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安全預防工作經驗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9年上半年設備部在公司領導的正確領導及各部門大力支持下,按照公司的生產目標,保證安全生產、節能降耗、設備安裝、設備改造、設備檢修、設備維修、安全管理等工作,為公司上半年的生產任務順利完成提供了保障。總結如下:
2019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做好設備維護、檢修工作
1、設備保養:按每月制定的設備檢修計劃、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每天對設備進行日常巡檢維護有故障及時處理。實行預防為主、維修為輔的檢修原則。在日常工作中,加強設備的基礎保養,并設立設備區域負責人,采用定點、定期、定人檢查、使維護保養人員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況。設備的檢修保養與日常維護相結合。
2、設備維修:對各車間設備出現的故障要快速的排除故障、盡量不出現托修現象;設備出現的重大故障隱患與車間協商,安排合適的時間增加人員加班加點組織維修。通過實行設備計劃檢修、把以前的設備故障搶修轉變為設備預知性維修,從而最大程度的利用設備和發揮設備效率。
二、做好設備技改工作
積極配合生產部門提出的各項技改任務,逐步落實整改到位與滿足生產的需求;對在生產中發現故障頻率多的設備、積極探索、收集資料大利的改進,確保公司的生產任務順利完成。
三、改造項目與新安裝項目:
1、維修小線砂箱20套。
2、焊發貨托盤359個
3、焊各車間除塵系統斜爬梯9處。
6、新真空泵安裝止回閥5個。
7、配合數控加工中心廠家安裝數控加工中心4臺。
8、改造涂裝車間烤漆房進風口2個。
9、改造涂裝車間面漆流水線進風口2個。
10、配合鑄造設備廠家安裝機械手機械手1臺。
11、配合除塵設備廠家安裝小線澆鑄除塵設備一套。
12、整理電爐加料機電源線、加裝電纜卷線筒一個。
13、北車間樓房架設95平方電纜線150米。
14、安各車間電表8塊。
15.更換宿舍樓道LED人體感應燈50盞。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機械設備沒有跟蹤到位、安排的工作有時缺少落實。
2、維修人員和電工在工作中缺少工作技能和V法設備、行車的維修經驗。
2019年下半年工作計劃
1、努力為生產服務在有保證生產的前提下、我部精心管理和維護、各車間的設備設施。
2、在完成設備維修工作管理的同時,加強制度的落實和考核、促進三級點檢、設備、以及其他設備管理工作的全面展開。并通過推行預知性和計劃性設備定修,扭轉2019年上半年故障時間長、設備維護靠搶修的被動局面。
3、2019年下半年加強設備工作、積極展開五定、每次定修都會安排項目,保證設備的每一個運轉部位都得到良好的,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 消毒供應中心;安全隱患;分析;護理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8(a)-0155-02
消毒供應中心是一個面向全院供應各類無菌敷料、器械以及其他醫用無菌物品的關鍵科室[1]。消毒供應中心擔負著全院各臨床科室的污染物回收、清潔滅菌以及再次發放等工作,是全院無菌物的供應站,同時也是全院污染物的集中站[2]。因此,消除消毒供應中心的安全隱患是提升全院安全質量標準的重要環節。本院針對消毒供應中心的特點總結以往工作經驗制定出相應的管理措施,經實踐驗證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供應室從業人員共計7名,其中,男3名,女4名;年齡21~48歲,平均(46.78±5.62)歲;主管護師1名,護士3名,助理護士1名,技術工人2名;學歷:大學本科2名,大專2名,中專1名,高中2名。實施前1年中清洗器械件數為15 600~23 454件/月。實施后供應室從業人員無變化,器械清洗件數約為35 000件/月。
1.2 方法
1.2.1 管理措施 根據以往工作經驗總結出導致安全的相關因素,主要包括設備儀器管理、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消毒滅菌物品質量以及工作質量等因素。根據相關因素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并執行。
1.2.2 評價指標及方法 依據消毒供應中心18項質量評價指標統計兩組質量合格率。臨床科室對消毒供應中心的滿意率調查,向全院各臨床科室發放問卷調查對消毒供應中心的滿意率。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施前后共向臨床科室發放問卷204份,實施前后各102份;共回收有效問卷204份。實施后消毒供應中心質量合格率明顯高于實施前(P < 0.05);臨床科室滿意率也顯著高于實施前(P < 0.01)。詳見表1。
3 討論
3.1 安全隱患分析
3.1.1 設備儀器的管理 消毒供應中心中最主要的醫療設備是高壓蒸汽滅菌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操作不規范、設備保養不到位、監測未定期執行以及小故障未能及時排除等均可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行,從而造成安全隱患。
3.1.2 人員職業素質 消毒供應中心從業人員對于消毒供應中心的專業要求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執行相關操作的過程中發生簡化流程等情況,導致安全系數降低。另外,從業人員身體基本素質偏低,學歷水平較低且參差不齊,接受與操作能力相對較低。個別從業者責任心不強,滿足現狀,缺乏進取精神[3],在工作中易發生偏差,導致日常工作中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
3.1.3 消毒物品的質量因素 清潔的質量未達標,隨意簡化或更改操作流程致使污漬、銹漬以及微生物清潔不徹底;清潔消毒后的包裝物質量不達標,包裝材料的質量、清潔度等不合格,包裝后未按要求標記等;物品的裝載與存放不達標,未按要求擺放,存放超過有效期,存儲條件不達標等;滅菌物品的監測不嚴格,儀表不精確、橡皮墊密封不嚴、冷空氣排出不凈、滅菌時間設定有誤以及壓力溫度未達標等。
3.1.4 工作質量因素 各項管理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健全、安全教育環節薄弱、業務技術的培訓松懈、預防交叉感染措施不全面等均導致了工作中安全隱患的發生。
3.1.5 職業風險 消毒供應中心是全院污染物的集中處,因此從業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極高,其中,銳器傷風險為74.5%左右,患者藥液、體液感染風險約為6.7%[4]。
3.2 管理措施
3.2.1 建立健全相關操作規程與規章制度 將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制定出各崗位的崗位職責及監管制度,量化各項職責標準,采取集中培訓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使全部從業人員對相關要求與標準達到熟練掌握程度,通過定期檢查與非定期抽查的方式確保制度要求的真正落實[5]。對于高風險儀器與設備采取專人負責制,并建立起保養維修檔案。
3.2.2 加強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培訓 定期進行專業技能與職業道德培訓,使全室人員熟練掌握并從思想上真正引起重視;同時開展職業素質評比,將評比結果與績效工資相掛鉤,提高從業人員的積極性與重視度。
3.2.3 加強質量監控 確保滅菌物品的質量,建立起質量控制小組,不定期對各崗位進行質量檢查,發現問題后及時指出,并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對發現的質量問題與安全隱患進行通報并提出整改方案。
3.2.4 加強從業人員防護 向從業人員詳細說明職業防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避免因怕麻煩、趕時間等原因出現防護不到位從而引發從業人員的職業風險[6]。進行危險操作時必須按照相關規定穿好防護服,避免被灼傷或感染。
[參考文獻]
[1] 易顯林. 淺談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J]. 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26(4):271.
[2] 閆曉東,張喆,郭鳳玲. 消毒供應中心的職業危害及防護[J]. 中國實用醫藥,2011,6(16):274-275.
[3] 李薇,董春蓮,郭亞波,等. 淺談消毒供應中心安全隱患管理[J]. 中國健康月刊,2011,30(1):230-231.
[4] 廖春華,崔彩萍. 新管理模式下消毒供應中心人員職業安全的探討[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1,33(3):393-394.
[5] 莫敬先. 消毒供應中心醫院感染隱患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討[J]. 中國醫藥指南,2012,10(9):290-291.
關鍵詞 道路施工 危險源 控制
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道路施工項目近年來呈現上升的趨勢,道路施工安全是道路施工的重要環節。如何很好地確保施工安全是施工的關鍵,而做到這些需要很好地辨識施工工序的危險源,針對危險源來明確施工安全防護措施。
0引言
危險源是可能導致人身與財產安全的危險因素或者是有害因素。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知性的因素成為危險因素,在一定時期內具有累計損害作用的因素一般稱為有害因素。道路施工管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對道路系統中的危險源進行識別,從而合理控制道路施工安全。道路施工的危險源較多,一般在根據事故發生的特點,把危險源分為兩大類,即意外的能量釋放或有害物質的泄漏的第一類危險源和生產不當或受約束而導致的第二類危險源。第一類危險源一般指在道路施工過程中,能量的意外釋放,或能量載體的意外釋放而導致的危險源,比如自然天氣的意外發生,如地震、海嘯等等。第二類危險源一般是指危險物質被破壞時所發生的危險事故,這類危險如果在限制了危險物質或能量時,危險事故時可以避免的。比如人的失誤、器物故障等等。一般而言,事故的發生往往包括了第一類和第二類危險源,第一類危險源是第二類發生的前提,兩類危險源相互關聯。因此,在危險源的辨識方面,首先必須清楚辨識第一類危險源,然后再辨識第二類。現實情況中,有時候,第一類危險源是無法預測和完全避免,所以一般主要通過減少和消除第二類危險源來較好地避免事故的發生。
1 道路施工危險源識別的方法
道路施工危險源的識別方法很多,如調查法、經驗總結法、事故樹法和故障樹法。
1.1 調查法
一般是指通過現場查看、與現場負責人和相關施工人員交談、查閱施工記錄、調研各類信息,進行總結分析,從而識別和預測危險源。
1.2 經驗總結法
通過歷來的工作經驗通過分析施工過程中各項任務所涉及的危害,或者通過編制安全工作檢查計劃,對道路施工工藝過程進行嚴格審查,發生現場工作人員、施工工藝、標準化流程進展情況來識別道路施工的危險源,并找出控制危險源的方法。
1.3 事故樹分析
在故障樹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將施工過程進行分項,嚴格運用邏輯推理分析施工過程中危險與安全的發展進程,預測事物發展結果,深入揭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潛在原因。在道路施工過程中,這種方法具有非常嚴格的邏輯基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1.4 故障樹分析
也是將施工過程進行分項,分析已經可能發生的或已經發生的安全事故情況,探究與事故發生的原因,尋找事故發生的規律,從而識別道路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
2 道路施工危險源的控制原則
2.1 危險源控制的一般原則
危險源的控制有一個一般原則,首先是以盡可能地降低和消除危險事故,實現安全施工為目的進行危險源控制。以預防事故發生為主,制定事故發生的應急措施,隨時跟蹤,隨時應變,對極其危險的工作要適當禁止。整體而言,控制危險源的原則要注重輕重緩急,重大的危險源應該立即整改,中度危險源應該在一定的期限內整改,對輕度的危險源要保持監督,對非常小的危險源,應該保持常規管理。
2.2 危險源控制的評審原則
評審道路施工危險源管理是項目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危險源的管理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隨著項目開展,危險源的危險級別,危險源的類型,危險源的分布情況都會發生一定的改變。基于這種情況,對危險源的管理需要及時調整、評審和修訂,以確保危險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一般而言,我們可以考慮在以下的時機進行及時評審:
(1)在道路施工項目開展之前
(2)在重要施工環節開展之前
(3)在特殊施工環節開展之前
(4)在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使用之前
(5)在施工項目與計劃安排有重大變化發生時
在實施定期按計劃對項目評審時,應注意到對危險源辨識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新的危險源,在對危險等級進行評定的時候,對風險的程度是否合理,在對危險源控制是,采用的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創新危險源控制措施。
2.3 危險源控制的預防原則
預防危險的發生是危險源控制的核心思想,一般是事故發生之前,就采用適當的管理措施和安全事故技術來預防事故發生。一般的方法有:
(1)制定目標,合理組建機構,職責明晰;
(2)制定管理制度、工藝流程、技術指導等的具體文案;
(3)加強定期監督、測試、檢查;
(4)提高員工安全素質,定期安排學習培訓;
(5)積累管理經驗,學習先進的預防措施。
3 危險源控制的方法
控制危險源可以通過技術措施來實現,也可以通過管理手段來實現。
3.1 技術控制措施
技術控制措施包括距離防護、危險源隔離、防護設施完善、閉鎖危險觸發、警告警示全面,施工現場根據危險源的情況盡量采用上述技術,對危險源實現控制、防護和轉移。一般而言,工藝過程中的危險源控制技術和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兩個部分。
(1)工藝過程的危險源控制技術基于道路施工的工藝過程,依據安全標準對施工設備,包括電氣設備和機械設備、材料構建的危險屬性,如電、熱量、壓力、強度等進行控制,對設備設計安全保護裝置,防止和避免因為設備或材料構建的失控導致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加強緊急情況下的控制功能,比如電機的過電自動保護,機械設備的緊急停運功能。
(2)安全措施是指一些安全實施手段,如施工現場的消防設施,如消防通道、消防車、滅火器等。實時監控系統來監控危險源,檢測危險源的相關參數,檢測報警系統,檢測防范設施等。
總之,只有當我們積極采取技術措施來進行危險源控制,才能減少和有效預防一部分管理失效所帶來的危險源事故發生。
3.2 管理控制方法
一般而言,管理措施的失效極容易引起安全事故。這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與完善,所有道路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技術能力水平,安全執行機構的執行能力,事故安全演練,施工單位對事故應急預案等,基本包括四個方面。
3.2.1建立完善危險源管理的制度方法
建立完善的規章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危險源管理執行細則,安全操作的標準化流程及以及操作的培訓制度,實時檢查的制度,危險工藝流程的審批制度,對緊急情況的處理原則及事故考核的管理制度。
3.2.2重視日常管理的實施效果
日常管理包括日常安全值班,安全檢查,操作規程的日常檢查情況,安全操作的實時記錄情況等等。實踐表明,做好日常管理對危險源控制有非常明顯的管理效果。
3.2.3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實時反饋制度
信息反饋能及時處理發現問題,在第一時間斷絕危險源的發生。信息反饋包括建立信息反饋方法,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按相關規定執行信息反饋,并做好修整記錄,一旦反饋中發現危險源隱患,及時報告項目管理領導,進行相應處理。
3.2.4制定危險源管理考核辦法
對危險源管理的各個環節都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對認真定期嚴格完成危險源控制管理工作,對沒有安全隱患或沒有造成危險事故的進行相應的獎勵,對安全工作不認真,管理不規范,執行不嚴謹,甚至由于工作疏忽造成危險事故的進行嚴格的處罰。
3.3施工人員安全管理方法
施工人員的安全操作對控制危險事故非常重要,能較好地控制第一類危險源的觸發。因此有效地控制人為失誤,及時發現不同類別人員的失誤危險源,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強化教育。
3.3.1加強教育培訓,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加強管理領導層及項目實施人員的安全技能的掌握程度,對跟危險源接觸緊密的管理層的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加強教育與培訓,培訓的內容涉及:道路施工危險源管理的意義,如何清楚辨識危險源,如何對項目施工安全進行標準化操作,危險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緊急事故處置工作等。
3.3.2施工過程中安全操作標準化
在道路施工過程中,根據每個工種所涉及的危險源,結合工藝特征,制定完善的的安全操作標準化流程,撰寫文案指導書,該文案指導書應該依據道路施工進度和實際的反饋狀況進行相應的檢查和修改,通過專業指導使項目施工標準化流程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馮浩.在役城市公路隧道的事故及風險識別[D].重慶:重慶大學,2007.
[2] 任宏,蘭定筠編著.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 任福松.公路施工企業的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0.
[4] 梁耀峰.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5] 李真.建筑施工企業風險評估模型構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0.
[6] 張印玉.通過重大危險源控制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J].建筑安全,2006(2).
化工廠安全感想文章一
為期不多的安全培訓即將結束,作為公司的一員,我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對自己的職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要強化安全生產的管理工作,一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這是安全生產的工作方針,也是長期安全生產工作的經驗總結,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而且要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上升到講政治、促發展、保穩定的高度,深刻認識抓安全就是抓發展,抓安全就是抓穩定,抓安全就是保護生產力的道理,并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生產、安全與經營、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在正常生產組織過程中必須遵守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確保安全生產;二要加大事故隱患的查治工作,防范各類事故的發生。安全生產預防工作一定要經常化,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做好安全事故的隱患排查工作,積極鼓勵職工幫助查找、發現事故隱患,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安全檢查是落實責任、規范管理行為、發現事故隱患、促進隱患整改和減少“三違”的有效手段,通過制度化、規范化和專業化的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改,積極有效地消除生產現場存在的各類事故隱患,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三要加強宣傳培訓教育,嚴格執行三級安全教育,保證員工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人員,不得上崗作業。培訓教育是提高職工安全素質,杜絕“三違”的有效途徑,以三級安全教育為基礎,從安全生產方針、安全法律法規、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識等方面入手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有效的減少,甚至杜絕事故的發生。
其次,我們還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一是要加大對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定期組織消防安全檢查,查處并整改消防安全隱患,切實把消防安全工作與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相結合,確保各項工作能順利進行;二是宣傳教育要到位,通過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和消防演練,提高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提高職工在火災事故發生時的施救和自救能力;三是制度措施要到位,要根據有關消防的法律法規,結合分廠實際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并嚴格抓落實,保障消防安全的各項工作能正常有序開展。四是消防器材配備要到位,配備足夠數量的消防器材并定期對消防設備進行檢查和保養,對到期的器材及時換藥,以備發生事故時能及時啟動,為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提供硬件保障。
安全是企業的永恒課題,“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生產事關企業的穩定和職工的生命安全,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只有把各項工作長抓不懈,消除隱患以防為主,才能保持安全生產良好局面的長期穩定。
化工廠安全感想文章二
事故已然發生,傷者正在接受著痛苦的治療,這次事故又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從事故對當事人所造成嚴重深切感受到它的無情和殘酷,他的人生因此而改變,他今后的路不知該如何的走下去。
通過事故的學習,我在為他感到惋惜和同情的同時不僅在想,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我們該吸取什么教訓,從而避免重蹈他的覆轍呢?從本次及歷次事故來看,事故現象雖有不同,但導致事故都與當事人的主觀因素有著較大聯系,說白了,就是“三大敵人”在做怪。縱觀人們的實際工作中,“違章、麻痹、不負責任”現象確實存在,當上級來檢查或是要求嚴格些,下邊就收斂些,否則,風頭一過就又放松了警惕。些次事故主觀上即當事人安全意識淡泊,麻痹大意所致;客觀的原因諸如:工作負責人不負責、許可人許可隨意,監護不到位,危險點分析不足等等。
保證安全,首先就是要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這是保證安全的首要前提,如果我們的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的話,事故發生幾率必然會大大減小,如在一項具體工作中,工作前,認真進行危險點的分析,辦理工作票,做好安全措施,開好班前會,將各項制度履行到位,也就是把環境的不確定因素、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事故的可能性隆到最低。
其次要提高思想意識,這是保證安全的根本。此事故中當事人的工作經驗不可謂不豐富,技術水平不可謂不高(聽說是位高級技師),但還是出了問題,就是因為他思想上有了松懈,才犯了這樣的低級錯誤,陰溝翻船。提高思想意識,即: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思想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把“三不傷害”確實貫徹到工作當中,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使安全深入人心,平時工作提高警惕,多注意觀察員工的精神狀態,發現不利因素及時調整。
學習心得另外,加強對規章制度及業務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業務技能,這是安全的重要保證,《安規》、《兩票三制》這些都是保障我們工作安全順利開展的法寶,對此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我們員工自身都應自覺的認真學習,掌握。業務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它,我們工作就好比初生的孩子不會走路,難免碰壁、摔倒。為了使我們的工作更得心應手,不致于盲人摸象,我們必須不斷的學習,以適應變化更快的知識需求。
關鍵詞:磚混結構;墻體裂縫;原因分析;工程對策
引 言
砌體結構在我國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自磚混結構出現以來,憑借其施工管理簡便、取材容易、造價便宜等優勢迅速得到人們的青睞,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建筑工程中較為常見的墻體結構形式,且適用范圍較廣,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有80%左右房屋建筑均為磚混結構構件。但由于溫度變化、地基基礎發生不均勻沉降等原因導致磚混結構建筑物普遍存在墻體裂縫問題,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建筑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墻體裂縫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墻體裂縫問題輕則影響房屋建筑的美觀或者滲漏水,嚴重的話會降低整個建筑結構的整體承載力、持久性與穩定性,甚至導致坍塌等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加強磚混結構墻體裂縫成因,積極采取有效的預防及控制措施對于減少或避免裂縫危害,提高建筑結構使用性能及效益顯得尤為重要。
1 磚混結構墻體裂縫的主要特點以及形成原因分析
1.1 由于溫度變化所致裂縫
(1)裂縫特點。①頂層較嚴重,越往下層越輕。這類裂縫在長寬比較大的建筑物頂層女兒墻上或者兩端內外縱墻上,一般外觀為水平形態,“X”型、“八字型”,且大部分裂縫相互對稱。一般在再建建筑物的兩端會常見“X”型以及正“八”字裂縫,有的時候出現在一端,嚴重的話裂縫可能可能會發展延伸至房屋兩端1/3縱向長度范圍,逐漸向下層延伸、發展。這主要是由于頂層墻體對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控制約束較小所致,而下層的樓板在室內,一年四季的溫度并不會出現較為顯著的變化,且由于上部墻體的豎向荷載是鋼筋混凝土構件的伸長變形摩擦力大大增加,因此下層出現溫度裂縫較少。②端單元重中間單元輕。建筑屋面由于溫度變化發生變形時,會以圈梁以及屋面板的中心點為基點逐漸向縱橫向伸展,縱向產生的變形累加到端單元才可以釋放,導致所承受的溫度應力最大的是端單元墻體結構。
(2)裂縫成因。建筑材料在受到外界溫度影響時,由于自身熱脹冷縮的物理性質會產生一定的溫度效應,由于不同的材料,溫度影響系數也會有一定差異,導致各種材料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的溫度應力,一旦產生的溫度應力超過砌體結構的抗拉、抗剪強度,便會導致裂縫產生。同時建筑材料、屋頂保溫隋況、施工質量以及室內外溫差等因素都決定著溫差裂縫形成的嚴重程度,比如如果砌體砂漿的標號過低,沒有達到設計要求,則會形成嚴重的溫差裂縫。
1.2 由于地基基礎發生不均勻沉降所致墻體裂縫
(1)裂縫特點。這種裂縫主要分布于建筑物下部,并逐漸向上延伸發展,常常呈現水平裂縫、豎向裂縫、“八字型”或倒“八字型”。一般對于長寬較長的建筑物而言,兩端沉降過大,極易導致兩端下部開始逐漸向上延伸至上部時,會形成倒“八字型”字裂縫,當然也可以突破底層中部窗臺,形成由上至下延伸的豎向裂縫。一旦建筑物中部出現較大沉降,也會導致由下部沿著房屋兩端向上,形成正“八字型”裂縫,相反,若中間部位發生均勻沉降,但左右兩邊下沉過快,會導致整體出現沉降平衡失調,形成豎向裂縫。若窗臺下角的縱橫墻交點處發生過大沉降,大多數情況下會形成上部較寬、下部較窄的豎縫,少數情況也會沿窗臺下角出現水平裂縫。
(2)裂縫成因。通常情況下,地基基礎由于上部結構的承載荷載會發生一定沉降,出現變形,由于磚混結構的整體剛度性能較低,地基基礎承載力相對不足,不能很好的調整這些地基沉降落差,會產生相應應拉力,尤其是在砌體結構強度比較薄弱部位,產生的剪應力以及拉應力也會有所不同,一旦砌體整體結構的抗剪強度以及抗拉強度小于變形應力時,即會導致墻體發生裂縫。經過筆者的工作經驗總結,建筑物基礎深度、地基基礎的土質條件差異較大、建筑物平面形狀恢復較為復雜、相連構件的剛度存在較大差異、未設置必要的沉降縫或設計不合理以及地基基礎屬于軟基礎等等原因都是可能引起基礎發生不均勻沉降。
1.3 結構性裂縫
裂縫成因。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時,由于未合理設計構造,遺漏了結構荷載計算,荷載較大的構件并未設計合理的構件截面,導致砌體的承載能力大大降低。同時若砌體結構施工存在質量問題,比如組砌不符合要求,砂漿以及砌筑用磚的等級較低,砌體結構整體有“通縫”,組砌砂漿以及砌筑不夠飽滿等原因都會降低砌體結構的承載力。其次由于施工需要在砌體內埋設各種管線,各種管線穿過墻體時對砌體結構的整體性會有很大的破壞力,使砌體截面積大大減少,導致砌體存在“通縫”,并不符合相應的施工要求。
2 裂縫預防及控制措施
2.1 溫度裂縫控制措施
①屋面伸縮間距可適當減少。應預留存預制屋面板的墻體、板邊圈梁以及板端的伸縮縫;屋面圈梁的伸縮縫間距應
2.2 地基不均勻沉降的預防措施
首先在設計結構前應做好地質勘察工作,勘察報告應確保真實、詳細、全面,嚴格按照相應的設計規范進行設計,綜合考慮施工的土質條件,若土質性質差異較大,或者房屋相鄰部分的結構剛度、高度、地基基礎處理方法等存在較大差異時,應在相應的差異部位設置必要的沉降縫,并細化為長度、剛度較具體的幾個小單元。根據相關規定要求,沉降縫應>5cm,最高可>12cm(屋面較高情況下)。應合理設計建筑體型,整個平面形狀應盡量整齊、簡單,而縱墻在拉通的過程中應注意不要出現凹凸復雜或轉折多變的現象,盡可能避免整個建筑的荷載出現較大差異。同時應適當增加門窗洞口外的剛度性能,盡可能連接門窗洞口的鋼筋混凝土過梁和內墻鋼筋構成連續過梁結構,提高整個房屋結構的剛度。
2.3 結構性裂縫預防措施
若荷載較大,但是構件的截面尺寸有一定的限制,應該加強砌體的配筋,增強砌體的整體強度,同時也可以加強砂漿以及磚的強度等級,可以在屋架支座以及大梁等處加設鋼筋混凝土墊塊,通過對結構進行正確的設計和計算,可最大限度的提高砌體的剛度。
綜上所述,磚混結構是我國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最為常見的建筑結構,但由于其自身的性質,極易產生各種裂縫,是導致建筑行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瓶頸,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人們的正常使用。砌體裂縫的預防和控制是一項繁雜的系統項目,涉及到方方面面,應積極引用各種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最大限度的避免墻體發生裂縫。
參考文獻
[1]《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