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歌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每當聽到這首親切的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那一段段美妙的旋律便會勾起我的回憶。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專心致志的聽課,突然,我感到頭暈眼花,有時還想嘔吐,全身像被別人軟化了骨頭一樣沒力氣。老師似乎發現了我的異常,走過來親切的對我說:“雨婷,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我只覺得頭昏昏的,沒有回答老師的話。我再也忍不住了,彎下腰,只聽見“呃………”的一聲,把臟物都吐了出來。
“嗒嗒……”臟物飛濺到老師的制服上、鞋上。剎時同學們個個把眼睜得大大的,屏住呼吸,注視這我,仿佛在說:“你闖禍了!老師一定會狠狠地罵你一頓!”此時我羞愧到了極點,不知所措地低著頭,臉紅得個太陽,燙得幾乎能煮熟兩個生雞蛋了!
沒想到老師只是愣了一下,看著弄臟的制服老師蹲下微笑的說:“別怕!不就是臟了嗎!洗洗就好了”聽了老師說的話心里突然感到很不是滋味,醉醉澀澀的,就像翻倒了“五味瓶”
“啊——每當想你,敬業好老師,一陣陣暖流心中激蕩”娓娓動聽的歌聲依然在我耳邊回響。它就想一縷柔和的陽光,悄悄的射進了我的心,讓我懂得了師恩的無私和偉大。
一、小學音樂教學和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內容不夠豐富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不能創設良好的音樂情境,學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樂曲氛圍中。當前,很多小學教師都不重視音樂課,僅把音樂課當作一門學生放松身心的娛樂課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生唱幾首歌來敷衍了事,并沒有進一步地把樂理知識傳授給學生,導致學生對專業的音樂知識一無所知。在這樣的音樂課堂上,學生并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缺乏對音樂的鑒賞力,有些具有音樂天賦的學生可能就會從此被埋沒。為了能營造一個濃厚的樂曲氛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很有必要在音樂教學中融入舞蹈教學。
2.音樂教師缺乏舞蹈基礎
在我國的小學舞蹈教學中,一般都是由音樂教師來擔任學生的舞蹈教師,而多數音樂教師并未接受過專業的舞蹈教育或訓練。因此,學生并不能從中學到專業、規范的舞蹈動作。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音樂,更好地掌握音樂的節拍,將音樂教學和舞蹈教學結合起來是一種可行的教學方法,但是由于音樂教師的舞蹈知識不夠全面、專業,缺乏熟練的舞蹈技能,很多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畏難情緒,不利于后續的學習。
二、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實踐
1.在音樂教學中融入舞蹈教學,活躍課堂氛圍
要使小學的音樂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生演唱歌曲之前,教師應當借助相關樂器彈奏歌曲,為學生營造一種音樂氛圍。這樣,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就會高漲,而且能感受到音樂中所蘊含的藝術魅力。而在這種美妙的樂聲中融入相應的舞蹈,則會使音樂變得更加動聽、感人,所以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適當地結合舞蹈,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媽媽的吻》這一歌曲時,教師首先彈奏這首歌曲,然后再播放該音樂,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學生跳舞。這首歌曲的舞蹈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表演才能完成,所以這首歌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促進師生互動,使學生融入課堂中,活躍課堂氣氛。
2.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音樂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音樂是一種有聲的情感表達方式,而舞蹈是一種無聲的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的方式,若能把兩者結合起來,定能為音樂教學添色不少。例如,在教學《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一歌曲時,教師可通過“輕輕踮起腳尖”的舞步來表達歌詞中的“每當我輕輕走過您的窗前”。教師在課堂上表演舞蹈,而學生則伴隨著教師的舞蹈唱歌。教師通過跳舞來表達歌曲中的大意,創設一種有趣的教學情境,而學生通過教師的舞蹈能聯想到歌詞的含義。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使學生在這種舞蹈情境中更愉快地學習音樂。
3.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習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是人生的重要一課。師生關系是校園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之一,本次活動課意在喚起學生對老師的感恩之情,掌握師生和諧相處的技巧。
【活動形式】
情境故事,小品表演,小組討論。
【活動準備】
1.課件,關于師生沖突與矛盾以及解決方式的課前調查,正方形紙片等材料;
2.創作與設計情境小品;
3.活動分組(每組4-6人)。
【活動過程】
一、暖身活動:“憶師恩”
1.師播放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
2.請學生談一談聽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后的感受
3.分享:
(1)最難忘的老師;
(2)發生在你和你的老師之間的令你難忘的或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心理測試:“明鏡臺”
師:父母賜予我們生命,而老師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所以我們把老師看成嚴父、慈母。但隨著我們一天天長大,我們變了:上課不再舉手,在路上遇見老師不打招呼,對于老師的諄諄教誨也漸漸感到厭煩,我們感受不到老師對我們的愛,不懂得如何和老師相處。我們怎么啦?
(PPT 展示課前調查表,見附錄)
三、創設情境:“智慧泉”
師:和其他人際關系一樣,師生在交往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地產生誤解,發生沖突。如果師生間出現交往矛盾與沖突,我們該怎么處理呢?
1.溝通AB 劇
請學生根據課件即興表演小品(課件展示情境一、情境二)。
情境一:“快考試了,還趴在桌上,不好好聽課,不及格是要重修的!”而你這幾天家里正好出了點事情,所以你更加覺得老師是在找茬,于是你馬上回應道:“你為什么總盯著我啊,上課趴在桌上的又不只是我一人……”
情境二:你踩著早自習的預備鈴聲進教室,“昨天剛說過,要在預備鈴前進教室,怎么今天就遲到了……”而你遲到是因為幫同寢室生病的同學搞衛生。此時你……
2.游戲體驗
師: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小游戲。請大家拿出正方形的紙,聽我的口令做,在做的過程中不能發問,只能按自己的理解來做,準備好了嗎?將正方形對折,再對折,撕掉一邊的紙角,然后對折,再撕掉一邊的紙角。請大家展開看是什么圖案?
讓我們再折一個正方形,這次聽我的口令做,但與上次不同的是你們可以提問,開始:將正方形對折(三角形),再對折,撕掉一邊的紙角(撕直角),然后對折,再撕掉一邊的紙角。請大家展開看是什么圖案?
師:這次我們的圖案都成了一朵花。為什么這次和上次的結果不同呢?這是因為,我們第二次做游戲時,可以提問,我們相互之間有了交流、溝通,結果就不一樣了。同學們,在日常交往中,大家要相互理解,達成共識,就需要相互交流,充分溝通。同樣,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往也需要這樣,只有相互多溝通,多理解,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換位思考:“啟示錄”
1.小組交流:沖突分析(課件展示師生沖突調查表)
師:如調查表所示,當我們和老師之間出現這樣的誤會與矛盾時,表中例舉的處理方法會帶來怎樣的結果?我們是不是還有其它更好的處理方法呢?請各個小組成員相互交流合作,想出更好的處理方法來。
2.分享師生和諧相處的技巧
師:接下來,請大家結合自己的經歷,想想我們今后怎樣讓師生關系更融洽?請寫下你的想法,然后小組討論交流,推選一位發言人在班上交流。
師總結并進行歸納(板書)
方法一:把握時機,分清場合
不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日常交往中,我們與人談話都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場合。學生應該學會尊重老師,因此在課堂上及其它公共場合直接駁斥老師是不可取的。當老師指正你的某個錯誤行為時,你當眾辯解更容易被誤認為是一種狡辯,這不僅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會破壞師生關系。如果課后或放學時單獨給老師提意見和建議,效果會好些。
方法二:語氣平和,注意方式
在人際交往中,交談的內容固然重要,但交談的語氣和方式也是不容忽視的。從一定意義上說,交談方式和談話語氣直接影響談話的效果和相互間情感的溝通。因此,要盡可能以平靜的語氣和老師交流,當老師感受到你時刻將別人的尊嚴和內心感受放在第一位時,就更容易認同并接受你的觀點。相反,大聲粗暴的辯解,或看似平靜實質上卻帶有個人情緒的交流,只會徒增他人內心的不愉快和對你的反感。
方法三:坦誠以待,言有分寸
坦誠以待、言有分寸是學生在和老師交談時應當遵守的原則。從一定意義上說,老師是長輩,和長輩交流當然要注意言語分寸,哪些話該講,哪些話不該講。同時,老師也是你的朋友,和老師敞開心扉地交流不僅可以讓老師更了解、信任你,而且也容易拉近和老師的距離。
方法四:改變方式,表達心聲
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或當面不好說,不好意思講的問題,都可以以短信、QQ 留言、E-mail 等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心聲。
方法五:換位思考,體諒老師
與老師溝通時要能換個角度,站在老師的立場上來看問題,盡量找到一種更理性的處理方法與老師溝通;或者換個時間和地點,再與老師溝通,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書信溝通:“回音壁”
師生合誦詩歌:《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配樂:《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秘,讓所有的難題成了樂趣。小時候我以為你很有力,總喜歡把我們高高舉起。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淚滴。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
師(結束語):讓我們給老師寫一封信,說說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師的形象和具體要求以及希望。我真心希望,今天的課能架起一道溝通師生心靈的彩虹——讓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讀懂老師,體諒與理解老師,與老師和諧相處!
附錄:師生交往心理測評
(一)測試導語
本測驗共有18 個陳述句項目。請仔細閱讀每個項目,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最真實的感受進行選擇,并對應五種分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
(二)記分方法
完全符合=1分 基本符合=2分 不能確定=3分
基本不符合=4分 完全不符合=5分
(三)測試項目
1. 你經常不能明白老師的講解。( )
2. 某位老師對你感到討厭或你討厭某位老師。( )
3. 老師常以紀律壓制你。( )
4. 老師上課不能吸引你。( )
5. 老師不了解你的憂慮與不安。( )
6. 出現問題,老師從不聽你解釋。( )
7. 老師把考試成績的高低作為衡量學生的優劣與獎懲學生的尺度。( )
8. 你找不到一位能傾訴內心隱秘的老師。( )
9. 老師常諷刺或嘲笑你。( )
10. 老師常給你增加學習負擔。( )
11. 某位老師對你有點冷漠。( )
12. 你的思想常被老師誤解。( )
13. 你在學習上的創造性見解常得不到老師的肯定。( )
14. 老師常讓你感到緊張與不安。( )
15. 老師常誤解你的行為而批評你。( )
16. 老師無法幫助你改進學習方法。( )
17. 老師很少與你傾心相談。( )
18. 你常屈服于老師的命令與權威。( )
(四)結果解釋
師生關系分為三個維度:
師生間學習關系(量表第1、4、7、10、13、16 題):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老師的關系。
師生間情感關系(量表第2、5、8、11、14、17 題):反映學生與老師的情感距離。
師生間地位關系(量表第3、6、9、12、15、18題):反映學生感受到的與老師的地位差別。
班會背景
感恩,是一種情感、一種意識、一種行動,更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傳統美德、一種社會責任。然而,當前不少大學生由于習慣了得到和索取、過分強調自我,淡了奉獻和回報等,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情感淡漠、思想自私、缺乏責任感,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頹廢萎靡,這跟不少大學生缺乏感恩之情、意、行有關,跟家庭、社會和學校的感恩教育不足更是密切相關。
引導大學生“感受愛、認識愛、學會愛、能夠愛、傳遞愛”是我校“以愛為核心”的醫學人文精神培養工程的宗旨和目標。而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式與方法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學生實施的識恩、知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過程。因此,感恩教育是深化醫學人文精神培養工程的客觀需要,也是對我院藥學生生動開展愛的教育、責任教育的現實要求。
班會目的及意義
通過舉辦感恩教育主題班會,引導學生正確認知感恩、豐富感恩情感、強化感恩意識,激發學生培植感恩美德、踐行感恩責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使感恩成為學生的一種德行、一種習慣,激勵學生努力成為一個情感豐富、道德高尚、勇于擔當的全面發展的大學生。
主題班會設計思路
堅持“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由師生共同設計和實施完成。通過探討(識恩)—思考(知恩)—反省(感恩)—升華(施恩、恩澤于不如意之人與事)等步驟完成主題班會。
實施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活動準備
準備彩筆、貼貼紙、信封和粉紅色A4紙;主題班會PPT;選好背景音樂《感 恩的心》《燭光里的媽媽》《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生死不離》。
(二)班會實施過程及設計意圖
1.情境導人
班長:同學們,又一個愉快的周末結束,今晚請來我們親愛的“展哥”——林展老師參加并主持我們的班會,掌聲有請林老師。
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晚上好!我很高興來參加和主持本次感恩教育主題班會。感恩教育與全校上上下下開展的“以愛為核心”的醫學人文教育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校提出“五個愛”:感受愛、認識愛、學會愛、能夠愛和傳遞愛(注:慢,引導學生一起說。),而我們感恩教育實際上也是對大家進行識恩、知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吧。(注:同期搖放背景音樂《生死不離》。該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珍惜、關愛身邊人。)
先回憶成長過程中最疼愛你的五個人(可以是父母、親戚與老師),接著請大家把你最愛的五個人的名字寫在你手中的貼貼紙上。
我們這只是個游戲。游戲規則是按照老師引導,一步步地完成任務。假設這五個人中有一個人即將離你而去,你最希望誰先離開,請把他的名字劃去。(注:學生開始思考,在選擇中會不忍心地劃去任何一個名字。)隨著我們的成長和現實的殘酷,又有一位至愛的人將離我們而去,請接著再劃去一個,然后劃去第三個(學生這時不忍下筆再劃去他們至親的人,有的甚至哭了。)游戲進行不下去了。
師:現在同學們的感受是什么,最想說什么?(注:分享強化效果)
生:這個活動雖然是游戲,可是好像是真的,我不忍心劃掉一個,我不舍得他們。
生:我們從現在開始應該珍惜身邊的每一個親人。
師:是啊!趁著父母都健在,讓我們一起對父母、對幫助過我們的人進行感恩吧,不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發生。在生活中,我們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因為他們生養了我們;其次,我們要感恩的是老師,因為他們教育了我們;另外,我們還要感恩同學和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他們促進了我們的成長;甚至我們還要感恩社會和自然,感恩這個時代。可以這樣說,面對生活,我們就要懷著一顆感恩之心。
2.學會感恩
(1)感恩父母——爸、媽,我有話對您說
“百善孝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
學生訶論感恩父母的方式:經常打電話回家問候和關心父母;勤儉節約減輕父母的負擔;假期多陪陪父母,不到處跑去玩,等等。
師:今天我們借班會課,當著全體同學的面發自內心地、大聲地說出對爸爸或媽媽的感恩之情。(注:開始播放背景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學生A: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只能做苦力。為了讓我和弟弟上得起學,做一個有出息的人,他們不辭勞苦,日曬雨淋的工作。每個學期開學從父母手里接過那沓錢,看似很輕,卻重重地壓著我!每次我都是暗暗地流淚,等我畢業后我會好好報答父母。現在我最大的心愿是:父母健健康康地活著。
學生B: ……(略)
(2)感恩老師
師:我們把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拓展到班會之外,今后大家要感受父母的愛,同時也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老師,感恩了父母,接下來我們要感恩老師。
學生討論為什么要感謝老師:因為我們的每一點知識,我們的每一個進步,都滲透著老師的汗水和心血。
學生討論如何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努力學習,不遲到,不曠課……忽然有一學生干部站起來說:老師,我們上周寫了一封感謝信給您,現要送給您。
學生代表朗誦學生寫給老師的感謝信。(注:播放背景音樂《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讀完感謝信,學生忽然說還有神秘禮物送給老師。
學生代表獻書給老師,書名:《給老師的健康枕邊書》。
師:十分感謝大家的禮物,老師很喜歡。老師工作如此投入,對學生如此關愛,是源自于每位同學對老師的需要,對老師的期待,是同學們給予了我無限的力量,讓我工作充滿了激情與動力,深深鞠躬謝謝大家!
在學生的熱烈吶喊和鼓掌要求下,與獻書的學生進行擁抱,提升了師生情誼,也表達了師生之間的感恩之情。
(3)感恩同學(身邊的人)
師:開展感恩真情大表白活動(3分鐘)。在同學身后相互貼一張粉紅色 A4紙,老師和同學們之間在紅紙上相互書寫感恩感謝之詞。接下來是活動分 享,三名學生代表發言談談感恩他人及獲得他人感謝與贊美的感受。
生:班長提議把班級愛心基金的一部分捐獻給班里有突發困難的學生,同學們鼓掌通過,并現場捐獻。受助者感動流淚說:“十分感謝同學們的這份愛。”(活動,在班主任的主導下,在同學們的積極參與下,通過實際行動感恩和幫助同學)
生:團支書受現場氣氛影響靈機一動,提議把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定為班級感恩日,那天集體開展服務幫扶感恩實踐活動,大家鼓掌通過1
3.活動總結
師:感恩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美德,我們不僅要感謝幫助過和有恩于我們的人和物,我們還要感恩與我們無親無故的人,乃至感恩于我們的對手,是對手培養我們競爭意識,激勵我們要不斷超越自我,感恩于曾經責難于或傷宅們的人,是他們磨練了我們的心智,讓我們更加堅強。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常懷感恩的心、常踐感恩之行,我們的生活將更精彩、更快樂、生命更有意義,對挫折與不公也更加坦然和理智面對。
一、讓學生動腦動口做好導課
導課要突出學生的角色,讓他們多動動,啟迪感染他們,讓學生在繁瑣的定理,難懂的古文之后有一個良好的心境,心情舒暢地去學習音樂,激發他們的興趣,使“要他學”變成“他要學”。
1.動口談經歷,導入新課
對于現代初中生來說,已經經歷了一些事,有了一點點的人生閱歷,當學習涉及此類歌曲作品時,先啟迪他們談談經歷或感受,能夠很好地入境。例如,我在初一年級教唱《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時,先讓學生談談為什么說老師是春蠶,紅燭?你記憶中最愛戴的老師是誰?學生思緒聯翩,踴躍講述著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師……全班都沉浸在對老師的敬慕中,我趕緊接著導入新課,于是學生的注意力被自然地吸引到教學中來。
2.動腦猜謎語導入新課
謎語對于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我認為我省雄縣的高麗紅老師在教唱《摘草莓》時運用得比較好,他先用神秘的目光,形象的動作下,出示謎語:“渾身是刺不扎手,紅紅衣裳身上穿,酸酸甜甜味道鮮。”學生的目光和思維緊隨著老師的語言而波動,到老師說出打一種水果時,學生立刻舉起手說,猜出了謎底――草莓。這時她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出示課題《摘草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動口學習歌曲的簡譜歌詞
音樂課中學生識譜唱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難題,我在處理這一環節時,先引導他們“聽”,通過對作品整體形象的感受,完成初步的感性認識,在記憶的基礎上,感知并辨別歌曲的旋律,我在琴上反復彈奏讓學生聽,并用“啦”“嗚”等對旋律進行模仿哼唱,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實踐證明,一首歌曲學生只需模唱二至三遍就能大致掌握歌曲的曲調了,再學習簡譜就相當簡單了。
在掌握了樂譜學詞的時候,我采用了兩種方法指導學生自學:(1)指導同桌之間一人先唱譜,一人學詞。唱詞的同學仔細傾聽對照譜的特點,根據譜學唱歌詞,而唱譜的同學又通過對詞的傾聽、判斷和鑒別,對歌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體驗,為自己學詞奠定基礎。(2)指導學生分組齊唱,一組唱譜,要求做到唱準、唱穩、唱狠。另一組輕聲跟唱歌詞,唱的同時要注意傾聽旋律中的節奏,音符的音高,做到詞譜的統一。接著互換分工,最后齊唱歌詞,三遍下來學生都能掌握歌曲詞的演唱了。用這兩種方法學習歌詞,我常常看到學生的目光中閃耀著興奮和收獲的喜悅,我認為這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三、動身體理解音樂作品
1.用耳朵傾聽理解音樂作品
引導學生靜靜地聆聽范唱,利用聽覺去理解和感受音樂,例如,初一教唱《拾稻穗的小姑娘》時,通過傾聽范唱,讓他們注意歌曲的力度、速度,想想這群豐收不忘節儉的小姑娘,手挽小竹筐,赤腳走在田埂上忙著拾稻穗的情景。然后再次傾聽,讓學生體會歌曲中的小姑娘豐收了喜悅的情緒。為表現“音樂與勞動息息相關,美在我們的生活中”奠定基礎。
2.動身體,理解作品
在學習一些敘事歌曲、進行曲時,讓學生演一演、動一動,讓他們在身體律動中體會理解歌曲,例如,我在教唱《送別》時,學生在掌握曲調歌詞后,我讓學生表演再現歌曲所表現的情景,學生的思緒隨著解說有感染力地敘述,被引入到歌曲的情景中,表現“惜別”時,有的學生端起虛擬的酒杯唱道:“朋友你今天就要遠走,干了這杯酒……”另一個學生唱道:“舉起這杯酒,往事涌上心頭……”學生大膽想象,踴躍表現,再現歌曲的情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教唱《打靶歸來》時,讓學生跟著歌曲的節奏挺胸抬頭邊踏步走邊唱,讓學生在身體的律動中體會戰士們那種自豪、喜悅的心情。
總之,在歌曲教學中要巧妙地引導學生多動動,以動帶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文化修養,豐富情感體驗。
以上是我的幾點嘗試、心得和拙見,希望得到同行老師們的批評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