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會傾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傾聽 欣賞 贊美
我有時侯和同學談話,不自覺地總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臨下,或者批評,或者教育,或者指點人生迷津,或者指出缺點和失誤。這樣的做法習以為常,感覺自己盡到了老師的職責。可是,事與愿違,學生往往并不領情,并且產生逆反心理,拒絕老師的說教,走到事物的反面。后來我不斷反思自己的言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轉變自己的觀念,才和學生成為真正的朋友,引領學生走向成熟,走向完善,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教學中的實踐,使我得到了以下幾點感悟:
首先,要學會傾聽。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別人尊重的愿望。作為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呼聲,了解學生的疾苦,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對學生充分的了解,就可以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我班有個學生叫王偉(化名),我經常看到他落落寡歡,好象有許多心事,我找他多次,就是不說話。有一次,他說:“老師,有些事情我不愿意說,我感激你對我的關懷。但是我不愿意說我的心情。”過了許多時間,他自己找到我說:“老師,我想和你談談。你能替我保密嗎?”我看著她的眼睛說:“你不相信我嗎?你可以不說。”接著他就談了她的父親早在幾年前就離開了家庭,媽媽和她兩個人生活在一起。母子兩人相依為命,走過了清燈孤影,日子過的含辛茹苦。今年他媽媽為她找了個繼父,可惜他們兩個人經常為她的上學問題發生口角,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繼父想讓他的孩子上學,母親為此而爭吵。他為自己的母親擔心,怕他母親因此失去了丈夫,又為自己擔心,怕他自己因此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他很害怕,也很矛盾,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他很想告訴老師,又怕老師笑話,很想告訴同學,又怕同學們知道。他想靜下心好好學習,可是回到家,一看到母親的愁容,就什么也聽不進去了。我放下手頭的工作傾聽,不插話,不打叉,他有什么就說什么,而且始終看著他的眼睛,關注他的事情。他說完后心情很放松,我聽后也陷入了深思。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不僅影響到他的求學之路,而且影響到他的家庭。我想了一會,就對他說:“你問你爸爸叫過爸爸嗎?”他說:“沒有。”我又問:“為什么?”他說:“叫不出口”。我想可能問題就出在這里,就告訴他:“問題實際上出在你身上。你在感情上不能接納你爸爸,是你們家庭出現問題的總根源。你回去后跟你媽媽說,我爸爸對我很好,你主動和你爸爸打招呼,有什么問題不便于交流,你可以給你爸爸媽媽寫信,表達你對家庭的看法。你要主動關心你爸爸,關心他的工作,關心他的情緒,讓他回到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享受到家庭的溫馨。你要能做到這些,我想你們家庭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你上學的問題也就不是什么困難了。”后來,我又在電話中把情況向他的父母說說,特別是他的爸爸,他感受到兒子對他的關心后,十分感動,在電話中給我表態:“孩子上學,就是我們困難再大也要供應。”現在,孩子沒有心里負擔,學習成績也不斷提高。期中考試,他已經躍居班級的第五名了。現在,他成為活潑樂觀、奮發向上的好學生。
其次,要學會欣賞。欣賞是有效實施教育的態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學會傾聽的基礎上,欣賞學生,不僅欣賞優秀學生的優秀品質,而且,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缺點和失誤。在實際工作中,幾乎每個老師都能作到對優秀學生欣賞,但是對差生的欣賞就幾乎沒有人認同了。作為一個班主任,要對所有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對差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在具體的工作中,我經常贊美學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班學生楊猛(化名),經常自由散漫,不思進取,學習成績差,習慣差,對自己沒有信心。在多次的交談中,我了解到他曾在初中時參加演講比賽,得過一等獎,還曾經參加青少年夏令營,獲得過有關領導的接見。我利用班會的時間,讓他在班級里演講,獲得了成功。幾個同學的發言熱情洋溢,贊美他演講的風度,贊美他演講的語言,贊美他演講說理透徹、邏輯嚴密,贊美他思想性強,贊美他知識豐富、視野開闊。在老師和學生的贊美中,他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做人的尊嚴。從此,他改變自己,終于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困境,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摘 要】傾聽是孩子的一項重要的學習技能,缺乏傾聽習慣和傾聽能力,會影響孩子今后學習的有效性。學前階段的孩子受年齡特點的影響,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沒有傾聽別人說話的耐心。所以,讓孩子學會傾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會給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使孩子終身受益。作為父母,應做孩子學習傾聽的榜樣,教給孩子一些傾聽的禮儀,給孩子創設適宜的傾聽環境,從多方面訓練孩子的傾聽能力。
關鍵詞 傾聽;榜樣;禮儀;環境;能力
傾聽是一項重要的學習技能,是孩子入小學后有效學習的保證。孩子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只有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話,傾聽同伴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會造成孩子將來學習的障礙。因此,父母在平時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訓練孩子的傾聽技能,提升孩子的傾聽能力。
一、父母要做孩子學習傾聽的榜樣
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首先父母要有傾聽習慣。父母在平時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不要隨隨便便打斷孩子的話,要做一個耐心的聽眾,多和孩子聊天,做專心聽對方講話的表率。如孩子想要告訴父母在幼兒園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因為自己要忙家務而嫌孩子啰嗦;當孩子說話不夠流利而吞吞吐吐的時候,父母要耐下性子,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孩子把想說的話說完。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在孩子想講話的時候,父母認真傾聽,長此以往,孩子必定會學習父母的樣子,耐心傾聽父母講話,傾聽的習慣和能力就在雙方的互動中逐漸建立起來。所以,在家庭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孩子的話語,做孩子學習傾聽的榜樣。
二、教給孩子一些傾聽的禮儀
孩子不能認真傾聽,與他不知道如何去聽有一定的關系。父母應有意識地教給孩子一些傾聽的禮儀,這是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提高孩子傾聽能力的重要保證。首先讓孩子懂得: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眼睛要看著說話的人。幼兒園里常教孩子說的“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仔細聽”在訓練孩子上課常規的同時,就是教給孩子傾聽的禮儀。其次要告訴孩子:當別人說話時,我們不能亂插嘴,要靜靜地聽別人把話說完。兒歌“要說話,先舉手”也就是要培養孩子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耐心聽別人把話說完的習慣。第三,不做無關的事情。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而表現欲卻很強。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形: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喊“我、我、我”,當老師請其中一個孩子回答時,其他孩子都熱情頓失、唉聲嘆氣、心不在焉,有的甚至做起小動作,講起悄悄話……根本顧不上聽講,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別人講話時,我們不要做無關的事情,學會尊重他人。
三、創設適宜的傾聽環境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較差,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如處于嘈雜環境中的孩子是不會認真傾聽的。所以,為了讓孩子學會傾聽,父母應努力創設溫馨安靜的傾聽環境。一要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父母要做民主型父母,充分尊重、理解、欣賞孩子,多與孩子交流,做到與孩子情感上相交融,使孩子樂于和父母親近,營造和諧、愉悅的家庭氣氛。在這樣寬松、平等的氛圍中,孩子才能愿意傾聽、學會傾聽。二要創設靜謐的物質環境。如在家里為孩子開辟一個傾聽角。孩子在家時,家長可以為孩子播放一些優美動聽的歌曲、生動有趣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對表現欲強的、愛插話的孩子進行適當控制,讓他們明白只有認真聽,然后才能說得更多。對于那些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要提醒他們不要走神,積極參與傾聽活動。
四、多渠道訓練孩子的傾聽能力
1.聆聽自然,激發傾聽興趣
親近大自然是人類的本性,更是幼兒的靈性。大自然有著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淅瀝淅瀝的小雨聲、嘩啦嘩啦的流水聲、腳踩落葉的沙沙聲、樹葉隨風搖曳的唰唰聲、各種動物的叫聲(如蟬鳴、鳥叫)、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如汽車的嘀嘀聲、火車的轟隆聲),等等。所有這些,都會使孩子心曠神怡,孩子自然會興趣盎然地去傾聽。
2.借助故事,培養傾聽習慣
孩子都是在故事中長大的,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特性。而講故事也是我們每個家長都能做到的。幼兒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情節生動有趣,是孩子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所以父母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陪陪孩子,多給孩子講一些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具體、生動,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如動物故事、生活故事等,讓孩子在積極地聽故事的過程中慢慢養成傾聽的習慣。當然,父母在講述故事的時候,可以不時地提出一些小問題,讓孩子在聽故事時開動小腦筋。同時,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聲音、語調,并利用表情、動作等體態語言來調動孩子傾聽的積極性。
3.運用游戲,提高傾聽能力
游戲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動,也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在游戲時,因為孩子十分投入,所以跟孩子說話,孩子樂于接受,也樂意傾聽。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生活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各種親子游戲,使孩子在玩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傾聽能力。如:在游戲“小小錄音機”中,父母和孩子可以輪流扮演錄音機,把聽到的一句話、一種聲音原封不動地進行復述、模仿。復述正確、模仿像樣,可以親一下以示獎勵;反之,說明錄音機壞了,需要修理,可以點點鼻子、拍拍肩。在這個游戲中,由于父母和孩子處于平等的地位,孩子會興趣盎然。在“改錯”游戲中,父母故意說一些錯誤的語句,讓孩子來糾正,如“小雞喜歡吃小魚”、“老鼠抓了一只大花貓”等等。另外,我們還可以自編一些如“說相反”、“誰多了、誰少了”、“我說你做”等游戲。這樣,通過有趣、愉快的游戲,孩子傾聽的興趣被激發了,傾聽能力也逐漸提高了。
我是一位剛入幼教行列的新成員,幼兒對于我來說是陌生的,面對孩子的哭啼聲,我手足無措,面對孩子的歡笑聲,我卻不能明其由。光陰流轉,時間飛逝,在和孩子相處的這段時間里,我深深地感到一個幼兒教師的責任重大。為了更加快速地進入到工作狀態,我每天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知識文化素養,向優秀教師學習。終于,在反思中我懂得了,只有我們真正地了解孩子的想法,知道他們的需求,明白孩子所表達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和孩子拉近距離。那么傾聽孩子的聲音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只有認真地傾聽他們想法,才能更好地伴隨幼兒共同成長。
我們接收外界信息、了解這世界是從傾聽開始的。學會傾聽,是一種美德,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真正的教育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幼兒就是在傾聽中成長起來的,通過傾聽他們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在傾聽中培養幼兒的成就感,激發幼兒表達的興趣,引導和幫助把話說完整,能準確表達有關的意思。
幫助孩子共同的成長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斯坦納定理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納提出來的,它的意思是:在哪里說得愈少,在哪里聽到的就愈多。上帝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張嘴巴,目的是讓我們多聽少說。只有耐心地傾聽別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說得過多反而成為人際交往的障礙。
著名的記者馬可遜曾訪問過不少著名的成功人士,他說過:“許多人之所以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是由于他們不注意傾聽別人的談話。這些人只關心自己要說的是什么,卻從不打開耳朵聽聽別人所說的……”
其實,不只是大人物喜歡被人傾聽,每個普通人都需要一個靜靜聆聽自己的聽眾。有這樣一句話:很多人找醫生,并不只是為了看病,他們所要的,有時候不過是個靜靜的聆聽者。
如果你對別人的話感興趣,并且耐心地聽下去,那么你就很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耐心傾聽不僅是尊重別人的一種表現,也是解決人際糾紛的高明手段。傾聽就像劑,能夠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又像疏通機一樣,讓那顆被不滿和憤怒充斥的心頓時順暢。
美國有一家電話公司,曾經碰到一個很難對付的客戶。這位客戶不滿意電話公司的服務質量,對相關工作人員破口大罵,怒火中燒并威脅要拆毀電話;他揚言拒付通話費用,說那種繳費是不公正的;他寫信給報社、消費者協會,到處說電話公司的壞話……
電話公司不想被這個麻煩事纏著,就派人去和那位客戶交涉。說是交涉,實際上是想勸說對方不要繼續鬧下去。盡管被派去的那個人思維敏捷,口才很好,盡管他擅長擺事實、講道理,把對方說得愧疚難當,無言以對,但他就是無法消除客戶內心的不滿和憤怒,結果那個客戶鬧得更加厲害。
無奈之下,電話公司又派去了一個調解員。當客戶怒斥電話公司及相關人員時,他沒有據理力爭,而是靜靜地聽著,同時用“是”、“嗯”等詞作簡單的回應,對客戶的遭遇表示同情,讓他盡量把不滿發泄出來。
客戶嘮叨了3個小時,調解員傾聽了3個小時。此后,調解員還登過兩次門,繼續聽客戶發泄不滿。當調解員第四次上門傾聽時,客戶對調解員以禮相待,他表示不會繼續追究下去了,他將撤銷向有關部門的申訴。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位客戶表面上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實際上是想獲得一種尊重。當他從第二位調解員那里獲得這份尊重后,內心的委屈和不滿也就消除了。調解員沒有費盡口舌地勸說對方,他只運用了傾聽的手段,就順利疏導了客戶的不滿情緒,使客戶感到受到了尊重,最后也得到了客戶的尊重。
說得太多就能勸服別人嗎?答案通常是否定的,至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說話多并不一定有說服力。與其滔滔不絕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不如給別人多一點說話的機會,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
語言是人們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達到交流目的的一種交際工具。語言最簡易的方法就是交談,而交談建立在聽的基礎上,沒有聽,就不能說,英語學習也不例外。而且,在現在中學英語考試中,聽力的比分占得越來越重。但很多同學對聽到的話語反應遲鈍,別人朗讀,口語速度稍快一點就聽不懂,在聽力測試中就得不到高分,從而影響到英語的總成績,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聽力技巧、提高英語聽力能力成為我們重要的任務之一,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傾聽。
首先,要培養學生根據聽力材料由聽到模仿的能力。在訓練學生聽力時,我們可以從最基本的語音練習,讓學生循序漸進,著眼于基礎。就是從手頭的課本開始,聽課文錄音,反復聽,認真聽,注意模仿,用心記憶,并跟老師或錄音機進行糾正,一遍不行聽兩遍,直到做到每個詞每個短語都能聽懂。慢慢脫離課本,并能跟讀。再就是選擇合適的材料一句一句的模仿,因為讀和聽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很多人聽不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會讀。所以如果解決了讀的問題,保證發音及各種語音現象是正確無誤的,聽就不會存在太大問題。語音練習是聽力訓練的專門練習,可以使學生發好音,讀好單詞、短語和句子,所以要培養學生練好重音、語調,辨別清楚不同的發音或讀音。在訓練聽的過程中,我們要給學生以具體的方法指導,介紹正確的聽的方法或技巧,提出明確的要求。特別是聽錄音的單詞發音時,要向學生強調不要一聽見音就急于開口模仿、跟讀,一定要先聽準、聽清楚之后再開口模仿。要向學生講明白如果開始單詞讀不準,會影響以后的語言交際,一旦錯音成了習慣,以后要糾正起來就很困難。因此,要求每個學生在聽音時,都要仔細靜聽,辨清發音,認真模仿,大膽練習,在聽懂了最基本的語音語調后,才能為做好下一步的聽力題打好基礎。
其次,要培養學生根據聽力材料做題的能力。中考或高考中,聽力所占的比重較大,所以在聽懂了基本的語音語調后,就要進一步的練習聽力題了。但是,有些學生的詞匯量不足、語法不過關是影響他們聽力水平的一個重要障礙,在聽力訓練中,如果遇到的生詞太多,就很難聽懂整篇文章大意。同樣,沒有一定的語法分析能力,即使聽懂了單詞,也未必能快捷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所以,必須讓學生記住盡可能多的單詞,并牢牢掌握語法的特點。教育學生平時要多聽聽英文歌,看看英語新聞、英語短文,欣賞經典英文電影,了解西方文化、風土人情或科技信息等。在接觸上述英文資料中,不需要字字句句聽懂看懂,能明白大意即可,目的是快速了解西方文化及語言習慣,并擴大自己的詞匯量。聽的時候要專心,聽力練習時是用耳朵對單詞的再熟悉,另外還要關注一下常用的單詞。外國人說話不是每一句都用我們不懂的單詞說的。聽不懂的往往就是最常用的,而且是我們已經掌握了的單詞。只是它們在常速、連讀、略音下使我們以為是生詞而已。在做聽力題時,我們既要對所聽材料理解,儲存,還不能中斷聽的過程,既要集中精力聽,又要注意用心記,捕捉主要信息。對于不會作答的,立即暫時擱置,準備聽新的題目。切不可因為一個詞聽不清,就停下來琢磨一陣,這樣,等反應過來時,錄音的播放已經過了好幾句,弄得顧此失彼。在聽音過程中,必須眼耳并用,也就是一邊用耳聽,一邊用眼瀏覽選擇項進行分析和歸納,做到聽與瀏覽相結合、聽與思考及記憶相結合。對于有些讀兩遍的聽力材料,最好第一遍聽大意,邊聽邊記,記錄要重點突出,如材料中出現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等,第二遍再做題。如果第一遍沒聽清,可在第二遍放音時集中精力捕獲相關信息,全力以赴根據記憶和題目完成未做完的單詞、句子和選項。我們應當讓學生掌握聽的技巧,讓學生能根據已有的知識內容對所聽內容進行預測和推斷談話內容的習慣,這也就是在培養學生的語感,要讓學生養成全面理解的習慣。教育學生不要去糾纏某一個單詞的意思,要抓住主要句子,聽清作者的思路和意圖來理解文意。還要讓學生養成聽記的習慣。在訓練時,要求學生在聽時,還要記錄下所聽材料的重要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以便能夠正確理解文章內容。最后,要養成推測習慣。有時說話者的意圖隱于文章之中,因此要求學生具備根據文章表面文字,對說話者的目的有準確的推斷能力。
最后,要督促學生多聽多練。提高聽力技能的根本途徑在于多聽并會聽。我們教師要幫助提供好的聽力材料及保證足夠量的訓練,調動起學生的熱情,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訓練與娛樂相結合,盡可能地多抓住機會,持之以恒地進行大量的反復練習。學會傾聽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聽,平時有事沒事都聽,讓英語時刻圍繞著你。只有這樣,你的聽力才會不斷提高。
總之,學好聽力是學好英語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必須加以重視,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學生在做聽力訓練時,要不緊張,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知難而進,要堅持,要有耐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語聽力的提高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