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好家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家好!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題目是“美好家庭動力之源”。總感覺這次演講比賽更象是我們女同胞共同分享創建美好家庭心得體會的盛會。因為這次演講是為女同胞舉辦的關于探討美好家庭創建,以及家庭對生活、對事業的影響。
家庭的范圍是什么?美好家庭又包括那些內容?家庭小到三口之家,中到雙方雙親,大到兄弟姐妹。在美好家庭的概念上我想家人關系、事業、感情、生活是美好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如何平和這四方面的關系營造美好和諧的家庭呢?
首先,美好家庭源于責任。在我的概念里,責任的同義語就是付出。有人說,一個家庭有男主人背負責任足矣,女性談責任問題似乎力不從心。因為女性在人們的印象中一般是被照顧的對象,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從付出的角度談一個女性對家庭的貢獻又是合情合理的。另外,還需要明確的是,我們是否還可以這樣詮釋美好家庭的概念,那就是小家庭的幸福是美好的,大家庭的其樂融融才是真正的美好。
我是家里的長女、父親的掌上明珠。1969年出生于山東泰安肥城。我幾乎集合了雙親的所有優點,母親的聰惠,爸爸的堅毅。1986年我便順利考取葛州壩水電工程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當時17歲。90年7月畢業后,分配到電業局檢修公司繼電保護班,從電檢修、調試及安裝。1996年競聘電力設計院從電設計,這個時候是我從實踐到創作的開始。那個時候工作地挑戰性時常給我巨大壓力,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母親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初步確認為癌癥。對于工作和母親的選擇上,我透支著去平衡雙方。記得當時我時常帶著圖紙穿梭于省城濟南山東省腫瘤醫院、單位和家三個地方,除了照料母親就是研究圖紙,工作到深夜2點也是常有的事兒。好在家庭的支持,我才堅持下來。不久,在我們的精心照料下,母親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在未來的三年里,母親幾乎隔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從德州趕到濟南治療。那個時候,從濟南到德州的客車也不知道乘過多少次。就在這種情況下,我并沒有丟掉工作,在這三年里,我接到了第一套220KV變電設計,獲得了“東郊變電站改造工程設計”省級設計二等獎,積累了常人難以積累的知識財富。然世遷,盡管我們無微不致的照料母親,她也并沒有逃出病魔的連連侵襲,99年春節,母親被突發的腦益血奪走了生命,時隔一年爸爸也倒在了他奮斗一生的工作崗位上。雙親的離去讓我沉侵在悲痛之中,沒有成家的妹妹、正在讀書的弟弟顯的有些恐慌。也許繼承了爸爸的東西太多,我用不太堅實的肩膀挑起了這個家。為了照顧他們,我對丈夫給予的確是少了許多,直到現在我沒有回過婆家過春節,不是不想,只是想給弟弟妹妹一個家的感覺。對于這些公婆還是支持,這讓我對他們存在太多的感激。幾年來,妹妹出嫁,弟弟工作也都順暢,這對我心理是種莫的安慰。操心歸操心職業生涯,也并沒有因為家庭的擔子而中結。2002年5月,我由變電設計到供電公司生技部專工,從事項目資金管理;2003年2月通供電公司中層干部崗位競爭,被聘為電力設設備廠生產廠長,負責生產管理工作。體會工作上的歷程,看著小妹的孩子,自已的女兒,一家人其樂融融,一種幸福的感覺也有此而生。幸福就是付出,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
其次,美好家庭更源于一個平和包容的的心態。平和就是不急不燥、欲望隨和,這個包容可以理解為給對方犯錯誤的機會。我們沒有理由去強求不切合實際的貪欲,更不可不去包容尚存缺憾的現實。棚戶弄堂縱然不如豪宅別墅,但只要生活舒展也別無它求。現在,收入提高了,手頭寬裕了,更要平和好自己的心態。心態平和了,思想就會冷靜,對事物的認識就會清晰。有了一顆包容的心就不會盲目去追究對方的一點點錯誤。對于丈夫和女兒,我允許他們犯錯誤,也不排除低級錯誤,但有一點,那就是得知道改正,自己改不了,我可以幫他改。就像女兒待人處世的禮貌問題,一個是她會犯不懂禮貌的錯誤再個就是我們從嚴要求,現在她無論接受誰的幫助,那怕是一丁點,那怕是我的還是她爸的幫助,她都會說聲謝謝。另外,平和、包容也是維系家庭感的重要條件。
這樣,一家子的平和包容便形成了整個家庭的和諧和健康。
最后,美好家庭是動力之源。健康和諧是美好家庭的重要標志,也是生活、工作、學習的動力源泉。正所謂內憂外患。內憂是外患的有利條件,外患是內憂的必然結果。如果內部沒有弱點,外部不良動機也不足矣形成禍害。這樣內部團結了,也就形成了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多年來,家庭責任,以及平和包容的心態讓我享受著整個家庭的幸福,更樂于我的工作和學習。
自2004年2月走上電力設備廠生產管理崗位,接任生產管理工作以來,不習慣總是有的。畢竟以前是自已動手,也總以自己的思維去考慮下屬的工作,不習慣。但從另一個解度看,這種不習慣應該轉變為全局意義上的把握以及關鍵環節的監督指導。每天,我都提前半小時上班,推遲半小時下班,現在仍是如此。如果說以前是為了適應工作,那么現在是為了更好的做工作。
了解藥物是否適合我、能否取得好效果
了解自己的血壓監測情況
防范藥物性低血壓的發生
專家建議:
血壓自測因人而異
第一種情況
想要確診自己是否得了高血壓的人。
測量關鍵詞:連續三天以上,必須用水銀式血壓計 高血壓一旦確診,患者可能終身服藥。因此,確診時必須用同一臺水銀式血壓儀,由同一測量者,連續三天或連續隔天同一時間測量三次以上,其結果收縮壓都在140以上,舒張壓都在90以上才能被確診為高血壓。
第二種情況
剛開始服藥或調整藥劑者
近期血壓有變化的患者
測量關鍵詞:每天一次 血壓要連測一周。且患者若對藥物效果反應敏感,還要增測站立位血壓,以防性低血壓。測量時先從坐位站起,站會兒后測量。
第三種情況
血壓控制得較好的患者
測量關鍵詞:每周一次 這時沒必要天天測血壓,而且測量頻繁也會引起緊張,反而令血壓升高,這時,只需每周測一次即可。
第四種情況
普通老人的預防性自測
測量關鍵詞:每月一次 從保健性自我監測的目的出發,只要每月測一次即可,我們不建議頻繁測量。
專家教你:這樣測血壓才會準
一定要在靜坐15分鐘后測量,因為人在靜息的狀態下測出的血壓才最準。
測量時,大腿要放平,如果是水銀柱式血壓計,血壓計一定要與心臟在同一水平面上。
袖帶的下邊緣要在手臂肘窩上方兩公分以上,而且不能綁得太松或太緊,綁好后以能插入一指的松緊度為宜。
如果是臂式電子血壓儀,一定要讓綁帶中的電子感應器放在動脈搏動處。
早上7-9點時是血壓高峰期,這時測得的血壓最能反映你的高血壓狀況了。
每次測量必須要連測三次后取平均值。
Q&A:家庭血壓監測常見問題輕松解
Q:早上我連測了三次,第一、二次測出來的值很高,第三次測出來的值卻偏低,這是怎么回事?
A:這可能是你在第三次測量時,沒把袖帶中的氣體全部放掉便匆忙測量而產生的誤差。
劉春雨,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現已退休。妻子王潔,現已退休兒子劉國利,肢體殘疾,自己創業。在這個小家庭中,家庭和睦,孝敬老人,愛崗敬業,關愛子女,團結鄰里,熱心公益,暖意融融。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庭為愛的港灣的真諦,贏得了周圍人的贊譽。
一、夫妻敬業愛崗,相互支持,一直奮戰在教學的第一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為了備好一節課,常常是工作至深夜。成績和榮譽背后,離不開妻子默默幫助。在如此大的工作強度中,夫妻相互勉勵、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從不埋怨,彼此一方成為對方成功的盾牌。
二、正確引導、鼓勵成才。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明珠,家長對其寄予著無限希望。對孩子的教育,避免陷入溺愛和過嚴的盲區,而是適時地給予正確引導和鼓勵。由于孩子肢體殘疾,教育孩子從小建立良好的道德觀,具有辯明是非的能力,提高免疫能力,能抵御社會各種誘惑,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過硬的學習品質和上課專注聽講能力,不在乎學習成績取得時的高低和名次的先后,在孩子成績如意時,提防其滋生驕傲自滿情緒,尤其在孩子學習遇到挫折時,耐心幫助其失利的原因。
三、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獻愛心。生活日常開支,合理安排,克勤克儉,該花的一定花,不該花的,從不浪費。在雙方父母遇到困難的時候,盡心盡力給予幫助。上有體弱多病的老人,在他們健在的時候,能經常利用節假日、雙休日回去看望他們,或帶上一些水果、營養品之類的東西孝敬父母;老人頭痛腦熱時,帶他們去醫院看病、拿藥。在家庭經濟關系中雙方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處理得非常好。
四、 鄰里相幫,發揚風尚。與鄰居相處十分融洽,從沒有與任何一家鄰居吵過架,其家人待人真誠。常說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指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是強調精神上的: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的。還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尊老愛幼、坦誠相待等等。“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緣份。奉獻的人生是充實的,夫婦在事業上相互支持理解,在生活上互相關心體貼,生活得十分愉快和充實。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培養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children into the school. Many parents can conscious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knowledg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but it also exists many problems, we know that the school 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ldren's education, but the family education also has the irreplaceable advantage. And the role of family education is enormous, only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make children grow into the compound talents of multiple qualities.
Key words: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G18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隨著教育的深化,“家庭教育”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事實上影響孩子最深的就是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是孩子第一個接觸的環境,而孩子的很多習慣就是在這個環境中養成的,所以抓好這個環境的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學校教育有學校教育的劣勢,學校教育中是一種一對多的教育模式,而且以傳播知識為主,所以對于孩子的行為習慣,思想,價值觀等的形成不具備家庭教育所具備的優勢。家庭教育的施教者是家庭成員,所以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中的個體對于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搞好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發展起著推動性的作用,也對于學校教育起著推動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使家庭教育做好做成功呢?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粗略地談談。
家庭教育中注重家長素質的培養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其實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一旦形成就將是深遠而且不容易改變的,我們經常可以發現一些不愛干凈的學生,其家長也是不講衛生的。其實這個我們經常在說,這時一種表率作用,家長的表率恰恰是最能影響孩子發展的。所以家長必須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切記不要說臟話這些。而且一定要做到守信,因為守信是現在社會的一項基本準則,如果家長失信于孩子,而孩子很有可能就會被影響而成為一個失信的人,一個失信的人,是無法在社會立足的。家長也讓一定要注意家庭和睦,現在社會離婚的家庭越來越多,而離婚或者家庭不和睦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心理有陰影,而且犯罪的很多,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家庭和睦是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必須做好的一課。講衛生、懂禮貌、勤儉節約這些簡單的行為,孩子在小時候是做好塑性的,家長如果在孩子面前做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會潛移默化的學習到,所以提高家長的素質,對于孩子素質的養成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得孩子良好成長。
家庭教育中注重對孩子的態度
家長對于孩子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這里的態度主要是指兩個方面的態度,學習方面的態度,生活方面的態度。
1、學習方面。其實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在這個方面的態度的表現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是很熱心的,表現在監督做作業,如果家長知識夠的甚至主動教孩子學習,不夠的就請家教,上補習班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好的現象,家長關心孩子學習是必須的,但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而孩子又無法達到這個期望值,家長就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達到期望,這就導致了一些家長盲目加重學生學業負擔。最終的結果是讓孩子喪失學習興趣,更提不高學習成績,家長做的再多,花費再多的人力物力,也是白費。凡事有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就會讓效果適得其反。早些年國家提倡給學生減負,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學生的學習壓力太重了。但是雖然有這個政策,但是就目前來看很多學生并沒有減負成功,依然有很多學生處于過度學習中,因為家長給孩子的學習負擔太重了,特別是補習班或者是興趣課的學習都嚴重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其實我們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勞逸結合”。學習固然重要,但是放松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建議家長適度根據孩子情況給予期望目標,適度學習,做到勞逸結合,可以適當地設置一些學習小獎勵,以提高興趣,保持興趣,才能使得孩子的學習越來越好。當然也有的家長認為“要乖自己乖”所以對于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這就導致了不自覺的孩子學習松散,試問又怎么能夠學好呢?而且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學習,老師精力有限又照顧不過來,孩子的學習自然是失敗的。綜上,家長在孩子學習方面必須給予支持,做到松弛有度,適時地與老師溝通,向老師學習一些方法,才能促進孩子的學習。
2、生活方面。在生活上,家長對于孩子的態度很重要,這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孩子有孩子的生活,那么家長在孩子的生活中應該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有的人說是一個大朋友,有的人說是一個引導者,有的人說是啟蒙者,還有的人說是輔助者。我認為這些都對,教師也有著這些美稱,所以才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而且家庭教育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當然我不喜歡把家長說成是孩子生活的規劃者,策劃者,因為這明顯帶著制約性,是會制約孩子思維,行為發展的。既然我們能說家長是輔助者,其實就是說家長是輔助孩子成長的人,在這個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家長應該輔助者孩子去解決,而不是代為解決或者放任不管。這個輔助力應該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小。我們在學習上經常說自己學到的東西才是最牢固和不容易忘記的東西,所以家長應該支持孩子自己去探索生活,適應生活,親自感受生活,才能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從而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適應生活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全方面都會的得到發展,心里會變得成熟,那么做事也就更容易獲取成功。我們都熟悉的例子是那些最終在事業和生活上獲得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小時候經歷過生活磨礪的人,而不是從小就生活在襁褓里的人。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當孩子成長到青少年的時候的心理會發生變化,如果家長采取的是制約性的方式,往往會在這個時候適得其反,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正直逆反心理增長的時候,強制性的家長其策略往往會是不顧一切的阻止孩子做家長認為是錯誤的事情,這樣就會使得孩子逆反,你越是不讓他做,他越是要做。其實這個時候的家長應該是疏導,最好的是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條件下讓孩子嘗試著去做,讓孩子親身感受了,孩子才會有自己的體驗,無論結果好壞,家長都應該輔助孩子分析結果,得到感想。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如果你越打壓,好奇心增長的越快,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要么是不讓人知道,要么就是一開始就不要打壓,公開,讓秘密不再是秘密,也就沒有好奇心了。小孩子的好奇心尤為的多,特別是對于他不知道,未知的事物好奇心最多,這其中就包含了一些較為有危險性的事,在我國,這個時候家長的做法應該基本都是直接就扼殺在搖籃中,絕對的禁止孩子去碰這些東西,但其實,家長越是禁止,孩子的好奇心就越大,就越會偷著偷著的去做,而家長又不可能時時刻刻跟在孩子身邊,很多悲劇就是這樣就釀成了。如果要避免這些應該怎么樣做呢?其實就還是我前面提到的,最好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滿足好奇心,親自去體驗,親自去做,才是做好的疏導,一味的打壓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這里,家長扮演的角色就是孩子的一個輔助者,一個引導者。家長對于孩子生活的態度是很重要的,這也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影響著孩子的方方面面,其成功與否都對于孩子的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能夠看到絕大多數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著一個成功的家庭教育,對于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家長,應該明白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肩上的使命。本文只是簡單談談家長應該注意在與孩子的生活中應注意的一些事情,可采取的方法態度。教育的成功與否一直是關系我國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標準,而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有著其獨特的地位,而如何開展家庭教育,也是我們應該一直探討的。我們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只有搞好了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之路才會走向更加輝煌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韓曉雨.關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探討. [B].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2011,(10)
[2]張敬培.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家庭教育關系研究. [A].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科技研發中心,2010,(3)
【關鍵詞】家庭教育 平等民主 方法 成長
人的發展就是在“不斷的生活、學習和實踐中求知識、增能力,最終達到人之本質的生成、人之存在的提升、人之性情的完善和人之自由的全面發展。”家庭教育對子女的健康發展必不可少。因為家庭是子女受教育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品行修養直接關系到子女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情操;家庭人際關系的好壞影響著子女的情緒心境和人生觀的性質;家教家規關乎子女的是非善惡及聰明才智的發展走向。搞好家庭教育,必須創設和諧的家庭環境,講求科學的家教方法,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1.營造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
《三字經》說:每個孩子“性相近,習相遠”,強調后天因素對人的影響,這個影響首先來自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的影響。過去國家經濟不發達,許多家庭中子女多,家人能相互理解,心連心。今天絕大多數家庭不愁吃穿,但許多家庭子女任性自私,怕苦怕累,不理解父母,難溝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沒有營建起和諧的家庭人際關系環境。做為父母,要努力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
1.1 平等尊重出和諧。從孩子出生到完成小學、中學學業 ,父母要為子女付出很多,這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不能因為付出多就可以對子女隨意發號施令,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子女。也有些父母過分寵愛獨生子女,孩子變成家庭小皇帝。這兩種現象都不利于家庭和諧。父母要將自己與子女看成是家庭中的平等成員,要讓子女知道,父母與子女是互相離不開的,沒有父母,何有子女?沒有子女,何成父母?要考慮子女的感受和承受力去解決好家庭中的矛盾。這樣,在平等尊重中體現出互愛,子女才會逐步樹立平等尊重意識,增強家庭責任感,讓家庭關系和諧,促進子女健康發展。
1.2 民主教養出和諧。民主教養既可營造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則和方式。講民主,要反對家長專制,也要杜絕子女在家庭中想怎樣就怎樣的傾向。教養就是物質上養育子女,精神上教育子女。民主教養子女就是用民主的意識去關注子女合理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求,自覺接納子女對父母的正確評價。例如:不隨意打罵子女;不將不良情緒帶到對子女的教育中去;對子女犯錯心平氣和地指出,在溝通中使子女認識錯誤的原因和后果,以防止再犯同樣的錯;講清道理拒絕子女的不正當要求;對子女的某些看法觀點不只從功利的角度下結論;允許孩子批評父母的錯誤觀點和行為;鼓勵孩子充分表達心聲;引導孩子逐步學會從自己、父母、他人的不同角度思考人和事,求得解決問題的辦法;父母工作再忙也要留出時間與子女交流互動,如一起開展一些文娛體育等有意義的活動;從而讓子女體會到,民主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犯錯必改;對人提要求要適度可行;碰到困難疑難時要敞開心扉與父母交流。這樣,在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中,促使子女形成正確觀念,健康心理,自覺自信地去應對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和挑戰。
2.講究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方法科學,事半功倍成效高。方法欠妥,容易導致子女與父母的對立沖突。我們常把孩子的成長比喻為“幼苗生長”。大家知道,植物生長不可違背自然規律。也看到,同樣的幼苗,在大致相同的環境中,有的長勢喜人,終成參天大樹,有的長得慢,甚至彎曲歪斜。這給家庭教育有許多啟示,值得父母思考:
啟示一:必須遵循子女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去教育子女。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思維與行為有不同的特點,身心發展水平也不同。同時,從不成熟到成熟也有一個過程。教育子女要按規律辦。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從小就要關注孩子的誠信。父母要求子女誠信,自己也要做到,如果因一時高興而信口開河,肯定不利于子女講誠信。小的時候,子女喜歡模仿,最直接的對象是父母,父母示范尊重人,禮貌待人,子女容易學到文明禮貌。父母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會在孩子心中潛移默化,并學習這種精神去克服生活、學習中的困難。讓孩子認識到犯錯要承擔相應的后果有利于明白是非善惡。父母批評孩子的缺點錯誤時,不要常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比較,表揚孩子的優點成績不能讓孩子形成虛榮心。關心孩子的學習不要停留在分數上,要重在關注其學習思維過程及出錯的原因。不能因為孩子成績好就認為一切好,成績不好就一無是處。允許孩子犯小錯誤,更要引導孩子自己改正錯誤。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十分重要,“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啟示二:別用父母自己對子女的理想目標過分要求孩子。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愿望,但“龍、鳳”的標準不能是唯一不變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及實際呈現的發展水平,這個標準要調整。要充分認識子女的興趣、愛好、特長,揚長避短,激勵子女大膽走自己想走的正當發展之路,留出子女自由發展的空間。不可死守著父母的期待,強令子女朝著父母設想走下去,那樣會出現“拔苗助長”的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