的(這一點反倒看出了些像她當年隨心所欲不走人行道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