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網絡的利弊

      網絡的利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網絡的利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網絡的利弊

      網絡的利弊范文第1篇

      關鍵詞:信息時代 網絡語言 漢語文化

      中圖分類號:TP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c)-0245-01

      1 出現網絡語言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1 網絡發展過程中的專業術語

      最典型的流通路徑就是在計算機聯網或是網上活動的過程中經常運用到的專業術語,逐漸演變成了“網絡語言”?!熬W絡語言”以互聯網為媒介,其中涉及到如:軟件、硬盤、鼠標、CPU、瀏覽器、域名、服務器、IP等等專業名詞。

      1.2 突出個人語言風格

      網絡是一個展現個人風格的平臺。在這個虛擬的、主觀臆想的空間里,網民們完全不用顧及旁人的感受和看法,而可以盡情發泄各種情緒、惡搞,坦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就是在這樣一個無需章法的交流過程中,出現了文字的符號化、諧音化、縮寫化、混用化、圖像化等等,這些現象很大程度上沖擊了漢語表達。

      1.3 英語教育的升溫

      近年來,中國的英語教育全面升溫。在學校的主流教育中,英語教學早已成為與漢語教學持同等地位甚至高出漢語地位的語種。因為就業市場的需求、人才市場的需求,以及語文教學的死板無趣,使得年輕人無心學習漢語,卻熱衷于學習英語。這是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進行的一場不動聲色的文化傾銷;是莎士比亞語言戰勝孔子語言的表現。就網絡語言崛起的原因,請讓我來淺析一下網絡語言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弊。

      2 網絡語言的利弊

      2.1 網絡語言的好處

      (1)豐富漢語表達。中國的母語不可能一成不變。時代的進步也會在語言中體現出來,同理,漢語也要與時俱進。

      (2)網絡語言促進我們與國際接軌。國際、國內有很多專業術語,在國與國、人與人的交流之中,形成了通用的、約定俗成的表達形勢。作為常識,我們必須要了解。例如,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國籃球職業聯賽)的簡稱等。

      (3)網絡語言可以提高交流效率。信息社會什么都講效率。網絡語言運用于某些工作領域可以提高人們的交流效率,增進同事之間的情感。這些圖片和表情就可以很具體地向對方表明你當時的忙碌狀態。

      凡是都有兩面性,我們在看到網絡語言方便快捷的同時,還應該看清網絡語言給我們帶來的弊端和負面影響。

      2.2 網絡語言的弊端

      (1)網路語言沖擊了漢語。網絡語言對漢語造成了沖擊,這是不爭的實事。網絡語言的猖獗,使漢語言陷于膚淺的境地,動搖了人們使用漢語的道德觀念。長期上微博的人就會不自覺地出現以下習慣用語:神馬(什么)、有木有(有沒有)、圍脖(微博)、童鞋(同學)、小盤友(小朋友)、油箱或是幽香(郵箱)、大蝦(大俠)、霉女(美女)、主銀(主人)、矮油(感嘆詞“哎喲”)、偶稀飯你(我喜歡你)、卡哇伊(可愛)……這些不規范的用語使正規漢語的表達大打折扣,完全將漢語惡搞、扭曲了。當人們為了重新找回可以統一交流的規范化語言時,漢語已經不在是中國人的首選語言,取而代之的是英語。理由很簡單,因為英語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2)網絡語言會加深年輕一代與長輩之間的代溝。不同年代的人之間原本就存在代溝,網絡語言將會深化交流代溝。并且,年輕人與長輩之間會越來越缺乏交流。例如,一位60后的語文老師讀一位90后學生的作文會讀不懂,不是文筆不通,也不是字跡太潦草,究其原因,原來通篇都用了網絡語言:MM(妹妹)、DD(弟弟)、GG(哥哥)、坑爹(坑人)、你丫(你呀)、PK(對決)、恐龍(長得很丑的女子)、青蛙(長得很丑的男子)等等。還有很多變異字,如,槑(讀成“梅”,意思是遇到了很窘迫的事情,但是當事人卻表現得比呆子還要呆);囧(讀成“窘”,意思是遇到了很窘迫很糟糕的事情);嫑(讀成“表”,意思就是“不要”);巭(讀成“布”,是對武林高手的簡稱)。

      (3)網絡語言會毀壞下一代的漢語言結構。中國的母語面臨著嚴峻的問題:漢語的發展還沒有來得及與時俱進,其語言結構就已經被網絡語言摧毀了。這一現象對中國的下一代影響巨大。他們一出生,就已經不再受到純正的漢語環境的熏陶。取而代之的是隨處盛行的網絡語言。諸如,886(拜拜嘍),9494(就是就是),7456(氣死我了),1314(一生一世),+U(加油),偶(我)、表(不要)、米(沒)、蝦米(什么)、B4(鄙視)、女紙(女子)、是滴(是的)……語言是傳承民族文化的載體,并且它本身就屬于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潮流的發展,80后、90后,以及00后的人們,在緊張壓抑的社會氛圍中尋求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以此獲得放松和解脫。中國是一個詩經的國度,神話傳說的國度,諺語的國度,這些傳統文化都是以純正的漢語為載體的,而網絡語言絕對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和力度。

      3 正確對待網絡語言

      網絡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生活之中,按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網絡語言會成為社會潮流的主體語言。我們無法避免網絡語言的盛行,唯有正確面待,用作為中國人的文化道德和文化尊嚴來鞭策自己。如果語言僵化,詞匯貧乏,詞匯系統如果只有基本詞,永遠穩穩當當,語言就沒有生命力可言,那才是真正的可悲。

      一方面,我們面對網絡語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杜絕那些不健康的、惡俗的內容,吸納那些健康的、生動的、活躍的、有趣的、意味新奇的內容來以此彌補漢語在表達上的不足之處。還可以兼容并蓄地將那些符合漢語字詞規范的網絡語言接收并使之進入主流語言的規范之中。漢語言協會有必要盡快將網絡中新創的詞匯收錄到《現代漢語大詞典》當中,使錄入的這一部分網絡語言真正在權威上理論上得到承認和更新。

      另一方面,中國的教育方向出了問題,所以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育模式就出現了偏差,而且是越來越偏離傳統文化的主流。老師們在進行一種作家式培養教育,從小學時候就開始訓練,運用的都是四平八穩的、中規中矩的講解與練習。這種現象成為我們教育的主流,使得語文教學強加給我們的下一代的是一種在課堂上很壓抑的語言習慣,而且這種語言習慣隨著學生智商、年齡、情商的增長會越來越脫離現實生活。這個時候,年輕人就會尋求語言上的突破、創新、展現個性、樹立風格。網絡語言,首當其沖地就成為他們尋求解脫的最好的語體。不管是語文老師,還是其它科目的老師,在課堂上要多下些功夫,盡量用生動的語言,盡最大努力使課堂教學生動活躍,拋開應試的枷鎖,提高學生對漢語的熱愛,樹立下一代的人對漢語言純正的維護。

      參考文獻

      [1] 周潤健.網絡語言:年輕人中流行的文字游戲[J].經濟參考報,2004,12,6.

      [2] 鄺霞.網絡語言—— 一種新的社會方言[J].語文建設,2000(10).

      網絡的利弊范文第2篇

      這些網絡語言,有的用數個英語字母代表其含義,如“GG”、“MM”分別指男性和女性;有的是諧音指意,如“886”指“拜拜嘍”,“94”是指“就是”等;有的用圖片代表自己的心情或其表情,如“:)”表示高興,“:(”表示憂傷;還有其他的,如“表”含不要的意思,“菜鳥”指初出茅廬的人……這真是千奇百怪,舉不勝數。

      網絡語言的興起,有利于人們信息傳輸更為方便快捷。由于簡化了語言符號,對于那些打字生疏的人,真是受益非淺。

      但是,初出茅廬的人不懂得網絡語言的含義,是他們有語言障礙,甚至使他們無法溝通,而且,有部分網絡語言是粗言穢語,如“BT”指的是“變態”等,這在人們純潔的心靈上,抹下了黑色的斑痕。因此,網絡語言也有不好的一方面。

      網絡的利弊范文第3篇

      【關鍵詞】網絡傳播 傳統媒體 信息 新聞

      一、網絡傳播的特點

      1、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擺脫了時空限制。與傳統的印刷媒介和電子媒介不同,網絡媒介的新聞信息可以實時更新,擺脫了版面印刷和定點播出的傳統模式,提升了傳播的時效性。

      通過現代化的通訊和影像設備,網絡記者、采編和制作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對正在發生的事件進行現場直播。特別是在突發性事件的報道上,在與傳統媒體的競爭過程中,網絡顯示出了明顯優勢,做到了“NOWNEWSNOW”。同時,網絡編輯充分利用海量的網絡信息資源,整理背景資料,讓受眾及時了解事件的相關信息。網絡傳播的時效性和快捷性使新聞擺脫了地域限制,拉近了傳播者和受眾間的距離。

      2、海量存儲,資源無限?;ヂ摼W龐大的數據庫使信息儲存幾乎沒有容量限制,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統計,截至2009年12月,中國的網站數,即域名注冊者在中國境內的網站數(包括在境內接入和境外接入)達到323萬個,網頁數量達到336億個,而且還處在不斷增長之中。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量還將會繼續增長。

      3、手段豐富,增強了傳播效果,受眾能夠更好地接受信息。數字技術將多媒體輕松帶入互聯網空間,各種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的不同組合讓信息的方式更加靈活,傳播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組合,讓事件變得形象具體。同時,受眾也有了更多途徑去了解事件。多媒體讓網絡傳播擺脫了傳統媒體單一的表現手法,使網絡新聞具有了新的活力。

      4、受眾明顯分化,呈現出“小眾化”趨勢。與傳統媒體不同,網絡讓大眾傳播逐漸走向小眾化、個性化。受眾在網絡世界中逐步擺脫了過去被動、消極的角色,變成了具有自主性的獨立個體。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惡選擇信息、信息,不再受傳統媒體單向性的制約。根據受眾的不同需求信息,“個性化”、“小眾化”已成為一種趨勢。

      5、交互性,傳受雙方平等的交流成為現實。互聯網將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超文本技術融為一體,同時具有和交流的功能。它支持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各種交流模式,而且可以用來交替的“說”和“聽”,實現傳受雙方的互動。這種不斷從傳統大眾模式向現代私人通信模式的轉變,密切了不同地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得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受眾可以同時就許多不同的話題發表意見。

      二、網絡傳播帶來的影響

      進入21世紀,網絡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互聯網像空氣和水一樣影響人們的生活。

      (一)網絡傳播的有利影響

      1、拓寬了信息傳播的渠道,開創了新的信息接受方式。網絡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優勢,在與傳統媒體的競爭中顯現出了強大的優勢。首先,在傳播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選擇,網絡傳播集多媒體于一身,圖文并茂、繪聲繪色,使得傳播者有了很大的發揮空間。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也使受眾受益,受眾可根據自身的狀況進行不同的選擇,改進了傳播效果。

      2、為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提供了空間。在以報刊為主的時代,約翰?彌爾頓曾指出報紙應該成為“觀點的自由市場”。 網絡的普及為思想文化的流通和文化融合帶來了新的契機。在各種網絡社區里,受眾可以對各種話題發表見解。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尤其是文化的多元化,人們需要一個交流平臺以整合各類見解,促進不同文化間的融合。

      3、為個人意見的發表提供了平臺。網絡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民眾參政議政、發表個人見解的障礙。通過網絡,政府部門可以了解公眾對公共服務的要求,對相關政策的看法,對重大事件的態度,從而有利于政府部門提高辦事效率,加快信息的處理,更好地為公眾服務。

      4、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生活理念。步入網絡時代,加上全球化浪潮的不斷涌動,人們利用網絡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的協調和分配。網絡購物、B2B電子商務、網上招聘以及網絡廣告等現象已經在悄悄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根據艾瑞咨詢的調查,2009年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08億人,較2008年增長45.9%;在線旅游預訂的使用率為7.9%,用戶規模3024萬人,較2008年增長77.9%;網絡支付的使用率達到24.5%,用戶規模9406萬,較2008年增長80.9%,網絡炒股用戶規模為5678萬人,較2008年增幅67%。

      (二)網絡傳播顯現的弊端

      在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它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

      1、可信度較差,假新聞泛濫,影響了媒介的公信力。網絡新聞的低門檻,使一些記者單純追求轟動效應或速度,熱衷于報道一些缺少事實依據或尚未證實的獨家新聞,使得網絡信息的整體可信度不高,對網絡新聞的規范管理已迫在眉睫。

      2、淡漠了現實中的人際交往。網絡把個人和世界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密切了人們間的交往,促進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但是在這個依賴網絡連接而成的“地球村”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往往被人與機器之間的交流所取代,現實中的人際交往日益淡漠。

      3、網絡不良信息對青少年成長和社會穩定構成了潛在威脅。網絡傳播具有高度的開放性,這也就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網絡信息內容龐雜,、暴力等不良信息充斥其間,嚴重威脅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p>

      參考文獻

      ①杜俊飛:《網絡傳播概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2)

      ②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2)

      ③崔保國:《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3)

      網絡的利弊范文第4篇

      論文摘要:網絡自主學習已成為當今教育界關注的課題,將網絡自主學習運用到翻譯課程教學中,使教師用新的教學理念與新的學習理論探索新的學習方式,符合當前翻譯教學發展趨勢,但應注意傳統翻譯教學與自主學習的利弊,更好地整合課程資源。

      信息技術應用于各學科領域的相關研究與實踐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展開,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育界關注、重視的一個研究課題,它的普及推動了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的全面建設。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可營造一種新型教學環境,實現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的方式,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真正落到實處。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作為教育的第四大革命,基于計算機的教育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的迅速發展和廣泛使用,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條件。

      一、網絡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的概念是由Henri Holec(1981)正式提出的。90年代以來,自主學習已經成為教育界研究的一個熱點。自主學習源于人本主義,并隨著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的興起而逐步發展、成熟起來的新教學理念,是一種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現代學習理念,也是目前應用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西方學者Little(1991)、Benson&Voller(1997)、Cotterall&Crabe(1999)等都對此進行了研究,我國對此也有相當多的研究成果。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終身學習能力,不僅使他們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步入信息時代,網絡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網絡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教師不是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而是對學生知識的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網絡信息資源豐富,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形式多樣,為學習活動創建了一個超級信息平臺。使學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權與決策權,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意義的主動構建者,這對學生運用能力的提高起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對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積極的影響。提倡網絡自主學習,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生主動接受和探究學習;強調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在網絡自主學習與合作過程當中的互動:關注學習內容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注重對知識的全面把握,注重個人的整體發展,構建個體的知識結構體系。

      二、網絡自主學習與翻譯教學

      以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知識傳播和應用的重要引擎。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育帶來的革新是全面的,它的應用對實踐創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是推動學科發展的重要源泉:用網絡教育促進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是國家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當今世界各國進行新一輪教育改革的目標。

      將網絡自主學習運用到翻譯課程教學中來,使教師用新的教學理念與新的學習理論探索新的學習方式,完全符合當前翻譯教學發展趨勢:網絡自主學習在翻譯教學中的運用將帶來課程資源的變化:擴大課程資源范圍與資源共享,同時帶來學生方式的革命:網絡自主學習有利于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習者的主體能動性,培養學習者運用各種資源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學生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理念;信息技術可以作為自測工具,有利于學生自我反饋,發展學生的思維:也可以作為教師電子測評的手段優化評價過程,革新傳統的課程評價觀和方法。

      早在本世紀初,學者們就呼吁翻譯教學要重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手段,實現翻譯教育的信息化,以提高翻譯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人們對多媒體教室網絡、計算機輔助技術、語料庫等在翻譯教學的應用做了有益探索;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翻譯課程中廣泛采用成為翻譯課程的發展趨勢之一。翻譯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資源,電腦與網絡已成為現代譯者必不可少的工具與手段。網絡信息資源為翻譯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可以借助這種資源解決翻譯實踐中遇到的各種翻譯困難,從而大大提高翻譯的效率和準確性,網絡已成為譯者不可或缺的幫手。

      然而我國對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通過學與教方式變革、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研究還不夠,尤其是翻譯教學領域在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見。要改變目前翻譯教學的落后現狀,就應在這一方面進行大力研究,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優化課程教學、優化教學資源、優化發展學生綜合翻譯能力、有效指導翻譯自主學習,即通過網絡及網絡自主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提高學生充分利用與有效應用網絡資源的能力。

      三、傳統翻譯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的利弊

      (一)傳統翻譯課堂教學利弊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仍有很強的生命力,之所以仍有許多學生愿意花錢去上新東方學校而不是在家里自主學習,之所以還有學生去參加英語培訓班學習,就是因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面對情感因素的影響,Kmshen認為各種情感因素,如缺乏動機,自尊心不強、焦慮等會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心理障礙,從而阻礙學習,教師可以鼓勵缺乏自信的學生并使其進步,可以對學生進行理想注意交易以激發其學習動機,并將授課與育人相結合等等,這些面對面的師生互動以及課堂教學的人情味和人性化因素是機器所不具備的。 轉貼于

      傳統的翻譯課堂教學中,教師教授翻譯理論與技巧知識,給學生構建翻譯體系的宏觀構架,讓學生了解翻譯體系的脈絡與相關實踐知識,師生之間可面對面的互動與交流,在教學中能及時發現問題與解決一定問題,但課堂課程的教授難以因材施教,學生實踐、運用機會少,純理論的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翻譯課程網絡自主學習利弊

      翻譯課堂教學由于課時少,實踐機會少等諸多不利翻譯實踐能力培養的因素,翻譯課程網絡自主學習將成為提高翻譯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網絡自主學習課程的研究成為翻譯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翻譯課程網絡自主學習,主要是為了順應翻譯學科發展的實際,順應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順應學生對提高翻譯能力和翻譯素養的現實需求,在翻譯教學上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翻譯的主動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營造一種能支撐情境創設、啟發思考、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

      網絡輔助翻譯課程集成了大量的翻譯教學資源和設計了較豐富的翻譯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能力,自主開展翻譯學習,實現因材施教。網絡為學生提供海量的信息,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記憶功能,避免重復的翻譯工作,并通過網絡的平行文本進行比照,彌補了中國學生英語語言能力不足的缺陷,降低了漢譯英的難度,消除了學生慣有的為難情緒,增加譯文的地道性;還可利用網絡信息,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在傳統的翻譯練習模式下,很多學生是為老師作翻譯,不認真閱讀原文、譯文粗制濫造,馬虎了事:在網絡學習下的翻譯練習,練習譯文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在網絡上,擴大了讀者群,學生潛意識中有把練習做得更好的沖動,因此,質量意識逐步地得到了提高。

      但在網絡自主學習中,處在虛擬的世界中,學生易出現焦躁、迷茫與失落等情緒,不知道學什么,怎么學,不能持之以恒地參加網上學習交流活動,在自主學習遇到問題時,得不到幫助和指導,缺乏人際交流,學習者難以進行錯誤分析,也不利于教書育人。

      網絡自主學習的培養在中國傳統說教式教學觀念以及應試教育的主流環境中,是一個挑戰。對學生而言,網絡學習使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途徑,但同時又沒了依靠。少了競爭,這對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是一個考驗,同時也對翻譯教師提出了考驗。

      網絡的利弊范文第5篇

      Abstract:“the network talks openly” is a seed pattern which Nantong University “the heart-to-heart talk room” grows, is one kind to adap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way which, the new method the time fast development and the information high speed progress produces. “the network talked openly” causes conversation both sides to jump out the conversation time, enabled the heart-to-heart talk to be possible to speak freely. This article attempts “talks openly through right the network” the advantage and the shortcoming analysis, thus is right “the network to talk openly” in the university “the heart-to-heart talk room” the development certain promotion effect.

      關鍵詞:網絡談心心理咨詢 優勢 局限

      Key word:Network heart-to-heart talk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SuperiorityLimitation

      作者簡介:劉佳昕,1986年12月29日,女,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南通大學,職稱: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人的全面發展與公民教育

      “網絡談心”是高校以網絡為載體開展的心理咨詢活動。但隨著“網絡談心”的發展,也出現了許多居心叵測的人通過“網絡談心”來蒙騙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以我們必須正視當代其利弊,更好、更快地對“網絡談心” 在高?!罢勑奈荨敝械陌l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一、“網絡談心”的內涵

      目前,國內還沒有關于“網絡談心”的確切定義。美國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協會(NBCC)將網絡心理咨詢定義為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使用電子郵件、聊天室或網絡視頻等設備進行遠距離的同步、實時或異步、非實時互動的過程[1]。有學者認為,“網絡談心”是通過網絡為載體,專業心理輔導老師采用電子郵件、網絡聊天、網絡視頻、網絡語音等手段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解決心理問題的一個過程[2]?!熬W絡談心”的任務和目的,是以正確的理論基礎、高尚的精神去教育學生、引導學生。

      二、“網絡談心”的優勢

      “網絡談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網絡的快捷性和廣泛性上,還表現在匿名性、安全性,省力性等方面。

      第一,“網絡談心”具有便捷性和廣泛性[3]?!熬W絡談心”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電子郵件、QQ聊天、校內BBS,只要身邊有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隨時隨地可以向心理輔導老師咨詢,解決了時間、空間上的問題。心理輔導老師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做好回答問題的準備,上網進行答復??梢哉f“網絡談心”是既方便,又快捷的心理咨詢方式。

      第二,“網絡談心”具有匿名性和安全性。來訪大學生在“網絡談心”的過程中以虛擬身份登錄,使其可以在一個輕松自如的網絡平臺上表現真實的自己,客觀具體地了解當代大學生真實的心理狀況。

      第三,“網絡談心”具有省力性。即節省人力、財力、物力。較之傳統的談心方式,心理輔導老師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服務。

      第四,“網絡談心”具有可以反復整理、閱讀的特性。 “網絡談心”采用文字聊天形式,有存檔記錄,可供學生和心理輔導老師反復多次閱讀,有助于其整理和分析問題。

      三、“網絡談心”的局限

      “網絡談心”也有自身特有的局限。

      第一、信息的不完整性?!熬W絡談心”安全性和匿名性的特征使學生避免了面對面交流的尷尬,同時也帶來一部分的虛假信息。通過文字形式或者E-mail進行溝通,缺乏對來訪學生的行為觀察,造成心理輔導老師的“誤診”。

      第二、咨詢環境的復雜性。由于網絡的不穩定性,常常會出現掉線、病毒入侵等問題,可能使咨詢中斷[4]。

      第三、技術水平、網絡環境等客觀條件的不確定性?!熬W絡談心”需要心理老師與來訪學生都具備良好的上網條件,還要有一定網絡知識和電腦水平。另外,由于網絡是公開的,網絡黑客不斷傳播病毒、盜取數據、破壞網站,一旦被他們竊取了許多保密信息,后果將不堪設想[5]。

      第四、后期回訪的艱難性。有些學生帶有明顯的試探性和不確定性,網絡又存在本身的虛擬性,造成心理輔導老師在第一次心理咨詢后難以再聯系到他們。

      四、總結

      “網絡談心”是互聯網時代涌現出來的針對學生心理咨詢的新模式,為高校心理咨詢打開了新的局面。其既具有獨特的優勢,又有其特有的劣勢。我們必須盡可能地充分發揮其優勢,盡量避免和改進其劣勢,幫助來訪大學生優化個性、發展能力,讓其具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諧健全的人格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成奇.網絡心理咨詢研究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07,(5).

      [2]鄭曉明.試論高校開展大學生網上心理咨詢的必要性[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3,(4).

      [3] 李雪平.網上心理咨詢的優勢與不足[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1).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 国产亚洲精品xxx|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色欲色欲天天天www亚洲伊|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WWW|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亚洲成_人网站图片|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