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秋的月亮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寒冬臘月,炎暑金秋.每天都能看見它的身影.小時候,因為一曲"月兒彎彎似小船,每天跟我一起玩”而經常把它當作那時忠實的玩伴,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卻逐漸淡忘了,那個曾經陪伴我們度過金色童年的朋友---月。
又是八月十五,可是在大多數人眼中,這只是人們眼中的中秋節,月亮只是充當人們聊天時的配角背景,若月兒是自由,它一定不會再為人們服務!因為沒有人在意它,可不是,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在我們歡聚一堂,聊天說笑時會去給月兒說聲“生日快樂”?
走下樓梯,漫步小河邊。抬頭仰望天空,只見深邃的夜空中,掛著一輪圓月,周圍有幾絲白云在漂移,月兒發出淡淡的白光。朦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撒開浮動不定的銀輝,好似銀魚兒在那里跳動。整個湖面象一面開闊的明鏡,象一塊無暇的白玉,象一條綴滿寶石的長綢帶,風一吹,波光粼粼。我撿起一塊石頭投進小河,頓時激起了層層漣漪,逐漸擴大擴大……水中的月亮也隨著波紋變得支離破碎,搖晃著,搖晃著……
“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果真不假。中秋的月兒散發光芒,撒下皎潔的月光,那么溫柔,如輕紗一般,映出了我慘白的笑臉。人們說太陽火熱,我說月兒幽美;人們說太陽生機,我說月兒恬靜;人們說太陽光芒萬丈,我說月兒月色柔和;人們說太陽金光四溢,我說月兒滿月生輝;人們說太陽燦若錦繡,我說月兒清輝四射!
在祭月所拜祭的神和神物中,人們最早拜祭的是玉兔。根據現代學者聞一多先生的考證,最初人們認為月亮上有蟾蜍,由于“蜍”與“兔”音近混淆,蟾蜍變成了蟾兔,所以人們又認為月亮上既有蟾蜍,又有玉兔。再后來,又出現了玉兔搗藥的傳說,人們認為,玉兔搗的是長生不老的仙藥。
除玉兔外,人們還要祭祀月姑娘嫦娥。嫦娥美貌非凡,是后羿的妻子,后羿是堯帝手下的神射手。那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燒焦了莊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沒有了食物。于是堯命令后羿射掉九個太陽,只留了一個太陽。后來,后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相約兩人分吃,長生不老。不料嫦娥經受不住天上生活的誘惑,趁后羿外出狩獵,獨自吞食了不死藥,飛升成仙。嫦娥由于背棄了丈夫,怕天庭諸神嘲笑,就飛到了月亮上。可是月宮空無一人,出奇地冷清,她在漫漫長夜中咀嚼孤獨、悔恨的滋味。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按照聞一多先生的說法,嫦娥、蟾蜍和玉兔,三者本是同源,嫦娥奔月后化為蟾蜍,蟾蜍又在傳說中分化為蟾蜍和玉兔二物。然而老百姓畢竟不是學者,不曉得月姑娘嫦娥與玉兔的同源關系,于是就分開祭拜了。(趙瑩)
(選自《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么?節日節氣》,中華書局)
國學經典片段選讀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沒有月亮的中秋節
二五班郭沛璇 輔導老師鄭鵬輝
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是新聞上早就說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五圓,這可是個難得的好機會,我一定要在中秋節這天好好賞賞月亮。
好不容易等到中秋節這天晚上,我早早爬上樓頂,等著月亮出來,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月亮的影子。奶奶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六雪打燈”。今年十五的月亮被烏云遮住了,看來正月十六也不會有好天氣了。
雖然這是一個沒有月亮的中秋節,但我還是很高興。
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
三(6)班
黃允執
今天下午我們一家早早地去了穹隆山,為的是登上山頂看月亮。可是老天不放晴,在接近傍晚的時候又下了一場雨,雨像一扇扇鐵門,一會兒落到這兒,一會兒落到那兒,擋住了行人的去路,同時也把我們圍困在了一個小茅亭里,看來來看月亮的打算要泡湯了。我們也只得提前在小茅亭里開飯了,今天我的晚飯是:兩個肉月餅、兩片面包、兩包鹵汁豆腐干、一塊鴨肉和一盒牛奶,吃得我的肚子脹脹的。
雨總算停了,沒了月亮沒關系,中秋節照樣可以過,因為望湖園的節目安排了許多。猜謎語很好玩,我們猜了好幾個,可是偏偏只有一個中,獎品也只是一個會發光的塑料小葫蘆;我還去看怎樣放露天電影的,只見有一個人把投影儀上的小孔對準高高架起的大白幕布,然后再打開,這樣就放出了電影,可惜是老片子,爸爸媽媽不怎么感興趣,我們看了一會兒,就被遠處忽然傳來的音樂聲所吸引;我們到了很高的地方——三茅峰,才發現有樂隊在演奏,其中還有人在唱歌,我跑過去搶了個“座位”(其實是石頭),繼續認真聽,歌聲有的悠長,有的急促,邊上的音響燈照出了一道道光芒,色彩斑斕的蝴蝶也來湊熱鬧,氣氛一下子增加了。
時間不早了,我們開車從一邊是山一邊是長滿樹的黑暗的道路上小心地出了穹隆山。
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了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欲望。
4.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5.交流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6.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重點難點:月亮為什么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范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導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了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變化的呢?什么時候變細?什么時候最圓?什么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了......。到每個月的農歷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范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