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感言怎么寫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我用一麻袋的錢上大學,換了一麻袋書;畢業了,用這些書換錢,卻買不起一個麻袋.
2.大學就像校門口的公交車,坐上車,去了又回,那是又開始了一個學期;坐上車,去了不 回,就畢業了。。
3.什么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他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
4.畢業我們默默的回首,才發現大學就這樣混完了!!
5.畢業了,有點想念以前的日子
6.大學從我身上爬起,穿上褲子對我說:“留下青春,你走吧。”
7.抱著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來睡覺,醒來后發現通知書變成了畢業證,證明我曾經在這里睡過
8.用四年的時間換一個心底永遠的回憶
9. 葉子的離開是風的多情還是樹的不挽留;你我的離校是人生的催促還是青春的不停留
10.人之將畢業 其言也善
11. 那些花兒,畢業以后還會不會開放了
12.今天天氣不錯, 明天沒有課。。。以后都沒有了。。。
13.我哭著到來,大家都笑了;我微笑著離開,大家都哭了!哎!這就是大學…
15.看著空蕩蕩的宿舍和柜子 總覺得還留下了什么 原來我留下了我對你們的思念
16. 畢業了,才發現大學生是個最好的職業。
17.母校是什么?你剛來的時候巴不得早點走,可真當你要走的時候又急切的希望能多留一兩天。。。
18.年輕的懶墮,惡夢一樣埋伏在彷徨的青春里,像裸露的傷口迸發炎癥然后潰爛•••
19.很多年后,我們把這個夏天叫做"那年夏天",但是那年夏天,我們曾笑得很美,很絢爛
20.再也不用逃課了,因為沒有課上了~~
21.幾個人用同樣的鑰匙,打開同一扇門。幾個人用同樣的目光,跟空蕩的寢室說再見。
22.畢業了,曾經那些不在意的人和事,現在想來多么珍貴...
23.和大學說再見,卻不跟青春道別
24.別離是一朵孤傲的云,下雨,讓她愛上了母校的土地
25.我們贏得起,輸的起,有什么可怕的!
26.即使不能親眼看你走,我也要面朝你離去的方向眺望遠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我們時常會因某些事或人產生新的想法,這時就可以通過寫感言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那么感言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四獎學金獲獎感言,歡迎大家分享。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下午好!
很榮幸我能獲得蘇州大智資訊配件有限公司提供的獎學金。在此,我首先要感謝我們的校企合作方蘇州大智資訊配件有限公司,感謝你們對我們學生的關注和關心,感謝你們提供給我們幫助。還要特別感謝我們學校、我們機電工程系領導的培養,感謝老師在專業方面的深入指導,感謝同學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給我的支持和幫助!
十分感謝公司提供的實習機會。實習,對于應屆畢業生的我們來說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以及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前的必經階段,實習也是對于我們三年專業學習的系統回顧和升華,對于我們將要走入社會的學生來說是一次熟悉社會,了解社會的好機會,所以實習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我在實習過程中受到了許多長輩和老師的重視和嚴肅專業地指導,使我更充分地理解了專業知識學習在實踐中的利用,進而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更好地掌握和運用專業技能。
然而我們的校企合作方蘇州大智資訊配件有限公司不僅為我們大學生提供了優秀的工作崗位,更為生活貧困、德智兼備的學生提供了優厚的獎學金,緩解大家的經濟困難,肯定大家的學習成績。
在我看來獎學金并不只是簡簡單單的錢,而是用千金難買的一份激勵,一種鞭策。透過獎學金,我看到的是師長的期望,得到的是公司的肯定。這使我感到非常自豪。通往人生目標的旅途中,獎學金只是一種鼓勵的形式,它絕不是你最根本的動力。我們要如何前進?答案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心中。腳踏實地,努力進取,生活不會辜負了你。
大學三年,是很又短暫的。在忙碌與充實中,時間總是過的很快。我相信大學三年是人生十分珍貴的階段,性格、習慣、素質可以在此養成。三年是一個不斷積淀的.過程,校園少了社會的喧囂,更多了幾絲平和,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深一層次的凈化,厚積薄發。我相信經過三年的積蓄,大家終將走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而這一切都需要貫串一根主線——“學習”,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積累。
亦莊亦諧,坦陳心跡
2015年11月22日,第一次跨界出演的馮小剛憑六爺一角獲得臺灣金馬獎影帝。頒獎晚會上,導演管虎替他領獎時透露:馮小剛在其逼迫下,下午四點半才用手機發來獲獎感言。接著他照本宣科道:“管虎導演臨行前,讓我一定寫一個獲獎感言,說萬一得了獎,我上臺總得代你說點什么。提前寫獲獎感言是件很奇怪的事兒,你可以在心里打個腹稿,但寫出來就變成了笑話;還有就是本來沒有期待,寫了心態就會有些變化,這種感覺很不好;但虎子苦苦相逼就斗膽寫了。說句得了便宜又賣乖的話,我應該拿最佳新人獎的,直接給我最佳男主角,往后就沒有進步空間了。要感謝評委們不問出身的肯定,我之前得到過一尊金馬,這次梅開二度再得一尊,剛好我姓馮,二馬馮,兩匹馬?!边B線時,馮小剛又幽默地說:“對專業演員很抱歉,說一聲得罪了,以后不演了。”聞此,臺下又是一片笑聲。
這提前準備的獲獎感言,先是十分坦誠地交的原因和寫時的心理感受;而就在聽眾剛剛進入其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他卻又祭出其慣有的幽默詼諧,巧引“得了便宜又賣乖”“梅開二度”等俗語后,再妙用拆字之法,以一種自我褒揚的方式,來表達對評委們的由衷感謝;而連線時,他仍然“得了便宜又賣乖”,這自讓人滋生出倍感意外的驚訝和驚喜。
自黑比襯,傾情贊美
2015年10月20日,在北京舉行的《老炮兒》“父子晴”主題會上,當主持人王剛請馮小剛評價一下“兒子”李易峰時,他一本正經道:“當管虎跟我說李易峰演我兒子的時候,我就在想,我這輩子沒帥過,孩子他媽得多好看才能填補我的長相??!”逗得人們哄堂大笑后,他繼續說:“片中他媽的遺像,實際是把好多好看的女人修到一起的一張照片,因為李易峰長得實在是太帥了。他不像我這么糙,也沒有那么娘,比較陽光,很有演戲天分?!甭犃T這樣的夸贊,王剛就主動挑事:“人無完人啦,馮導。難道這孩子就沒有讓你不滿意的地方?”馮小剛不假思索:“我對他唯一不滿意的就是兒媳婦太多。我原來以為有20萬吧,后來聽說有2000萬。卻從來沒帶一個回家,大概是怕我嚇著人家姑娘吧?” 聞此,李易峰則說道:“老爸沒準備紅包,我沒法帶??!”于是,現場笑聲不止。
對李易峰這個搭檔,馮小剛可謂極盡贊美:他先是自黑“我這輩子沒帥過”,故“片中他媽的遺像”得“把好多好看的女人修到一起”,以此來顯現李易峰長得實在帥氣;待王剛挑起事端,他則似貶實褒,再度自黑,借此比襯李易峰的長相之帥,粉絲之多。以嚴格著稱的馮導,竟不惜用一再自黑的方式來傾情贊美一個晚輩,人們于開懷大笑之時,想必也會油然而生出由衷的敬意吧!
設疑巧解,顯現謙遜
馮小剛在美國洛杉磯TCL中國大劇院門口留下了手印,成為首位留印此地的中國內地導演。留印儀式前的發言,馮小剛先是秀起了英文“Thank you for coming today”(謝謝各位今天來捧場),一片笑聲中,他特意感謝了妻子徐帆和兩個女兒,稱“她們讓我覺得拍電影更有意義”。儀式結束后,他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當被問及這次留印的感受如何時,馮小剛笑道:“很高興,但有多激動也談不上?!薄盀槭裁醇群芨吲d又不太激動呢?”面對記者的追問,他則玩起了慣有的幽默:“我在國內也印過,不過,這里的水泥特別稀,特別好?!倍旱糜浾吖笮螅盅a說了很高興的原因:“我以前也來這里找過星星,但中國的明星好像只找過吳宇森。以后大家來,也可以找到我的手印踩過去了?!甭犃T這自嘲中兼含自豪之語,人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作為首次留印好萊塢的中國內地導演,理應是既高興又激動,可目標高遠的馮導卻不怎么激動,感到不解的記者自然要予以追問。對此,他在直言“我在國內也印過”后,竟出人意料地從水泥這個角度來解說不怎么激動之理,繼而再以自嘲之語來表明高興之情。有此避重就輕、虛實相間之妙語,人們自能感知其詼諧風趣。
比喻逆挽,化解難題
為了吃個雞蛋,咱干脆學養雞;想要一本書稱心如意,干脆自己做編輯……
做編輯第一步干啥啊?選題!考慮初中生的閱讀量和接受力,以“情”字當家,祖孫情、母子情、父女情、兄弟情、姐妹情、同學情、社會情……這“情”可小可大,可潑可灑,就“她”!
第二步,選文。這一步想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首先,這本“嘔心瀝血”的書,要全員參與,怎么參與呢?于是,把這“情”字粗略分成五大塊――祖孫之間、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同學友誼、社會情誼,然后自愿組合,合作選文,且規定每類不少于20篇。寫“情”的文字鋪天蓋地,我想選文一定很精彩!
可實際的結果讓人慘不忍睹。我悲憤欲絕,孩子們這才“如臨大敵”,兩天后文字好歹湊齊。
第三步,排版。16K的,還是32K的?彩印還是黑白?頁面怎么設計?邊框怎么美化?小邊角插個什么小圖?要不要寫個閱讀感言?封面怎么處理?怎么樣把全班的身影穿插在里面?印刷時在校印刷廠業余印,還是我找朋友印刷成專業的?還有,印刷費怎么處理?最艱難的是:我們擅自編輯,會不會惹來什么版權問題?
我承認,我原本只想吃個雞蛋,最終卻發現順著線頭拽出比開養雞場還麻煩的問題。
寢食難安了好幾日,忽然就想,可否將一切推倒重來?或者干脆換一個主題――“俗世奇人”會是個很好的選材!
讀馮驥才的《俗世奇人》時,情不自禁地為那些市井英雄擊掌叫好。后來又發現許多類似記錄百姓傳奇的文章,比如將拉面拉得細到可以在一根針眼里穿15至20根的馮三峰,靠寫玄幻小說賺得1 200萬的網絡傳奇“唐家三少”,手工打造出強悍越野車的魏強……
最成功的教育是什么?就是讓每一個人有自信有專長且幸福地生活。而我身邊的孩子中考之后的境遇將會迥然有別,有的升高中繼續求學,有的將走入社會摸爬滾打。我不想用單一的方式來評定成功,也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幸福,但我能告訴他們成功的起點和幸福的心態。
聲音一:“我覺得劉老師的拐杖既是他身體的支點,也是他生命的支點,更是學生放飛理想風箏的支點?!?/p>
劉紅老師在我校上課,一開始學生不舉手,顯得拘謹壓抑,但這是常態。正如劉老師自己分析的那樣,六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課堂上大多羞于開口。但她不急不躁,循循誘導,帶領學生由淺入深,細細品味,硬是靠著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從沉悶走向活躍,從漠然走向激動。上面的聲音是學生談收獲時的感言,且不去討論學生語言的文學性和哲理性,單是學生現場產生的那種語言實踐與創造的沖動,再對照課堂一開始的情形,你還感覺不到拔節的聲音嗎?
真正的文學大師的語言是具有生命的靈性的,它有聲,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的,是應該細心地去體會、沉吟,并從中感受到語言趣味的。錢理群先生說:我們一再地強調語言的靈性、趣味、魅力,正是要從根本上調動起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果把生機勃勃的語言講得枯燥乏味,面目可憎,讓學生望而生畏,這就根本失去其本性了。劉紅老師是怎么調動學生去品味語言的呢?
她的方法很多,從實錄中可以去發現,僅舉朗讀為例:老師一開始的建議是表層的:“怎么才能讀好呢,提兩點建議:第一,放風箏是快樂的,所以這兩段文字的朗讀語氣總體上應該是高興的、歡快的;第二,朗讀時要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輕重緩急,覺得哪兒應該強調就讀得重一點兒,哪兒需要讓人回味就可以讀得輕、慢一點兒,把要表達的情感讀出來?!苯酉聛硪髮W生想象畫面去讀。后來又告訴學生“讀書要仔細,要聯系上下文合理想象,這才能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當學生有了表現的沖動時,她讓學生“坐著讀、站著讀、比劃著讀,隨便你們,讓我們讀出一位活生生的劉老師來”。在對“騰”和“泛”這兩個難以用準確語言表達意思的詞的感悟時,劉老師去除了理性的分析,借助自己的手勢與表情還是用朗讀讓學生著眼于對語言文字感性的品味,以及情感與生命的投入。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怎能不津津有味,躍躍欲試呢?
聲音二:“劉老師不是自己在上語文課,而是讓我們上語文課。”
這是又一個學生在整理這堂課收獲時的語言。他在發言時尤其強調了“我們”兩個字。課后,老師們在議論時都感慨萬分:原來那么沉悶的學生,竟然用很樸素的語言道出了我們目前語文課堂所要追求的境界,那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學或者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劉紅老師是怎么讓學生有這種強烈的感受的呢?我覺得這與她在課堂上精心滲透學習方法有關。
課堂教學開始不久,學生發言漸多時,劉紅老師說“課堂上咱們得動起來,一位同學發言,如果你覺得和自己的看法一致,可以微微地點頭表示贊許。如果不同意或是有補充,就舉起手來勇敢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彼亲寣W生學習時傾聽別人的發言,并與自己的思考作比較,使其看到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完善對事物的理解。
對于用事例來表現人物特點,劉紅老師讓學生“看看這篇課文的事例,有什么新的發現?”當感覺到了學生的困難時,又繼續點撥:“和你以前讀的一些事例,包括我們這一冊書學到的《天游峰的掃路人》《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有什么不一樣?”這是讓學生學會比較,學會把新學的知識與以往的積累進行融通,提高學生有效建構知識的能力。
當學生有了發現后,劉紅老師又問“針對剛才的新發現,我們可以追問什么?”這是讓學生學會追問。
在我校的課堂上,在概括第二件事時,一個學生說是“寫板書”,另一個學生說是“上課”。她沒有簡單肯定誰的正確,而是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這是在讓學生學會爭論并且在爭論中掌握概括的方法。
學習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采用的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年級愈高就愈是這樣。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把具有相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分成兩組,甲組經常接受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科學地安排學習活動;乙組則不讓其接受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只按照自然的習慣性方式方法學習。經過一個階段,對兩組學生進行同一標準的測驗。結果表明,甲組學生不僅成績優于乙組,而且智力水平也高于乙組。在劉紅老師的課堂上我們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讓六年級的學生學會學習的。學生發出上面“拔節”的聲音就不奇怪了。
聲音三:“我已經了解可以通過一件事寫人,現在進一步了解了可以寫幾件事,全面地反映這個人物的特點”“我知道寫一件事要具體,現在進一步了解了怎么把一件事寫具體?!?/p>
這還是學生整理收獲時的感言。這些學生的感言分明又與我們語文教學目前所要關注的熱點問題有關,即學生在語文課上習得了哪些語文的東西。吳忠豪教授說語文課究竟是教課文還是教語文,我們語文教師的認識在理論上是一致的,應該是“用課文來教語文”。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客觀上還是圍繞“教課文”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目標主要是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教學時間主要花費在課文分段解讀討論上;課文上完,學生的主要收獲是加深了對課文故事情節或人物思想情感的了解,而“語文”能力方面似乎沒有明顯的長進。崔巒先生也提出要由“教課文”變成用課文學語言、用語言。要由分析課文內容的教學,轉向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運用語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在劉紅老師的這堂課上,我們從她的整體安排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的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習得用幾件事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從開始讓學生概括寫了幾件事,到讓學生發現這篇文章與以前用事例寫人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到追問為什么要寫三件事,到總結寫幾件事、哪幾件事、先寫什么,后寫什么要精心安排,一線貫穿。在學習具體事例時,特別關注語言的生動、形象,這在感受“要撐地,離地、一轉,寫完、撐地、離地、再轉”7個動作時給我們印象深刻,劉紅老師的教學設計既是體會情感,也是讓學生了解如何刻畫印象深刻的情景,充分體現了教師用課文學習寫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設想。無疑,這堂課要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課文中劉老師的堅強樂觀、熱愛生活、熱愛學生、熱愛工作,但如果僅僅以此為目標、為任務則是不夠的,也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正是因為劉紅老師基于“學語文”的教學,才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