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白居易的詩全集

      白居易的詩全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白居易的詩全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白居易的詩全集范文第1篇

      ①《春》選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

      ②《濟南的冬天》,選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現代詩人、評論家。

      ⑤《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

      ⑥《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唐代詩人。

      白居易的詩全集范文第2篇

      首先,朗讀可以訓練學生語感,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水平。學生只有經常進行朗讀練習,才可以流利入情地朗讀課文,才可以考慮語調和語義等因素,才可以真正進入語境中。長期的朗讀訓練可以將文章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形成語感,豐富詞匯,掌握語法規則。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朗讀的過程中慢慢積累沉淀形成的?!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是朗讀與理解的關系?!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則是形象地說明了讀書量的積累會產生質的飛躍。朗讀又是一種對作品進行再創造,把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表達藝術。

      其次,朗讀可以將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有利情境,收到很好的效果。清人賀貽孫在《詩筏》里說:“李、杜詩,韓蘇文,但誦一、二首,仍可學而至焉。試更數誦數十首,方覺其妙,誦至全集,愈多愈妙。反復誦至數十百遍,口頜涎流,滋味無窮,咀嚼不盡。乃自少至老,誦之不輟,其境愈熟,其味愈長。例如曹操的《龜雖壽》,只有讓學生反復去讀,在讀中去體會,去感知,才可走近詩人,感悟詩人空前偉大的胸懷,以至激情滿懷。

      第三,朗讀,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大有幫助。反復吟詠典范文章,”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坝心康牡剡x擇構思、結構、表達方式上有特色的章節、段落,予以反復吟誦體味,久之,對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覺增強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優劣,下筆就有了章法。青少年時讀書采取”高聲朗誦“和”密詠恬吟“相結合的方法,每讀一文總是反復誦讀吟味,用心領會它的意義、氣勢、節奏和神威。這種方法值得借鑒。

      第四,朗讀,還能使學生學以致用。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可以選擇適當的朗讀方法,如教學《安塞腰鼓》一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讀“,最成功的也是”讀“。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默讀、朗讀、齊讀、精讀、重點讀等各種形式的讀,來感知作者的主要寫法,在讀中品味文章的”美“,在讀中陶冶學生的性情,使學生既領會了文章的主旨,又在師友合作探究中,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對知識點的掌握,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第五,朗讀可幫助字斟句酌,修改文章。朗讀對于檢查語病,改正語音不通,拗口,邏輯不嚴密等問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魯迅先生說:”在看和讀之中,能夠發現重復羅嗦的地方,把文字改精煉了;能夠找出拗口,不通順的地方,把語言改通順,流暢了。“葉圣陶先生說:”讀文章,寫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憑手寫,還要用嘴念……自己寫了東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順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拔覈拼笤娙税拙右赘脑姇r,就采用”讀“的方式,”讀“的修改法使白居易的詩明白如話,音韻優美,雅俗共賞。

      第六,朗讀能加強記憶,有益于健康。記憶是人腦的一種特殊功能,是人類儲存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朗讀能加深記憶,鞏固記憶,能呼喚人們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聯想記憶的作用。通過音韻調的變化可以產生一系列的聲音形象,并使之牢牢印入人們的腦海之中??傊首x可以通過視覺、聲覺、聽覺等器官的協調活動,把知識信息輸送到人腦的儲存區域,從而起到增強記憶和加強健康的作用。

      白居易的詩全集范文第3篇

      關鍵詞:語文教材;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據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的情感領域發生積極變化,產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質的過程。情感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列寧說:“沒有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卑拙右渍f:“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但怎樣達成新課標這一要求呢?我們認為方式方法是很多的,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情感是其中之一。

      現代教育家先生曾經說過:“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轉弱為強、轉薄為厚,就有待于陶冶?!苯滩?,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認知信息,還從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往往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隱含著豐富的情感信息。語文教材多為傳世佳作,凝結了前人的智慧和心血,不僅向學生提供知識信息,而且還蘊藏了豐富的情感因素。如自然之美、社會之美、藝術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梢哉f,語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是美的世界,是情感的海洋,是情感的火山。如教材展示了《荷葉――母親》的母女情、《背影》的父子情、《致女兒的信》的父女情、《藤野先生》的師生情、《春望》的愛國情等等。

      這就要我們老師在教學前,應首先熟悉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確定用什么樣的感情和學生一起走進課文,準確地再現課文的情感基調,喚醒學生的情感。如《蘇州園林》,寫出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和影響,洋溢著葉圣陶先生對蘇州園林的懷念和贊美之情。這些帶著明顯感彩的文章,在課本中為數不少。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認真品味。這些情感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審美的情感,包括愉快、悲哀、熱情、憎恨、喜悅、神往等。第二類可以稱為道德的情感,包含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正義感、責任感、同情感等。第三類叫做理智情感,它包括求知欲、好奇感、興趣感等。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樂、共傷悲,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

      要讓學生領會教材中的情感,就必須讓他們學會欣賞教材。文學大師朱自清說:“欣賞是情感的操練,可以增加情感的高度、深度?!蓖ㄟ^對優秀教材文本的欣賞,可以讓學生在冷靜的比較中發現自我,重塑自我。當文學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時,這種外在形式所構建的虛擬空間本身就召喚著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心理體驗去充分發揮想象進行再構建、再創造。而學生在閱讀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種期待視野,即其閱讀習慣、趣味、心理、預期目的等等,當學生帶著期待走進作品空間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豐富的心理體驗,當這種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時,就會達到一種至純至美的審美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心靈愉悅感。對于初中生來說,在這一閱讀過程中,往往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才能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患意識,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愛國熱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凜然正氣,無不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的心,讓他們的情感得到陶冶。

      面對教材和學生,教師的任務就是積極創設情境,做一個忠實的引路人和點撥者,去“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打開心扉,盡情感悟,去做主動的探究者而最終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才能在生動具體的形象感召中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能力,養成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列寧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8.

      [2]吳建民.白居易的詩歌理論系統. 通化師院學報,2004,25(9).

      [3]秦訓剛,晏濟生.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

      [4][6]伊春.對美育思想的再探討.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31(2).

      白居易的詩全集范文第4篇

      關鍵詞:蘇子瞻東坡居士號白居易黃州

      在中國古代,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除了名、字之外,還有筆名、雅號,作為人之為人的標記符號。蕓蕓眾生,名、字、號如河漢星斗,似乎不足為奇,然而這些簡單方塊字的排列組合,卻蘊涵了別有洞天的意味,展示了豐富的文化底蘊??追蜃釉唬骸氨叵日?,名不正則言不順。”北宋文學家顏之推在《顏氏家訓?風操》篇中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宋代著名學者晁補之曾論名字說:“名者,所以制義出禮;而字者,相期于實以虛其名者也。”[1]司馬光曾訓示其子侄認為:“朝夕不離于口者,名字而已。爾曹茍能言其名求其義,問其字念其道,庶幾吾宗其猶不為人后乎!”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稱用名,稱人以字?!白帧蓖恰懊钡慕忉尯脱a充,是和“名”相表里的。

      相對于字的莊重正式,號則多是輕逸隨性的。號的形成有兩種情況,一是由使用者本人起的,二是由他人所起且得到公認的。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多帶一個或若干個號,著名的士人學者尤甚。那些繽紛多彩的號,從各個側面展示了文人的心路歷程,是其主人性情的寄寓,生活的顯現,業績的張揚,志趣的昭示,折射著時代的精神,寓含著后人的褒貶。不同時期人生各個階段不同的號相加,實則可以視為“號”主人的一部活生生的歷史。

      《異號類編序》曰:“別號之興,大抵始于周秦之際,瑰奇之士,不得志于時,放浪于形骸。兀自喜,假言托喻,用晦其名,然而其人既有著述以自見,則聞于當時,傳諸后世,其名雖晦,其號益彰,鬼谷鶻冠之流,蓋其著也,自是以后,通人慕之,競相相標?!盵2]《說文解字》段注:“號,(呼)也?!惫湃肆⒆忠宰鹈?,專給人呼;更立字以尊號,把號呼得格外響亮,便表示對號主人特別客氣,特別尊重?!吨芏Y?春官?大祀》“辨之號”注:“號為尊其名,更為美稱焉。”[3]如若說名、字承載著命運的注定、父母的殷殷希望,那么號則是個人個性的表現和理想的張揚,承載著后人的尊崇和景仰。

      清嘉慶時編《眉山屬志?凡例》云:“(宋)時天下以文名者六,而眉山得其三?!边@里所說的“以文名者六”指唐宋家中的宋六家: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其中三蘇是眉州眉山人。

      宋仁景佑三年(1036年),蘇軾誕生在眉山城內紗行的家宅,依舊歷為十二月十九日卯時,為這個“郁然千載詩書城”[3]《眉州披風榭拜東坡先生遺像》的名城再添光彩。蘇軾,字子瞻,老泉長子,因排行之由又字和仲。關于其名、字的由來,《詩?韓奕篇》疏云:“軾者,兩較之間,有橫可憑者也?!薄都本绕纷ⅲ骸拜Y,車前橫木也?!薄拜Y”的本義是車前可以憑視的橫木。 蘇洵的《嘉集箋注》有記載,《名二子說》[4]卷十五“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薄白诱啊笔翘K軾一生行誼的主要表字??疾炱浔疽猓白印奔慈酥Q,男子的美稱?!墩f文解字》:“子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為稱?!倍斡癫米ⅲ骸啊堵蓵贰诱?,滋也?!匀f物滋于下也。子本陽氣動,萬物滋之稱。萬物莫靈于人,故因假借以為人之稱?!薄罢啊奔匆曋狻!墩f文解字》曰:“瞻,臨視也。”[5]由“子”、“瞻”本意,加之“登軾而望”的意義推測,“子瞻”的意義是指這個美男子他日定當登高而望遠,能洞察天地萬物,必定大有作為。

      而事實上蘇軾也不負父親的殷殷期許,《宋史?蘇軾傳》給予他一生的評價是:“器識之宏偉,議論之卓絕,文章之雄雋,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為之主,而以邁往之氣補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達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為。至于禍患之來,節義足以固其有守,皆志與氣之所為也。”[6]“逍遙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盵7]正所謂名如其人,如若說“睥睨天地之間”是蘇子瞻名、字所蘊涵的特立之志與豪邁之氣的體現,那么“逍遙一世之上”則定是“東坡居士”這個號所展示的號之主人真性情的寫照。

      宋元豐三年(1080年)“御史李定、舒、何正言其表語;并媒所為詩以為訕謗,逮赴薹獄,欲置之死。神宗憐之,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8]這一事件史稱“烏臺詩案”。因“烏臺詩案”,蘇軾被貶謫任職于湖北黃州團練副使,不得不簽書公事,形同罪人,家眷大小二十多人暫住皋亭,靠蘇軾微薄可憐的薪俸,生活得非常艱難。蘇軾雖然精打細算,但仍入不敷出,常常是齋廚索然。“痛自節儉,日用不得過百分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錢,斷為三十塊,掛于梁上,平旦用畫叉挑取一塊,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別貯用不盡者,以待賓客。此賈耘老法也。”[9]第二年,窮書生馬正卿到臨皋亭拜謁,適見全家食野菜,便向州守徐君猷說情,將黃州門外數十畝廢舊營地交給蘇軾開墾,他親自耕種,種了些粳稻棗粟之類以此來稍濟困窘。這塊荒地被命名為“東坡”。據宋人洪邁所著《容齋隨筆》[10]卷五“東坡慕天”條,《贈寫真李道士》說:“他時要指集賢人,知是香山居士?!薄顿浬葡喑探堋吩娬f:“我似樂天君記取,華顛賞遍洛陽春?!薄端统誊彩濉吩疲骸拔疑跛茦诽?,但無素與蠻。”此地之所以命名為東坡,而蘇軾始稱“東坡居士”,詳細考察其緣由,得知是由于他仰慕白居易而起的號。蘇軾被貶至黃州時候,正好與白居易貶至忠州的情況相似。元和十四年(821年)白樂天離江州赴忠州任刺史,植樹于東坡,吟有《東坡種花》[11],有“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載”,“東城春向暮,樹木今何如?”的詩句。又有《步東坡》詩一首“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贝送膺€有《別東坡花樹》等詩。在蘇軾《入侍邇侍》[12]一詩云:“定似香山居士,世緣終道根深?!痹谠撛姷念}跋中說:“樂天自江州司馬除忠州刺史,放以主客郎中知制誥,遂拜中書舍人。某雖不敢自比,然謫居黃州,起知文登,召為儀曹,遂忝侍從。出處老少,大略相似,庶幾復享晚節閑適之樂?!薄度ズ贾荨氛C云:“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逼湫蛑幸矊懙?,“平生自覺老少粗似樂天。”且由于“其(蘇軾、白居易)文章旨主辭達,而忠厚好施,剛直盡言,與人要情,于物無著,大約相似?!保ā端膸烊珪?二老堂詩話?東坡立名》)而也正因為這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隔世知己之意,對“香山居士”的景仰之情使蘇子瞻有了“東坡居士”的號。

      而“居士”自命名的由來則更多地融入了蘇子瞻佛、道的思想?!熬邮俊?,梵文Grha-pati,意為家長、家主、長者,或“居家之士”,當今中國的佛教社會已普稱一切信佛教的在家佛教徒為“居士”了。唐宋時期,佛教盛行于我國,道教修行之人也自稱居士,而這對上層知識分子文人雅士影響頗深,所以許多人便以“居士”為號。蘇軾早年讀孔子釋家書,受佛、道思想影響頗深,其著作《陳太初尸解》云:“吾八歲入學,以道士張易簡為師”[13]蘇轍在《亡兄子瞻端名墓志銘》[14]中曾寫過,“繼而讀《莊子》,喟然嘆息曰,‘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也?!碧K軾讀蘇轍的《老子新解》,寫了這樣一段評語:“使戰國有此書,則無商鞅、韓非;使漢初有此書,則孔老為一;晉宋有此書,則佛老而為二。” “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南華寺》卷二十二)“崎嶇真可笑,我是小乘僧?!保ā洞雾嵍ɑ蹥J長老見寄八首》卷二十三)[12]“居士”一號,是號之主人以佛道中人自稱,以寄其超然之情。蘇軾遭受貶謫,于人生感到漂泊無依,故取佛道二教之論,以求身心安頓和自我的調適。由此觀之,“東坡居士”一號既有追慕古賢之意,又有其性情的昭示。

      后來蘇軾又在東坡上造了幾間屋,稱為“雪堂”,并親寫“東坡雪堂”匾額。從此以后,黃州就有了一個東坡居士,時常往來于臨皋亭與雪堂之間。此號一行于世,不但蘇軾在詩文、書畫、社會生活中舉以自代,世人往往愛呼此號,并出現了許多變體,有直呼“東坡”、“坡”者,有敬稱“東坡先生”、“東坡居士”、“東坡老人”者,也有省呼“坡公”、“坡翁”、“大坡”者,“坡”比“蘇軾”更家喻戶曉。

      實際上蘇軾一生行號很多,其中有以其學位、官職命名的號:蘇軾年少得志,嘉六年便以最高等三等通過朝廷舉行的“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考試,取得了賢良方正的學位,于是此后人們便榮稱其為“蘇賢良”;神宗宗熙四年,經過秘閣考試合格后,蘇子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通判杭州,在宋代,相沿唐代舊制,任館職的皆稱學士,于是人們便稱之為“蘇學士”,或稱“蘇太史”;哲宗元元年,蘇軾被起為翰林學士,世人時稱為“蘇翰林”、“蘇內翰”;元七年,蘇軾又被遷為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遂有“蘇端明”之號。此外,還有其自命或世人因喜愛之冠以之號:蘇軾到定州任知州并將其所筑石室命名為“雪浪齋”,并自號“雪浪翁”;宋哲宗元年間,因翰林院官署榮稱“玉堂”,蘇軾乃自號“玉堂仙”,“我是玉堂仙,謫來海南村”[12];其壯年時,須髯絡絡飄飄,故而世人謔稱其為“髯翁”,其晚年則蒼顏白發,髯髯稀疏,這時又稱之為“禿髯翁”;蘇軾晚年謫居儋州,一日遇雨,借笠屐而歸,當地人見他閑庭信步則笑謔稱之為“笠屐翁”;而據洪邁《夷堅志?丙志》記載:“坡在海上,嘗自稱‘鐵冠道人’?!碧K軾一生或數典州郡,或管列六部,而因其在地方多有政績,且每有佳作,人們也便多以其所在之地冠以姓氏相呼,于是便有蘇徐州、蘇密州、蘇湖州、蘇黃州、蘇惠州之稱,且因在這些地方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百姓也尊稱其為“使君公”或“蘇使君”;蘇軾遇赦北歸,途中曾得旨復朝奉職,提舉成都玉局官,主要是負責管理成都的玉局、道觀,故而世人稱之為“玉局翁”,后又衍成“玉局老”。

      在這些樸實無華但又蘊意深刻的號中,或名齋堂園塾,或托寄志趣,或流露隱意,或自我解嘲,而如此多的號中唯獨“東坡居士”源遠流長,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史上,東坡居士這個形象比蘇軾本人更有號召力和感染力。究其原因在此兩方面:

      相傳李公麟在鎮江金山畫有一幅蘇軾像,蘇軾過此地,自題一首六言絕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12]?!靶憔涑龊I,身窮詩乃亨”,在四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蘇軾貶居時期的十多年比之任職時期的三十多年,無疑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我們在這里,把蘇軾的一生概括為‘在朝――外任――貶居’的兩次大循環,以此為主干來敘述他的生平。”[15]而蘇軾則獨把其被貶居作為其最大的榮耀,作為第一站的黃州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福地。與經濟上的困窘相比,被貶黃州時期的蘇軾在文學創作上卻進入了豐收期。東坡于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十二月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次年二月一日抵達黃州,時年四十五歲。元豐七年三月被命遷汝州,四月離黃州,時年四十九歲,總計在黃州時間為五年又一個月,而在黃州時所作書牘有二百七十九篇。他的散文,以從前的政論、史論、哲學論文而轉為主以隨筆、小傳、題跋、書簡等文學性的散文為主,筆法極其靈活,耐人尋味;經了人生中一番大起大落的洗禮后,他的詩歌,也從以前富贍流麗、豐滿生動的筆調,走向以清曠的語句寫出厚重的感慨,構思也更見細密;他的詞作,也由對人生感慨的抒寫,進一步發展了“詩化”的趨向,有的豪邁雄放,有的高狂灑脫,亦有的婉約情深,可謂出神入化。如朱弁所云:“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后,人莫能及。”[16]《東坡先生真贊》中黃庭堅云:“岌岌堂堂,如山如河,其愛之也,引之上西掖鑾坡,是亦東坡,非亦一東坡;槁項黃馘,觸時干戈,其惡之也,投之于鯤鯨之波,是亦一東坡,非亦一東坡?!盵22]“是亦一東坡,非亦一東坡”,為“臣”的東坡與為“人”的東坡本是同一個,作為人臣,自當稟守臣節,但更根本的是作為一個“人”,以人格而立于天地間,寓居于人世。所以,仕途中的東坡義無反顧地踐履臣節,貶居中的東坡則進入更寬廣的“人”的境界?!叭恕北取俺肌贝螅菫椤按蠊潯?。――有了這種人生頓悟,以壯浪的姿態活于三教內外,以“坡仙”的姿態游戲人間。

      而蘇軾成熟的人生態度和完整的文化性格也正式從“東坡居士”之號開始形成:狂、曠、諧、適。

      “烏臺詩案”促成了蘇軾人生思想的成熟。巨大的打擊使他深切認識和體會到外部存在殘酷而又琢磨不定的力量,使他的狂由抗世傲世轉為保持對自我本真的追求。其詞中有云:“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為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盵17]

      元豐時被貶往黃州,他的《初到黃州》詩云:“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彪S后,在元豐五年出現了一批名作:前后《赤壁賦》、《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浣紗溪》(山下蘭芽短浸溪)、《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等,都共同抒寫了悠然曠遠、超塵絕世的情調,表現出文化性格的穩固化。而“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薄按碎g但有荒江大山,修竹古木;每飲村酒,醉后曳杖放腳,不知遠近,亦曠然天真,與武林舊游,未易議優劣爾?!盵13]之諧與狂、曠植根于同一性格之中,以解嘲來擺脫痛苦,以輕松來化解悲哀。

      且此時在黃州的“東坡居士”亦開始實現人生向藝術人生的轉化。他主張要從凡夫俗子的普通日常生活中發現愉悅自身的美?!队洺刑焖乱褂巍吩诤喚毜貙懗鲈乱骨寰昂螅骸昂我篃o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盵13]《臨皋閑題》說:“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薄稌R皋亭》寫出了江山主人的適意:“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于幾上。白云左繚,清江右洄,重門洞開,林巒人。當是時,若有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慚愧慚愧!”他的盡俗以成雅的人生態度,真正做到無往而不適。

      “這一切,使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幸好,他還不年老,他在黃州期間,是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還大有可為。”“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能夠看得很遠卻又并不陡峭的高度?!盵18]《坡突圍》在經歷了一場大的災難,在經歷了“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的人情冷暖,在經歷了一次心底最深刻的自我剖析后,“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笑于死生之際?!m懷坎于時,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福禍得喪,付與造物?!蔽覀兛吹搅艘粋€成熟的蘇子瞻,而這個人生的轉折點毫無疑問是在蘊涵著蘇子瞻“東坡居士”號之真性情才開始的,而后蘇軾甚喜用“東坡居士”一號也是和成就了為“人”之東坡的始發站有莫大關系的,可以說沒有黃州的開始,也就沒有今人所見的蘇子瞻。且在黃州期間的頗多創作,“立言”以留后世,“東坡居士”之號也隨之使人們更為熟悉。而也因“東坡居士”之盛名,“坡仙”這一衍生之號也流傳下來,清人鄭文焯在《東坡樂府》中評蘇軾《水調歌頭》之詞,謂其“發端從太白仙心脫化,頓成奇逸之筆”;劉熙載《藝概》里又說蘇軾之詞“具神仙出世之姿”,于是有人常譽稱蘇軾為“仙坡”。元好問《奚官牧馬圖息軒畫》云:“奚官有知應解笑,世無坡仙誰賞音?”

      “吳越之民,相與哭于市,其君子相與吊于家;訃聞四方,無賢愚皆咨嗟出涕;太學之世數百人,相率飯僧慧林佛舍”[14](《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边@是四句秀才們的口頭禪。從這些史料中不難看出,百姓對蘇軾“勇于任事”的感激,書生們對蘇軾才華的欽慕,也就注定了蘇子瞻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名人,而名人的效應在于,他的任何趣聞軼事都會影響深遠。而在蘇子瞻的軼事中,最有噱頭的莫過于“東坡肉”的來歷。

      “坡自己善于做菜,也樂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頗為高興。根據記載,坡認為在黃州豬肉極賤,可‘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他頗引為憾事。他告訴人一個燉豬肉的方法,極為簡單。就是用很少的水煮開之后,用文火燉上數小時,當然要放醬油”。[19]

      “他又發明了一種青菜湯,就叫做東坡湯。這根本是窮人吃的,他推薦給和尚吃。方法就是用兩層鍋,米飯在菜湯上蒸,同時飯菜全熟。下面的湯里有白菜、蘿卜、油菜根、芥菜,下鍋之前要仔細洗好,放點兒姜。在中國古時,湯里照例要放進些生米。在青菜已經煮得沒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飯就放入另一個漏鍋里,但要留心莫使湯碰到米飯,這樣蒸汽才能進得均勻?!?/p>

      名人效應再加上美食的影響,千百年來,僅僅是這樣的軼事的傳播,已經反映出一部人心中的文化史。宋以后中國百姓心中,無不有個東坡形象的存在。

      “人生三不幸:年少登科者,一不幸;席父兄之勢為美官,二不幸;有稿能文章者,三不幸也。”[20]雖不是針對坡有感而發,但東坡的一生在“為臣”的路上確實是坎坷不順的,作為一個積極入世的士大夫,坡是“不幸的”。而經歷過宦海沉浮的蘇子瞻,卻勇敢地承受了一個元大臣的命運,“臣每自惟昆蟲草木之微,無以仰報天地生成之德,惟有獨立不倚,知無不言,可以少報萬一”[13]《杭州召還乞郡狀》正如蘇老泉對其“軾”及“子瞻”之意的期許;“也體認到人生創造的樂趣”,“某平生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逾此者?!盵21]引蘇軾語也正如“東坡居士”所蘊涵“寄寓”的狂、曠、諧、適。黃庭堅《跋東坡墨跡》[22]:“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皇天后土,鑒平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23]無論是在廟堂還是在江湖,世人都給予東坡肯定與贊譽。相比于有著莊重名、字的“蘇子瞻”,或許他更貼近世人心目中的形象是:竹杖芒鞋,吟嘯徐行于中國大地的“東坡居士”。

      注釋:

      [1][宋]晁補之:《雞肋集》,長春:吉林出版集團,2005年版。

      [2][清]史夢蘭輯,谷風主編:《辭書集成?異號類編》,北京團結出版社,1993年版。

      [3][宋]陸游:《陸放翁全集?劍南詩稿》,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版。

      [4][宋]蘇洵著,曾棗莊,金成禮箋注:《嘉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5][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6][元]脫脫等撰:《宋史?蘇軾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

      [7]盧國龍:《宋儒微言》,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年版。

      [8][清]黃宗羲:《宋元學案?蘇氏蜀學略》(卷九十九),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版。

      [9][宋]蘇軾:《坡全集》,《四庫全書?集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版。

      [10][宋]洪邁著,[清]孫凡禮點校:《容齋隨筆》,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版。

      [11][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注:《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2][宋]蘇軾撰,[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版。

      [13][宋]蘇軾撰,[清]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版。

      [14][宋]蘇轍:《蘇轍集?欒城后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版。

      [15]王水照,朱剛著,匡亞明主編:《蘇軾評傳》,《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6][宋]朱弁撰:《風月堂詩話》,《四庫全書?集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版。

      [17][宋]蘇軾:《東坡樂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8]余秋雨:《文化苦旅》,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1年版。

      [19]林語堂:《坡傳》,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0][宋]程顥,程頤:《二程集?外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版。

      [21][宋]蘇籀:《欒城遺言》,《四庫全書?集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版。

      [22][宋]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四部叢刊》,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版。

      白居易的詩全集范文第5篇

      論文關鍵詞:丑,奇,分類,原因,分析

      通常美能帶給我們一些感觀上的享受:看到花兒、鳥兒,我們會覺得生意盎然,聽到美妙的歌聲,我們會感到心情舒暢。所以對于美我們會有一種自覺或者不自覺的追求,在文學作品中也一樣,我們樂于看到大團圓的結局,壞人也應該長著一副奸酸的嘴臉。可是當我們看慣了美,就會覺得視覺疲勞,這時候就需要丑來中和一下,我們開始欣賞西方的悲劇,接受街頭的奇裝異服,文學作品中也開始充斥著丑的要素。而古代文學中也有著很多的“丑”的描寫,可是文學作品中的丑不僅僅是因為視覺疲勞,須分類看待。

      一、以丑襯美

      荀子說:“故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耳好聲而聲樂莫大焉;目好色而文章致繁婦女莫眾焉;……”

      就是說丑和美是同時客觀的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而且人本來就有對于美和丑的鑒賞能力。

      丑是作為美的對立面而存在的,但是兩者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時候作者對于丑的描寫只是突出美,是對美的一種向往,美丑作為一對矛盾體共存或許只是為了互證而已。

      唐代劉禹錫曾經寫過:“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句子,這里面的“沉舟”、“病樹”都給人一種頹敗之感,甚至是“病態”的,但是作者之所以描寫它們是為了突出“千帆”、“萬木春”這樣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所以說丑的存在是為了突出美,而描寫丑則更是為了襯托美。

      葛洪在《抱樸子》中說的“不睹瓊琨之熠爍,則不覺瓦礫之可賤;不窺虎豹之或蔚,則不知犬羊之質漫。”“銳鋒產乎鈍石,明火熾乎暗木,貴珠出乎賤蚌,美玉出乎丑璞?!?/p>

      他這里也指出了丑的存在是為了襯托美。

      在京劇表演中,一般覺得主角或好人看上去清爽一些,而奸邪小人通常畫白臉,像曹超、嚴嵩等都化白臉,紫臉大多是表現沉著果敢的人物,像常遇春的紫三塊瓦臉。在京劇中臉譜的畫法是很講究的,就拿白臉來說:演員化妝時把白色涂滿整張臉,然后用黑筆勾出眉、眼、鼻翼和肌肉的紋理,這樣才能刻畫出劇中人物的陰險狡詐的性格。而生、旦是稱素面或潔面,凈、丑稱涂面,分紅棉、白面和花面;生、旦的面部化妝俗稱俊臉兒,凈、丑的化妝稱紅臉兒、黑臉兒、白臉兒等,都襯托了主角干凈的妝容,也是以丑襯美。

      以丑襯美屬于映襯中的反襯,目的在于突出美。在突出美的同時也把丑帶入了我們的視野。

      二、以丑為美

      以丑為美比較復雜一些,分為三類:

      (一)作家自覺的藝術追求

      當丑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后,人們發現丑相比美而言更容易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有些作者開始自覺的去描寫丑。但是他們的目的并不在于丑本身,而是想要透過“丑”折射出生活得真實,這種經過了文人藝術加工的丑,已經具有了美學的意義,成為美學的一個基本范疇。這一類的作家代表首推韓愈。

      韓愈是一個有雄才的人,很多人都很推崇他。比如白居易說韓愈“戶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詩”,但是韓愈的時文非常喜歡用僻字險韻,這就使得詩文讀來非常聱牙詰屈。蘇洵評價韓愈的文:“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鼉蛟龍,萬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見其淵然之光,蒼然之色,抑自畏避,不敢迫視。”這個評語非常中肯,而且也同樣適用他的詩。

      韓愈的詩如《雉帶箭》:“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沒。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沖人決起百馀尺,紅翎白鏃隨傾斜。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雖然是一首短詩,但仍被他寫的驚心動魄,跌宕起伏。

      趙翼《甌北詩話》中曾列出韓愈詩中僻澀難讀的句子:“至如《南山》詩之‘突起莫問簉’,‘詆奸陷乾竇’,‘仰喜呀不仆’,‘堛塞生怐愗’,‘遠枿壯復奏’;《和鄭相樊員外》詩之稟生有巢力剛”,‘烹于力健倔’,‘烹斡力健屈’,‘龜判錯袞黻’,‘呀豁疚掊掘’;《征蜀》詩之‘剟膚浹瘡痍,敗面碎剠〈吉刂〉’,巖鉤踔狙猿,水漉雜鳣螖;投奅鬧〈石宮〉{隆石},填隍亻威亻密傄’,‘爇堞熇歊熺,抉門呀拗門曷>’,‘硂梁排郁縮,闖竇揳窋窡’,《陸渾山火》之‘亡皿池波風肉陵屯’,‘電光︺磹赪目目爰>’此等詞句,徒聱牙轖舌,而實無意義,未免英雄欺人耳。其實《石鼓歌》等杰作,何嘗有一語奧澀,而磊落豪橫,自然挫籠萬有。”

      韓愈這是有意為奇,在用詞用韻方面都別出心裁。但他并不屬于反對禮教,而是一種藝術上的自覺的追求。

      (二)對傳統思想的顛覆,張揚個性

      標新立異

      古代的封建統治對人們的思想相當束縛,有三綱五常,有倫理道德,但是無論是歷史上的哪一階段,總有一些人反其道而行之。

      魏晉就是這樣的一個階段,《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很多魏晉士人的怪異的言行。如:“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饑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裈衣,諸君何為入我裈中?’”這個劉伶赤身非但不覺得羞恥,反而還怪別人跑到他的褲子中。

      《世說新語》中還有這樣一則:“諸阮皆能飲酒,仲容至宗人間共集,不復用常杯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群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p>

      和豬一同飲酒,可能阮咸要算第一人了,魏晉的士人總顯得豪放不羈,這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有聯系。

      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刻意的去追求奇特,追求丑不僅引得別人厭惡,更讓人覺得有標榜之嫌。

      (三)文人的一種游戲筆墨

      有一部分文人并不是在藝術上有追求,也并不對這個社會不滿,而是抱著一種游戲人生的態度,他們會描寫丑只是想自娛或娛人。

      王和卿和關漢卿都作過關于的作品:

      “假胡伶,聘聰明。你本待洗腌臜,倒惹得不干凈。精尻上勻排七道青,扇圈大膏藥剛糊定,早難道外宣無病。”(王和卿《雙調·拔不斷·王大姐浴房內吃打》)

      “十指如枯筍,和袖捧金樽。掐殺銀筍字不真。揉癢天生鈍,縱有相思淚痕,索把拳頭搵?!保P漢卿《仙侶·醉扶歸·禿指甲》)

      這兩首都是描寫的,關漢卿對她不幸的遭遇飽含同情的,而并不完全是諷刺。而王和卿只是想博人一笑而已。

      趙洽的《丑婦賦》

      “畜眼已來丑數,則有此一人。幍飛蓬兮成鬢,涂嫩甚兮為唇。無兮利之伎量,有妒毒之精神。天生面上沒媚,鼻頭足津。閑則如能窮舌,饞則佯推有娠。耽眠嗜睡,愛釜憎薪。有笑兮如哭,有戲兮如嗔。眉間有千般碎皺,項底有百道粗筋。貯多年之垢污,停累月之重皸。嚴平未卜懸知惡,許負遙春早道貧。

      或人忽然而嘆曰:可羞可恥,難生難死。甚沒精神,甚沒舉止。結束則前褰后跢,披掩則藏頭出齒。以犢逨兮為行,以屈淬兮為跪。五色鬼之小婦,三家村之大姊。豪豪橫橫,或恐馬而驚驢;咋咋鄒鄒,即喧鄰兮聒里。仡脂磨邏之面,惡努降肛之嘴。爾乃只愛說非,何曾道是。聞人行兮撼戰,見客過兮自捶。打女而高聲怒氣,何忍更涂香相貌,擺敷妝眉。只是丑上添丑,衰中道衰。告冤屈者胡粉,稱苦痛者煙脂。唯學嫉中出行,當十惡里矜持。厭蠱家問法,符書上趁師。

      人家有此怪疹,亦實枉食枉衣。須則糠火發遣,不得稽遲。勿客死外寧可生離。所有男女總收取,所有資籍任相隨。好去好往,信往信依。各自皆得努力,苦兮樂兮,焉知?!?/p>

      它通篇讓我們覺得怪誕可笑。

      (四)當時的社會風尚的影響

      一些怪異的社會風尚會影響人們的審美標準,繼而影響文學創作。據史料記載:“元和末,婦人為圓鬟椎髻,不設鬢飾,不施朱粉,,惟以烏膏注唇,狀似悲啼者?!毕嚓P的資料在白居易的《時世妝》詩中有更詳盡地記載:“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圓鬟無鬢堆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昔聞披發伊川中,辛有見之知有戎。元和妝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p>

      所謂“時世妝”就是當時比較流行的打扮,可是以我們現在的眼光看來,這種倒八字的眉形,烏黑色的嘴唇,想來就非常怪異,毫無美感可言,可當時這是流行,真是難以相信。據說還有一個妝容叫“血暈妝”,是長慶年間比較流行的,是把真的眉毛剃去,然后在眉下和眼上用紅紫色涂畫,看上去血肉模糊的,甚為恐怖。就像元稹說的:“近世婦女,衣服修廣之度和匹配色澤,尤劇怪艷?!?/p>

      從婦女妝容打扮的趨勢就可以看出當時人的審美眼光,當時是一個崇尚怪異的時代,元和年間的出現的韓愈為代表的“險怪派”相信也并不是偶然的。

      而漢代以瘦為美,盛唐以胖為美,被稱為燕瘦環肥;春秋戰國時期的楚靈王喜歡腰細的女子,有“楚王好細腰,百宮多餓死”的說法;古代對女子審美的要求還有以小腳為美,所謂“三寸金蓮”這種奇怪的甚至是變態的審美歷來數不甚數。

      三、齊美丑

      這種觀點認為美和丑都是客觀存在的,是平等的,不應該褒美貶丑,也不應該過于刻畫丑而忽略了美。

      持這種觀點的人主要是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強調的是美和善的統一,把美同教化相聯系;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則強調真,他們所說的真就是道,就是自然。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就是說人們知道了怎樣是美,就有了丑;知道了什么是善就有了惡。老子認為美是相對于它的對立面丑而存在的,并且它們是互為條件,相互依存的,而且可以相互轉化。

      莊子發展了老子的這個思想。在莊子看來,只有道是最高的,而美和丑在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都屬于道。

      莊子提出了“厲與西施”“道通為一”的觀點。

      “厲”通“癘”是指皮膚潰爛,而西施則是古代有名的美女。在道家看來,無論是丑陋之人或是美貌的人都是一樣的。

      莊子自己也創作了大批丑者形象,如《人間世》和《德充符》兩篇中寫了大批殘缺、畸形,外貌丑陋的人,像支離疏、兀者王駘、兀者申徒嘉、兀者叔山無趾、哀駘它等。這些人有的是駝背,有的雙腿是彎曲的,有的缺嘴唇、有的相貌奇丑。

      道家的這個思想影響很大,使得人們對于美和丑的對立并不看得那么嚴重,那么絕對。其中較有成就的是葉燮。

      葉燮認為“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間皆是也?!薄胺参镏x不孤行,必有其偶為對待?!比纭瓣愂?、生新,二者對于義為對待。對待之義,自太極生兩儀,無事無物不然:日月、寒暑、晝夜,以及人事之萬有:生死、貴賤、貧富、高卑、上下、長舉?!币簿褪钦f美丑是統一存在的。

      美丑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轉化:“大約對待之兩端,各有美丑,有惡,并非美惡偏于一者也。其間惟生死、貴賤、貧富、香臭,人皆美生而惡死,美香而惡臭,美富貴而惡貧賤。然逢比之盡忠,死何嘗不美?江總之白首,生何嘗不惡?幽蘭得糞而肥,臭之成美;海木生香則萎,香反為惡。富貴有時而可惡,貧賤有時而見美?!?/p>

      無論是自然物還是藝術作品,美丑并不是最重要的。

      也有很多是受到佛教的影響。

      佛教宣傳眾生平等。佛教教人們摒除外物的干擾,而且佛教教人們超出愛增的境界,所以一切在佛教看來都是空幻的。

      佛教認為“色即是空,色復異空”。而色就是指世間的萬事萬物,當然也包括美丑。所以美和丑也是虛無的。

      佛教雖然認為美和丑都是虛無的,但并不是否認美和丑的存在。佛教從“梵人合一”“物我同根”的思想出發,認為“美丑一旨”“善惡無二”。

      僧肇《維摩經注》:“萬物齊旨,是非同現?!薄叭裟荦R是非,一好丑者,雖復上同如來,不以為尊,不等六師,不以為卑。何則?天地一旨,萬物一觀,邪正雖殊,其性不二”

      萬物相同,美丑也相同,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并日益流傳,佛教的一些教義思想也對人們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四、小結

      綜上所述,古代文學作品中出現的各種丑、奇的現象并不是偶然的,它是有著各自不同的原因的。有的是作家自身的藝術追求,而有的則受到外界的包括政治、社會風尚、乃至佛道思想的影響的。

      參考文獻

      1 蔣南華、羅書勤、楊寒清.荀子全譯[M] .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

      2 葛洪.抱樸子內外篇[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5.

      3 謝思煒.白居易詩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6.

      4 王琳、邢培順.蘇洵蘇轍集[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5 屈守元、常思春.韓愈全集校注[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

      6 霍松林 胡主佑.甌北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7 柳士鎮、劉開驊.世說新語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

      8 隋樹森.全元散曲[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64.

      9 羽田亨.敦煌遺書[M]. 臺灣: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10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1 謝思煒.白居易詩集校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6.

      12 翼勤.元稹集[M]. 北京:中華書局,2010.

      13 辛戰軍.老子譯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8.

      14 葉燮.原詩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相關期刊更多

      分析化學

      SCI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院

      家具與環境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北京家具行業協會

      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教育部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日本乱码卡2卡3卡新区|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亚洲成在人天堂在线|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亚洲精品麻豆av|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亚洲综合网美国十次|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亚洲www77777|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花蝴蝶|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毛片| 亚洲国产午夜电影在线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