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第1篇

      一、問渠哪得清如許——尋找學習成語的源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肯定地指出:“如果學生沒有學習愿望的話,我們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設想都將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豐富多彩的成語故事就是學習成語的源動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

      來自神話傳說的成語故事,帶領學生走進遠古時代。“開天辟地”“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些成語帶著學生走進神話世界,感悟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他們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學習他們不畏艱難險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意志。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在簡短精辟的故事中寄予深刻的道理。“拔苗助長”告誡人們不切實際地辦事則欲速不達;“亡羊補牢”提醒人們出了問題以后要積極想辦法補救,“猶未晚也”;“買櫝還珠”“坐井觀天”“刻舟求劍”……這些寓言故事激發學生的思維,點燃了他們智慧的火花。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則帶領學生走進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認識一個個名垂千古的歷史人物,記憶一個個真切的歷史故事。“完璧歸趙”“負荊請罪”是藺相如的智勇雙全、寬容大度,亦是廉頗的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三顧茅廬”是劉備的求賢若渴,亦是諸葛亮的才華出眾,等等。

      低年級時,筆者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們播放成語故事磁帶。孩子們是最愛聽故事的,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中,他們得到了知識的啟蒙,激發了閱讀成語的興趣。此時,筆者再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成語故事,學生多渠道地(班級圖書角、校園圖書館、市圖書館、電腦網絡)吸收成語的精華,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實現“聽成語—讀成語—講成語”的學習流程。“講成語”可以是講成語故事,可以是說成語含義,可以是“說謎語猜成語”(如彩電——有聲有色),可以是“說情境猜成語”(如體育課上,體育老師組織游戲,同學們紛紛舉手表示要參加——爭先恐后),可以是“我說成語你來演”(如一人說“捧腹大笑”,一人把成語表演出來)等。

      二、兒童急走追黃蝶——探究成語特點,積累課外成語

      在學生情緒飽滿地渴望學習更多的成語之時,我們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成語,探究成語特點,積累豐富的成語。自學成語主要以課內知識為范例,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和詞匯量。

      例如學習了“冷嘲熱諷”“驚天動地”等成語后,孩子們發現了這些成語的特點:其中含有一組反義詞。我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去搜集含有一組反義詞的成語。同學們的熱情十分高漲,短短三天時間,他們搜集到了“逢兇化吉”“舉重若輕”“積非成是”等數百個成語,真是“積少成多”啊!

      一學期下來,學生在大量的積累探究之后,給成語歸了許多類,如含有一組近(反)義詞的成語、來自歷史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的成語、形容春天(夏、秋、冬)的成語、“驚天動地”式的成語、ABCC式成語、AABB式成語、ABAB式成語……歸類整理以后,我們還組織了各類比賽,如“成語接龍”比賽,“巧用成語編故事”比賽,巧編成語謎語比賽,成語手抄報比賽……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增強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學會了合作、分享、交流,形成了積極健康的團隊意識。

      三、百花齊放春滿園——形式多樣的成語交流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教學建議中提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成語教學也是一種綜合性學習活動。在掌握大量的教科書以外的成語后,我們組織學生重新走進課堂,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展示、推廣自己所掌握的成語,交流彼此的學習情感與體驗,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共同發展。

      交流成語主要以活動課的形式展開,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活動,擴大了學生交往的范圍,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引導學生超越自我。教師有責任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因此必須動員學生全員參加活動。首先提出活動內容與目標,至于怎么做、如何表現,讓學生自己做主張,以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原則,其操作基本順序為:自由選詞、自主合作、自制道具、自愿展演。

      1.自由選詞。筆者要求學生從自己掌握的大量成語中,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出適合自己展示的成語來講、來寫、來演、來畫、來猜。“小小故事大王”可以選擇故事成語,如“亡羊補牢”“葉公好龍”;小畫家可以選擇“鳥語花香”“怒發沖冠”之類適合作畫的成語;小導演與小演員們適合選擇故事情節性比較強的成語,如“狐假虎威”“買櫝還珠”等……由于選材比較自由,范圍較廣,不拘泥于文本課程,能激發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使學生能主動探求知識,發現新知識、新信息以及提出新問題,體現了一種創新性學習。

      2.自主合作。在成語交流活動課上,學生可以“個體戶”的身份獨自參與,更多的則是自由組合成學生小組參與:說成語故事的同學可以與畫成語故事的小伙伴合為一組,也可以與小書法家配合;“我來表演你來猜”必須選擇配合最默契的小伙伴一起合作;表演成語故事的這更需小組合作了,誰當導演、誰是主角、誰是配角,都由學生自己斟酌決定。有了自己選擇合作伙伴的機會,學生顯得特別興奮、激動,為使自己組的成語推廣成功,人人獻計獻策,學生既是策劃者,又是導演,還是演員,還擔任道具師的工作,表現非常積極、投入。

      3.自制道具。筆者要求展演成語所需的一切道具均由學生自己設計制作。這樣,學生不僅要動腦,更要動手操作,調動了一切能調動的因素來使展演更精彩、更成功。有的小組排演“狐假虎威”,學生做了栩栩如生的動物頭飾;有的小組排演“鑿壁偷光”,要制作房子圍墻,學生反復試驗,用木板做,用泡沫試,用硬紙板做,甚至把黃磚都搬來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才決定用硬紙板剪裁、畫畫、上色,在粘在泡沫磚頭模型上,這樣做成的墻特別逼真……自制道具的整個過程恰恰也是孩子們磨練意志、鍛煉能力、創新思維的過程,使他們和教師一起成為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

      4.自愿展演。學生都希望能展示自己的才華,特別是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后,大家爭先恐后地上臺表演,展示自己所選的新成語。臺上是一張張漲得通紅的小臉,臺下是不時響起的熱烈的掌聲,他們那繪聲繪色的語言、充滿童趣的表演以及對成語的情感投入,激發了學生對成語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使原本枯燥的成語教學一下子鮮活生動起來。

      贊科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形式多樣的成語交流方式觸發了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中,樂此不疲。

      四、絕知此事要躬行——加強習作,運用成語

      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第2篇

      活動目標:

      ⒈鞏固學過的成語,提高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⒉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⒊培養學生整理復習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活動準備:

      ⒈準備好投影儀、投影片。VCD及光碟。

      ⒉準備答題紙若干張。

      ⒊讓學生給自己的隊起名并設計口號。

      ⒋收集各類成語。

      活動過程:

      一、⒈導語:成語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我們在說話和寫文章時恰當地運用成語,可以使語言增色添彩。今天我們來進行一次成語擂臺賽,大家有沒有信心奪取擂主的寶座?

      ⒉邀請班中的“小博士”一起作裁判。

      ⒊各小隊自我介紹。

      (挑戰隊、智慧隊、開心隊、開拓隊、創新隊)

      二、競賽:

      第一關:比誰接得長

      出示遮蓋的5個字,每小隊選一個,以上面的字為開頭,開火車每人說一個成語,看哪個隊的火車接的又長又好。(一個得10分,時間1分鐘,)

      投影出示:千、無、不、大、天

      第二關:比誰寫得多

      數字王國的成員不計其數,它們爭先恐后來到成語王國安家落戶,形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成語小天地。請每個小隊在答題卡上寫出帶有數字的成語。(寫出1個10分,時間兩分鐘)

      第三關:比誰找得準

      大家都喜歡小動物,成語王國的動物千姿百態,瞧,十二生肖都來了,可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大家幫他們找到屬于自己的家。看哪個隊找的又快又準,在答題卡上寫出。

      投影出示十二生肖圖及成語填空。

      ()目寸光亡()補牢九()一毛殺雞嚇()生龍活()鶴立()群

      守株待()()急跳墻()騰虎躍打草驚()()到成功人怕出名()怕壯

      第四關:比誰演得像

      每隊派一人上臺抽兩張卡片,然后用動作或啞語表演,其他隊員猜一猜他演的是什么成語。每個詞可在20秒內猜兩次,猜不出,其他隊可幫著猜。猜對一個50分。

      猜對后出示成語:

      自言自語愁眉苦臉一刀兩斷井底之蛙

      拔苗助長掩耳盜鈴東張西望愛不釋手

      目瞪口呆手舞足蹈

      第五關:比誰說的多

      抽卡片按要求說成語。時間兩分鐘,說不出,其他隊可以說,每個10分。

      ⒈走進植物世界,那里郁郁蔥蔥、碩果累累,令人賞心悅目,請說出你知道的帶有植物名稱的成語。

      ⒉中華上下五千年,名人典故真不少,請說出含有寓言、歷史故事的成語。

      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各異,風光迷人,請說出以四季景色為內容的成語。

      ⒋有些成語結構比較特殊,如:日日夜夜,請說出這種結構的詞。

      ⒌這是一段風景如畫、險峰林立的畫面,請說出與畫面景色有關的成語。(看錄像說成語)

      三、總結:

      ⒈每隊用一、兩句話說說今天的感受,必須用上一個成語。

      ⒉統計得分,為擂主小隊發獎,其他隊發紀念品。

      ⒊教師小結:

      同學們,老師看到你們的出色表現真為你們高興!這次活動由于大家踴躍參與、團結協作,不但鞏固了一些已經學過的成語,還新學了不少成語。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時時處處積累運用成語,讓成語伴我們一起成長。

      齊讀兒歌:

      同學們,攜起手,成語擂臺顯身手,

      你也說,我也說,成語魅力真不小,

      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第3篇

      關鍵詞:英語習語:英美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語言是人在勞動中創造的,習語是語言特征的集中反映,是文化的載體,習語又是語言的精華。習語一詞的含義甚廣,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詞組,其蘊含的意義往往不能從詞組中單個詞的意思推測而得。習語通常包括成語、俗語、格言、歇后語、諺語、俚語、行話等。其表現形式音節優美,音律協調,或含蓄幽默,或嚴肅典雅,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妙趣橫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習語是語言的精華,它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內涵。語言是為人類各種活動服務的,而習語恰好生動地反映出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廣義的習語包含比喻性詞組、俚語、格言、俗語、諺語、典故等,是語言發展的結晶。英語語言歷史悠久,包含著大量的習語,它們或含蓄、幽默、或嚴肅、典雅,不僅言簡意賅,而且形象生動,妙趣橫生,給語言增色不少。

      二、英語習語中隱含的歷史背景

      1、羅馬帝國時期產生的習語。

      公元前49年,羅馬執政龐貝和元老院共謀進攻愷撒。當時愷撒的領地和意大利本部交界處有條小河Rubicon。愷撒不顧一切,悍然率領軍隊渡過此河與龐貝決戰。在渡河時他說“The die is cast.”骰子已經擲下,表明義無反顧。過了河,他還燒毀了渡船,(bum the boats)逼得士兵毫無退路,只好勇往直前,打敗了敵人。

      就是這樣一段歷史故事,在英語中留下了幾個常見的習語:cross the Rubicon(渡過魯比肯河)喻意決定冒重大危險,采取斷然行動;burn one's boats(燒掉自己的船)表示破釜沉舟的決心;The die is cast(骰子已經擲下)預示著事情已經決定,再也不能改變。

      2、a baker's dozen:面包師的一打

      典故:15世紀,英格蘭出售面包是論“打”(一打十二個)的。那時面包師的名聲很壞,面包常不夠份量。因此,官方立下法規:凡出售不夠份量面包的面包師要受重罰。手工造的面包很難每個重量一樣都合標準,面包師為了避免受罰,每打面包再增加一個,故有a baker's dozen=13之說。又有人說,面包小販以一打(12個)的價錢購進13個面包,其中一個作為贏利。

      3、a bed of roses:安逸的生活;舒適的生活;玫瑰花壇

      典故:玫瑰花是英格蘭的國花。自古以來,玫瑰花被西方人看得特別高貴,它不僅被當作歡樂、安逸、榮譽、幸福的象征,而且被譽為盡善盡美的典型。相傳古羅馬人炫耀其生活的極度豪華舒適和無比歡樂安逸時,常把玫瑰花撒在床上。本語a bed of roses便來源于此。本語常用于否定句中,多含有貶義。

      三、英語習語體現自然地理環境特征

      習語的產生與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密切相關。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曾一度領先世界;而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比喻花錢浪費,大手大腳,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漢語是“揮金如土”。英語中有許多關于船和水的習語,在漢語中沒有完全相同的對應習語,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暫時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奮力圖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東風”即是“春天的風”,夏天常與酷暑炎熱聯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燒”、“驕陽似火”是常被用來描述夏天的詞語。而英國地處西半球,北溫帶,海洋性氣候,報告春天消息的卻是西風,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西風頌》正是對春的謳歌。英國的夏季正是溫馨宜人的季節,常與“可愛”、“溫和”、“美好”相連。莎士比亞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詩中把愛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四、與有關的習語

      與有關的習語也大量地出在在英語語言中。在西方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美,人們信奉基督教,相關的習語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獄去)這樣的詛咒。

      現代英語中大量習語,源于宗教活動、儀式和《圣經》故事。《圣經》已然成為英美每一個家庭必備的讀物。隨著基督教義的傳播,《圣經》中的許多句子和短語被人們廣為傳頌,久而久之就成了習語。

      如:Drop in the bucket/ocean滄海一粟。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和希臘羅馬神話,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點)、meet one's waterloo(一敗涂地)、Penelope's web(永遠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棗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等。

      五、結束語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不僅僅只是書本上的語音和語法規則,還應包括對這種語言賴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及社會風俗習慣等知識的獲取。因此,如果不清楚習語的文化背景,或單從字面上進行解釋、翻譯,難免誤入歧途。

      我們學習習語絕不僅僅是為了掌握它的“認知意義或詞典意義”,而要了解語言詞匯特定的文化內涵,也只有做到對詞匯文化內涵及文化差異的深刻理解,才能更準確地理解和使用習語。習語不僅有助于英漢互譯水平的提高,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美國家的民族習慣和民族心理,所以學習語言離不開社會,離不開與之相關的一切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陳文伯.英語成語與漢語成語[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2

      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第4篇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特地設計了一些環節,專門對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筆者將其稱之為“語言文字游戲”。

      一、猜字謎

      學習“日晷”的“晷”這個字時,突然想起看過這個字的謎語,就順口說了出來:臺下處處明月光。沒想到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紛紛猜測,彼此商討,甚至拿出字典來找尋,課堂的沉悶氣氛頓時一掃而空。這給了筆者啟發,便搜集了大量字謎,利用課堂的“邊拐”或剩余時間讓學生來猜謎。時常已經下課了,學生還追在筆者的后面要問個究竟。

      簡單些的如:

      ①“他去也,怎把心兒下”

      ②座中無人

      難一點的如:

      ①發現四大錯誤

      ②媽媽

      【反思】猜謎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探尋的興趣。它像一根火柴,倏地就能點燃學生的熱情。為了猜出謎底,必須要想,有些時候一個個都想破了腦袋,卻樂此不疲。這至少比不去思考、被動地接受一切要好。當然我會給學生講一些猜謎的技巧,如恰當地拆字合字,根據字的結構推想等。

      二、查字典

      有感于學生作文中詞匯的貧乏,筆者想方設法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除了擴大閱讀外,勤翻字、詞典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若讓學生平白無故地去翻,他們可能沒那個積極性,筆者便借鑒有關材料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1.最低限量的組詞。如,給“信”組詞,至少八十個。也就是說,只要詞語中含有“信”字即可。為了寫夠限量,學生就必須去找字詞典幫忙。

      2.找同義詞語(限兩字)。如,盡可能多地找出含有“靜”字的詞語,至少十個。

      3.形近字組詞。列出一組形近字,讓學生去分辨。如:

      “瘁、粹、萃、啐、悴、翠、、、邸⒋恪

      形近字讀音并不全部相同,要準確地分辨出,不是那么簡單的事。

      4.選字連詞

      如:在括號內選填一個字與下面各字能分別連成一個新的詞:

      ①頭 家 族 信 敬 復 環 ( )

      ②生 水 才 門 兵 格 解 ( )

      【反思】這里的“查字典”,主要目的不是認字、識字,而是認詞、識詞、用詞,尤其是用那些文學色彩較濃的詞語。如含有“靜”字的詞語,以前學生很少了解“恬靜”、“靜謐”、“闃靜”等詞,現在至少知道了原來還有這樣的“雅詞”存在(如果擴展為含有“靜”意思的詞語,那數量就更大了)。詞匯量擴大了,才有可能改變寫出來的作文枯燥無味、如同嚼蠟的情況。

      為了調節學生的口味,筆者也會采用一些從電視上學來的方法以增加娛樂性,如“你比劃,我猜詞”,或者五六人一組,第一人寫出代表某一事物的詞語,以表演的形式(不許說話)轉達給第二人,依次進行,直至最后一人。這些活動使課堂氣氛活躍極了。學成語時,也完全可以做,同樣效果不錯。

      三、找成語

      大部分學生對成語知之甚少,許多之前學過的內容也基本上遺忘了。為了讓他們對成語產生興趣,筆者規定關于成語的練習是必備的作業之一,迫使、誘導學生不斷地去翻閱詞典。

      1.猜成語謎語

      ①門外告別

      ② 廣東人唱京劇

      ③ 海底撈金

      ④孕婦逛街

      2.分類找成語(一些熟語也可算)

      ①分別找出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十字成語各不少于二十個(當然越多越好)

      ②找出含有“花”、“春”或首尾是疊字(如“彬彬有禮”、“文質彬彬”)的成語不少于五十個(越多越好)

      3.成語接龍

      以任一成語開始接下去,要求后一成語的第一個字必須與上一個成語的后一個字相同,不能是諧音。

      4.用成語寫話

      寫一段話,要求每一小句話都至少用一個成語。

      【反思】關于分類找成語,還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如出于歷史故事的成語、出自寓言的成語、含有“積累”意思的成語等等。用成語寫一段話,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熟悉成語,不一定要準確無誤地使用成語,頭腦中有使用成語的意識,有豐富的成語儲備,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恰當地運用成語。學生接近成語的叢林,迷惑、好奇于森林的浩瀚,漸漸地便喜歡上看風光旖旎,聽濤聲陣陣,品參天聳立,悟行云流水。

      四、學說話

      此項主要為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一般是臨時給材料,要學生站上講臺,自選一個角度說說自己的理解或看法,要有明確的觀點,時間不超過三分鐘。材料分這么幾類:一是含有哲理的短文,二是時事新聞或社會上新近發生的令人思考的事情,三是名人名言或影視劇中人物的臺詞。如:

      ①有一句話這樣說:“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習的苦痛是終身的。”對此你如何理解?

      ②日本悍然將國有化,妄圖占有我國固有領土,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打算怎么辦?你同意打砸日系汽車嗎?

      【反思】學說話,就是在學生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要他針對材料說出自己的認識。這是有一定難度的,不僅在于要在極短的時間內組織好語言,然后清楚地表達出來,讓別的學生能聽懂,還在于我特地鼓勵臺下的學生挑刺般地詰問(我也會加入反問的行列),往往會使臺上的學生手忙腳亂,無以應對。我認為這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也迫使學生去關心時事,留意傳媒報導;同時還引導他們去思考人生、思考社會、思考自然和世界。哲理短文或有意味的人物語言,在啟智的同時,也會慢慢地引導學生檢視自己、反省自己、改正自己,以獲得修養或道德上的提升。

      關于“說話”,并不限于以上較為嚴肅的方式,也會穿插一些娛樂性較強的“節目”,如學相聲中的正話反說,或者說話時不得出現某一個詞等等。

      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第5篇

      【關鍵詞】文化差異 成語 翻譯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對于語言的使用有著重要意義,先領會文化必將有助于了解這門語言。文化不僅包含了人類在發展歷程中創造、積累的物質財富,而且包括世代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猴”文化

      中國人過春節的時候,都會聯想起當年的生肖。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漸漸對中國的生肖文化產生了興趣。不僅在中國,世界很多國家都發行當年的生肖郵票,以表達對中國農歷新年的祝福。

      1.中國文化中的“猴”文化。猴年了,先來看看中國的猴文化。長久以來,猴子被中國人視作吉祥物,它的吉祥之意在于與古代爵位之“侯”同音。猴子的形象深入中國人的心,可以說是因為吳承恩整理創作的《西游記》,該小說塑造了孫悟空這一神猴形象。孫悟空勇猛、樂觀,卻又叛逆,護送唐僧西天取經,歷經八十一年,終于修成正果。跟美國電影里的蜘蛛俠等超級英雄一樣,孫悟空就是說中國文化中英雄的化身。

      2.西方文化中的“猴”文化。在中國文化中,猴子被用來形容靈活、聰慧的人,具有褒義。而在英語中,如果你用“a little monkey”來稱贊西方小孩的話,他可能不會高興。因為在英語中,“little monkey”有“淘氣鬼、搗蛋鬼”的含義,而非夸獎“聰明、機靈”的用法。因此在英語中,monkey多與頑皮、淘氣的形象有關。

      二、漢語和英語中與猴子相關的成語和習語概況

      漢語成語言簡意賅,多具有較為固定的形式,大多數都含有明顯的感彩。成語往往源于古代流傳下來的故事,因此從文化角度看漢語成語翻譯就顯得尤為重要。

      1.漢語中與猴子相關的成語概況。在漢語中,有不少關于猴的成語。例如,朝三暮四,成語中雖沒有“猴”字,說的卻是養猴人與猴子的故事,現用來比喻變化多端、捉摸不定。沐猴而冠,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以譏諷依附權貴竊取名位之人。樹倒猢猻散,比喻有權勢的人一,依附他的人就跟著散伙了。

      這些都已經成為中華文化寶庫的重要內容。

      2.英語中與猴子相關的習語概況。

      To monkey around鬼混,胡鬧。

      It is very dangerous to monkey around in the factory.

      在工廠里胡鬧是非常危險的。

      Monkey business搗鬼;惡作劇。

      You must stop the monkey business if you don’t want to get into trouble.

      你要是不想惹麻煩,就不要干那些非法的事。

      To 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愚弄、戲弄某人

      It is impolite to 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 in public.

      當眾愚弄某人是不禮貌的。

      Monkey see, monkey do跟風,趕潮流

      It is a case of monkey see, monkey do. He does everything that his brother does.

      他就是東施效顰,他哥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在上述句子和詞組中,monkey大都跟“搗蛋、胡鬧、捉弄”的意思相關。

      三、漢語和英語成語、習語的異同之處

      成語是從古沿用至今,經過提煉積累而來的,很多成語能在英語中找到相對應的習語。把中文中的成語和英文中對應的習語排列出來,進行對照分析,不難發現:漢語成語多來自于古代經典著作,大都可以找到出處,英語習語多源于口頭流傳,很難找到出處。漢語成語在用詞上保留著古代書面語的莊重、典雅,英語習語則多具有口頭語的用詞和結構特點。漢語成語多來自于古代經典著作,用以說明一個道理,英語習語則以小動物和生活中的某一現象為借寓,闡明一個立論。雖然漢語成語和英語習語有著諸多的不同,但卻都文字凝練,言簡意賅;生動形象,寓意深刻。

      四、漢語成語的翻譯技巧――以與“猴”相關的成語為研究對象

      漢語成語,往往源于歷史故事,寓意往往不是其字面意義。成語結構緊湊,詞序不能任意變換,成分不能隨便更換。下面我們就以與“猴”相關的成語為對象,探討其翻譯技巧。

      1.同義習語借用法。有些漢語成語和英語習語在結構、內容和感彩上都相符合,有相同的含義,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直接借用來翻譯。

      殺雞駭猴,本意是殺雞給猴子看。在英語中,有句習語“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字面意思是打狗給獅子看,讓獅子知道厲害。但是它要表達的意思跟漢語中的殺雞駭猴不謀而合,所以,我們可以借用英語的同義習語進行翻譯,而不是按照字面意思逐字翻譯,這樣更符合英語的文化背景,能讓英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其內涵。

      猴年馬月,指期盼的事情遙遙無期。而英語中有相對應的說法“Donkey's years”。這里的years其實是來自ears,因為驢的耳朵長,所以donkey's ears就指代很長的時間,后來演變成donkey's years意思不變,也是因為驢的壽命普遍較長。

      2.直譯法。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譯。前提是直譯過去不會引起歧義或造成不解。

      沐猴而冠:獼猴戴帽子。在翻譯該成語時,因為成語本身的意思已經非常明了,我們可以將其翻譯成“a monkey with a hat on”,這樣,不僅能簡單直白地表達漢語成語的意思,而且還能生動逼真地將其神情態度表現出來。

      3.意譯法。有些成語如果采取直譯,外國人可能會感到迷惑不解,但卻在英語中無法找到具有相同含義的習語,則可采取意譯策略,用簡單直白的語言將成語的意思傳遞出來。

      五馬六猴:形容不守規矩、不受管束的人。這個短語,我們在英語中找不到可以借用的同義習語,但是其表達的意思卻很簡單,因此我們可以將其翻譯成“Undisciplined person”,既能表達清楚漢語成語的內涵,又符合英語的文化及語法特征。

      4.增添法。樹倒猢猻散:有權勢的人一,依附他的人就跟著散伙了。可譯成“Once the tree falls, 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手忙腳亂”的意思,是譯文中增加的成分,增加之后形象生動,譯文栩栩如生。

      縱觀以上漢語成語的英語翻譯,不難發現,雖然兩種語言中使用的動物可能不同,但所表達的意思卻是尤為相近的。這就是充分考慮了譯入語――英語的文化特征,采取了符合其特點的翻譯方法得到的譯文。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翻譯漢語成語時,找到英語語言中對等的表達異常重要。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 日韩 色 图网站| 亚洲第一二三四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久青草青青亚洲国产免观|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亚洲第一成年男人的天堂|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成AV人片久久| 亚洲天堂2016|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 欧洲 视频 伦小说|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V|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亚洲综合图色40p| 91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99亚洲精品卡2卡三卡4卡2卡|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91亚洲va在线天线va天堂va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