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英語聊天

      英語聊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聊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英語聊天

      英語聊天范文第1篇

      關鍵詞:網絡英語語音聊天;口語教學;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0—0353—03

      一、引言

      口語交際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用母語交流也許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現象,但用作為外語的英語交流可能是另外一種景象,因為用英語交流除了受制于諸如學科知識、文化背景、話題興趣、交流語境、語用能力和交流技能等交際因素外,妨礙用英語交流的最大障礙也許是必要的語言能力,因為語言能力是有效英語交流的基礎。另一方面,用英語交流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能,需要長期不斷地操練,以便熟能生巧。因此對那些英語基礎相對較差,又羞于面對面開流的人來說,用英語交流更非易事。大學英語“聽”、“說”、“讀”、“寫”技能相互制約、相互影響,“說”的技能低下勢必影響其他技能的習得和發展。因此,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迫切需要探索一種能有效促進大學英語學習者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界面,以實現大學英語課程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1)的教學目標。

      二、研究設計

      貫徹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6)的精神,網絡作為一種現代教學資源已被廣泛應用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作為一種具體的教學手段,網絡英語語音聊天也引起了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視,因為相比于傳統口語教學模式,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有其獨特的優勢。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討網絡英語語音聊天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可行性,以便為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提供可選擇或補充的教學手段。

      (二)研究問題

      為研討網絡英語語音聊天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優勢和不足,本研究將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與傳統面對面口語教學模式進行對比,旨在回答以下問題:

      1、大學英語學習者對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的態度。

      2、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促進口語教學的具體優勢。

      3、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在口語教學中的實施難度。

      (三)研究對象

      江蘇某普通工科院校學學英語四級課程的2個自然班共72名學生參與了本實驗。

      (四)研究過程

      本實驗于2011—2012學年第2學期在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學環境下進行,為期16周,共32課時,共分2個階段。具體如下:

      1、實驗前就學生對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的態度進行前測。

      2、以前測結果為不同教學模式實驗的依據。選擇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的同學在多媒體教學中心,利用互聯網與任何一位選擇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的同學進行在線聊天,交流討論任課教師布置的話題;選擇傳統口語教學模式的同學根據不同的英語口語能力,4人1組,在傳統課堂,面對面地交流討論任課教師布置的話題。本階段實驗持續8周,每周2課時,共計16課時。第一階段后,兩種教學模式互換,即第一階段進入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的同學進入傳統口語教學模式,選擇傳統口語教學模式的同學則進入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本階段實驗同樣持續8周,每周2課時,共計16課時。

      3、實驗后就學生對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的態度進行后測。

      4、實驗后要求學生對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促進口語教學的具體優勢進行評價。

      5、實驗后要求學生對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在口語教學中的實施難度進行評價。

      (五)數據收集

      所有學生分別在實驗前和實驗后對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和傳統口語教學模式之間進行單項選擇,以對照實驗前后學生對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的態度評價變化。結果如下:

      實驗后,在“增加交流總量”、“擴充交流內容”、“拓展交流形式”、“緩解交流壓力”、“增強交流自信”、“其他”等選項中,學生對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促進口語教學的具體優勢進行單項選擇評價。結果如下:

      實驗后,在“要求口語能力”、“缺乏直觀提示”、“出現冷場尷尬”、“交流過程謹慎”、“設施條件限制”、“其他”等選項中,學生對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在口語教學的實施難度進行單項選擇評價。結果如下:

      三、討論與分析

      (一)作為一種新穎教學模式,網絡英語語音聊天得到不斷認可

      表1顯示,實驗前,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卻有近三分之二的學生青睞傳統口語教學模式,即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課堂上交流討論任課教師布置的話題。但經過為期16周的教學實驗后,通過對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和傳統口語教學模式的切身體會和比較,選擇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的學生比實驗前增加了近一倍,因為與“教師監督”和“同伴注視”的傳統口語教學課堂環境相比,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根據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話題興趣等自主選擇交流對象,增強了交流的自由度,為他們提供了自主發揮和寬松自由的交流環境。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基于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信息技術,便捷靈活、方便實用,“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條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5)。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網絡英語語音聊天自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因而到大學英語學習者,特別是大學英語口語學習者的不斷認可。

      (二)相比其他教學手段,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有其獨特優勢

      用母語交流也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用外語(二語)交流可能卻是另外一種景象,因為“說二語時會受到二語語言水平、文化差異等因素的干擾產生心理障礙或語言屏蔽”(張樺,2011:14),會或多或少地感到某種程度的焦慮。網絡英語語音聊天以聊天的方式在虛擬的網絡中用英語交流,不必因擔心發音不準或語法錯誤而羞于開口,也不必過多顧及因語言能力較差而傷及自我形象或面子。表2顯示,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消除了學習者的拘束感,營造了沒有精神壓力的學習狀態,而沒有精神壓力的學習狀態是語言學習的先決條件(Richards & Rodgers,2001:91)。自然、順暢的語言交流要求交流者心情愉悅、環境寬松,因為愉快的心情和寬松的環境有助于降低學習焦慮,使學習成為一個輕松的過程(Richards,1994:60),而輕松的交流過程顯然有助于增強交流熱情、提升交流自信,同時增強交流過程中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學習者語言輸入的數量和質量”以及“輸出意識和輸出能力”(蔣蘇琴,2006:77)。

      (三)作為一種教學手段,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有其自身不足

      表3顯示,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最大難度在于設施條件的限制,因為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教學模式以網絡和計算機為媒介,相對于其他傳統口語教學模式,對硬件教學設施有比較高的要求。雖然《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倡導各高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引入現代信息技術,以便“直接在互聯網上進行聽說教學和訓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7),但大多數高校,特別是普通院校的網絡設施和計算機設備尚不足以保證學生的英語口語訓練和學習能“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6)。口語交流的順利開展除受學科知識、話題興趣、性格取向、交流技能、以及語言能力的影響外,還有賴于形體動作、情感表情等非語言行為的推動,這些非語言行為一方面幫助說話者更清楚地表達,另一方面又幫助聽話者更正確地理解。但在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模式中,交流雙方均缺乏直觀的非語言行為的提示,這有可能導致交流的冷場和尷尬。

      四、教學啟示

      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是自身優勢和實施難度均十分鮮明的一種教學模式。鑒于專業性質的特點,普通工科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最大難點在于不善于、不愿意開口講英語。為此,工科院校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積極拓展網絡資源,發揮網絡英語語音聊天的優勢,營造寬松自由的理想環境,鼓勵學生開口講英語是提高其口語能力的關鍵,因為沒有精神壓力的交流環境有助于緩解交流過程中的拘束感和焦慮感,激發交流者的熱情和信心,通過“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最終提高交流的總量。由于網絡英語語音聊天營造的環境氛圍滿足了工科院校學生開口講英語的最基本需求,網絡英語語音聊天是工科院校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可優先考慮的模式。

      當然,由于缺乏形體動作、情感提示等非語言行為的推動,網絡英語語音聊天可能會出現冷場的尷尬,從而影響聊天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鑒于普通工科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基礎仍相對薄弱,其口語訓練在很大程度上仍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導引和有效指導。為此,充分“發揮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鼓勵優秀教師講授適宜于課堂教學的課程,與基于網絡和計算機教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6)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仍是普通工科院校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需要關注的問題。現代模式與傳統方法的有機結合也許能更好地促進普通工科院校大學英語口語訓練和教學方法的發展。

      五、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支撐,網絡已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網絡英語聊天因其具有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感受不同文化、拓展知識面、了解不同表達形式、借鑒不同觀點等優勢而得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認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英語聊天已從文本交流發展到語音甚至視頻交流。不同的網絡英語聊天模式適用的大學英語學習群體也不盡相同,因為不同的網絡英語聊天模式均有其各自的優勢。本研究僅是針對不善于、不愿意開口講英語的普通工科院校學生進行的一次探索性實驗,以期尋找適合特定群體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Richards,J.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Richards,J.&Rodgers T.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蔣蘇琴.網絡英語聊天室的構建在二語習得中的運用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6,(3):76—78.

      英語聊天范文第2篇

      關鍵詞:先進復合材料;航空航天領域;飛船;衛星;火箭;飛機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V257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13-0039-04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3.019

      1 概述

      現階段,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航空航天領域對材料的要求不斷提升,為了滿足航空航天領域對材料性能的要求,應該研發新型、高性能的材料,先進復合材料應運而生,其具有多功能性、經濟效益最大化、結構整體性以及可設計性等眾多特點。將先進復合材料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能夠有效地提高現代航空航天器的性能,減輕其質量。和傳統鋼、鋁材料相比,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能夠減輕航天航空器結構重量的30%左右,在提高航空航天器性能的同時,還能降低制造和發射成本。現階段,先進復合材料已經成為飛船、衛星、火箭、飛機等現代航空航天器的理想材料,同時,先進復合材料已經和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及金屬材料并列為四大材料。因此,文章針對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我國先進復合材料發展現狀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了對復合材料的研究工作,經過40多年的研究與發展,我國先進復合材料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并且取得了可喜的進步。現階段,我國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的應用,逐漸實現了從次承力構件向主承力構件的轉變,被廣泛地推廣和應用在軍機、民機、航空發動機、新型驗證機和無人機、衛星和宇航器、導彈以及火箭等領域,即先進復合材料已經進入到實踐應用階段。但是,我國先進復合材料技術的發展和研究成果與國外發達國家的水平還具有一定的差距,現階段我國先進復合材料的設計理念、制備方法、加工設備、生產工藝以及應用規模等都相對落后。例如,我國軍用戰斗機中復合材料的用量低于國外先進戰斗機的復合材料用量,僅有少數的軍用戰斗機超過20%,例如J-20其復合材料的用量約為27%。我國成功研制的C9型民用飛機,單架飛機的先進復合材料的用量超過16噸,標志著我國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水平在不斷提高。

      3 先進復合材料簡介

      3.1 先進復合材料的組成

      復合材料是由金屬、無機非金屬、有機高分子等若干種材料采用復合工藝組成的新興材料,先進復合材料不僅能夠保留原有組成材料的特點,還能夠對各種組成材料的優良性能進行綜合,各種材料性能的相互補充和關聯,能夠賦予新興復合材料無法比擬的優越性能。先進復合材料簡稱ACM,指的是碳纖維等高性能增強相增強的復合材料。先進復合材料的多種性能都優于普通鋼、鋁金屬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減輕航空航天設備的重量,同時賦予航空航天設備特殊的性能,例如吸波、防熱等。

      3.2 先進復合材料的特性

      先進復合材料的特性主要表現為:

      3.2.1 多功能性。先進復合材料經過多年的發展,結合了眾多優異的物理性能、力學性能、生物性能以及化學性能,例如防熱性能、阻燃性能、屏蔽性能、吸波性能、半導性能、超導性能等,并且不同的先進復合材料的組成不同,其功能性存在一定的差別,綜合性、多功能性復合材料已經成為先進復合材料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

      3.2.2 經濟效益最大化。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能夠減少產品部件數量。由于復雜部件的連接不需要進行鉚接、焊接,因此對連接部件的需求量降低,有效地減少了裝配材料成本、裝配和連接時間,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3.2.3 結構整體性。先進復合材料可以加工成整體部件,即采用先進復合材料部件能夠替代若干金屬部件。某些特殊輪廓和表面復雜的部件,用金屬制造的可行性較低,采用先進復合材料能夠很好地滿足實際需求。

      3.2.4 可設計性。采用樹脂、纖維、復合結構方式,能夠獲得不同形狀、不同性能的復合材料,例如選擇合適的材料、鋪層程序,能夠加工出膨脹系數為零的復合材料,并且復合材料的尺寸穩定性優于傳統金屬材料。

      4 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領域的應用

      傳統的飛機制造以鋼、鋁、鈦合金為主要材料,而傳統飛機上應用比例最大、構成輕質結構主體的鋁合金正在被越來越流行的復合材料所替代。我們所指的復合材料主要是以高性能纖維作為增強體,用樹脂作為基體將纖維粘結在內部并固化成型的高性能塑料。隨著復合材料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當前先進的復合材料在飛機上的關鍵應用部位和用量的多少,已成為衡量飛機結構先進性的重要指標之一。由于碳纖維材料具有耐高溫、密度低、強度大等特點,目前在航空航天領域運用最為廣泛。與密度達到2.8g/cm3左右的鋁合金相比,先進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密度一般在1.45~1.6g/cm3左右;而拉伸強度可以達到1.5GMPa以上,超過鋁合金部件的3倍,接近超高強度合金鋼制部件的水平。這種密度低、強度剛度高的優勢,使飛機的復合材料結構部件在獲得與先進鋁合金部件在強度剛度等綜合性能方面相當的水平時,重量可以大幅減少20%~30%。復合材料在飛機結構中的應用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應用于受載不大的簡單零部件,可減重20%;第二階段是應用于承力大的部件,可減重25%~30%;第三階段是應用于復雜受力部位,如中機身段、中央翼盒等,可減重30%。復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航空器的外飾和內飾部件,如飛機的一次構造材料:主翼、尾翼、機體,二次構造材料,副翼、方向舵、升降舵、內裝材料、地板材、桁梁、剎車片等及直升飛機的葉片。根據統計,小型商務機和直升飛機的碳纖維復合材料用量已占55%左右,軍用飛機占25%左右,大型客機占20%左右。

      4.1 軍機上的應用

      為滿足新一代戰斗機對高機動性、超音速巡航及隱身的需求,20世紀90年代后,西方戰斗機全部大量采用復合材料結構。先進的復合材料也大大增加了軍用運輸機的有效載重,增大了軍用飛機的載油量,克服常規材料在高超聲速飛行器研制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因此,先進復合材料被廣泛地應用在軍機上,例如,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在軍機主結構、次結構以及特殊部位等方面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軍機的耐腐蝕性、抗疲勞性,同時還具有明顯的減重效果;再如,F22由于存在超聲速巡航需求,飛機外表面會長時間與空氣高速劇烈摩擦,因此在機翼復合材料上放棄了環氧基樹脂,而使用雙馬來酰亞胺樹脂基體以獲得260℃的最大工作溫度。

      4.2 民機上的應用

      民機和軍用飛機不同,民用飛機作為以載客飛行和運營為目的的交通工具,對安全可靠性和經濟性要求更加嚴格。復合材料在飛機上大量應用的時間還比較短,在對材料工藝穩定性和有關試驗數據尚不十分充分的情況下,應用較多含量的復合材料需要大量時間和實踐的積累。民航上的復合材料應用受限,使用分為兩類:結構件用復合材料、艙內材料。

      以波音787為例,每架飛機的結構比例中有50%是重約35噸的復合材料,這意味著它從材料密度上就減輕了15噸左右的重量。而空客也不甘示弱,新的A350客機改名為A-350 XWB,XWB意為超寬機身,復合材料的比例達到了52%,是現在所有大型商用飛機中最高的。A-350XWB的機體比B-787還寬13cm。作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大型商用飛機研制巨頭,波音、空客先后推出復合材料占結構比例50%的主力型號,這意味著大型客機結構設計以復合材料為主要材料的時代已經拉開序幕。波音787等新一代復合材料飛機上實現的性能提升,并不僅僅是依靠低密度材料減重得來。實際上復合材料在工藝、結構力學設計上,都有著傳統金屬材料所完全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復合材料可以做出超大尺寸的整體結構部件,而且尺寸大小不會隨著溫度高低而產生變化。

      國產大飛機在復合材料的應用上還比較保守,公開的報道顯示,復合材料的使用量約占C919飛機結構重量的20%。飛機上使用的復合材料主要是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它們具有高耐腐蝕、質量輕等特點,在這些性能上的確要超過一般的金屬材料。通常復合材料的價格大約是常規鋁合金材料的幾十倍,即便是我們看起來已經很金貴的鋁鋰合金材料,其價格也比復合材料低得多,所以C919僅為波音737價格的1/2左右。

      4.3 航空發動機上的應用

      對于航空領域,特別是發動機的結構設計制造而言,高性能系統所需的輕質和耐高溫等特性越來越重要。航空發動機產業是指渦扇/渦噴發動機、渦軸/渦槳發動機和傳統傳動系統以及航空活塞發動機的集研發、生產、維修保障服務于一體化產業集群。新的材料和工藝不斷研發以應對新一代航空發動機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GE-AEBG公司、惠普公司在制造飛機發動機零部件時都采用了先進復合材料,主要包括風扇出風道導流片、風扇罩、推力反向器等部位。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發動機上的應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4.3.1 陶瓷基復合材料的應用。陶瓷基復合材料是將碳化硅陶瓷纖維與碳化硅基底材料復合后,再涂覆一層專用涂層提升其性能,密度僅為金屬材料的三分之一。由于陶瓷基復合材料具有的耐高溫屬性,因此在發動機流道中使用空氣代替,在發動機高溫區只需要較少甚至不需要冷卻氣體,渦輪扇發動機大幅減重,意味著發動機運轉效率更高,提高了發動機的性能、耐久性、燃油經濟性和高推重比。F-35戰斗機使用的F135發動機是有史以來戰斗機上安裝過的推力最大的噴氣式發動機,F135使用了陶瓷基復合材料(CMC),主要用在F135-PW-600噴管的外側部分。

      以GE航空集團為例,陶瓷基復合材料在GE航空集團的技術路線圖上是一條關鍵路徑。通用電氣航空集團將于2016年新建兩個復合材料制造廠,用于碳化硅和陶瓷基復合材料的批量制造,這兩種復合材料都是制造噴氣式發動機零部件的必備材料。GE公司是所有廠商中第一個決定使用CMC制造旋轉葉片的,通過把陶瓷基復合材料葉片安裝在發動機上試車,它們已經證明了旋轉CMC葉片的性能,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4.3.2 樹脂基復合材料的應用。樹脂基復合材料具有降噪能力強、耐腐蝕性強、耐疲勞能力好、比模量高、強度高等眾多優點。通過將樹脂基復合材料應用在航空發動機的冷端結構、反推力裝置以及發動機短艙等結構上,不僅能夠降低發動機的重量,還能夠提高發動機的耐腐蝕性、抗疲勞性以及強度等。例如,JTAGG驗證機的進氣機匣利用PMR15樹脂基復合材料,該種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比傳統鋁合金進氣機匣的重量降低了25%。

      4.4 新型驗證機及無人機上的應用

      現代戰爭理念的改變,使無人機倍受青睞,無人戰斗機是未來航空武器的一個重點發展方向。無人機除在情報、監視、偵察等信息化作戰中的特殊作用外,還能在突防、核戰、化學和生物武器戰爭中發揮有人軍機無法替代的作用。無人機的發展方向是飛行更高、更遠、更長,隱身性能更好,制造更加簡便快捷,成本更低等,其中關鍵技術之一就是大量采用復合材料,超輕超大復合材料結構技術是提高其續航能力、生存能力、可靠性和有效載荷能力的關鍵。和傳統的鋁合金混合結構相比,以復合材料為結構的無人機,例如“全球鷹”“捕食者”等無人機都采用先進復合材料。以“全球鷹”為例,該種無人機的機翼、尾翼都采用石墨/環氧復合材料,采用該種復合材料制造的無人機,和傳統鋁合金混合結構的重量相比降低了65%。再如,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研發的X-47無人戰斗機,為了滿足生存力、機動性、隱身性能等特殊要求,該無人機除了接頭部位采用了少量的鋁合金外,幾乎整個機體都采用先進復合材料。依靠復合材料,設計師還可以做出傳統金屬材料所無法達成的氣動力學設計,比如超聲速飛行的前掠翼飛機。

      5 先進復合材料在航天領域的應用

      5.1 衛星和宇航器結構材料

      衛星結構的質量會影響對運載火箭的要求以及衛星功能,衛星結構的輕型化設計已經成為衛星結構發展的趨勢之一。國際通訊衛星中心的推力桶采用先進復合材料,該種推力桶質量比傳統鋁結構的質量降低了30%左右,降低的重量可以增加460條電話線路,同時還能夠有效地降低衛星的發射費用。歐美國家衛星結構的質量為總質量的1/10,其原因就是大量的應用了先進復合材料。現階段,我國神州系列飛船、風云二號氣象衛星等都采用碳纖維/環氧復合材料,有效地降低了總體重量,同時發射成本也顯著降低。

      5.2 導彈用結構材料

      現階段,美國已經將先進復合材料作為導彈彈頭結構殼體、級間段、儀器艙等部件的主要材料,洛克希德導彈與宇航公司指出,采用碳纖維/環氧復合材料制造的導彈比傳統鋁結構導彈的重量減輕40%。現階段,采用先進復合材料的導彈發射筒也被國外發達國家應用在戰術、戰略型號上,例如,俄羅斯的“白楊M”導彈、美國的“MX”導彈都采用復合材料發射筒。因為先進復合材料導彈發射筒和傳統金屬結構相比,其結構質量顯著降低,能有效地提高戰略、戰術導彈的靈活性。在戰術導彈領域,先進復合材料結構的導彈發射筒更加靈活、應用范圍更加廣泛。現階段,我國也研發了先進復合材料結構的戰略導彈和導彈發射筒,還研發了先進復合材料儀器艙,有效地提高了戰略導彈的靈活性和機動性,應用效果良好。

      5.3 運載火箭結構材料

      國外發達國家于20世紀50年代開始應用纖維纏繞成型的玻璃鋼殼體代替傳統的鋼殼,例如,美國的“北極星A-3”潛地導彈,采用纖維纏繞成型的玻璃鋼殼體,其重量比采用傳統鋼殼的“A-1”輕了55%左右,隨后研發的“MX”“三叉戟1”的三級發動機殼體,全部都采用芳綸/環氧復合材料,該種結構形式的殼體質量比纖維纏繞成型玻璃體殼體的重量減輕了50%左右。隨著先進復合材料的發展,其在運載火箭發動機殼體中的應用優勢越來越明顯,并且先進復合材料被應用在三叉戟Ⅱ、德爾塔Ⅱ-7925運載火箭等型號中。現階段,我國運載火箭發動機殼體制造業逐漸的開始應用先進復合材料,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經過40多年的發展獲得了巨大的進步,經過多年的研發,已經成功地將芳綸/環氧復合材料、玻璃纖維/環氧復合材料應用在運載火箭發動機殼體中。先進復合材料在運載火箭結構設計中的應用,有效地降低了運載火箭發動機的重量,同時提高了運載火箭發動機的性能。

      6 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前景

      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已經成為評價航空航天器水平的重要標準,同時也是提高航空航天器結構先進性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先導技術。由于我國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水平和國外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國已經進行大量投入來強化先進復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其發展前景良好。未來先進復合材料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6.1 智能化

      智能型先進復合材料和結構的研究,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智能型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器外表的應用:在未來航空器表面增加各種傳感器,能夠對周圍環境進行實時、全面、智能的檢測,同時為通訊系統、電子戰以及雷達系統提供瞬時模態,以此保證航空器能夠安全、穩定地飛行。

      6.2 多功能化

      在減小航空航天器體積的基礎上,為了提高航空航天器的突防能力,許多結構部件需要具備多種功能,多功能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能夠賦予航空航天器新的功能,現階段,多功能先進復合材料的研究已經從雙功能型向三功能型方向轉變。

      6.3 質量輕、性能高

      目前,我國先進復合材料能夠減輕航空航天器的質量占總重的20%左右,和國外25%以上的減重效率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該種現狀的原因是我國先進復合材料的整體性能較低,并且結構的整體性相對較差。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復合材料強度、韌性以及整體性等方面的研究,研發整體性好、強度高和韌性高的先進復合材料,同時使復合材料的減重率超過25%。

      6.4 低成本

      成本較高是限制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和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解決該問題,應該對先進復合材料的制造工藝進行研究,采用科學的制造工藝進行先進復合材料結構、尺寸以及形狀的加工和制造,同時采用先進的質量控制技術、自動化技術、機械化技術等,提高先進復合材料的生產效率,提高其成品率,以此降低先進復合材料的成本。

      7 結語

      綜上所述,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先進復合材料工業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并且部分先進復合材料已經成功地應用在航空航天器生產實踐中,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從整體上來說我國先進復合材料技術水平和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國先進復合材料研究、研發人員和生產企業應該加快先進復合材料結構、制造技術、生產工藝等方面的研究,同時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解決我國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的各種難題,以此提高我國航空航天器的各種性能,進一步促進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全面、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衡.先進復合材料在軍用固定翼飛機上的發展歷程

      及前景展望[J].纖維復合材料,2014,(4).

      [2] 朱晉生,王卓,歐峰.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

      的應用[J].新技術新工藝,2012,(9).

      [3] 吳良義.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擴展:航空、航天和民

      用航空先進復合材料應用技術和市場預測[J].化工新

      型材料,2012,40(1).

      [4] 何東曉.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應用綜述[J].高

      科技纖維與應用,2006,31(2).

      [5] 劉強.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J].科

      技與企業,2015,(22).

      [6] 高琳.智能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究應用

      [J].纖維復合材料,2014,(1).

      [7] 徐倩.航空碳纖維復合材料切削研究[D].北方工業大

      學,2010.

      [8] 施晶晶.航空復合材料可重入制造過程建模與調度方

      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

      [9] 沈軍,謝懷勤.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發

      與應用[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8,16(5).

      [10] 王春凈,代云霏.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航空領域的應

      用[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0,23(2).

      [11] Yin-hsuan Lee,Chuei-Tin Chang,David Shan-

      Hill Wong,Shi-Shang Jang.Petri-net based

      scheduling strategy f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J].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2011,89(3).

      [12] El-Khouly I.A.,El-Kilany,K.S.El-Sayed,

      A.E.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re-entrant flow

      shop scheduling:an application in semiconductor

      英語聊天范文第3篇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飼料的制備

      整個試驗共設計 3 個組,每組 6 個重復,其中每組的 3 個重復用于生長指標測定,另外 3 個重復用于期間的免疫指標測定采樣。對照組投喂基礎飼料,具體組成成分見表 1。試驗組是在基礎飼料中分別添加抗菌肽和枯草芽孢桿菌( >500 億個/克) ,制粒,晾干,放入冰箱中保存備用。兩種添加劑均由廣州成威飼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規定產品添加劑量分別為 300 mg/kg 和 200 mg/kg。

      1. 2 試驗魚及飼養管理

      選擇當年、健康的花鱸魚種,平均體重為150 g左右,試驗魚養殖于 1 m3體積的圓形大桶中,養殖水溫( 22 ± 2) ℃,鹽度為 4‰左右,pH( 8. 3 ±0. 2) 。前期用基礎飼料馴養 2 周,每天在8: 30 和 16: 30 各投喂飼料一次,每次喂食前吸除殘餌和糞便,將投喂量控制在魚體重的 2% ~4%,并根據攝食強度適當調節。飼養 15 d 時開始分組試驗,每個重復 15 尾魚,平均體重為( 154. 47 ±1. 11) g,設 6 個重復( 其中 3 個重復進行生長性能測定,3 個重復進行階段采樣測定體液免疫) ,每天換水 30% ~40%,試驗周期為 60 d。

      1. 3 樣品的采集與處理

      分別于試驗期 20 d、40 d、60 d 取樣,每組每個重復隨即抽取 3 尾魚作為測定免疫指標的材料。用 1 mL 一次性注射器從其尾靜脈取血,待其靜置分層后分離血清, - 40 ℃ 保存備用。取血后進行解剖,取其肝胰臟、頭腎、脾臟和鰓,準確稱取試驗魚組織樣品,與預冷的 9 倍質量的 0. 9% 生理鹽水按稀釋,勻漿機勻漿,分別按不同檢測指標及試劑盒所要求的速度和時間離心,將組織上清樣品立即置于 -80 ℃ 保存。試驗結束時測定各組魚的體重,計算特定生長率和存活率。特定生長率( SGR)的計算公式為: SGR = 100% × ( lnWt- lnW0) /t,Wt為試驗結束時魚的平均體重( g) ,W0為試驗結束時魚的平均體重( g) ,t 為試驗進行的時間( d) 。

      1. 4 免疫因子的測定

      1. 4. 1 檢測指標及測定方法

      過氧化氫酶( 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溶菌酶( LSZ) 、血清一氧化氮合酶( NOS) 活性和組織中蛋白質含量采用試劑盒測定,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測定步驟按說明書進行。

      1. 5 數據處理和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平均值 ± 標準誤( mean ± SE) 表示,在單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基礎上采用 Du-can 多重比較法檢測組間差異( P = 0. 05) 。所有數據均采用 SPSS16. 0 軟件進行分析。2 結果2. 1 不同飼料添加劑對花鱸存活和生長的影響在飼料中分別添加常用枯草芽孢桿菌和抗菌肽,試驗結束時花鱸特定生長率( SGR) 各添加劑組與對照組間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P >0. 05) ,并且對花鱸存活率的提高沒有顯著影響,如表 2 所示。

      2. 2 非特異性免疫指標

      2. 2. 1 不同飼料添加劑對花鱸肝胰臟、頭腎 CAT活性的影響

      從圖 1 可以看出,在飼料中分別添加抗菌肽和枯草芽孢桿菌,在養殖試驗的 20 d,其肝胰臟 CAT活力較對照組均顯著升高( P <0. 05) ; 在 40 d 時抗菌肽組呈下降趨勢,與基礎飼料組差異不顯著( P> 0. 05) ,枯草芽孢桿菌組仍顯著高于對照組( P <0. 05) ; 60 d 時抗菌肽組肝胰臟 CAT 活力顯著高于對照組( P <0. 05) ,枯草芽孢桿菌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圖 2 顯示,在養殖試驗的 20 d,抗菌肽組頭腎 CAT 活力顯著高于對照組( P < 0. 05) ,而在40 d 和 60 d 時頭腎 CAT 活性抗菌肽組與對照組間差異不顯著( P >0. 05) ; 整個試驗周期枯草芽孢桿菌組頭腎 CAT 活性與對照組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P >0. 05) 。

      2. 2. 2 不同飼料添加劑對花鱸肝胰臟、頭腎和鰓SOD 活性的影響

      圖 3、圖 4、圖 5 是魚類主要免疫組織器官中SOD 在養殖周期中的變化趨勢,從中可以看出,花鱸肝胰臟和鰓在養殖周期的 20 d 時 SOD 活力抗菌肽組和枯草芽孢桿菌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 <0. 05) ,但到 60 d 時抗菌肽組和枯草芽孢桿菌組SOD 活力與對照組之間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 P >0. 05) ; 在頭腎中,20 d 時 SOD 活力抗菌肽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P <0. 05) ,但在后兩個階段其活力較對照組顯著下降( P <0. 05) ,而枯草芽孢桿菌組與對照組之間在 20 d 和 40 d 時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P >0. 05) ,但在 60 d 時較之對照組顯著下降( P <0. 05) ; 脾臟中 SOD 活力在養殖試驗的 20 d時抗菌肽組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P >0. 05) ,但在40 d 和 60 d 時抗菌肽組 SOD 活力較對照組均有顯著升高( P <0. 05) ,枯草芽孢桿菌組在 20 d 時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后又經歷顯著升高和顯著下降兩種變化趨勢。

      2. 2. 3 不同飼料添加劑對血清免疫指標的影響

      圖 6 和圖 7 是對花鱸血清重要免疫指標的測定結果。圖 6 顯示: 在養殖試驗的 20 d 時血清 LSZ活力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P <0. 05) ,40 天時試驗組較對照組顯著下降( P <0. 05) ,但到 60 d 時與對照組間差異不顯著( P >0. 05) 。從圖 7 看出,整個養殖過程中血清 NOS 活力枯草芽孢桿菌組與對照組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P > 0. 05) ,抗菌肽組在20 d時顯著高于對照組( P < 0. 05) ,但在后兩個階段與對照組間差異不顯著( P >0. 05) 。

      3 討論

      3. 1 不同飼料添加劑對花鱸生長的影響

      抗菌肽在畜牧生產上的應用顯示其對養殖對象的生長有促進作用[8 -10],但溫劉發等[9]研究發現抗菌肽制劑的使用對斷奶仔豬的增重無顯著影響,達到一定劑量甚至影響仔豬生長。抗菌肽水產養殖應用研究也顯示,在一定添加水平范圍內,家蠅抗菌肽能顯著提高凡納濱對蝦( Litopenaeus vannamei)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長率等[11],促進羅非魚( Oreochromis niloticus × O. 1aureus) 幼魚生長[2]。本研究中抗菌肽在飼料中的應用對花鱸生長和存活率均沒有顯著影響。在對益生菌的研究中: 華雪銘等[12]、劉波等[13]分別發現益生菌對暗紋東方鲀( Takifugu ob-scurus) 幼魚、地衣芽孢桿菌( Bacillus Lichenifonnis)對異育銀鯽(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的生長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而江萍等[14]發現,飼料中添加0. 2% 的芽孢桿菌( Bacillaceae) ,網箱養殖鯉( Cypri-nus carpio) 的增重率和餌料利用率卻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該種微生態制劑不適應鯉腸道特定的微生態條件。本研究亦顯示枯草芽孢桿菌的使用對花鱸生長和存活均沒有顯著影響。以上研究結果的不一致性,說明養殖對象和種類的差異、益生菌種類的差異、養殖環境的差異均可能影響芽孢桿菌的應用效果。

      3. 2 不同飼料添加劑對花鱸非特異性免疫機能的影響

      英語聊天范文第4篇

      關鍵詞:區域天氣自動站,資料,加工處理與應用,影響的因素

       

      贛南區域天氣自動站網始建于2005年底,分三年時間建成,現有區域天氣自動站300個,其中6要素站3個,4要素站244個,2要素站53個,分布于全市各鄉鎮,另有大氣監測自動站18個,平均網格約為11km*11km,基本滿足監測中β尺度天氣系統布點(10km*10km)要求。因此,區域天氣自動站網監測資料對于中尺度天氣系統的監測和預報預警服務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如贛州在20060726上猶五指峰特大暴雨、20090703崇義聶都特大暴雨等歷次氣象及其次生災害的預警服務和防災抗災決策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區域天氣自動站資料的加工處理

      通過對區域天氣自動站資料的收集整理,統計出某一時刻或某段時間內氣象要素分布狀況、平均狀況和極值,并繪制離散離分布圖、格點分布圖。資料的讀取和加工處理均可通過編程來實現。繪制分布圖時應疊加鄉鎮甚至村級區域圖。實踐中常用溫度和降水資料,而風、壓、濕等因站點少、代表性差等原因很少進行分析和應用。

      1.1統計表格

      根據需要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某時刻或某時段內某區域內站點氣象要素實測值、平均值、極值。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應用方式。只是簡單地進行了一些加工,直觀性差,是一種離散性的表達。

      1.2離散點分布圖

      根據需要將某時刻或某時段內某區域內站點氣象要素實測值或平均值或累計值在地圖上相應位置上標注出來,分析勾勒分析出等值線,以不同顏色的線條表示不同數值,并標注極值。等值線值可以根據需要取值,溫度值可取偶數值等間隔值,降水可以按照1、5、10、20、50、100、250毫米取值。這是一種圖形化應用方式,直觀性比較好。

      MICAPS系統的相應功能可以實現離散點分布圖的繪制,資料以第三類格式數據存放。

      在實踐中可以通過編程來實現數據、地理信息的定時自動取值,并自動調用MICAPS生成、保存不同時次、不同時間段的氣象要素值或累計量分布圖,再通過web方式供不同的用戶使用。

      1.3格點分布圖

      根據需要將某時刻或某時段內某區域內站點氣象要素實測值或平均值或累計值與站點地理信息,建立統計學平面分布模型:對于某次過去的天氣過程的影響來說,某地的氣象要素值是確定的,且其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即可用W(x,y)=F(x,y,z)來描述氣象要素沿地表的分布狀態。由于地表的不平坦性,模型中需要引入z坐標,表明氣象要素也受地表海拔高度變化影響,但z受x和y約束,即z=z(x,y),這樣,更能客觀地反映氣象要素沿地表的分布狀態。以此來計算格點處氣象要素值,標注在地圖相應位置上,分析勾勒出等值線,以不同顏色的線條表示不同數值,標注極值。網格點可取1km、2km、5km、或10km,等值線值可以根據需要取值,溫度值可取偶數值等間隔值,降水可以按照1、5、10、20、50、100、250毫米取值。這是一種精細化圖形應用方式,直觀性非常好,更能表達氣象要素的實際分布狀況。

      MICAPS系統的相應功能可以實現格點分布圖的繪制,并可用色標來表達氣象要素的具體分布。資料以第四類格式數據存放。。

      在實踐中需要建立格點處地理信息,通過編程來實現數據、地理信息的定時自動取值,并自動調用MICAPS生成、保存不同時次、不同時間段的氣象要素值或累計量分布圖,再通過web方式供不同的用戶使用。

      由于氣象要素沿地表分布的復雜性,真正的分布函數難以找到。因此,可以采用有限次冪多項式來模擬,即W(x,y)’=F(x,y,z)’=A+B1*X+B2*Y+B3*Z+C1*(X^2)+C2*(Y^2)+C3*(Z^2)+C4*(X*Y)

      + C5*(X*Z)+C6*(Y*Z)+D1*(X^3)+D2*(Y^3)+D3*(Z^3)+D4*(X^2*Y)+D5*(X^2*Z)+D6*(X*Y^2)+

      D7*(X*Z^2)+D8*(Y^2*Z)+D9*(Y*Z^2)+……。

      以最小二乘法的方法求解方程。確定最高次冪可以從低階到高階計算樣本殘差平方和與樣本方差的比值來確定,當比值<=5%時可以認為該次冪模擬函數能夠描述氣象要素的分布狀態,不再繼續更高次冪函數的求解。

      1.4色標分布圖

      建立全境范圍內地理信息數據庫,根據前述方式建立氣象要素模擬分布函數,并規定不同區段要素值狀態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即色標),以此來繪制分布圖,這樣可以相對連續地表達境內各點的氣象要素分布。

      實踐中由于要獲取全境內地理信息十分困難,可以利用前述計算出的格點資料建立一個氣象要素的二維有限次冪多項式來模擬氣象要素的二維分布,即W(x,y)’=F(x,y)’=A+B1*X+B2*Y+B3*Z+

      C1*(X^2)+C2*(Y^2)+C3*(X*Y)+D1*(X^3)+D2*(Y^3)+D3*(X^2*Y)+D4*(X*Y^2)+……。

      方程求解和確定最高次冪的方法同前。

      另外,還可用arcview來實現色標分布圖的繪制。

      1.5格點流場圖

      將站點風資料分解成U、V方向分量,再按1.3方法分別建立分布模型,計算格點U、V分量值,調用MICAPS系統的相應功能實現流場分析,資料以第十一類數據格式存放。

      2.區域天氣自動站資料的應用

      區域天氣自動站資料在中小尺度天氣監測、短時臨近預報預警、決策氣象服務、災害評估、人工增雨效果檢驗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

      2.1中小尺度天氣的監測

      贛南暴雨洪澇、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強、局部性明顯的特征,是典型的中小尺度天氣系統造成的。區域天氣自動站布點廣泛,網格大小達到了11km*11km,資料獲取時間間隔達到了每5分鐘一次,從空間和時間尺度上基本具備了對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監測能力,由于區域天氣自動站網資料的實時性和圖形化,可以較為直觀地鎖定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空間位置及強度,通過不同時次的探測資料,全程監測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演變。

      2.2短時臨近預報預警

      根據不同時次、不同時間段氣象要素值或累計值的分布特點及流場特征,判斷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位置、移動、范圍及強度變化,以此預測未來系統演變的趨勢,并作出較為精細化的短時臨近預報,對于較強烈的天氣可以及時就影響時間、影響范圍、影響強度作出預警。在實踐中可以通過對不同時次、不同時段的氣象要素值或累計值(主要是降水)分布的比較,結合雷達回波、衛星云圖資料,來判定生成、發展、移動及消亡趨勢。

      2.3精細化天氣預報

      可以象天氣圖一樣在精細化業務中應用區域天氣自動站資料。利用氣象要素值或累計值分布圖為依據,制作區域內任何點未來某一時段內氣象要素值或累計值預報,并根據未來時間段資料對預報的準確性進行必要的檢驗。實踐中必須在充分考慮天氣圖、數值預報、衛星云圖等資料的前提下,作出總體的天氣趨勢預報,再結合區域天氣自動站資料進行空間點上的精細化預報。

      2.4公共氣象服務

      利用區域天氣自動站資料的分布圖,可以直觀地了解各地氣象要素值或累計值的分布,結合暴雨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山塘水庫隱患點、江(堤)防隱患點、農作物種植分布區域、人員密集場所分布就可以提出具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和建議,供政府決策參考,聯合相關部門開展有針對性的暴雨型地質災害、山洪災害、作物凍害、電(通信)網冰災等預警業務。如強降水區與暴雨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山塘水庫隱患點、江(堤)防隱患點重合,則可能需要對隱患點進行搶險、救災,并疏散轉移群眾;組織轉移強降水下游區域群眾,并對隱患點進行加固、除險。如強降溫區或低溫區與某作物種植區重合,則該種植區應當采取增溫保溫或其他救災措施。由此制作而成的決策氣象服務材料也更具直觀性和觀賞性。

      2.5氣象災害評估

      利用區域天氣自動站資料分布圖,結合暴雨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山塘水庫隱患點、江(堤)防隱患點、農作物種植分布區域、人員密集場所分布等資料,可以確定氣象災害的地點、區域、范圍和強度,并對可能造成或已經造成的災害進行評估。

      2.6人工增雨作業效益評估

      人工增雨作業效益的評估,需要確定兩個數據,一個是人工增雨作業的影響區域,一個是人工增雨作業影響區的自然降水。根據有關研究,一次火箭或高炮地面作業影響范圍約為300平方公里、兩頭為半圓、中間為矩形的區域,走向為引導氣流的方向。我們可以利用該次人工增雨作業影響區域外的站點建立降水分布模型,以此計算出該區域內降水為自然降水,再與該區域內實測值進行比較后,計算出區域內增雨量和直接經濟效益。。當然也可以分別用全境內站點資料、不含人工增雨作業影響區站點資料建立降水分布模型,分別計算區域內實測降水和自然降水,比較后計算出區域內增雨量和直接經濟效益。

      2.7氣候區劃和氣象災害評估

      針對某種需要(作物種植、資源利用、災害防御等),利用arcview將地理信息與區域天氣自動站歷史資料結合起來,進行氣候區劃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

      3.影響區域天氣自動站資料使用的因素

      由于區域天氣自動站遠離臺站的客觀,決定了有許多影響區域天氣自動站資料使用的因素存在。

      3.1供電

      電源是區域天氣自動站運行的基礎前提。我市所有區域天氣自動站均為太陽能電源,當遇有長時間的連陰雨天氣時,太陽能采集器不能吸收太陽能,蓄電池儲能不足以保證對數據的采集和傳輸。

      解決供電問題的方法有:一是將單一太陽能電源改為太陽能電源加市電供電,優先采用太陽能供電,當蓄電池電壓不足時,自動啟用市電供電;二是儲備一定數量蓄電池,規定連陰雨達多天后及時更換蓄電池,保證在用設備蓄電池電量充足。

      3.2數據傳輸

      數據傳輸是區域天氣自動站資料匯集的關鍵。我市區域天氣自動站均通過gprs/gsm方式將區域天氣自動站采集的資料傳輸到中心站。當區域天氣自動站處于比較偏遠的山區時,gprs/gsm信號可能覆蓋不到或者信號強度比較弱,影響數據的傳輸。另外,當未及時繳納通信費時,通信企業將關停未繳費站點的通信功能,造成數據傳輸中斷。

      解決數據傳輸問題的方法有:一是把站點調整到gprs/gsm信號能夠覆蓋的地區,或者請求通信企業加強某些方向的gprs/gsm信號,二是及時繳納通信費用。

      3.3數據的精度

      區域天氣自動站在自身性能上與大監站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傳感器的分辨能力與穩定性上。在業務運行中,也沒有對在用區域天氣自動站進行強制性檢定的規定,器差得不到訂正;區域天氣自動站遠離臺站,日常維護不到位,影響了傳感器的靈敏度,特別是降水,誤差更大;另外,設備安裝不規范,也造成探測數據不準的問題。這些都是造成區域天氣自動站探測資料的系統性誤差的原因,導致區域天氣自動站探測資料的準確性、穩定性、可靠性得不到保證。

      解決數據精度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消除資料的系統性和隨機性誤差:一是從設備選型上,要選用經過認證和實踐證明,具有高可靠性、穩定性、準確性產品;二是對在線區域天氣自動站進行強制性檢定,規定每兩年定期檢定一次;三是規范日常維護制度,要求每月至少進行一次區域天氣自動站的巡查維護;四是規范區域天氣自動站點的選定和安裝。

      3.4站點的設置

      區域天氣自動站多選擇在鄉鎮駐地,站點網格不規則,在人煙稀少的山區網格間距過大,特別是在高海拔大山缺少站點,使得資料不能完整、真實地反映氣象要素沿地表的分布狀態,氣象要素沿高山的分布規律也難以總結。

      為增強對中尺度暴雨天氣和高山小氣候監測能力,今后在新增站點布設時盡量考慮網格的規則性,在西部、南部和東北部三個暴雨天氣敏感區加密布設,并選擇若干高山每200米海拔高度間隔布設站點。

      英語聊天范文第5篇

      【關鍵詞】金屬材料;航天領域;熱處理;應用

      1前言

      航天技術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而且還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增強我國國防力量,當今經濟全球化,信息交往、各地之間業務往來,通信、交通等等都離不開航天技術所帶來的科技成果。金屬材料是我國航天領域發展不可或缺的材料,它比其他分子材料硬度高,耐熱性能好,與無機非金屬材料相比,金屬材料有具有很好的韌性,因此在我國航天領域應用非常廣泛,為了更加了解用于航天技術的金屬材料,本文選擇了幾種常見的金屬進行講述其在航天領域當中的應用以及相應的熱處理工藝。

      2鋁合金

      2.1鋁合金在航天領域的應用

      鋁合金材料是航天領域用量最大的金屬材料,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復合材料都在不斷的發展,其性能也是優越與一般金屬材料,雖然如此,但在航天領域鋁合金的使用依然占有很大比例,鋁合金具有優越的耐磨性以及良好的抗撞擊性能總體性能優越于一般金屬材料,,并且價格便宜,一般在航天領域的承載結構中都使用鋁合金比如一些承載壁板,艙體結構等。所以在航天領域具有很大的用處。

      2.2鋁合金的熱處理工藝

      在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前提下,航天技術對鋁合金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如何提高鋁合金的綜合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在研究過程中一方面是設計新型合金,一方面是對其熱處理的更新,利用先進技術通過對鋁合金加熱處理,使得在高溫環境下變形,在經過擠壓,使得鋁合金內部微觀結構更加緊密化,內部的結晶程度更高,從而使得鋁合金在應用中綜合性能更加優秀。

      3鈦合金

      3.1鈦合金在航天領域的應用

      鈦合金在航天領域中具有很多用處,他與一般金屬相比,具有耐高溫、耐磨性能強,抗疲勞性能等優點,一般在航天領域中,鈦合金運用于機艙的主承力結構,壓氣機葉片等等,在鈦合金的試用下,無論是高溫環境,還是超低溫環境都能保證長時間持久的工作。因此隨著航天領域科技的不斷發展,鈦合金的使用量也是逐漸增多,是具有前景的一種金屬材料。

      3.2鈦合金的熱處理工藝

      鈦合金的熱處理工藝十分復雜,根據航天領域的不同需求,鈦合金的熱處理工藝也就不同,比如普通退火會使得鈦合金內部的可塑性變高但與此同時也使得其強度變小,一般適用于一些飛行機器的零件,再比如雙重退火,其工藝應用相比較而言稍微麻煩,處理之后的鈦合金硬度會升高,但其可塑性相對降低,適用于需求較高的飛行零件。鈦合金的熱處理工藝還包括等溫退火和固溶時效,根據航天領域不同需求以及應用的不同領域,來選擇不同的熱處理工藝。

      4超高強度鋼

      4.1超高強度鋼在航天領域的應用

      超高強度鋼具有很強的硬度及韌性,正因為其性能也使得該金屬在航天領域的應用量保持持續上升,一般該金屬適用于火箭發動機的殼體,飛行裝備的推動器等所需高硬度的地方,正因如此對于在這種高壓強度下的金屬材料,其耐腐蝕性成為審核金屬實用性的一項重大指標,如何提高超高強度鋼的韌性是當前研究金屬工藝的重要課題。

      4.2超高強度鋼的熱處理工藝

      一般超高強度鋼都應保持其高強度的特性,針對該金屬材料進行熱處理時一般先進行淬火,在960度左右的高溫下進行淬取,使其內部的含碳量降至最低,然后進行低溫回火,提高材料的強度,隨著科技的發展,在高強度鋼的熱處理工藝中也有先進的技術提高金屬的性能,比如奧氏體加工、馬氏加工,誘發相變等等。在經過熱處理后的金屬一般適用于機器的整體構架,高強度的零件等等。

      5鎂合金

      5.1鎂金屬材料在航天領域的應用

      鎂金屬材料在航天領域具有自身獨特的性能良好的導熱、導電性能以及對電磁的屏蔽性能使得鎂金屬在眾多金屬材料中脫穎而出,但鎂金屬卻又一定的缺陷,那就是不耐腐蝕,也正是因為該缺點使得鎂金屬在應用當中,一些領域不能涉及當中,比如產品的儲存、產品出制造都會帶來影響,鎂金屬適用于工藝復雜的大型鑄件,是我國金屬材料航天領域非常重要的文件,比如通信衛星所使用的天線等等。

      5.2鎂金屬材料的熱處理工藝

      鎂金屬材料的處理工藝非常復雜,根據所需性能的不同其熱處理的加工工藝也就不同。一般鎂金屬的處理分為退火和固溶時效兩大類。在實際應用中不同的淬火能力會使鎂金屬的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減,從而應用到各個領域。

      6結語

      我國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我國經濟水平并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軍事力量也躋身進入世界前列,是我國國防實力的一大利器,由此可見航天技術的重要性,本文講述了關于航天領域的幾種金屬,以及其性能,作用等等,隨著科技的發展,航天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們應研發更加適合航天技術的金屬材料,比如金屬間化合物、高溫合金等等,使得我國真正成為航天大國,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姚瑤.智能機器人在航天領域中的應用[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7(08):79~82.

      [2]吳國華,陳玉獅,丁文江.鎂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研究應用現狀與展望[J].載人航天,2016(03):281~292.

      [3]張成,楊海成,韓冬,王曉君,莫蓉,陸小蕊,龔軍善.鈦合金旋壓技術在國內航天領域的應用及發展[J].固體火箭技術,2013(01):127~132.

      [4]邱惠中.納米材料及其在航天領域中的應用[J].宇航材料工藝,1996(02):7~10.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色天使色婷婷在线影院亚洲| 国产亚洲成在线播放va|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美女色在线欧洲美女|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夜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