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森林報全文

      森林報全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森林報全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森林報全文

      森林報全文范文第1篇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0023)

      摘 要:案例教學法是公安教育中的特色教學手段,案例庫是案例教學法實施的重要保障.本文通過森林公安教學參考案例數據庫的建設實踐,總結分析了特色數據庫建設的原則、方法并具體描述了構建過程和注意事項,希望能夠為相關院校開展特色數據庫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 :公安院校;教學;案例;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G25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3-0158-03

      基金項目: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科研基金項目(LGYB201415)成果之一

      1 引言

      教學參考信息不僅能夠作為教師創新教學手段、改良教學方法,借鑒新穎資料的重要保障之一,也能夠幫助教師整理開發創新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理論和經驗,是成功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輔助手段和資源保障.同時也是學生自主學習,引申和深化課堂內容的重要渠道和資源保障.人們在解決新問題時,往往會將過去案例與當前問題相聯系, 利用類比推理進行問題的求解.相關專家研究表明,利用案例法開展教學,可以有效地延長記憶時間,多達普通記憶的六倍,并能將學生對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的理解周期縮短三分之一以上.

      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互動的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對真實、典型且具有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關的的事件組織學生開展研討交流論述,總結觀點和經驗,達到啟示理論、拓寬思維、豐富知識的目的.該方法由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郎代爾教授首創,該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懷疑精神以及象律師一樣的法律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效果.[1]

      基于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案例教學法對應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具有著天然的優勢.成功開展案例教學必須要依托大量的案例作為實施教學的保障.由于公安信息資源大都具有的保密性和出版物難以搜集的原因,因此公安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處于相對落后狀態.網上提供的公安專業信息資源非常少而且零散,查找起來很困難,給公安工作、教學、科研帶來極大不便.通過文獻數字化和數據庫的建設,使之成為具有鮮明的公安專業特色,技術先進,方便實用,參考價值大的專題教學參考案例數據庫,能有效的組織分散的各類案例資源,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為公安教學提供參考信息源,為教學科研和公安基層單位提供信息保障.

      2 公安院校特色數據庫建設現狀

      近年來,隨著警務信息化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國各公安院校圖書館也相繼開展了公安特色數據庫的建設工作,依靠特色資源的優勢和信息技術的保障不斷開展和完善數字資源保障體系建設.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圖書館與部分公安院校圖書館聯合開發建設了公安期刊全文數據庫、外國警察原版期刊全文數據庫,建設了基于館藏的公安法律圖書全文數據庫、中外報刊題錄索引數據庫等;湖北警官學院圖書館建設了警察史研究專題數據庫、李昌鈺博士專題庫、公安新聞簡報數據庫等;江西警察學院圖書館研制開發了中國公安報刊資料檢索系統(CPIS)數據庫;江蘇警官學院圖書館建設了學院教學參考書數據庫、公安科技信息庫、警察學網絡資源資源導航庫、公安電子圖書庫、公安視頻資料庫等;廣東警官學院圖書館開發了警學全文數據庫、教學視頻資源數據庫、教學參考書全文數據庫;鐵道警官學院建有鐵路公安特色數據庫等.

      3 森林公安教學參考案例庫建設的主體優勢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圖書館是該項目的建設主題.,其資源建設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在在同類型院校中處于較先進的水平,目前館藏圖書62萬冊,電子圖書160余萬冊,電子期刊近3.3萬種,各類數字資源總數近50個,中外文期刊1000余種.其中公安專業圖書近20萬冊,所訂購專業期刊及其電子版基本上涵蓋了國內公安及相關學科期刊種類,訂購了國外公安學科核心期刊雜志,建設了千兆局域網,組建了服務器集群,存儲系統凈容量16TB.圖書館網站提供7×24小時/周數字化暢通服務.圖書館團隊在過去的研究中已經積累了特色數據庫建設的大量經驗,自主開發了圖書館門戶網站、手機短消息服務平臺、學校招生查詢系統、新生報到登記管理系統、圖書館多媒體點播系統、研究和開發了“森林公安數字化教育資源管理調度系統”,建設了消防專題數據庫,參建了江蘇省高職高專教學參考數據庫等多個項目.這些建設成果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硬件和網絡環境的保障,也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啟動環境和測試條件,并有利于項目在校內的應用模式和以后校外用戶的資源共建共享,從而向更大規模的推廣奠定基礎.

      4 森林公安教學參考案例庫的建設實現

      4.1 建設系統軟件的選取

      該數據庫采用了清華同方開發研制的“TPI數字圖書館建設與管理平臺”系統軟件進行數字資源加工和科學管理,這也是CALIS中心推薦的專用軟件之一.該數據庫要求成果具有高安全性、高質量、具備友好界面和強大完備的檢索功能檢索功能強并要求維護方便快捷.“TPI”系統是基于全文檢索數據庫做為核心內容,采用了目前較為先進的C/S架構,采用了典范的的基于B/S瀏覽器的檢索方式,能夠對各類文本、圖像以及多媒體資源集中管理,提供電子書加工服務、基于全文的檢索服務和網頁動態系統,是一個面向內容管理的數字信息開發平臺.適合本項目以內容管理為核心的數字資源解決方案.

      4.2 案例資源的整合搜集

      森林公安是我國公安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基于行業公安的特殊定位在工作內容、方法、模式上有自己的專業特色屬性,因此森林公安案例文獻也相應具有較強的專業特色.

      4.2.1 案例資源選取原則

      (1)實用性原則.案例選擇要與學校相關學科專業知識相結合,有助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關聯,一期建設選取具有森林公安特色的涉林案件、野生動物保護案件、野生植物保護案件、森林消防案件作為建設重點,之后逐步推進其他類型案件的案例建設;

      (2)典型性原則.案例選擇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能夠集中反映一類或一組案件的規律特點,重點選擇典型性案件作為同類案件代表,注重大型案例和小型案例結合、難易結合,能夠讓教師根據課程要求選取相關難易程度合適的案例,在清晰講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的同時可以相得益彰的提升和拓寬同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同時也要考慮適應教師、學生、基層干警等不同信息用戶的個性化、專業化需求.

      (3)準確性原則.雖然教學案例主要用來討論、借鑒、參考,并非直接的的解決方案,但案例的準確性仍是一個關鍵,不能讓錯誤的案例誤導用戶.同時所選案例大多來自于真實的公安機關工作實踐,對于學生上崗工作后的角色轉變和適應過程具有促進作用,對于崗位需求具有和今后工作實踐有一定指導意義.

      (4)保密性原則.部分案例是來自于公安一線的真實案例或密級資料,因此屬于保密范圍的信息應按照相關規定予以保護,不予公開.

      4.2.2 案例資源搜集渠道

      (1)本館實際收藏的印刷型文獻記載的案例.主要包括印本圖書,紙質專業期刊、學報,灰色文獻(內部講義、研討會論文集、內發刊物、密級資料等)等收錄和記載的各類型典型案件偵破經過或案例評析等信息資源.

      (2)公安機關提供的典型案例.主要是包括學校教師深入森林公安機關掛職鍛煉、業務實踐、研討交流等帶回的相關案例和學校舉辦各類公安培訓班學員帶來的相關案例以及項目組深入一線公安機關調研取得的相關案例資源.

      (3)商業數據庫收錄案例.一是大型數據庫群組中數字化期刊、報紙、會議論文收錄的相關案例資源,二是專業數據庫收錄的相關案例資源,如《北大法意》、《匯法網》、《北大法寶》等.

      (4)網絡資源.網絡資源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專業網站如《中國裁判文書網》、《人民法院網》、《找法網》、《法律快車》、《法律界》、《縱橫法律網》、《國家律師聯盟網》、《110網》等均有典型案例報道和評析,可檢索、下載、整合利用;二是散布于其它網站的典型案例報道和評析,如部分政府機關網站、各地市公安網站、消防網站、林業網站等,可檢索、下載、整合利用.

      4.2.3 案例資源的引入與加工

      (1)印本文獻的數字化.印本文獻主要是館藏圖書、期刊、報紙、論文集、內發資料、灰色文獻等紙質文獻資源.可以利用“TPI”系統的電子書加工模塊,對紙質文獻進行頁面掃描、利用圖像處理和OCR文字識別功能以及書頁壓縮打包等功能處理,形成數字化文檔.“tpi”系統軟件同時提供對圖像的深度加工處理,如比例、顯示、灰度、傾斜度等,并以PDF格式文件導出.[3]

      (2)數字資源的加工整序.以數字化形式存在的文獻資源,如本館購買的商業數據庫、專用數據庫中的電子文檔、以及網絡信息資源經搜集整理后的電子文檔要根據具體格式應用TPI文檔轉換工具,結合其他格式轉換工具,統一轉換為PDF格式文件.

      (3)建立數據庫結構.數據庫結構要結合教學需求、文獻特點、學科分類等綜合考慮,有針對性的建立數據庫相應字段類型和相關屬性.本項目中設置基本字段如下:題名、責任者、

      關鍵詞 、摘要、文獻類型、文獻來源、URL、案件類別、時間、法律依據(是否提供)、案件評析(是否提供)、密級等字段.

      (4)文件的標引、分類、檢查.首先將整序好的文獻資源導入軟件平臺,之后可以利用“TPI”系統的元數據加工工具逐一開展數據的標引、分類和質量檢查工作.“TPI”元數據加工工具與檢索服務器可以不在同一臺計算機上運行,因此可以進行遠程分配任務,多機器同時工作以提升工作效率.標引工作是重中之重,是數據庫檢索功能成敗的決定因素,因此必須高標準、規范化、重核查.本項目建設過程中選用“CALIS”和“JALIS”特色庫建設管理相關數據規范和著錄細則作為標引規則,以確保規范可靠.在標引工作實施中,要求著錄人員認真分析文獻內容,對應業務細則把握好

      關鍵詞 、學科分類等要素,確保標引的準確性.[4]在文獻分類流程中,項目組根據不同讀者需求的特點,建立了多形式的數據庫分類及導航系統,可從案件種類(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處罰案件)、文獻來源種類(圖書、期刊、報紙、灰色文獻、網絡資源)、專業類別(涉林案件、野生動物保護案件、野生植物保護案件、森林消防案件等)等多個層面建立相適應的分類導航系統,滿足不同需求讀者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文獻資源.

      (5)數據庫與服務.“TPI”系統平臺內容管理與工具提供多達13種不同類型數據庫界面,可適應多用戶個性化檢索習慣.本項目我們采用了用戶比較熟悉的“CNKI”模版,它可以將界面分為“概覽區”和“細覽區”.森林公安教學參考案例數據庫為動態實時,采用B/S瀏覽器的檢索方式,用戶可以瀏覽、導航、檢索、下載.數據庫檢索提供多字段檢索服務及全文檢索服務,為讀者提供了案例資源的題名、責任者、

      關鍵詞 、摘要、時間等多種檢索途徑,同時根據需求確定了概覽頁面和細覽頁面顯示的內容,對初級和高級檢索界面也進行了友好界面的設置.系統可以實時記錄用戶對數據庫的訪問日志,可以根據需要,對日志進行分析.日志分析提供了多種途徑,有數據庫、帳戶、IP段等等,并顯示各種分析結果.

      5 結語

      專題數據庫建設是一項人、財、物多方投入的工作,也是一個長期、系統、繁瑣的工程,本項目建設時間較短,目前邊建設邊投入使用,以爭取為更多用戶服務,因此在一期建設中項目組優先選擇了具有我校專學科優勢和學科特色的案例先期進行,之后按照先易后難、由近及遠、先急后緩、先小后大的原則,分期分批、循序漸進地持續開展案例數據庫的建設.其間要經過一個較長的建庫周期,今后我們要積極籌措爭取更多經費資助,保證數據庫設備升級、技術改造和技術人員的培養,使數據庫建設形成良性循環.借助森林公安教學參考案例數據庫的建設推進圖書館學科服務能力,進一步保障教學科研需求,不斷增強圖書館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變蘭,等.案例教學法的支持系統——案例庫建設[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0).

      〔2〕何紹華,李玲.案例檢索以及案例庫建設中的若干問題[J].情報科學,2003(6).

      森林報全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生態公益林;管護;限制性因子

      中圖分類號:S75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0)08-0021-04

      1 引言

      目前世界上主要林業國家對森林功能性分類一般采用兩種方式,將森林分為生產林和非生產林或是將森林分為生產林、非生產林和多用途利用林。我國將森林分為商品林和生態公益林,商品林下分用材林、薪炭林和經濟林,生態公益林下分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對應不同經營利用方式,反映我國林業生產經營方式的復雜性。生態公益林是在森林資源分類經營為林業經營基本思想的歷史背景下出現的,公益性和社會性是其根本特征。相應在利用上也衍生兩個特征。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即沒有理由排除他人消費這些商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生態公益林還具有一定的商品特征,需要經營主體進行投資,并有收益要求,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后,林業經營主體進一步分散,相當一部分集體林業被區劃界定為生態公益林,生產經營活動受到限制,所有者無法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收益;同時生態公益林發揮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等公益功能,并且后者遠遠大于前者。目前我國主要采取國家補償的方法,彌補經營者這部分損失,同時聘請一定數量的護林員對生態公益林進行管護,確保生態公益林工程建設持續穩定發展下去。

      2 灣里區生態經濟概況

      2.1 灣里區林業概況

      灣里區位于南昌西郊西山山脈中段,距市區18km,東南鄰新建縣,西毗安義縣,北接永修縣。全區總面積251km2,約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3.2%,在全市有林縣(區)國土面積最小。全區總人口8.4萬人,轄2個街道、3個鎮、1個鄉,11個社區(居委會)、37個行政村。主要河流有錦江、贛江尾閭和修水支流潦河。灣里區屬亞熱帶季風潮濕天氣,雨量充沛,日照豐沛,年降水量1700mm,年均氣溫14.5~17.6℃。灣里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古“豫章十景”之一的“洪崖丹井”為全國著名景點,梅嶺森林公園,天寧古寺,洗藥湖避暑山莊聞名海內外。梅嶺森林公園于2004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灣里區林地面積1.75萬hm2,森林覆蓋率73.16%,活立木總數蓄積52萬m3,9986.67hm2,森林資源和生態公益林資源十分豐富。由圖1可以看出,灣里區林地和生態公益林面積比重較高,林業用地約占國土總面積的74%,生態公益林面積約占林地面積的60%,如何建設好生態公益林意義重大。

      圖1 南昌市各縣區森林資源面積比較

      2.2 灣里區林業戰略定位

      2.2.1 生態型林業

      生態型林業是從傳統以開發木材為主的林業轉為以生態建設為重點的現代性林業產物。灣里區充分利用良好的地理條件和豐富的森林資源,通過對林分的合理改造,形成以生態公益林為主體的森林經營體系,達到保護和利用,平衡和發展,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的有機統一,為當地民眾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最終實現林業經濟功能和生態功能高效持續發展。

      2.2.2 景觀型林業

      針對境內森林資源好,地理位置便利、旅游區位突出的現狀特點,該區大力建設綠色景觀林業。緊緊抓住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和“森林城鄉、花園南昌”建設兩個有利時機,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不動推進造林綠化和景觀林業建設,著重改善樹種單一、結構不合理、質量不高的現況,在遵循森林生態自然演替規律的基礎上對樹種進行合理配置,科學改造,力爭達到“春夏觀花、秋季觀葉”的景觀視覺效果,形成景觀多樣、層次鮮明的高級森林景觀帶。

      2.2.3 科技型林業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發展加速了林業發展。依靠科技發展現代林業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林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該區積極利用新的科研成果,把3S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林業建設當中來,促進林業與信息技術更好結合起來,使其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2.2.4 服務型林業

      推進林業管理方式轉變,逐漸由生產經營管理型向管理監督服務型轉變,不斷剝離林業主管部門的生產經營功能,由企業代為履行,不斷加大服務功能所占比重,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2.3 灣里區生態公益林資源概況

      2.3.1 區劃落實情況

      灣里區在2001年對生態公益林進行區劃的基礎上,于2007年新增320hm2省級生態公益林,截止到目前為止,全區生態公益林實施規模已經達到9986.67hm2,其中中央生態公益林9666.67hm2,占總面積的96.80%,省級生態公益林320hm2,占總面積的3.20%。

      2.3.2 權屬劃分

      灣里區生態公益林權屬有國有、集體、個人三種形式,無國鄉聯營。其中個人權屬公益林所占的比例遠遠大于其他權屬類型,個人權屬生態公益林大部分為責任人,每戶平均不到1.5hm2,戶均生態公益林面積較小,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2.3.3 地類和三級林種分布

      根據實地調查和在灣里區林業局搜集的資料數據,灣里區生態公益林分布于11個鄉鎮(林場)51個村962個小班,平均每個小班10.38hm2,以有林地為主,混交林較為普遍,絕大部分為森林公園內的風景林。可及度較高,96.8%為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保護等級高;可及度較高,容易受到侵擾和破壞;地類復雜,地貌復雜多樣;個人承包經營為主,經營分散,統一管護困難(表1、表2、表3、表4)。

      表1 權屬劃分

      合計/hm2國有/hm2集體/hm2個人小計/hm2責任山/hm2農戶數/hm2每戶平均/hm2

      合計9986.672624.61297.136064.946015.842461.42

      國家公益林9666.672624.61297.135744.945695.8

      省級公益林320.00320.00320.0

      表2 可及度調查

      可及度合計/hm2即可及/hm2將可及/hm2不可及/hm2

      面積9986.67 3195.734793.61997.34

      比重32.00%48.00%20.00%

      表3 地類分布

      地類合計/hm2有林地/hm2灌木林地/hm2疏林地/hm2宜林地/hm2

      面積9986.679852.6789.9323.620.47

      比重98.67%0.90%0.24%0.19%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表4 三級林種分布

      三級林種合計/hm2水源涵養林/hm2水土保持林/hm2護路林/hm2其它防護林/hm2環境保護林/hm2風景林/hm2自然保護林/hm2

      面積9986.67 427.40 406.40 36.00 10.90 412.20 8653.33 40.44

      比重4.28%4.07%0.36%0.11%4.13%86.65%0.40%

      2.4 生態公益林的管護

      2.4.1 管護內容

      (1)管護宣傳。向全社會區特別是林區農戶宣傳當前國家生態公益林保護方針、政策以及管護知識。

      (2)森林防火。加強林火管理是生態公益林管護過程中一項重要內容,及時清理林地內的雜物,建設森林防火林帶,一旦發生火災,組織指揮撲救。

      (3)病蟲害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立足于“預防”,并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森林植物檢疫、監測預報、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

      (4)撫育管理。通過施肥、清雜、間伐等一整套林業生態經營手段,使生態公益林資源數量增長、林分質量提高、結構更加優化,生態公益林林分更加健康穩定。

      (5)保護。主要是防止在生態公益林區進行亂砍濫伐、亂捕濫獵、亂采濫挖、偷盜樹木、放牧毀林、采沙取土等破壞行為。

      2.4.2 管護機構

      良好的管護機制和管理機構對于協調生態公益林各監管部門的關系,促進工程建設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灣里區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比較一般,區政府為第一責任人,林業主管部門具體負責,補償資金和管護支出由財政部門直接下發,執法由林政、林業工作站、森林公安局負責執行,監測由勘察規劃部門管,日常維護主要有林權者所有者和由村、組聘請的專(兼)職護林員來進行日常管護,“多龍治水”的現象比較突出,整體效果不太理想(圖2)。

      2010年8月 綠 色 科 技

      第8期

      圖2 灣里區生態公益林管理機構示意圖

      2.4.3 管護模式

      生態公益林按經營措施可以分為造林更新型、封禁管護型、補植改造型、封山育林型、封山護林型、生態疏伐型、生態擇伐型和生態經濟利用型等8個類型。灣里區結合自身特點,發揮封山育林成本低的優點,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形成以封山育林型為主、生態經濟利用型為輔、其他類型為支撐的生態公益林保護模式。灣里區還根據其生態公益林中有林地面,大力開展森林旅游業,適宜開發種植業、養殖業、休閑娛樂等產業,既保護好資源,又創造經濟效益,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并舉,經濟效益促進防護效益提高。

      3 生態公益林管護限制性因子分析

      3.1 生態公益林管護隊伍復雜

      3.1.1 年齡結構偏大

      根據《江西省森林條例》、《江西省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辦法》和《江西省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對生態公益林的管護人員的年齡(18~55歲)有嚴格的限制,管護面積也有明確規定(100~200hm2/人)。調查數據顯示,灣里區全區共有專、兼職生態公益林護林員146名,管護人員年齡偏大的現象較為嚴重。平均年齡在18~30歲之間的管護人員占到總人數的2.05%,平均年齡在31~45歲之間的占到了19.86%,46~55歲之間的管護人員所占的比例為77.40%,60歲以上的所占的比例為0.69%。管護人員年齡結構老齡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生態公益林的管護效果,但是人均管護面積特別是國有林場護林人員管護面積較小,從一定程度上彌補年齡偏大的不足。

      表5 年齡結構分布

      小計18~30歲/人31~45歲/人46~55歲/人55歲以上/人管護面積/hm2人均管護面積/hm2

      羅亭鎮918612.2068

      招賢鎮383712823.4074

      梅嶺鎮329232729.2085

      太平鄉2411131562.2765

      長嶺林場10127486.8749

      茶嶺林場826244.6731

      茶園山林場734227.0032

      其他1821151301.0672

      合計14632911319986.6768

      3.1.2 管護人員專業素質偏低

      從調查結果來看,生態公益林管護隊伍中,護林員的文化層次從小學到高中不等,以初中文化程度為主(小學文化程度的有15人,初中文化水平的有70人,高中文化有53人),大專及以上文化的護林員8人。從專業素質來看,熟悉一般林業知識有95人,約占65.07%,熟悉一般生態公益林管護知識的有68人,約占46.58%,文化水平偏低,知識結構不合理。

      由于生態公益林管護工資低,工作強度大,地方偏遠,當地文化水平高的年輕人通常會考慮待遇較高的其他就業途徑,基本不會從事生態公益林管護工作。管護人員通常為一般林場職工和村、組內年齡大、低學歷的當地居民,流動性較大。

      3.1.3 專兼職結構不合理

      在2004年以前,灣里區基本沒有專職生態公益林護林員,大多都是村委兼職、村委推薦的人或林場職工選來擔當。林權制度改革后,為加強生態公益林管理工作,逐步規范了生態公益林護林員隊伍建設,共聘請了102名村級專職生態公益林護林員,占總數70%,結構不合理,專職過多,人均管轄范圍小,護林員護林收入少,積極性不高(表6、圖3)。

      表6 不同類型護林員利弊分析

      類別優勢劣勢

      專職文化水平高、專業素養扎實、能夠從容應對突發事件。大多為外地人,對當地地形不熟悉,遇到突發事件時不能在第一時間到達案發現場。

      兼職一般為當地民眾,對當地的地形環境比較熟悉,在森林發生突發事件時,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案發現場。文化水平和專業素養不是很高、在管護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處理問題可能不是很果斷。

      圖3 護林員聘用理想效果圖

      3.2 經營主體參與性不強

      林權制度改革后,山林分山到戶,林農成了林地的主人,由于收益較高,林農經營商品林積極性較高。而對于經營公益林的林農來說,由于分到的山林嚴禁被采伐,參與生態公益林管護的積極性嚴重受阻,甚至產生抵觸心理,使得生態公益林管理保護重任落在了村集體和少數護林員身上。

      3.2.1 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過低

      以經營杉木用材林為例,每年平均純收益約800元/hm2,根據2010年江西省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生態公益林林權所者每年補償收入120元/hm2,總體較低。針對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過低的現狀,江西省財政廳、江西林業廳加大了林業惠農政策支持,先后三次提高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標準,但還是不能彌補農民的經濟損失,使得他們參與生態公益林建設熱情不高,部分林農甚至產生了抵觸情緒。根據調查走訪,當前灣里區林農能夠普遍接受的補償標準大概在20~30元/667m2。

      3.2.2 補償模式單一

      調查數據顯示,83%林農反映當前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模式過于簡單化,不管林分質量好壞,不管生態區位重要與否,不管蓄積量多少區位主次,有林地、無林地、火燒跡地、宜林等補償標準一致,這種平均主義的補償機制使林農參與度無法進一步提高(表7、表8、表9)。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表7 2007~2009年灣里區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元/年/667m2

      補償標準/元補償性支出/元管護支出/元其它支出/元

      20076.5510.5

      20088611

      200910811

      表8 商品林經營過程中林農參與態度調查表

      總計/人積極參與/人態度不明確/人不參與/人

      林農(人)124832615

      所占比例66.94%20.97%12.09%

      表9生態公益林規劃林農參與態度調查表

      總計/人積極參與/人態度不明確/人不參與/人

      林農(人)124133378

      所占比例10.49%26.61%62.90%

      3.3 投入嚴重不足

      生態公益林的非商品性和社會公共收益性這一特點,要求其投資應由國家、各級地方政府、受益者和全社會共同承擔,要體現“誰受益,誰投入”的原則。目前,生態公益林建設資金主要是通過國家和省級投入來完成,市、縣、鄉三級政府尚未建立制度化的補償機制,亦未建立生態受益機制,社會參與度不高。由于資金來源方式過于單一,資金投入絕對數量偏少,導致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目前盡管國家和省級政府對生態林建設有一定補償資金投入,但與實際建設要求相比,缺口太大。由此可見,資金的不足和繁重的建設、管護任務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生態公益林建設項目的質量。

      3.4 木材需求導致管護壓力增加

      森林產業是山區的林農主要收入來源,隨著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國家對商品林放活經營,降低林木產品稅費,加上市場木材價格升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林農的務林的積極性,開始大量采伐木材來獲取經濟收入。由于灣里用材林面積和蓄積量偏低(表10、表11),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部分林農盜伐生態公益林的沖動日增,偷盜現象頻繁發生,給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工作也帶來較大壓力。

      表10 灣里區某林場生態公益林經營成本表

      實際經營成本

      種苗費/元/hm2

      整地費/元/hm2

      栽植費/元/hm2

      農藥費/元/hm2

      未成林撫育費/元/hm2

      森林防火/元/年/hm2

      病蟲害防治保護/元/年/hm2

      護林員工資/元/年/hm2

      其它費用/元/年/hm2

      造林成本/元/hm2

      管護成本/元/年/hm2

      總計

      實際費用支出450800175120180030422123375683443

      表11 灣里區有林地資源情況一覽表

      面積/hm2面積占比重/%蓄積/m3蓄積占比重/%

      生態公益林725882.75%44348283.74%

      一般用材林139815.94% 86137 16.26%

      果木林1141.31%00.00%

      合計8771529619

      4 結語

      生態公益林建設在灣里區林業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比重大、數量多,灣里區地貌多樣,森林分布不均、林種復雜,管護難度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但管護模式單一,補償方式不靈活,林農參與度不高,政府投入偏低,護林員知識結構不合理是限制生態公益林建設主要限制因子,管護工作沒有明確的指導性方案和技術標準來進行量化考核。因此,應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科學制定合理的指導性方案和工作考核標準,構建因地制宜的生態公益林管護模式,實行靈活實際的補償方式,并建設一個高素質的護林員隊伍是管好生態公益林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陳 欽.生態公益林補償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2] 林 進.公益林與商品林分類指標體系幾項技術標準的研究[M].北京:北京林業出版社,1998.

      [3] 瑞 龍.生態公益林管護指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森林報全文范文第3篇

      (一)招志愿者

      大森林里聽說奧運會就要開始了,為了宣傳奧運會的文明精神,老虎大王傳下話去:“本森林招志愿者(宣傳奧運會文明精神5名)。

      大森林里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躍躍欲試,踴躍報名,清潔員小鹿報了名,動物小學的馬老師,小魚奇奇報了名,青蛙呱呱報了名,山羊伯伯也報了名。老虎大王宣布:“各位文明的衛士,你們的責任巨大!”

      “現在我宣布小鹿負責給大家宣傳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保證完成任務”

      “馬老師給同學們宣傳奧運的文明精神。”

      “行我絕對好好干。”

      “小魚奇奇負責水族全面的文明精神。”

      “絕對讓您老人家滿意。”

      “我呢?我呢?”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就負責昆蟲們的文明吧。正好對你是一種磨練!。”

      “哈哈,這可是我大顯身手的好時候了。”

      “大王,給我什任。”

      “你負責宣傳安全文明。”

      “我是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老虎大王又說:“你們應該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因為在宣傳的時候免大家不約而同的說:“受點苦沒什,只要把2008年奧運會的文明精神宣傳下去。”

      (二)志愿者們的情況

      看小鹿正在帶領著自己的弟弟,妹妹,好伙伴們一起打掃衛生呢?小鹿在給樹寶寶洗澡,小狗正在清理地上的垃圾,忙的上氣不接下氣。

      瞧,馬老師正在教訓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你們怎莫能這樣做呢?”馬老師氣勢洶洶地說:“你們在樹上蕩秋千會傷害小樹的。”哎!哎!你們別跑!回來!”

      走,看看奇奇吧,嘿他還真有辦法,他先去說服族長,然后用族長的令牌把魚們召集在一起,每天按時給他們上2節課!!

      吆,你看呱呱,呱呱怎么說那些昆蟲就是不理他,呱呱火冒三丈,氣都不打一處來,他實在忍不住了跳了3尺多高,等他回過神來早叫摔了個四踢騰空。

      再去看看山羊伯伯發現2個孩子在80公分的河沿上玩耍,山羊伯伯對他們說:“如果沒了性命的話……你們想想父母!”

      (三)最后的成績

      又過了一些日子,奧運會就要開始了他們的工作期限也到了,老虎大王把他們召集在一起,讓他們匯報一下工作。

      小鹿說:“我們在奧運會來前,給大家呈現出了一個整潔的中國。”

      馬老師說:“我已經讓學生們知道了中國是個禮儀之邦所以他們也要講文明,懂禮貌。”

      奇奇說:“哈哈,我以我的聰名才智順利的讓水族們知道了文明。”

      “Very

      Good.”

      “呀!大王你也會英語呀!”

      “奧運會來了不學兩句英語咋行。”

      呱呱說:“嘿嘿,雖然經常弄巧成拙,但是我還是讓昆蟲們知道了文明。”

      山羊伯伯說:“我已經讓人們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

      “OK,現在我為你們頒發榮譽證書。”

      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大王還真學上英語了!”

      森林報全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低產林改造;措施;成果;浙江景寧

      中圖分類號S75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02-0269-01

      積極開展低產林改造是浙江省景寧縣的縣情、林情,是“建設大森林,發展大林業”的需要。同時,持續開發低效、低產的林地,是做大做強林業資產、實現林業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它對于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轉變林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振興林業產業,發展現代林業,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文對景寧縣如何開展低產林改造進行簡單論述,以為全國其他縣進行低產林改造提供借鑒。

      景寧縣是浙江省9個重點林業縣之一,也是全國重要的集體林區。全縣土地總面積19.47萬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6.16萬hm2,占總面積的83.0%;非林業用地面積3.31萬hm2,占總面積的17.0%。全縣總人口為16.9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02萬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條件決定了林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景寧縣的工農業生產,尤其是農村經濟的發展對資源的依賴性強,資源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高。林業肩負著促進山區經濟發展和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雙重使命。

      1具體措施

      1.1規劃設計先行

      為保證低產林改造項目取得預期成效,景寧縣把規劃設計工作作為項目的第1道工序,先由鄉鎮林業技術員提出作業設計,再由縣林業局產業科牽頭,組織專家組進行論證,選擇最佳樹種,確定合理的栽植密度、最佳的改造地塊,納入低產林改造規劃[1]。

      1.2精心組織實施

      低產林改造工程工序多,比常規造林多出采伐設計與施工,林地需要清理,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質量要求高。

      1.2.1成立低產林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主要領導身體力行,親自參與項目建設,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協調解決項目施工中的實際問題,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

      1.2.2按作業設計和實施方案的要求進行改造。因地制宜,采取采伐更新、樹種更替、森林撫育、復壯改造、綜合改造、補植補造、封山育林、改善林分結構等多種方式進行[2]。切忌圖簡單省事,搞“一刀切”。公益林及重點水源涵養區的森林禁止實施皆伐性改造。先進行林木采伐及清理,然后轉入植樹造林。從采伐、林地清理到整地、栽植、種苗供應等每一個環節,都有林業技術人員嚴格把關,保證低產林改造項目的建設質量。

      1.2.3確定合理栽植密度。改造林包括速豐林(菇木林)、油茶、厚樸、菜竹、干水果等。其中:菜竹新造林栽植密度要求為750株/hm2以上;厚樸新造林栽植密度要求為2 550株/hm2以上;油茶新造林栽植密度要求為1 050~1 650株/hm2以上;速豐林(菇木林)、干水果新造林根據不同樹種和品種設置栽植密度。

      1.3落實栽后管護工作

      注重對低產林改造項目建設目的、好處、種植技術的宣傳和培訓,教育廣大群眾支持項目建設,同時將植樹造林地免費讓當地村民進行套種,以耕代撫,有效地調動了農戶造林愛林的積極性。當年植樹造林后于4―6月對苗木根部鏟撫1次,苗木成活率90%以上,土壤瘠薄的要配合施肥;第2、3年每年4―6月各撫育1次,苗木保存率要求80%以上,生長良好[3]。建立護林組織,目前有61位護林員,分布在重點地段,起到應有的作用。

      2建設的成果

      2.1改善生態環境

      景寧縣是典型的山區林業縣,境內巖石程度高、土層瘠薄、肥力低,并且樹種單一,慢生樹種所占比例較大。為了提高林地的生產力,增加林地單位面積產量和效益,在低產林改造中,堅持“生態優先、統籌兼顧、多渠道投入、尊重農民意愿、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先易后難、依法依規”8條基本原則,確保低產林改造有序推進[4]。同時,景寧縣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依托林業產業發展,加快推進低產林改造工作,明確改造主體,嚴格改造標準,突出改造重點,優化林分結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促進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實現森林資源大縣向林業強縣轉變,林地的資源效益得到很好的發揮。近年來,景寧縣大力開展低產林改造,調整樹種結構,提高林分質量,擴大優質豐產林面積,做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不僅拓寬了山區群眾的增收渠道,“遠看是青山、近看不成材”的林地狀況也逐步得到改善。近5年來,景寧縣環境質量綜合指標排名居浙江省第5位。

      2.2毛竹林經濟效益提升顯著

      景寧縣景南鄉東塘村周志敏擁有0.3 hm2毛竹山,改造前年均效益約5 250元/(hm2?a)。經歷年改造、加強管理后,2009年挖冬筍約170 kg,產值(冬筍11元/kg)1 870元。

      2010年挖春筍約1 200 kg,產值(春筍2.2元/kg)2 640元。2010年砍伐徑毛竹約3 000 kg,產值(市價0.84元/kg)2 520元。普通毛竹6 700 kg,產值(市價0.64元/kg)4 288元。即2009―2010年,該竹山共計效益為11 318元,年均收益為18 863.33元/(hm2?a),增幅近2.6倍。可見改造后的毛竹林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2.3低產林改造格局形成

      堅持“大連片、高規格、高標準”,科學規劃,集中布局,以典型示范為突破口,引進林業龍頭企業,打造樣板,形成龍頭帶大戶、大戶促千家,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的低產林改造格局。英川鎮把133.33 hm2荒山租賃給麗水麗人集團,統一標準、規范造林,帶動當地農戶改造種植了超過1 333.33 hm2的速生豐產林。景寧縣惠名茶有限公司參與低產油茶林的提質改造,帶動周邊群眾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同時,各地還探索出農戶以林地入股、企業投資合作造林等改造模式,建立林農與企業利益共享機制,為地方林業發展增添了活力、增強了后勁。如景寧縣依托營林公司等企業與農戶簽定合作協議,開展低產林改造,所得收益按6∶4或7∶3的比例分成,農戶既是入股者,又可獲得在企業打工的收入,參與低產林改造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2.4近30年取得豐盛成果

      20世紀80年代,林業實行“三定”政策后,以“”的形式組織千家萬戶建造杉木豐產商品材基地0.63萬hm2。20世紀90年代后林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綠化造林,1989年按照省政府提出8年綠化景寧的目標,在1994年實現了“消滅荒山”達標縣,開展國有與集體、國有與個人合作多種形式造林,建造了股份制林業基地0.57萬hm2,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造用材林基地,多種資金投入林業建設,同時調整林種和樹種結構,先后開展了林業特色基地建設,建成干水果基地逾0.13萬hm2、中藥材基地逾666.67 hm2。發展毛竹豐產林和筍竹兩用林基地建設,現已建成毛竹高效筍竹兩用林基地0.37萬hm2,以此為依托,帶動農村林業第二、三產業的發展。

      3參考文獻

      [1] 秦洪清.對我省國營林場低產林改造的意見[J].云南林業,1982(2):13.

      [2] 杜曉軍,姜鳳岐.低價林概念商榷[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3,12(2):136-140.

      [3] 孫洪志,屈,郝雨,等.次生林改造的幾種模式[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4,32(3):103-104.

      森林報全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提高高中學生閱讀能力建議

      閱讀的過程是一個對語言的認知過程,閱讀在幫助學習者鞏固和擴大詞匯、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閱讀不僅可以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還對學習者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的提高有積極的影響。閱讀是中學英語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大關鍵環節。下面筆者談兩點教學體會。

      一、擴大閱讀

      “擴大閱讀”體現了現代外語教育學關于目的性、文化情景性的思想和習得理論、輸入學說等。對我國學生來說,它是落實學習英語實際目的的主要途徑,也是使學生深入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學習地道英語的惟一渠道。

      以前我們的英語教學總是拘泥于教科書,沒有相當多的閱讀量予以配合。據統計,把以前中學六年的英語教科書的課文內容全部相加總量不過是一張日報一面的量,這些語言量不管怎么讀,也是不可能掌握一門語言的,所以現在新的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初中畢業生的英語閱讀量為30萬單詞,高中畢業生的量為60萬單詞,從教學措施上保證學生必須達到這個閱讀量的標準,因為我們在學校讀的英語課本實質上僅僅是精讀,因此筆者補充的應是泛讀。

      在擴大閱讀量的同時,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整體理解和積累詞語的習慣。

      快速閱讀。讀文章如同看樹林一樣,人站在樹林前不能把眼睛光看著一棵樹,甚至只盯著樹上的葉子,一片一片地看,看到最后,還是一片一片的葉子,葉子固然要看,但整棵樹也要看,整片森林更要看,我們必須迅速把視野擴大,這樣才能對森林全貌有所了解。讀文章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加強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呢?那就是在閱讀文章材料時要學會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綜合運用閱讀技巧,在快速閱讀時通過邏輯思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在整個快速閱讀過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讓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中。如果念得很慢,一詞一詞地讀,往往念完全文,很茫然,詞都認識,就是不知道文章講什么。所以現在的英語測試都有一個閱讀速度的要求。

      整體理解。我們常有這樣的情況:句子都能看懂,但讀完文章印象卻不深,這就牽涉到對文章框架結構的整體理解。如何學會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呢?首先,要重視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就是圍繞主題展開的。首句很關鍵是因為首句是文章的導入句,點明作者寫文章的意圖、背景等。接著每一段的第一句也很重要,因為每段的第一句實際上多半是每段的主題句,然后進行陳述或論述,逐步展開,給予例證,最后把該段內容用一句話來小結,所以每段的最后一個句子常常是該段的結論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們在閱讀文章時要養成這樣一個習慣:見了文章的題目,要停頓一下,想一想,如果讓你寫這篇文章將如何寫,或猜一猜,這篇文章大概寫什么,然后你會饒有興趣地讀下去。接著再往下閱讀時特別注意每段的第一句與最后一句,并用心記往,在讀完全文時清晰地將全文的主要內容像看電影似的一幅一幅地印在腦中,這樣就會記憶很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內容、論點、論據,又理清了作者的邏輯推理的方法技巧及整篇文章的框架結構,而這是寫文章最重要的,也就是文章的構思。

      積累詞語。要提高閱讀水平,詞匯量與短語量非常重要,打個比方:造房子要大量的磚瓦材料,詞匯就是閱讀英語文章中的磚瓦材料,沒有相當量的英語詞匯,英語閱讀是無法進行的。所以要提高閱讀水平,我們就得學會積累詞語。我們不妨這么做:在通讀全文后看第二遍,遇到生詞盡可能根據上下文來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查詞典,然后將其意抄寫在一本可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每天有空時,就拿出這小本子背誦記憶,這樣做不費時,效果卻很好,因不時接觸,反復記憶,詞匯量便增加得很快。

      按上述幾種方法訓練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就會有所提高,若堅持練下去對付考試也就沒有大問題了。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整合

      1.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英語課文教學質量。

      CAI即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具有能集成文字(Text)、圖像(Graphics)、影像(Images)、聲音(Audio)及動畫(Animation)等多種信息功能。因此,它愈來愈受到歡迎。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課堂教學容量相對增大,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形象生活的多媒體課件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

      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一般要遵循以下四個步驟:

      研究教材課件制作課堂實踐課后改善,根據這四個步驟,教師制作出高質量的課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材上課文的教學質量。

      2.應用網絡信息資源,提高英語閱讀效率。

      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條新途徑。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許多問題。例如閱讀題材狹窄,內容陳舊,訓練方法單一、呆板等問題。因為網絡具有信息豐富,題材廣泛且新穎、反饋及時等特點。它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亚洲高清在线mv|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mate20pro麻豆| 亚洲1234区乱码|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图片校园春色|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日韩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夜天堂| 亚洲人成7777|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www牛牛|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奇米影视亚洲春色|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