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日行一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日行一善;善源;體驗;人格
中圖分類號:G627?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3-0014-02
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善”是什么?善是扶危濟困雪中送炭,善是拾金不昧見義勇為,善還是一抹微笑一個攙扶,善更是熱情、關心、溫暖、理解和寬容,善就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舉手投足之間。日行一善就是多做善事好事,積善成德。在班級中開展“日行一善”活動,就是讓每個學生在每天好人好事的實踐中,在每天好人好事的記錄中,逐漸形成敦厚、善良、正直的品德,并逐漸形成可以影響一生的人格素養(yǎng),使班集體中的每個成員在體驗愛的同時,人人獻出一份愛,讓班集體處處充滿愛。
班集體是實施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基地。鼓勵每個學生每天堅持做好事,使他們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道德意識,樹立善念、擁有善心、實踐善行,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為他人著想的良好品質,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因此,在班級中設置日行一善體驗教育,要充分與學生的生活鏈接,用孩子們的生活和成長的方式去組織開展活動。這樣,使我們的班主任工作有立足之本,又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作用。如何在班集體中開設日行一善活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幾年的探索,使我積累了一些經驗,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尋找善源,將善故事化
英國作家薩克萊曾說:“播種思想,收割行動;播種行動,收割習慣;播種習慣,收割人格;播種人格,收割命運。”因此,我們在踐行日行一善活動前,要先給學生尋找到善源,播撒下善的種子。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因此用故事的形式、具體的實例來講解善行的重要性,事半功倍。
1.從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善源。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國人民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積累的豐富的人生智慧,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有許多關于“善”的故事,如: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等,這些故事中有講謙遜禮讓的,有講孝敬師長的,有講助人為樂的……它們對學生有極強的感染力,于是我采用故事會、觀看情景劇等多種形式,用這些故事來幫助學生找到善源,播下“善”的種子。
2.從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善源。我們身邊處處都有“善”的影子,缺少的只是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善的眼睛。見義勇為是善,拾金不昧是善,助人為樂是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同樣是善……善無處不在。通過主題班會,讓學生講講你發(fā)現(xiàn)的身邊的善事、善人,從而加深對善的體會。
二、角色體驗,將善責任化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富裕,在家里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于班級公共衛(wèi)生的保持需要老師時刻提醒;對于公共財物的愛護不屑一顧;對于同學間的小矛盾,不能互相謙讓;對于集體的事,不能主動去做……于是我根據(jù)本班的實際情況,采用崗位輪換制和崗位競選制,讓每個孩子懂得付出愛。
1.崗位輪換制,讓每個孩子懂得付出愛。設置一些角色,把隊室、紅領巾廣播站、櫥窗、小主人信箱、紅領巾示范監(jiān)督崗等各項工作,通過定期輪換、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讓日行一善活動充分體現(xiàn)在這些角色中,讓每一個學生在這些角色體驗中,懂得為集體做事,為他人服務。并充分利用學生的崇敬心理,讓學生進入角色,讓他們體驗一種有責任的生活。
2.崗位競選制,讓每個孩子積極付出愛。開發(fā)各個民主崗位,除中隊小隊干部、課代表、小組長之外,還開發(fā)了多個管理項目。把墻壁、地面、電燈、門窗、電視、圖書角、隊角、宣傳欄……每個角落都交給孩子管理體驗,實行雙向選擇、競爭上崗,真正實現(xiàn)班中人人是主人,班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時,自己在管理別人時的想法及做法都有親身體驗,天長日久,由這種責任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就成為了一種相伴一生的習慣。
三、活動體驗,將善規(guī)則化
學生生活在有規(guī)則的社會里,學校生活更是有其規(guī)則,但很多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卻很淡泊。一個不守規(guī)則的人,即行為習慣差的學生將來是無法立足于社會的。于是我以班集體為依托,以《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抓手,將日行一善活動具體化,以此進一步拓展引申,使日行一善滲透在學生的一言一行中,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1.要求學生背誦《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熟記日行一善準則(可以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而定),比如我給學生定了以下內容:(1)關心自己、友愛同學;(2)我為班級做點事;(3)身邊的小事人人做;(4)關愛弱者;(5)撿起地上的一片紙;(6)幫助同學做事。還編了《日行一善拍手歌》:小學生愛行善,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還要做個好市民,日行一善,從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做起,日行一善,從講究衛(wèi)生、文明說話做起,日行一善,從保護動物、節(jié)約資源做起,日行一善,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學生能耳熟能詳、爛熟于心。并組織背誦比賽,評比結果。
2.《善行錄》提高學生做善事的積極性,每個小組準備一本《善行錄》,將小組中涌現(xiàn)的善行及時記錄下來,對表現(xiàn)突出、特別有意義的同學進行及時的表揚,頒發(fā)“行善獎”和“愛心章”,發(fā)揮榜樣的作用,以鼓勵更多的同學,使班級成員形成人人爭做善行的良好風氣,養(yǎng)成“日行一善”的好習慣。
3.把日行一善活動拓展于公共場所。學校每學期都要組織學生“愛護環(huán)境、增強環(huán)保意識”“為孤寡老人獻愛心”等活動,每當活動結束,我會充分利用隊會時間,對活動的目的與日行一善要求進行對比,并將善行記錄在《善行錄》里,及時表揚,使學生脫離開學校小圈子,把自己融為社會大家庭的一分子,從小要求自己不僅在家、在校是個好孩子、好學生,更應該是社會上具有優(yōu)良品質的人。
“日行一善”就是要學習雷鋒助人為樂、勇于奉獻的精神。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熱心幫助身邊的同學,伸出互助的雙手。在家能孝敬父母,體諒父母的辛勞,能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學校,能尊敬老師,體會老師的良苦用心,學會用行動和成績來回報老師。日行一善活動使學生用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善”,在細節(jié)中感受“勿以小善而不為”,促進少年兒童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完善學生的健康人格。
參考文獻:
[1]謝金士,連榴英.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的八項修煉[M].中國工業(yè)出版社,2010,(2).
[2]王詠春.在少先隊文化中灌輸樸素情感的行與思[J].輔導員,2012,(1).
古時候有一個人日行一善,后來他做了太守,有人問他如何“日行一善”,他回答:“你看這有條板凳,倒了有礙人行,彎腰把它放正,就是一善。”行善有時候就是不經意的小動作,購買福利彩票也是如此。
福利彩票的“福利性、募捐性、慈善性”體現(xiàn)著人類“善良、仁德、寬厚”的情操,積極有效的推動了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事業(yè)的發(fā)展,并筑建起了一座“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公益長城。從1987年發(fā)行至今,福彩走過了20多個年頭,一座座敬老院、福利院、兒童院的相繼興建,社區(qū)信息化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農村圖書館的援建以及避災工程的實施無不體現(xiàn)著福彩公益金的作用。與此同時,公益金還助推了“明天計劃”、“星光計劃”、“藍天計劃”、“霞光計劃”、“365關愛行動”的順利開展……福利彩票不僅在社會福利、社會公益事業(yè)卓有成效,更滲透到了社會各個方面的領域,提供了對慈善、醫(yī)療、教育等事業(yè)的有效支持。中國慈善事業(yè)發(fā)展指導綱要(2006-2010)中就明確將“發(fā)展中國福利彩票事業(yè),建立健全彩票公益金支持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的機制”作為措施之一。
除了愛心、公益外,福利彩票和純粹意義上的慈善捐款不同的是有獎性質,大家知道,慈善捐款是一種自愿無償行為,捐贈者沒有任何索取,而福利彩票整合了返獎率和中獎率,是一種“有獎募捐券”,除了公益金、發(fā)行費,福利彩票每期49%的銷量用于當期返獎(其中即開票刮刮樂和中福在線在返獎比率在65%以上),拿風靡全國彩市的雙色球而言,今年以來每期銷量平均在1.5億元以上,則用于每期返獎的金額在7400萬以上,這還不包括用于一等獎派獎的億元獎池累積金。彩票的中獎率表示一種彩票的中獎機率,目前,雙色球藍球1/16的中獎率是電腦彩票中獎率屈指一、二的玩法,彩票的有獎性正是對彩民“愛心募捐、微笑納稅”的一種有益回報。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一枚枚福利彩票,承載了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傳統(tǒng)美德,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正加入到群體中,“福澤社會,彩繪人間”,福彩儼然成了人們“日行一善、惠人利己”的愛心、公益彩票。
今天是開學的第二天,因為一個寒假都沒有打掃過衛(wèi)生了,所以地上都是灰比較臟,掃地和拖地的同學很辛苦,有位同學沒有力氣拖地,另外一位同學看見了很樂意幫助她打掃完衛(wèi)生,我認為這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同學們富有的樂于助人的精神還是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下午和媽媽散步的時候,媽媽做了一件令我很費解的事,她把裝面包的包裝袋里剩下的一些面包屑倒在了草坪上,時候我問媽媽為什么這么做的時候,媽媽告訴了我一個從未想過的事。把不吃的面包屑倒在草坪上有些鳥餓了就可以吃,這樣東西也不會浪費掉,也可以算一件善事,我認為這些鳥兒能活下來就是因為心懷善念的人很多。
他們在生活中都是一些心地善良,溫柔體貼的人,在自己所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關心著這個社會。
日行一善。”即為每一天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道德,是人們公認的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那么我們小學生能做善事嗎?道德離我們很遠嗎?答案是—-我們能做善事,道德離我們零距離!
我們雖然是小學生,可能做的好事還真不少呢。幫老師擦擦黑板、幫同學解解不懂得數(shù)學題、鼓勵一下有進步的朋友、愛護環(huán)境撿起地上的紙屑,扶起摔倒的鄰家小妹……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以做一件好事。昨天,我們班同學拾金不昧,就得到了校長的表揚和全校同學掌聲。做好事的人,都是平凡的人,或是你或是我。做好事的人,不是在做秀,都是遵從心中的善念而為。雷鋒叔叔不就是這樣嗎?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所有做過好事的人,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的楷模。
其實做好事不光是幫助別人,做好事的同時也是在提高自己。你幫助了別人,別人回報給你一個燦爛的笑容。這會使你信心十足,渾身充滿了正能量。被你幫助過的人也會向你學習,再去幫助其他人。這條無形的紐帶,把你、我、他緊緊地拉在一起。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沒有仇恨,沒有惱怒。這樣的生活多美好啊!
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日行一善”,注重的是“日”字。講究的是每天都要做,要持之以恒。俗語說得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過點滴積累,把做善成生活中的好習慣,把好習慣變成生命中的好品德。一朵小花并不起眼,但,一片花叢就能帶來滿園春色。一只小鳥并不起眼,但,一群小鳥就會唱響春天!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xiàn)在就開始, 堅持每天做一件好事。幫助他人,快樂自己!日行一善,做一個有道德之人!
去年國慶節(jié)那天早上,吃完飯,爸爸開車帶全家去興隆山旅游。在路上,我透過車窗俯視,遠處一輛輛小車像一只只小蟲一樣在地上跑著,玩著。我終于獲得了自由,可以自己玩兒了。
興隆山是一個好地方,那兒有山、有水、有橋,橋是竹子做的,走上去像彈簧一樣,忽閃忽閃的。山上長著碧綠的松樹,漫山遍野。我在河邊還洗了手,清澈的河水像小姑娘的笑聲,嘩啦啦在我耳邊回響。在這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我突然發(fā)現(xiàn)在懸崖峭壁上有一個人在努力向山頂爬,顯得非常吃力,可是他卻毫不放棄,真是太讓人感動了。媽媽說這個運動叫攀巖。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我都要像這位哥哥學習,克服困難,不怕困難。
這次去興隆山,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下次有機會,我還會再去興隆山旅游。
再見了,興隆山,我們后會有期。
作者:璇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