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寮步中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中醫補氣活血法;冠心病;治療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18
冠心病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是因為患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得其血管出現狹窄以及供血不足等現象, 從而使心肌產生功能, 此病發病機制較為復雜[1]。與此同時此病還會引發心肌梗死等相關疾病。通常情況下, 均采用西藥進行治療, 然而無顯著療效。此研究對本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分別采用中醫以及西藥方法進行治療, 現將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 根據單雙號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8例。對照組男31例, 女17例, 年齡41~75歲, 平均年齡(60.7±10.2)歲;觀察組男30例, 女18例, 年齡42~76歲, 平均年齡(61.4±9.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予以西藥治療, 患者需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和鈣通道阻滯劑, 同時將15 ml舒血寧加入到100 ml氯化鈉中靜脈滴注, 口服硝酸異山梨酯片, 10 mg/次, 3次/d。觀察組予以中醫補氣活血法治療, 藥方組成:當歸15 g、丹參20 g、黃芪30 g, 同時在藥方中加入川芎、桃仁、紅花、黨參各10 g加強藥效。對于存在痰濁現象的患者應在藥方中加入膽南星、半夏各10 g;如果患者存在陽虛現象則應在藥方中加入桂枝、杜仲各5 g;患者出現陰虛現象時需要在藥方中加入玉竹、麥冬各10 g。將以上中藥進行煎服, 并取藥汁200 ml, 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均為30 d。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戒煙戒酒, 不應食用刺激性食物。
1. 3 療效判定標準[2]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 其臨床癥狀逐漸消失, 心絞痛次數逐漸減少, 同時心功能分級降低至Ⅱ級, 心電圖在靜息狀態下檢查之后結果正常則為顯效;其臨床癥狀有所緩解, 心絞痛次數有所減少, 心功能分級降低至Ⅰ級, 心電圖在靜息狀態下檢查之后結果出現輕微異常現象則為有效;其臨床癥狀無任何變化, 或者加重, 同時心絞痛次數減少現象不顯著, 心電圖在靜息狀態下檢查之后結果出現異常現象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顯效36例, 有效8例, 無效4例, 總有效率為91.67%;對照組顯效26例, 有效11例, 無效11例, 總有效率為77.0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通過心電圖檢查, 其左室射血分數(LVEF)為(54.5±9.7)%, 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為(39.4±5.9)%, 二尖瓣舒張早期/晚期峰值流速比值(E/A)為(95.3±4.1);對照組LVEF為(41.4±5.3)%, LVFS為(35.4±5.2)%, E/A為(83.2±3.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冠心病在臨床中是一種常見疾病, 此病的主要引發因素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 其臨床癥狀表現為胸悶、心悸以及心絞痛等相關癥狀, 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心肌梗死等癥狀,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對患者自身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3]。目前而言, 冠心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因此找出有效的治療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冠心病在中醫中屬于“胸痹”的范圍內, 此病的主要發病機理為血脈出現瘀積以及氣滯血瘀等現象, 同時對患者的心竅進行侵襲[4]。與此同時, 冠心病為本虛標實疾病, 和五臟之間具有直接的聯系, 此病的主要病位在于心, 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調節患者的心氣, 從而使患者的血脈流通處在順暢的狀態中, 使得脈管的血液時刻保持充盈, 以此來提升臨床治療效果[5]。而中藥方中的當歸、黃芪、丹參、川芎以及半夏等藥物具備活血化瘀的效果, 可以有效的補充心血, 有效的抵抗動脈硬化, 可以減少患者的心肌耗氧量, 從而有助于患者自身心臟微循環的改善, 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而現代藥理學通過研究證實, 丹參對紅細胞的集聚存在一定的抑制效果, 緩解動脈硬化;而黃芪能夠提升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加強心肌耐氧力;川芎可以減少血液的濃度, 減少冠狀動脈阻力的產生;紅花可以加強患者心肌血流量;黨參具有擴張血管的效果, 從而對血栓的形成起到一定的阻礙;桃仁有助于受損心肌的恢復, 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心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對冠心病患者采用中醫補氣活血方法進行治療, 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缺氧狀況, 同時緩解臨床癥狀, 無毒副作用, 在臨床治療中值得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池紹龍.中醫補氣活血法治療冠心病療效觀察.北方藥學, 2015, 12(3):138-139.
[2] 鄧志蓉.中醫補氣活血法治療冠心病療效觀察.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4(9):230-231.
[3] 江建華.中醫治療冠心病的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33):55-56.
[4] 曾鳳美.用中醫補氣活血方治療冠心病的療效觀察.當代醫藥論叢, 2014(4):151-152.
[關鍵詞] 冠心病;中醫;補氣活血法;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1(b)-016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qi-tonifying and blood-activating prescription in treatment of coronary disease. Methods 15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for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qi-tonifying and blood-activating prescription fo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occurrence time of coronarism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course were observed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was know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73.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89.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Coronary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tonifying and blood-activating prescription; Clinical treatment
對于冠心病,其是當前比較常見的一種臨床疾病,主要癥狀為患者冠脈抽選狹窄情況,導致其無法進行正常的心肌供血,屬于心臟病的一種。對于冠心病的發生,其主要是由粥樣硬化疾病發展而來,患者大部分為老年患者。該疾病的發病機理較為復雜,患者死亡率較高,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該疾病的發病幾率也在逐漸上升,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該院引進了中醫補氣活血法對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收治的152例患者進行治療,下面是具體的報道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次研究中隨機選取了該院收治的152例冠心病患者,通過對這些患者進行診斷得知,其全部符合我國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對于這些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80例,剩下的72例患者為女性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0.3歲,通過對這些患者的病史進行調查得知,其病程主要集中在1~11年之間,平均病程時間為6.5年。對這些患者進行隨機編碼,然后選擇其中單數號碼患者為對照組,該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數相同,共76例,通過對患者的年齡進行平均計算得知為64.3歲,患者平均病程為5.8年。然后選擇號碼為雙數的患者為觀察組,共76例,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人數分別為42例和34例,患者的平均年齡達到了61.2歲,患者為平均病程為6.3年。通過對兩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等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的是常規西醫治療方法,藥物是鈣通道阻滯劑和硝酸酯類藥物對患者的心絞痛癥狀進行治療,然后對患者進行舒血寧藥物(國藥準字Z14021945)的靜脈滴注,藥物用量為15 mL舒血寧和100 mL生理鹽水的混合物,治療頻率為1次/d,且治療期間患者需要服用硝酸異山梨酯片(國藥準字H14020799)進行輔助治療,藥物服用量和服用頻率分別為10 mg/次、3次/d。對于觀察組患者,其采用的中醫補氣活血法進行治療,治療藥方為:紅花(10 g)、當歸(15 g)、黃芪(30 g)和黨參(10 g)等,將這些藥物用水煎服,服用劑量為200 mL/次,服用時間為早上和晚上各1次。對于觀察組患者,其在治療期間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觀察,然后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對藥方進行適當的調整,像陽虛患者,其可以添加一些桂枝和肉桂等藥物[1]。另外,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都不能使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證患者每天擁有一個愉悅的心情等。
1.3 療效判斷
對于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主要分為3種,分別是:顯效,其指的是患者在治療完成之后,所有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且患者心絞痛的發生次數以及每次發生時的持續時間都有了明顯的改善,通過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測試得知其基本上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然后是有效,其指的是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有了明顯的改善,心電圖檢測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通過對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時間以及每次的持續時間統計可以得知,患者都有所減少。最后是無效,其指的是患者在治療完成之后,各項臨床癥狀都沒有改善,且心電圖檢測和心絞痛的發作癥狀等都沒有緩解[2]。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完成之后,其總體有效率為73.7%,而對于觀察組患者,其在治療完成之后,總體治療有效率達到了8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統計分析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得知,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完成之后,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人數為8例,其中2例患者為昏厥,還有6例患者出現血壓下降問題,而在觀察組中沒有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對于冠心病,其在中醫理論中的病機為氣虛血瘀,而中醫認為心是該疾病發生的主要病變位置,也就是人體的主血脈,其能夠對人體的正常血液供應進行管理。另外,在人體血液循環中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氣,其是血液流動的推動物質,通過氣的推動,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并處于充盈的狀態,另外,血壓還能夠對人體代謝產生的廢物進行運輸,保證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運轉。假如一個人出現心氣虛弱的癥狀,那么其血液的流動速度也將變得遲緩,這使得血液中的廢棄物無法被有效排出,最終產生冠心病。對于該疾病,其臨床癥狀主要為心悸和胸悶等,中醫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益氣活血,實現患者血脈的通暢[3-5]。通過現代醫學發現,在中醫的益氣補血藥方中,很多藥物對冠心病的治療都具有科學合理的解釋,像人參,其對患者的心急耗氧量減少具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通過該藥物的使用,患者的癥狀能得到有效的改善,然后是冰片,其能夠幫助患者增強心肌耐氧能力,使患者缺血導致的心肌損傷降到最低,另外,該藥物還能夠對患者的心絞痛進行有效的緩解,幫助患者提高治療效果。此外,還有黃芪和丹參等藥物,每一種藥物都具有其獨特的藥理功效,幫助患者從根本上治療冠心病[6-8]。
在該次研究中,采用中醫補氣活血法進行治療的患者,其臨床有效率達到了89.5%,傳統的西醫治療臨床有效率僅為7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丁平.中醫補氣活血法治療冠心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8):124-125.
[2] 鄧志蓉.中醫補氣活血法治療冠心病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230-231.
[3] 鄭云燕,李應東.中醫補氣活血法治療冠心病臨床療效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20):58-59.
[4] 徐萌.中醫補氣活血法治療冠心病對臨床癥狀、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J].中醫臨床研究,2014,6(24):39-41.
[5] 張鵬飛,李波.探討中醫補氣活血法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研究[J].臨床t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31):6467,6470.
[6] 王燕云,劉艷玲.中醫補氣活血法治療冠心病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2):47-48.
2019年遼寧省阜新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補報名工作將于2019年1月7日至10日、2019年1月22日至23日分兩個時間段進行。每天報名時間為8:00—20:00,兩個時間段報名的最后一天(1月10日和1月23日)報名時間為8:00—16:00。報名資格審查和身份驗證信息采集與報名同時進行。
具體報名地點請考生到所在市、縣(區、市)招生考試機構咨詢。請符合2019年遼寧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報名條件且還未完成報名的考生在此時間段內完成報名,以免影響考試。
報名辦法
報名基本流程為:考生網上填報基本信息報名資格審查和身份驗證信息采集各市招生考試機構對考生報名信息進行最終確認。
1、考生網上填報基本信息
考生登錄“遼寧招生考試之窗”(lnzsks.com),選擇“網報中心”,進入“遼寧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網上報名系統”或直接登錄http://xysp.lnzsks.com填報基本信息;考生也可使用手機在以上兩個網址掃描二維碼下載“遼寧學考”APP,填報基本信息。
首次登錄須先進行注冊,注冊后登錄報名系統,準確填寫各項基本信息,提交并保存。
報名點由各市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原則上普通高中高二、高三在籍考生的報名點為考生學籍所在中學;未取得普通高中畢業證書考生的報名點為原學籍所在中學;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其他學校的考生可在學籍所在地或戶籍所在地招生考試機構報名,報名點由各市招生考試機構指定;其他考生的報名點為所在縣(區、市)招生考試機構。各級招生考試機構須于考生填報基本信息前告知考生所屬報名點。
初考考生考試科目為全部10個科目,補考考生考試科目為所有未合格科目;考生須選擇應試的外語語種;實行朝鮮語、蒙古語授課的民族中學考生必須選*族語言答卷類別。大 連楓葉學校學生轉入其他普通高中,應參加除語文、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之外其他科目的考試,須在報名前提出更正學校信息的申請。
2、報名資格審查和身份驗證信息采集
報名資格審查和身份驗證信息采集工作采用現場確認的方式完成,考生須在規定時間內到各市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地點(或報名點)進行報名資格審查和身份驗證信息采集。
(1)報名資格審查。具有普通高中高二、高三學籍的考生須交驗居民身份證件和普通高中學籍證明(須注明學籍注冊時間);其他人員須交驗居民身份證件和最后學歷證件等有關證明材料。
(2)身份驗證信息采集。現場采集考生面頰特征和指紋信息,并通過身份證件核驗本人報名基本信息。考生網上填報的基本信息中性別、民族與身份證件信息一致方可進行身份驗證信息采集。采集面頰特征即采集考生照片(背景須為藍色);無法采集考生左右食指指紋信息時,采集拇指指紋信息。
3、報名確認
各市招生考試機構根據考生填報基本信息、報名資格審查、身份驗證信息采集等情況對考生報名信息進行最終確認,經最終確認的考生才為完成報名。
縣(區、市)招生考試機構負責組織實施報名數據的整理、校驗,并使用網上報名系統管理端下載打印《2019年遼寧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考生報名登記表》交由考生本人核對并簽名確認。
考生須簽寫《2019年遼寧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考生誠信考試承諾書》。
考試科目及考試時間
2019年遼寧省朝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補報名工作將于2019年1月7日至10日、2019年1月22日至23日分兩個時間段進行。每天報名時間為8:00—20:00,兩個時間段報名的最后一天(1月10日和1月23日)報名時間為8:00—16:00。報名資格審查和身份驗證信息采集與報名同時進行。
具體報名地點請考生到所在市、縣(區、市)招生考試機構咨詢。請符合2019年遼寧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報名條件且還未完成報名的考生在此時間段內完成報名,以免影響考試。
報名辦法
報名基本流程為:考生網上填報基本信息報名資格審查和身份驗證信息采集各市招生考試機構對考生報名信息進行最終確認。
1、考生網上填報基本信息
考生登錄“遼寧招生考試之窗”(lnzsks.com),選擇“網報中心”,進入“遼寧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網上報名系統”或直接登錄http://xysp.lnzsks.com填報基本信息;考生也可使用手機在以上兩個網址掃描二維碼下載“遼寧學考”APP,填報基本信息。
首次登錄須先進行注冊,注冊后登錄報名系統,準確填寫各項基本信息,提交并保存。
報名點由各市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原則上普通高中高二、高三在籍考生的報名點為考生學籍所在中學;未取得普通高中畢業證書考生的報名點為原學籍所在中學;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其他學校的考生可在學籍所在地或戶籍所在地招生考試機構報名,報名點由各市招生考試機構指定;其他考生的報名點為所在縣(區、市)招生考試機構。各級招生考試機構須于考生填報基本信息前告知考生所屬報名點。
初考考生考試科目為全部10個科目,補考考生考試科目為所有未合格科目;考生須選擇應試的外語語種;實行朝鮮語、蒙古語授課的民族中學考生必須選*族語言答卷類別。大 連楓葉學校學生轉入其他普通高中,應參加除語文、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之外其他科目的考試,須在報名前提出更正學校信息的申請。
2、報名資格審查和身份驗證信息采集
報名資格審查和身份驗證信息采集工作采用現場確認的方式完成,考生須在規定時間內到各市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地點(或報名點)進行報名資格審查和身份驗證信息采集。
(1)報名資格審查。具有普通高中高二、高三學籍的考生須交驗居民身份證件和普通高中學籍證明(須注明學籍注冊時間);其他人員須交驗居民身份證件和最后學歷證件等有關證明材料。
(2)身份驗證信息采集。現場采集考生面頰特征和指紋信息,并通過身份證件核驗本人報名基本信息。考生網上填報的基本信息中性別、民族與身份證件信息一致方可進行身份驗證信息采集。采集面頰特征即采集考生照片(背景須為藍色);無法采集考生左右食指指紋信息時,采集拇指指紋信息。
3、報名確認
各市招生考試機構根據考生填報基本信息、報名資格審查、身份驗證信息采集等情況對考生報名信息進行最終確認,經最終確認的考生才為完成報名。
縣(區、市)招生考試機構負責組織實施報名數據的整理、校驗,并使用網上報名系統管理端下載打印《2019年遼寧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考生報名登記表》交由考生本人核對并簽名確認。
考生須簽寫《2019年遼寧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考生誠信考試承諾書》。
考試科目及考試時間
[關鍵詞] 重癥低鉀血癥;ICU;快速補鉀;治療觀察
[中圖分類號] R459.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2(b)-0177-02
鉀離子是人體中一種重要的陽離子,細胞內外的不均衡鉀離子分布是人體細胞靜息電位的基本保障[1]。ICU患者大多存在著多種電解質紊亂與酸堿失衡,而低鉀血癥正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電解質紊亂。低鉀血癥可導致呼吸肌麻痹、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因此一旦發生低鉀血癥應及時補鉀進行糾正[2]。本院采取快速補鉀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補鉀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涉及資料為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間ICU重癥低鉀血癥患者,共計32例。將全部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6例。對照組中,男9例,女7例;年齡為38~83歲,平均(63.27±12.64)歲;治療前血鉀為(2.33±0.57)mmol/L。觀察組中,男11例,女5例;年齡為36~84歲,平均(63.58±13.02)歲;治療前血鉀為(2.31±0.62)mmol/L。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統計學可比性。
全部患者均出現煩燥、乏力、嗜睡、神志不清等癥狀,均合并有肌肉神經功能紊亂、電解質紊亂,心電圖可見明顯低鉀改變。全部患者均行胃腸減壓。本次觀察中排除補鉀開始前3 h持續尿量低于30 mL/h者,排除補鉀開始前發生急性肺水腫患者,排除補鉀開始前中心靜脈壓高于12 cm H2O者以及補鉀過程中持續2 h尿量低于30 mL/h者。
1.2 方法
1.2.1 補鉀方法 觀察組在積極治療原有基礎疾病的同時,給予深靜脈置管術,于心電監護下按10~20 mL的速度持續泵入10%的氯化鈉注射液,血鉀快速糾正至3.0 mmol/L后改為5~10 mmol/h;以壓力傳感器對中心靜脈壓進行持續監測,保證中心靜脈壓不得超過12 cm H2O;嚴密觀察患者心律、脈搏、心電圖ST段與T波改變情況,每小時復測血鉀、血pH值及電解質及變化情況,監測尿量不得低于1 ml/(h?kg),如尿量低于30 mL/h則應減緩補鉀速度[3];治療過程中及時補充鈣、鈉及鎂離子,保護腎功能。對照組同樣使用10%的氯化鈉注射液微泵入,速度為6 mL/h,其余監護措施同觀察組。
1.2.2 觀察指標 測得血鉀≥ 3.5 mmol/L時結束治療,并統計補鉀時間、補鉀液體量、補鉀后血鉀濃度及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包括腎功能損傷、呼吸與心電意外。
1.3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采取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比較。
2 結果
兩組補鉀后血鉀濃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補鉀時間、補鉀液體量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討論
臨床中將血鉀
低鉀糾正的過程當中因鉀進入細胞的速度較慢,在靜脈補鉀的15 h左右以后,血清中的鉀才可能與細胞內的鉀濃度達到平衡,有時可能需要4~6 d或者更長的時間,所以應注意對低血鉀的糾正主要是針對血清當中鉀的濃度而言的。對血清鉀濃度低于3.0 mmol/L者且伴有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多發室性期前收縮或血清鉀濃度低于2.5 mmol/L僅并發心電圖異常者應采取快速補鉀治療。對重癥缺鉀患者早期應用快速、大劑量靜脈補鉀,可迅速消除心肌細胞過極化狀態,迅速糾正缺鉀性心律失常,不必應用其他抗心律失常的藥物。所以當血清鉀濃度小于3.0 mmol/L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時應按40 mmol/h補充鉀治療,快速地將血鉀提升至4.5 mmol/L左右,有助于心律失常的預防。為盡量減少對靜脈血管造成的刺激,快速補鉀治療應采取深靜脈泵入的方法。快速補鉀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心電圖監測與尿量維持,了解低血鉀與血pH值間的關系,可根據pH值變動0.1血鉀變動0.6 mmol/L的比值來計算鉀經細胞膜的移動量。對于難治性的低鉀血癥應注意是否存在低鎂血癥、低鈣血癥及堿中毒。
本次觀察中觀察組采取快速補鉀治療后與對照組的血鉀濃度無差異,說明兩組補鉀效果相當,但觀察組補鉀時間與補鉀用液體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1),提示觀察組可盡早糾正低血鉀,因此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
[參考文獻]
[1] 鄧鶯.ICU低鉀血癥患者靜脈高濃度補鉀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3):128.
[2] 皇甫長梅,尹小健,蔡施霞,等.ICU低鉀血癥患者高濃度靜脈補鉀的臨床研究[J].右江醫學,2009,37(3):256-258.
[3] 李蓉,王世平.重度低鉀血癥靜脈高濃度快速補鉀的循證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1):97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