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忠八公犬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萊塞?霍爾斯道姆;《忠犬八公的故事》;主題寓意;生態視角
一、引言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當前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似乎失去了一些記憶與情感,多數情況下,我們在利益、物質的驅使下,早已忘卻了一些情誼……不管你是否相信,如今的世上依舊存在著一種特殊情感,即便某些事情已經消逝,可在那種情感的引導下,依舊能夠化成癡癡的等待,單純地守候,而這樣的情感難以用任何價值符號來衡量,也讓我們能夠再次相信 “世間自有溫情在”的意義。這種特殊情感就是超越了物種之間的差異,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我們經??梢钥吹揭恍┬侣劊缰魅藢ⅹ{子放生,五年后回到草原,雄獅早已成為一方霸主,但是看到主人卻像小時候撒嬌一樣撲過去;老大媽撿了一只喜鵲喂養,每天喜鵲飛出去覓食,晚上回到家中……這種超越物種的情感讓我們感動,使生命的溫暖洪流肆意流淌,讓自然顯得如此和諧,而《忠犬八公的故事》也恰恰是這樣一部溫情十足的影片。相信每個人看過之后都會堅信人與動物之間美好情感的存在,也會沉浸在這樣特殊的情誼中慢慢回味。
二、影片情節簡介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根據日本真實的故事改編而來,那只叫作八公的秋田犬銅像依舊矗立在日本澀谷車站中央,眼中的神情一如當年等待主人回家時的堅定與執著。盡管影片故事情節單一,但是每一個鏡頭、細節都會讓觀眾潸然淚下。
帕克教授任職于一所高校教大學生音樂,他每天都會乘坐火車上下班,有一天晚上,他經過車站時撿到了一只秋田幼犬,小狗憨態可掬,讓他憐愛不已,因此想收留它并為它起名叫八公。但是帕克的妻子反對,帕克不得不一直找尋著八公的主人,慢慢的在喂養過程中,帕克對八公產生了深深的感情,而八公也十分依賴教授,看到兩者之間的惺惺相惜,教授妻子不得不同意他收留八公。
慢慢地,八公長大了,它很依賴自己的主人,每天都會跟隨教授去車站,下班時也風雨無阻地接自己的主人,這讓居民們十分感動,都對八公的通人性贊嘆不已。然而好景不長,帕克有一天在學校突發心臟病去世,原本和諧幸福的家庭陷入到悲傷中。帕克去世后,他的妻子怕睹物思人,毅然搬到了別的地方,只有教授的女兒與女婿依舊生活在這個小鎮上。人們以為八公不會再去車站等教授了,但是八公沒有放棄,它依舊每天下午五點準時出現在車站門口,等候著主人。帕克的女兒把它帶走多次,但是它依舊瘋狂地跑向車站,最終帕克的女兒放開了它……八公在車站一等就是十幾年,期間許多新聞媒體都來報道它的事跡,它也被好心人幫助,然而它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堅持等著帕克?;ㄩ_花落,四季更迭,這么多年八公一直堅持不懈地、一天不落地守在車站門口,小鎮因為有了它而多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年復一年的等待讓八公慢慢地蒼老,在一個寒冷的冬夜,八公趴在一棵樹下,想象著和主人曾經幸福的時光,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三、影片創作特色分析
(一)情節簡單卻溫情細膩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一個日本的真實故事,東京帝國大學的教授上野英三郎喂養了一只名為 “八公”的小狗,兩者相互產生了依賴的情感,有天上野教授因為中風而離世,八公十年中每天都去車站等候主人,上野的學生知道后記錄并在媒體上發表,因此“忠犬八公的故事”在日本被更多人所知道。美國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知道這個故事后,將其改編為劇本,不但用低成本贏得了高票房,更是用溫情的作品感動了每一個觀眾。
電影情節十分簡單,主人公帕克教授用十分的疼愛照顧著八公,就像是它的朋友一樣,害怕八公在冷風中受寒,帕克就懷抱著八公進屋取暖;通過玩球的游戲讓它與家人熟悉;每天帶著它去上班、下班;陪它看電視;甚至為它做舒服的全身按摩。而八公也同樣依戀著教授,每天風雨無阻地接送主人,當主人從車站笑著走出來,魁梧的八公就會撲過去,親吻著帕克的臉頰,然后跑跳著跟教授一起回家。
然而有一天教授心臟病突發,在課堂上猝然倒下,甚至沒有和八公與家人說一聲再見。下午五點,毫不知情的八公依舊在老地方等著,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八公看到的都是陌生人的面孔……一個飄著大雪的夜晚,行人終于忍不住了,對八公說:“你不用再等他了,他真的不會再回來了!”八公似懂非懂地看著行人,眼神中充滿著希冀、憂郁,人們走了,它依舊趴在地上等待。之后,帕克的家人要搬離這個小鎮,但是八公怎么也不開心,最終它決定去車站繼續守候,不管路途有多遙遠,它依舊能夠堅持找到車站。盡管身旁也有漂亮的母狗,可是八公絲毫沒有動搖過自己的決心:帕克的女兒找到它,它不走;帕克的朋友來看過八公,它不動;帕克的妻子勸過八公,它沒有改變,一直執著地趴在原地。四季更迭,一晃十年過去了,疲憊蒼老的八公蹣跚地來到了車站,它仿佛在夢境中看到了帕克走出了車站,自己深愛的主人回來了,它開心地迎過去,一起走回了家。
導演創作影片使用了平淡的敘述方式,沒有別的商業電影中跌宕起伏的劇情,而是充斥著溫情的片段。最開始的鏡頭是八公趴在地上哀傷不已,這時候面前一雙腳出現了,一雙溫暖的大手把自己舉起來?!靶〖一?,你迷路了么?”本應該是人類之間的對話,但是如此溫暖的話語融化了八公的心,它從這時候開始,心中只有高大的主人。在帕克出事的那一天,八公似乎有所察覺,它用盡各種方式不讓帕克去上班,它甚至學會了曾經學不會的撿球,可以說這如同一個孩子因為自己不努力而惹父親生氣之后在拼命彌補以前的過失。多么通人性的八公,也讓觀眾在生活化的場景中感受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特殊情感。之后的情節我們可以看到導演使用大量篇幅來表現八公“守候―守候―再守候” 的過程,情節平淡簡單卻很深刻,在悲情中震撼人心。
(二)主題簡單卻內涵深刻
什么樣的堅強內心才能撐起孤單了十年的期望?相信在人類群體中,等待十年,守候十年,是不容易做到的,可是八公做到了,它用一生的堅持、執著詮釋了生命中的愛,這種情感甚至比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加刺穿靈魂,讓人無限感慨。
主人走了,所有人都告訴它主人不會回來了,八公不肯相信,也許是不愿意相信,它每天就像是新的一天一樣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去等待著帕克的歸來。盡管每天都是帶著希望去,帶著失望回,但是每到新的一天,它都會坐在老地方,期待帕克像平時一樣推開車站大門,對它笑著叫一聲“八公”,然后陪著它一起回家。很久之后的一天,帕克的妻子回來了,她吃驚地看到八公還在老地方坐著,就像是昨天一樣,她瘋狂地抱著八公,痛哭著說:“老伙計,你還在等他么?”相信每個看到這里的觀眾都會悲傷得流淚,八公將我們人類中的忠義又推向了新的高度,導演的創作手法是樸實的,但是卻能夠將八公的忠義演繹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要知道十年的等待與守候,即便是恩愛的夫妻也不容易做到??!何況是一個對人類世界似懂非懂的動物,八公用它短暫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愛與忠義。
(三)拍攝手法簡約卻唯美感人
可以說導演對作品中八公眼神的表現是完美的,當它最初在車站迷路的時候,眼神中充滿著可憐與哀傷;當它被帕克教授撿回家時,它眼神中充滿著迷茫與不解;當帕克一家與八公在院子里玩的時候,導演專門給了八公的眼神一個特寫:盡管在八公眼中的世界是黑白的,但是與主人玩耍的時候就像是活在五彩斑斕的世界中;每天下班八公等待帕克時候的眼神充滿著愉悅、幸福;之后帕克離世,八公等不到帕克的失落、不甘的眼神;最終因為生病而臥倒在雪地上哀傷最后欣慰的眼神……影片最后它看到主人在花園中呼喚著它的名字,它跑向主人,這一次它再也不愿與主人分離。導演每次給八公眼神的特寫,都試圖為觀眾傳遞一些情感,而他的目的也達到了,每次看到八公不一樣的眼神,都能夠觸動我們的心靈?!斑@時,無所謂誰是人類,誰是動物了,也無所謂誰是主人,誰是八公了,只剩下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情誼與感動,還有哀傷?!?/p>
四、影片透露出的生態意識
電影中,帕克最開始想要八公學會撿球的技能,進而將其培養成忠誠有用的朋友。這段時間八公每時每刻都在帕克身邊,兩者成了親密的朋友,他們是用情感來對待所有事情的,帕克也沒有因為八公笨拙的動作而虐待它,凸顯出一種人與動物和諧的關系。這樣的溫情我們在影片前半段中處處可以感受到,也為觀眾上了一堂生動的和諧自然課程。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見到像八公這樣的犬種――秋田犬。日本的封建時期就將這種犬類訓練成軍犬。隨著時間推移,秋田犬在進化過程中卻一直沒有丟失忠義的精神特性。八公不會撿球,帕克并沒有苛責它,而是將它當作自己的朋友,這讓八公也真正地將自己的心交給教授,感情愈發濃厚。當帕克與自己妻子親熱的時候,八公憤怒不已,產生了極大的醋意,第二天它就默默地撿起了球,希望主人能夠傾心于自己,看到八公妥協了,帕克也深受感動;八公每天都去接送帕克上下班,兩者形成了一種習慣,建立了堅實的情感關系。反觀如今的社會中,人類許多時候無法對動物乃至同類做出讓步,恰恰是一種缺乏社會生態意識的體現,而帕克與八公兩者之間的相互妥協,能夠真正尊重對方的權利,筆者認為是一種十分典型的“人類與非人類”的生態意識展現,而正因為我們的社會中缺乏這樣的關系,才會讓每個觀眾為之感動,記憶深刻。
五、結語
由美國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理查?基爾主演的 《忠犬八公的故事》自上映以來,在全球引起了較大反響。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條忠誠的秋田犬用一生的時間在車站等候他已經死去的主人,凡是觀看此片的觀眾無不被影片中的八公感動得熱淚盈眶??梢哉f忠犬八公的故事是這樣一部溫情十足的影片?!吨胰斯墓适隆返呐臄z成本并不高,但是毫無疑問影片內容非常感人,耐人尋味,它講述了一個完整的 “人與動物真實情感流露”的故事。最初的溫暖讓觀眾感受到主人與八公的美好、快樂的生活,而之后過渡而來的場景是八公獨自守候在車站,等待著永遠不會回來的主人……這樣的鮮明對比讓之前倍感溫情的片段更令人心酸,也使得八公后期的等待顯得合情合理又何等悲傷。當八公慢慢閉上憂傷而充滿希望的雙眼后,我們內心的壓抑與悲傷似乎也顯得多余,更多的是想要釋放一直糾結的內心: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反而更為希望出現的那個溫暖場景――在天堂的車站中,八公依舊像平時那樣坐在花壇邊上,等待著主人。而與現實不同,這一次,門口走來了拎著包呼喚它回家的教授,八公跑跳著,跟著主人走向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張慶芳,黃成洲,王小燕.論文學的生態意識和生態責任[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2] 陳遠.狗是人類的忠實伙伴 再談美國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J].家庭影院技術,2010(04).
[3] 廖雷朝.從《忠犬八公的故事》的網絡短評看大眾心理之“人不如狗”[J].電影評介,2010(14).
[4] 吳珊.《忠犬八公的故事》:文化趨同還是民族個性[J].電影文學,2010(18).
[5] 陳遠.人與人的感情沒有國界,人與動物的感情更沒有國界 欣賞美國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后感[J].家庭影院技術,2010(03).
[關鍵詞] 忠犬八公;忠誠;等待;希望;守候
一、感人至深的故事
簡單的線索,舒緩的音樂,忠誠的小狗,溫暖的情意,構成了一部令人感動的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這部影片的故事線索非常簡單,但卻十分感人。在一次意外中,一只小狗被一名教授撿到。最初這并不是一次彼此期待的相遇,所以教授想把小狗送給別人。但種種原因狗并沒有送出去,于是教授只能收養了這只小狗。在相處的過程中,小狗與教授結下了很深的“感情”。但在后來一次意外中教授不幸病故,這只被教授取名“八公”的小狗在曾經等待教授下班的車站守候了教授十年,直至生命的終結。
這是一部沒有跌宕起伏劇情、沒有絢麗火爆場面的電影,但卻是一部能讓很多觀眾感動得淚流滿面的電影。這部關于人與狗、忠誠與守候的電影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在1924年的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教授上野英三郎喂養了一只名為“八公”的小狗,上野教授對這只叫“八公”的小狗傾注了很多心血,給予“八公”很細心的照料,同時也很重視給予“八公”作為一個生靈應有的尊重?!鞍斯睂淌谝彩鞘忠蕾嚕刻於紩⑸弦敖淌谒统黾议T口,并在傍晚的時候準時到澀谷車站去迎接主人下班。1925年,上野教授因病猝然去世。然而“八公”并不明白這些事情,依然每天到車站去等候主人的歸來,并直到生命最后的終結。這件事情后來被上野教授的學生小林所記錄并在媒體上發表。“忠犬八公的故事”在日本被更多人所知道。人們為了紀念這只“忠誠”的秋田犬,在1934年4月,在東京澀谷站前為“八公”樹立了銅像。并在1987年拍成了電影。日本電影《忠犬八公物語》就是描寫的這段故事。當時這部電影在日本創造了40億日元的票房收入。在2009年由美國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的《忠犬八公的故事》就是翻拍了這部日本電影。此片伴隨奧斯卡的影響讓全世界更多人知道了這只忠誠的小狗,并對這只秋田犬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對主人的忠誠大加贊賞。
二、為希望而守候
心有所望是每個人生存于世的目的也是其動力。為希望而生存,為希望而等待,可以解釋很多讓人看似不解的事情。不管是現實還是劇本創作這都會成為主要的線索。例如,榮獲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阿納西大獎的動畫短片《父與女》就是講述了一個女兒用其一生等待父親歸來的故事。在短片中,父親帶著幼年時的女兒一起騎單車,在輕快的音樂中,父女倆騎上高坡,騎過草地,女兒享受著這種暖暖的來自父親的溫情。當她們通過林間小道,騎到平靜的小湖畔,此時的父親下車并乘小船揮手而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但是從此思念父親的女兒每天都會到湖邊等候父親回來,這伴隨了她成長的歷程。多年以后,曾經的小女孩變為人婦,成為人母。當已然老去的她再次來到湖邊,湖水已經干涸。她看到已沉落在湖底多年的小船,頓時一切都明白了,她走向小船并靜靜地躺在小船里,就像曾經躺在父親溫暖的臂彎里。看到這里我們的心中不禁涌出濃濃的酸楚并體味了一種溫情。從小女孩到成為暮年的老婦,一生的等待靠的就是心底的那份盼望父親歸來的希望。在很多感人的故事中,大多都會有為一絲希望而努力堅守的情節,甚至這會成為故事的主要線索。不過當這份希望注定是無法實現的時候,堅持與執著將會讓人感到由衷的敬佩。
為希望而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情感表現。同樣能夠心中有希望,并為心中的希望而做事,同樣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鞍斯北M管只是一只狗,但卻體驗和擁有著這種情感。影片開始,被遺失的小狗在車站被教授撿到。教授希望它能有個好的歸宿,所以抱著它找遍了它可能受到良好照顧的地方,但是終究不放心這只小狗的歸宿。于是在教授妻子的默許下收養了這只小狗并給它取名“八公”。正如教授的好朋友所說,不管是你找到它,還是它找到你,天曉得,這是命中注定。正因為有了這注定的緣分,后面才會有感人的等待與守候。影片中“八公”受到了來自教授的很多悉心照料與情感慰藉,因此“八公”對教授也有了十分深的依賴。例如,暴風雨的夜晚教授半夜起床來到狗舍陪著“八公”;為了教“八公”做撿球游戲親自跪在草坪上用嘴叼球做示范,等等。而“八公”對教授的送與接成為它感恩教授所能做的主要事情。每次等待教授下班回來,是“八公”每天最為期待的事情。不過不幸來得太快,教授猝然而逝,留下了孤獨的“八公”?!鞍斯睂淌趹涯罹故怯米约核械纳サ却魅说臍w來,“八公”擁有著類似人一樣的情感。但也正因為它不是人,它的這種情感顯得更為質樸而執著。在它的心底應該一直有這樣一種期盼,期盼著在車站的某個下午它可以在那里等到他期盼的主人。這就是“八公”內心的希望。為了這份希望,“八公”傾其余生,歷經十余年的風雨,在車站癡癡地等待。在這十年里“教授能夠回來”成為它最堅強、執著的精神支柱。
三、“無望”的等待
久病在床的病人,他的親人會為了他康復的希望而悉心照料,日復一日,我們會很感動。我們相信這時的付出會換來親人康復的回報。但當得知病人得的是難以治愈的絕癥之后,在一旁照料的親人悲痛過后能夠依然如故地傾注所有心血不放棄、不拋棄的照料。這時,我們將不僅僅是感動,而且還會感到心碎。因為這時的付出是等不來什么的,在一旁照顧的親人其內心的希望是注定難以實現的。
“八公”經歷的正是這樣的悲劇,“八公”在等,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它用盡了自己所有的生命在等一個永遠都無法實現的“希望”。這一切,他或許不知道,但作為旁觀者的觀眾是知道的,當這樣一個現實出現在觀眾面前時,我們的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下?!鞍斯彼猩囊饬x最終換來的竟是這樣一個永遠都無法實現的“希望”。 在影片中,有這樣幾個情節尤為觸動人的心弦。當“八公”蹲在車站的花壇邊上,春夏秋冬,四季更迭,這種時空轉換的鏡頭語言象征了歲月的流逝和“八公”年華的消逝。想到再也回不來的教授,再看“八公”那日漸蒼老的樣子,我心欲碎!歲月的確無情,“八公”用盡自己的生命做了一件永遠都看不到結果的事情;多年以后教授的妻子重回這個城市看望故去的教授,在車站,看到了多年未見的“八公”依然在等待她丈夫的歸來時,教授夫人非常吃驚,也十分感動,她坐在“八公”身邊動情地對“八公”輕聲說:你會病的,你還在等他嗎?好吧,我能和你一起等嗎?看到這里淚水再一次不能控制地充滿眼眶?!鞍斯辈痪哂腥祟惖慕涷炁c智慧,它憑自己的理解和對教授的忠誠堅守著教授能回來的希望。但是當這種希望與作為觀眾化身的教授妻子所帶來的無望相碰撞時又有誰能抑制心中涌出的那股酸楚呢;影片結尾,臨近老去的“八公”,在一個飄雪的夜晚,在寒風中,它晃動著已經蒼老的身軀走在鐵路旁,它眼前終于浮現出教授曾經的音容笑貌,“八公”的希望終于“實現”了。我們寧愿相信,教授真的回來了,“八公”用生命的代價等來了希望的“實現”,“八公”終于可以再次依偎在教授的身邊了……
四、“八公”之美
當今時代,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中由不適應到逐漸適應,由抗拒到慢慢同化,人們在習慣著很多事情。大眾“快餐式”的消費習慣影響了當代社會的很多領域,尤其在當下很多影視劇的創作,表面的火爆與膚淺的情感表現挑戰著曾經潤物無聲雋永舒緩的故事表現形式。大量刺激感官的火爆場面,高科技打造的絢麗畫面,無厘頭的搞笑表演成了當下銀幕的主角。在這樣一個更為大眾化、更為通俗化的創作環境和文化消費環境中這樣一部故事線索簡單、沒有跌宕起伏的情感故事、沒有高科技畫面的《忠犬八公的故事》竟成了一部備受觀眾好評的影片,這是為什么呢?
在這部影片中,“忠犬八公”身上體現了至少三種美的品質,追求之美、毅力之美和忠誠之美。忠犬八公的追求之美主要體現在它對希望的堅持與執著上,正如前文所述,“八公”十年的等待為的就是與教授重逢的一個愿望。這個愿望很簡單,卻是永遠都無法實現的?!鞍斯辈豢赡苤肋@一切,但“八公”相信只要堅持、只要等待,希望終會實現。“八公”對教授的眷戀,支持它堅持等待了十年,可以說這是它畢生的希望與追求,這種追求在“八公”身上所體現的勇氣是那樣讓人覺得偉大,同時又感到沉重和敬佩。相比較現實社會中很多人一生中無數追求過程中的半途而廢或是在學業過程中開玩笑似的常立志、立長志,人類在很多時候真的是想得太多,計較得太多,面對理想、面對目標,理智考慮、決定后在追求的過程中還是以一種更純粹更執著的方式去追求更好。第二種美,毅力之美,這種美無需多說,所有看過此片的人都會從中體會到“八公”身上體現出的毅力之美?!鞍斯睂淌诘牡却皇且惶靸商欤膊皇且荒陜赡辏鞍斯钡牡却怯蒙诘却?。我們無法度測“八公”等待時是否計較過得與失,是否考慮過值不值,但我們只知道在人類社會這是十分鮮見的行為。“八公”的執著或許沒有帶給“八公”多少實際的東西,但卻實實在在地帶來了人們對“八公”的尊敬。相信若“八公”之堅持與毅力若放在現實社會中人類做事的態度上,將會成就多少人現實中的理想與夢想。忠誠之美是“八公”對教授最具光芒的情感之美。狗在人類社會中的忠誠品質是廣受認可的,“八公”與教授的情感是在長時間的真誠相處中積淀而成的,“八公”對教授的感恩之情成就了“八公”對教授故去后心甘情愿的十年守候。影片中為了教會“八公”撿球,教授親自俯身學狗撿球的樣子顯示了教授對“八公”的關愛與平等意識。正如日本版的電影《忠犬八公物語》中的一個鏡頭:當上野教授看到家里的傭人戲耍“八公”時當即制止,并事后對他的妻子說:正如人有權利,狗也有屬于它的權利……此語道出了教授與“八公”間那份平等尊重的關系與情意。當然“八公”也是有情感的,每天早上送教授上班、每天晚上都準時去車站等待教授下班,其實“八公”是沒有更多的表達方式,如果可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八公”會為教授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在教授病逝后,“八公”用生命的代價等待了教授十年,用生命詮釋了一只狗對自己主人的忠誠與眷戀。這種忠誠之美的體現,讓所有人都為之動容、感動……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在公映后,被廣大觀眾所認可的現實表明,忠犬八公身上所體現出的這些感人品質,是我們人類社會所崇尚的,也是人們所渴望的可貴品質。在當下這樣一個快節奏、被物欲控制的時代,《忠犬八公的故事》無疑是一劑營養人們精神世界的心靈雞湯,是對其精神世界的一次洗滌。
[參考文獻]
[1] 張少華.電影藝術的美的建構——《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J].美與時代,2010(07).
[2] 陸正取,劉夏青.論電影中視角選擇的陌生化效果——以《忠犬八公》的動物視角為例[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01).
[關鍵詞] 八公 忠誠 溫情 移情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4.023
總有一種情感,是這個地球上生物所共享的,它存在于那些絲絲縷縷的記憶中,它是冬日里悄然照耀到身上的一縷陽光,是在秋風中飛舞的片片黃葉,還在繁花似錦的春天里使得生命更加美好。這種情感,超越了人類與其它物種之間的差異,成為了一根強大而堅韌的紐帶把人與犬的世界緊緊聯系在一起。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用這樣一種溫情脈脈的方式,在瞬間擊中了觀眾的軟肋,讓無數的人在影院中淚雨紛飛。
這只名叫八公的秋田犬的銅像至今仍在日本的澀谷車站前昂首矗立著。它的眼神中透露著執著和堅毅、期盼與不舍。在九年的時間里它風雨無阻地準時出現在車站徒勞的等待都是源于那份對已故主人的忠誠和依戀。這個真實的故事一經搬上銀幕,其悲催的效果是其它一些影片所無法比擬的。雖然整個故事情節非常的簡單,但從頭至尾故事中流淌的溫情卻如一只綿軟修長的小手,在不經意中撥動人們的心弦,演奏出一曲人與犬之間的愛的贊歌。
一、遇上你是我的緣
影片一開始是從帕克教授的外孫回憶八公是如何成為他心目中的英雄這一視角逐漸展開的。在主人公與犬相遇的情節的塑造上編劇顯然是花了一番功夫。日本僧侶鄭重地在八公的脖頸處掛上書寫著象征好運的“八”的牌子,之后它乘坐各種交通工具,直至突然出現在帕克教授必經的車站。這種設置,帶著一種強烈的神秘的宿命感,似乎人生中的相遇是冥冥中注定的。符合觀眾心理上的一種隱約的期待。觀眾對自己命運與人生無法把握的惶惑感被移情到影片中,浪漫的宿命被歸結為緣分?!傲_尼,其實是小八找到了你爺爺。”影片中帕克教授的妻子這樣說道。其實,無論是誰找到了誰,在相遇的瞬間,一種牢不可破的聯系在人與犬之間已經建立起來了。
從犬的視角看這個陌生的新奇的世界的確是影片的一個突破。它并沒有刻意追求去創造一個俗套的充滿跌宕起伏吸引觀眾眼球的視覺效果,而是在不溫不火、平平淡淡的敘事風格中讓故事走入了人的心靈的最深處,自然而然地激發了人類最原始的情感、對忠誠的定義和對世界的認知。在這里,移情的作用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可否認的。
什么是移情作用呢?朱光潛在《西方美學史》中給它做了一個基本的定義,就是人在觀察外界事物時,設身處在事物的境地,把不具備生命的東西或是不具備人的細膩感知的生物看成是跟人一樣也有感覺、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動,同時,人自己也受到對事物的這種錯覺的影響,多少和事物發生同情和共鳴。這種現象是很原始的、普遍的。在電影藝術的運用中尤其常見。一粒沙子、一朵花兒,都可以折射出一定的現實感。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忠犬八公在一定程度上喚起了人們內心的同情和共鳴,其意蘊已經超出了移情對象的本身而在于所喚醒的情感。這種情感就從一場對未來無法預知的邂逅開始。
我們跟著八公一起走入到犬的黑白灰的世界里。它把我們移置到它的生命活動方式里面去分享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觀眾的審美觀照中,八公的形象與它所象征的觀念融為一體,在有意識與無意識中形象與觀念的關系若隱若現。那些與帕克相伴歡樂的日子,無論是他在火車上偷偷地給八公喂食,還是一本正經地親自口銜球教八公撿球的童稚,或是共享一桶爆米花看電視球賽的溫馨,又或是共同對付臭鼬結果弄得一身臭氣的囧事,都在觀眾的視覺和感覺中被一一體驗了。情感的滲透是一種更加深刻更加親近的活動。想象的領域被放大,一種悠然升起的情愫被賦予到犬的一舉一動中,也在主人公與犬的互動中得到升華。
二、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等待,向來是文學影視作品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其中以愛爾蘭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著名荒誕派戲劇《等待戈多》為代表。這部劇作著力于刻畫等待的遙遙無期和等待的對象的未知性,然而人們還得等待下去,即使人生歸根結底是絕望的,表現了一種人生的幻滅感。這種消極的被動的無目的性等待不是人們所想要的。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一只犬用它的行動詮釋了等待的含義——原來有一種等待叫忠誠。一只犬的生命可以有多少個十年?用盡一生的時間去等待一個永不會再出現的人,你能做到嗎?
春去冬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八公的期盼的眼神和無聲的等待已經被周圍的街頭小販和車站的工作人員所熟悉,它已經成了那兒的一道風景線,路過的人群習慣了它的存在,也被它執著的等待而感動。影片通過對這一場景的渲染,配上柔和憂傷的音樂作背景,創造了一種類似于暗示魔術的效果。審美的主體——觀眾以及主體審美的對象——八公被一種魔術似的力量栓在一起。觀眾注視著這只體格健壯、忠誠敏銳的秋田犬……他們的情緒、欲念、同情和愁思都移交給了它,然后它的等待也就變成了他們的等待,或是他們變成了被等待的那個永不再出現的人。犬與人之間的“通感”和“移情”使得憂傷彌漫在人的心間,久久揮之不去。
觀眾的憂傷情緒還源于一種潛意識里的對比——人的世界和犬的世界的對比。在充斥著謊言和背叛、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現實世界里,人們難以掩飾住內心深處的失望和不滿。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盛行使得諸如真摯、忠誠、可信等一些傳統美德在逐漸遠離,取而代之的是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懷疑和不確定性。而在八公的黑白灰世界里,雖然不能感受到燈紅酒綠、五彩斑斕,它的生活過得一樣溫馨和諧。一些鏡頭里那些瑣碎的日常活動在觀眾的眼里幾乎成了一種浪漫。秋風瑟瑟中,它和帕克一起走進落英繽紛的院子;燈火闌珊中,他們漫步在靜謐的街道上;白雪皚皚的路面上也留下他們的足跡。沒有壓力,也不需要防備,犬的世界是透明的。八公的“犬性”自有其獨特的魅力——簡單、純粹。簡單的快樂源于純粹的心境,正如帕克教授從未失去的童真和愛心。盡管人與人之間可以無限接近,那種與生俱來的人類的孤獨感或許不是同類能理解的。然而帕克是幸運的,他有八公的陪伴,無需言語,那種孤獨感就在他對八公溫柔的撫摩和關愛的眼神中釋放了出來。
艾略特說:我告訴我的靈魂,冷靜,不抱任何希望的等待,因為我的希望可能是一種錯誤的希望……但我們仍然有信心。雖然我們有信心,摯愛和希望仍然是等待。等待的動力是希望,沒有了希望,還會有等待嗎?或許八公并不能理解死亡的意義,又或許它其實是明了的,只是給自己一個等待摯愛的希望。
三、哦,原來你就在這里
帕克出事那天,八公一反常態剛開始不肯跟教授出門,后又銜著小球追了過去。在火車駛來之前它快樂地和教授玩起了撿球的游戲。這個舉動顯然讓帕克很驚喜,他不停地向周圍的人說:“看見了嗎?他第一次撿球了,第一次!”分別的時候,八公反常的吠叫和原地轉圈也在預示著某樣不尋常的事情將要發生。結果那天帕克教授倒在了課堂上,再也不能回來。影片在此處設了一個懸念——八公是否已經嗅到了和主人離別的氣息?都說動物界各有自己獨特的本領,比如大象會在自己死亡前夕順著某種神秘的指示一直走到象群墓冢中安息。是否犬對于主人即將到來的突然離去也有著敏銳的感知?這些都不得而知。它在主人臨行前的吠叫似乎在傳遞某種信息。然而當信息被徒勞的等待所驗證的時候,八公自己卻不愿接受也不相信。它的悲傷、迷茫和無助在翹首以盼的眼神中一覽無余。
影片借助犬的身體語言給觀眾傳遞了一種憂傷的浪漫主義氛圍——一切冥冥中天注定,一切都有跡可循。不敞開自己的胸懷去接受感知這些信息就不能理解審美活動的本質。此后無論是八公放棄溫暖舒適的窩而在廢棄的鐵軌下蜷縮的清冷身影,還是在大雪紛飛的夜晚無望的等待,都是觀眾審美活動的延續。不同的是,這次的延續已經包含了觀眾的“期待視界”——他們知曉八公將一直等待下去,并且把自己融入到等待的群體中,在固定的時間——下午五點鐘、固定的地點——車站附近一起等待,頗有一種悲愴的意味。
影片的結尾,年老的八公渾濁的眼神、蹣跚的步履、日漸稀疏的皮毛無一不讓人唏噓。那只曾經健壯敏捷的犬兒在時光和歲月的流逝中生命也在走向盡頭。唯有如此,它的等待才有了結果。緩緩駛近的火車車頭的燈光照亮了它的臉,依稀中它聽到帕克在叫它:“醒醒了,伙計!”天堂的光環在開啟,它歡欣地撲向自己等待了一生的主人。如果它會說話,一定會說:“哦,原來你就在這里!”
沒有承諾,沒有約定,然而在生命的終點再次相遇,這是八公十年等待的必然結局。它在臨終前的幻覺或許是它唯一的安慰。漫天的雪花飄落在它的身上,它躺臥在塵土中,靜靜地合上了憂傷的眼睛。這一熟悉的場景仿佛帶觀眾重溫了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傷結局。女孩在燃起的火柴的亮光里看見了慈祥的祖母,最終她手握一把燃盡的火柴梗在幻想中飛向一個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憂愁的地方。而今,八公昏濁的眼睛也清晰地看到了帕克柔和的笑容,感受到了他溫柔的撫摩和溫暖的擁抱。人與犬的感受在這兒重疊,相對應地,觀眾的想象和情感也被提到首位,沖破了人與自然的隔閡,把自我伸張到外在的事物里。視覺和感覺上的沖擊力導致了觀眾的淚奔也是預料之中的。
結語
簡單的溫情始終貫穿在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之中,如山間潺潺流過的小溪,溫潤了它所經過的每一寸土地?,F代社會的人們在感動之余,也禁不住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對忠誠的定義等進行了反思。也許,人性中積極的一面會因為八公的形象而被更大限度地激發出來。
參考文獻
[1] 廖雷朝.從《忠犬八公的故事》的網絡短評看大眾心理之“人不如狗”.電影評介[J].2010(14)
[2]張少華.電影藝術的美的建構——《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美與時代(下)[J]. 2010(7)
[3]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5
身邊最近發生了兩件讓人嘆惋的事兒。一件是一個并不熟識的朋友,在上班時家里的兩只貓咪咬破窗紗,“逃之夭夭”。自此,她開始了夜以繼日的找貓時光,連續半個月在朋友圈里直播找貓的點點滴滴。這些天里,她和小區里陌生的貓咪們逐漸都成了朋友,在她呼喚“”時,這些流浪者們會蜂擁而至,覓得她手里的食物之后任由其,然后再陸續地消失在它們共有的流浪者家園。
另一件還是貓的故事。一個六年前認識的朋友,在凌晨兩點寫下了近萬字的挽歌,紀念曾經陪伴了她12年的貓咪。從相識到相互陪伴,她也從單身、失戀、戀愛、結婚。這個沉默的小家伙兒,用自己的一生陪伴了自己的主人。如泣如訴的文字傾斜在屏幕上,讓人讀來也不免聲淚俱下。
人對動物的情感是難說清的。大多數人心底善良,對于這些“懵懂無知”的小家伙幾乎不設防。當然,它們也都會用自己的靈魂永久陪伴。很多愛狗之人都讀過,那個發生在60年前的真實故事,一條叫做八公的秋天犬守護主人的影子直至生命的盡頭?!吨胰斯返墓适略桶l生在1935年的日本,2009年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終于把這個故事搬上了世界銀幕,成了對愛狗者無往不利的催淚彈。拋卻真實故事的歷史年代來看這部影片,會發現情節的略微錯置與移挪,絲毫未影響所要抒發的“忠誠與堅守”。
故事的戲劇性從開始就顯露出來。大學教授帕克里在小鎮的車站上偶遇一只被遺落的小秋田犬,它孤苦無依的可憐狀讓帕克實在不忍不顧。然而多方尋找它的主人卻仍然無果,最后只能不顧妻子的極力反對而養在家里。這只小秋田犬來自日本,并且項圈上寫著“八”字, “八公”由此得名。
八公陪著帕克全家一起成長,從小狗漸漸變成龐然大物。溫文儒雅的帕克在自己的閑暇時間訓練八公,甚至趴在地上自己用嘴示范撿球動作給八公看,但卻無法教會八公撿球。帕克的朋友說,日本犬和美國犬的不同之處,是它不會特意去討好主人。寵物與人之間的感情牽絆是締造二者之間關系的源泉,但除非有什么重要的轉機。
日子一天天流逝。八公每天準時陪伴帕克上班,傍晚五點準時出現在火車站門口迎接帕克下班,周而復始!小鎮車站的站長,賣熱狗的小販,附近商店的老板娘……,他們對八公與帕克這樣日常畫面早已經習以為常,如同看年幼的兒子每天對上班的父親送去迎來。但是,這樣美好的畫面卻終有一天迎來它的休止符。
一個平常的日子,八公突然反常對著他叫,不讓主人出門。為了能留下帕克,八公甚至去不斷地做叼球的動作——這可是帕克好多天都沒有訓練成功的把戲。然而帕克終究沒能理解朋友暗示的“轉機”,依然去學校上課。就在那一天,帕克在大學演講時突然倒下,他因心臟病突發而死亡,再也沒有回到車站。
如果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的話,那么它和成千上萬的寵物與主人并無兩樣。可是難以想象的是,在同一個地方,八公守望了十年,等待著它再也不會回來的主人。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每天傍晚五點,八公都會準時來到火車站里等候、凝視……。鏡頭在日復一日中流逝,景色經歷著春夏秋冬的轉換。當十年后帕克的妻子回來看到八公時,不僅潸然淚下:“老伙伴,讓我們一起等他吧!”
它可不可以休息一天呢,雖然它的生活有好心的人照料著,可是還是覺得八公好可憐,誰能夠代替它的主人呢?最后一幕教授的妻子回來了,看到八公還在等待,覺得難以置信;可是即使我們作為觀眾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即使知道八公在一天天的等待著,我們還是難以接受,只是希望八公是幸福的。最后,教授的妻子對八公說:“我和你一起等下一班車,好嗎”。我想我們是知道的,一直都知道八公在堅持些什么,只是在等待它的主人而已;只是無法理解它的那份堅持究竟從何而來。有時覺得其實八公每天都在經歷著生與死,一天的希望“誕生”,最后希望“死亡”,無盡的失望,不過第二天、第三天……八公始終沒有讓失望延續著,他每天都誕生著新的希望,也許這就是,八公最幸福的時刻。覺得悲傷是因為,八公每天的希望,我們知道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啊……
今日重新看了一遍該電影的部分,又有了不同的理解,結局應該是八公還是等到了它的主人回來,雖然那是夢境,最后的夢境,但它的主人一直沒有消失過,一直在它的心中不是嗎。它是幸福的,在它生命的鏡頭,還能在它和它主人的歡樂的日子中離去!!
最后,衷心的希望飼養寵物的人能夠善待它們的寵物!
一個人在家剛看完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后半段被感動的稀里嘩啦,我是哭著看完的,平淡而真實故事讓人很感動!還好一個人在家想怎哭就怎哭,壓抑的情緒讓人心靈無法流動。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感動了我,也許覺得小八和主人之間的那種真摯感情和小八真純的的忠誠讓我感動吧。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于日本,講述的是一條叫小八的狗用近十年如一日的守在曾經和主人次次分別的車站門口的那個花圃上面,不論刮風下雨,不論天寒地凍,期待和盼望著已逝主人的歸來和重逢,而最終卻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壽終于那塊天天伴他一起等待的花圃上。影片從一個個很小的視點切入,一點一點詮釋出帕克和小狗八公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只狗的感情,歷經了那么多的年月,始終未曾改變,始終堅守著那份情!人和人之間如果也有這么純真的不求回報的情感,實屬不易。我是一個俗人,俗氣地感動于最平凡的愛,直至淚流滿面。
好好對待每一個愛你的人,就算你不喜歡她,也盡量不要讓她傷心。因為能一生遇到愛自己的人不容易,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愛你,如果真有一個人能用一生去愛你,等你,寬容你,那請你珍惜她?;蛟S你上輩子就是一條狗,你用盡一生的愛才換到今生一輩子愛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