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好作文大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3.愛好
范文
My Hobby
I am a 15-year-old student in junior Grade 3. Though I am occupied with my study, I would like to spend time on my hobbies, such as playing the piano, surfing the Internet.
One of my favorite hobbies is reading. Reading has been in my life for many years, since I began to learn characters. It can not only kill the time, but also, more important, help improve my comprehension ability. When reading, I can learn a lot. Reading Shakespear's works, I know how Hamlet looks like. Reading Socrates, I can see how great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are. Reading Lu Xun, I come back to the old time of China.
我非常喜歡看書,什么作文大全,四大名著家里能買到的都買了??墒琴I的書我很快就看完了,所以我非常希望有一臺電腦。因為這電腦上面能看到好多好多的好作文,并且還能學習.聊天.看電視.畫畫.少年百科``````總之電腦的好處說也說不完。
這不,正月里,我們全家去二姑家走親戚,看見二姑家有一臺三星牌的電腦,這可把我樂壞了,原來就聽說電腦好,只聞其名,現在倒好終于能見識見識啦!
我坐上電腦,看見桌面上有許多圖標,經哥哥指導后打開百度,打開作文庫,然后看到許許多多的作文庫站。其中,我最欣賞的是小荷作文庫。小荷作文庫的主頁很吸引我,一片綠色,再添幾片荷葉特別的漂亮。小荷網的布局也很全,還有作文專輯。接著我就沉浸在書的海洋里``````
關鍵詞:激發興趣;觀察;素材積累;指導寫法;修改作文
寫作教學絕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一種思路的打開。教師應啟發學生根據話題打開塵封在心底的素材,喚醒蓄積在心底的情感體驗,激活曾感知過的語言表達體系。如果學生“文思泉涌”了,還會愁如何寫作嗎?那么,作為語文教師,該如何進行有效的寫作教學呢?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激感,培養興趣。言為心聲,情動于中,辭發于外。有了情感,思維自然活躍,心潮涌動澎湃,思想的浪花碰擊飛濺,很想一吐為快,哪里還有冥思苦想的窘境?興趣如何培養?教師應善于從學生的作文中找長處,發現閃光點,加以肯定,給予鼓勵,進行激發。一句溫馨的話、一段舒心的評語、一個甜蜜的微笑,都會讓學生看到自己寫作的曙光。寫作前,可讓學生做一些譬如撿樹葉、摘小花這樣的體驗,仔細觀察、分析,適當聯想,挖掘深層內涵,學生會很自然地把所見、所聞、所感寫出來??v觀古今中外,哪一位名家的創作不是親身體驗生活的結果呢?另外,適當開展如辯論、演講等這樣以說為主要形式的活動,既可激發學生的情緒,鍛煉學生的思維,又能豐富學生的語言,以便學生寫作時能得心應手。教學時也可充分利用多媒體,用圖像、動畫、色彩、聲音等給學生以刺激,讓學生在樂趣中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二、注重觀察,積累素材
作文的素材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思考。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學生寫作,重要的是引領學生深入生活,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并學會思考,讓學生把感受及時記錄、積累下來,寫成文章或觀察筆記,學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另外,可以讓學生堅持多讀書、讀好書,在讀書中熏陶自己,不斷積累,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三、加強寫作方法的指導
寫作方法的指導是貫穿整個寫作教學始終的。當學生接觸某篇文章時,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此篇文章是如何開頭、如何組織材料、如何遣詞造句、如何結尾的;學生寫作時,一定要求其認真審題,弄清本篇習作的范圍和寫作重點;明確寫作目的;選貼近生活的素材;寫作前先列提綱,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明確寫作內容的先后及詳略,做到條理清楚,思路清晰。
四、指導學生學會自己修改作文
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改錯先于求美。學生學會自改作文是有益于一生的事。寫作上必須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其作文及創新能力。作文的批改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教師改、學生改、師生同改,改錯別字、標點、句子,評價文章主題、描寫方法及自己欣賞的語句等,老師也可對修改做出評價。長期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相信其寫作水平也會在批改中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俊堯.培養寫作興趣 提高作文能力.,2001.
[2]方茂之.中學生作文技巧大全.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06.
[3]朱冠霖.淺談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經驗.教學文摘,2011(03).
關鍵詞:記敘文;寫作;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738(2012)04-0258-01
一、記敘文的特點和寫作要求
記敘文是以記述和敘述為基本表達方法的文體,是就時、地、人、事原因和結果而寫的文章。它能記敘人物或事物的體態、形狀,敘述人物或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這種文體具有廣泛的社會價值,表現為多樣化形式,凡日記、書信、新聞、通訊、報告文學、速寫、特寫、隨筆、游記、回憶錄、語言、童話、故事以及敘事詩你、小說、劇本等都是。
二、記敘文教學的地位
在語文教學中,記敘文占得比重最大,他的寫作訓練開始最早,持續時間也最長。雖然從實際應用情況看,一般寫作這種文章的需要并非很多,但從寫作訓練的過程這一方面看,這種文章的寫作是重要的。
1.在各種文體的寫作訓練中,記敘文的寫作訓練應是出發點,并應該持續始終。要寫記敘文,自然需要進行記敘體的寫作訓練,即使寫說明文和議論文,也要以記敘體的寫作訓練為根底,并且也離不開記敘。對于中小學生來說,記敘從來都是一項基本的寫作訓練。它跟其他各種體彩和寫作形式的訓練有密切的關系,如事物的程序說明、工程設計說明、科學報告、學術論文等。因此,它是提高學生寫作基礎的必經之路。在各種文體的寫作訓練中仍占基礎的核心地位。
2.記敘文的寫作訓練利于學生的思想成長。這種文體的寫作訓練要取材于生活,這就要求學生注意對生活地觀察、體驗,從而提高對事物地認識,培養正確觀察和思考的觀點和方法。其中表現個人的記敘文,能使學生善于對自己進行反思,從而正確教育自己,促使自己向上。
三、記敘文寫作訓練方法
(一)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而觀察生活、熟悉生活則是寫作的前提。因而,在對初中學生的記敘文寫作訓練中,老師只有引導學生全面地、細致地、深入地觀察生活,才能使學生直接從生活中獲取鮮活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營養。初中學生童趣未泯,好奇心強,富于激情,樂于參加活動。尤其是他們剛進入中學和時候,對一切都感到很新鮮,很想盡快了解學校的一切,特別是很想了解老師和同學。抓住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就讓他們自選一位任課教師作為觀察對象。對觀察的要求是:1.觀察要全面。對老師的年齡、性別、體型、衣著打扮、表情,以及平時的言行等均要仔細觀察。2.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觀察對象在這些方面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在作文時表現出人和的獨特體貌或個性。3.觀察要細致。要發現觀察對象與別人不同的細微之處。觀察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按要求寫了觀察筆記。寫作之前,我再次強調,描寫必須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導下,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對老師的描寫頗為生動逼真。
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巴金曾說過:“作家處處有生活。”我們指導學生學會觀察,主要是促使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養成自覺觀察生活的習慣,隨時留心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并能對觀察對象進行分析,從中獲取生活的經驗和積累作文素材。這項訓練如果做得扎實,使學生訓練有素,那么不論是對學生現在的記敘文寫作能力的提升,還是對學生將來的工作和生活,其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二)指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題材??梢詮募彝?、學校、社會和自然界的任何一個領域選??;也可以從做過、見過、聽過、感受過、想到的任何事物中選取。
在指導方法上要注意的是,為使學生愿意寫,有可寫的并寫好,開始要引導學生先寫自己親自體驗過的、感到親切的事,同時,要縮小取材的范圍,讓他們寫在短暫的時間內,在狹小的空間發生的事,使學生能夠寫出特征、寫出過程、寫出細節看來。如布置學生寫一個事例、一個場面、一種景物等。在此基礎上,再逐漸引導學生寫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進而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表現自己的豐富個性。
(三)認真剪裁,巧妙組合。圍繞中心選好了材料,還需要根據中心的需要認真巧妙地組織。那么我們如何指導學生將其巧妙地組合起來呢?這就啟發學生弄清楚文章所要表現的中心及所選取的材料。如果順序能將中心表達得好,就不能用倒敘和插敘,如果硬要用倒敘和插敘。很可能就不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果倒敘或插敘,表達效果好,就用倒敘或插敘。最主要是看它的表達效果好不好。確定了文章的結構,那么,如何掌握詳略呢?這就要根據中心的需要去確定。跟中心聯系緊密的內容就詳寫,反之則略寫,如《社戲》,雖然題為"社戲"但看戲的情節略寫,和小朋友的交往則詳寫,是為了突出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這一中心。另外,還必須注意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做到該描寫時就描寫、該議論時便議論、該抒情時要抒情。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生動活潑、真切感人。
(四)擬好作文題目。一般來說鮮明的要求寫人的記敘文都已經給出題目,大部分是命題或者半命題,當然也存在讓你擬題的可能。題目是文章的窗口,擬一個好題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怎樣擬好寫人記敘文的題目呢?
1.通常我們以寫的人為題,這樣可以一目了然讓人了解你是在寫人,在題目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修飾語,把這個人的主要特征寫入,如《可愛的老爸》;或者把我對一個人的情感寫入《難忘的他》,這里面“我”基本上是不對人物進行議論的。
2.如果你在文章當中要強調你對這個人的主觀感受,可以在題目中表現,用上“我最尊敬的……”,“讓我感動的一個人”等。
3.如果你在文章當中要強調一個人的變化過程,你可以寫“他變了”,“張小寶新記”、“浪子回頭金不換”等。4、 如果你強調兩者的關系和交往,可以寫“一起走過的日子”,“最好的朋友”、“永遠難忘的情誼”等。
(五)指導學生自批作文修改文章。魯迅先生說:“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彼凇段以鯓訉懫鹦≌f來》這篇文章里又說:“我做完之后,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得順口。”這是魯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經驗之談。然而,學生寫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檢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給老師。這樣馬馬虎虎,主要是寫作態度不端正。但是,學生不會修改文章,也 是個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強調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并具體指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反復修改。
[關鍵詞]:作文教學現狀嘗試互改自改獨立
在當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寫作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不論是職場應聘、與人交際,還是實際工作,都體現寫作能力的重要性,換句話說,一個人,他如果沒有一定的寫作能力,那么他在社會上簡直是無所作為。但現今中學生的寫作能力讓人擔憂,中學作文的教學更陷入尷尬中。
一、回顧現狀,令人擔憂
首先,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寫作文。在每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中規定:每學期每位學生至少寫大作文六七篇,小作文自定。但學生一聽說這堂課寫作文時,他們就怨聲載道,叫苦連天。或望著黑板不知如何下筆,或搜腸刮肚,東拼西湊;或胡思亂想,亂編一通;或借用他人之作,蒙天過海。在學生眼中,寫作課竟成了他們最不愿意上的課。究其原因是他們不想寫、不愿寫、不會寫。
其次,語文教師嘔心瀝血卻收效甚微。一個中學語文教師一般要教兩個班,一次要批改大約100本作文,要求教師每次都做到“精批細改”,是不大實際。一次大作文交上來,教師最快也要兩個星期才能批改完發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擱,就只能三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批改完。如此長時間才批改完,學生對此早已沒有了新鮮感,更無修改的興趣了。作文本發下去時,學生大多只是看看分數和批語,不清楚自己作文中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教師可謂是白費功夫。正如圣陶所說的:“我當過語文教師改過學生作文本不計其數,得到一個深切的體會:徒勞無功①?!币粋€學生,初中三年經老師修改的作文大約40篇,但大多數學生畢業后甚至連通知、申請書、計劃、海報都不會寫,更不用說寫景狀物的記敘文、抒情敘事的散文、雄辯嚴謹的議論文。由此可見,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立足將來,大膽嘗試
作文教學成功與否,關系到學生將來的發展。只有將教師從“學生寫作文,教師改作文”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教師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作文教法和指導學生寫作及修改,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有寫作經驗的人都知道:好作文,多半是改出來的。清代學者唐彪,做過一個貼切的比喻:“作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去石一層,而玉微見,明日又攻去石一層,而玉更見,再攻不已(不停),石盡而玉全出。作文亦然(也是這樣),改竄(修改)舊文,重作舊題……文必日進也?!?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嘗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②。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談到作文修改時說:“‘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于學生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改的能力③?!睂W生養成了自改的能力,這對他們來說是終身受用的。這種既有實效又能減輕教師負擔的做法,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早在二十年前已經試行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一做法能實現教師與學生雙贏的局面,我們為何要拒絕?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時,應該大膽打破傳統的“包辦”模式,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大膽創新,嘗試采用多種批改方式,提高作文批改效益。
三、授之以漁,互改助之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于終身受用無窮。教即是為了不教。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④。在教學中,我們除了教會學生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嘗試地學著走、獨立走。
1、中上學生一改二
語文成績中上的學生,他們的作文水平有一定,而且對于有關作文的知識也有一定的掌握。教師組織他們相互交換批改作文和修改中下成績學生的作文,既能避免教師精力不足的問題,又能發揮學生修改作文的主體地位。況且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旁窺心理,使批改者對閱讀他人作文有濃厚的興趣。學生在互批的過程中,大都對別人的文章感興趣,因此評語也寫得相當認真;被批改者也會前所未有地關心起作文來,對它進行琢磨和研究。
在互批前,教師要指導他們每次修改作文時要分別注意哪些問題。例如批改中上學生的作文時,要注意:(1)對優秀文章,要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品味精美語言,領略寫作技巧。(2)針對開頭結尾模式問題,提醒他們發現同學作文中新穎的開頭或結尾,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將其分為開門見山直奔題開頭、設置懸念開頭、引用名言警句開頭、景物描寫渲染開頭、提綱挈領作結論、借物抒情結尾、啟發聯想法結尾、言猶未盡結尾等開頭、結尾法。經過多次有意識地指導和學習,學生作文的開頭和結尾就會百花齊放,新穎別出。(3)針對精彩語段,讓學生對寫作知識有更深的體會。如有學生習作中運用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的方法,批改者未必能很好地指出這兩種寫法的好處。事后教師可針對這兩種描寫方法對他們進行講評和分析,讓他們懂得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的不同點。又如有學生習作中運用了各種修辭,教師可在學生進行批改前指導他們理清各種修辭在文中不同語境下各自的作用。每次修改,只要求他們在某一兩點上有收獲。在修改過程中,學生如遇到任何的問題或不知從何下手修改,教師可逐一指點,直到他們找到突破口,尋到進入修改王國的鑰匙為止。
又例如批改中下學生的作文時,要注意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在正行的旁批處記下符號:錯別字、漏字、增刪字詞、病句、寫得好的句子等,都要用與之相應的符號標出來。如旁批:“這個詞是什么意思?用在此處恰當否?”“此句能換個說法嗎?試換一下?!薄斑@個詞用得好!”“句子生動感人。”等等。并且要求他們把作文本交回給本人時要提醒作者仔細閱讀旁批,不明白的地方要當場提出來,共同努力,一一將其訂正過來。修改完畢后,修改者與被修改者要親自到教師那里匯報情況,如仍有解決不了的地方,教師當場指導。整篇文章,同學批閱,自己訂正,學生都很主動,興趣很濃,動腦動手,查閱字典,認真修改,自己為自己負責,提高很快,以后作文就會減少重復的錯誤。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焙翢o疑問,作文互批活動,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他們對寫作和評改的關注是有積極作用的。學生在修改別人的文章的時候,能從中得到啟發,能取長補短。所以修改文章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習作文的過程,是提高他們自身作文能力的過程。
2、四人小組集體修改
常言道: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是有限的,思路也是狹窄的,想法往往帶有主觀性、片面性。不同的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他們湊到一塊,七嘴八舌地議論一番,往往會使當事者如夢初醒、茅塞頓開。所以,組織學生小組集體修改,也不外乎是一種好方法。
同樣,在小組進行集體批改前,教師要明確每次作文修改的目的??梢葬槍ψ衷~的書寫與運用、語句的通順與否、各種修辭的運用是否恰當、語言的運用有無其它的亮點、開頭結尾有何特色、材料能否很好地體現中心、文章的立意是否新穎、結構安排上有沒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等等。這些問題,可在每次的修改中要求學生做到一兩點。在修改難度不大的前提下,學生還是很樂意去討論。在小組成員針對作文進行修改前,可要求一個成員大聲地朗誦自己手上的作文(要求不是自己的作文),其他成員專心聽讀。聽讀完后,先是朗誦者就作文中字詞的對錯與書寫作出評價,然后其他成員也發表自己的意見,說完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后,再商討其它問題的看法。在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要不時地到每個小組查看情況:一是能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批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二是確保學生在批改時每個問題都落到實處,集體修改不流于形式。這樣,在七嘴八舌的議論中,學生既加強了作文的修改能力,又提高了寫作水平,而且還從同學身上學到東西,可謂一石三鳥。
3、自己修改
當學生有了評改作文的積極性和一定經驗后,就可以讓他們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了。學生每次完成習作草稿時,先要求他們在原文中運用各種修改符號修改,修改后再抄寫。教師在批閱時,則側重給他們的批改提建議,肯定修改的成績但暫不定分數。此后,要求學生再根據教師的批語及在小組批改時所學的知識對作文進行二次修改,修改后再定分數。這樣,教師的批改便有了實際的意義。
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正如學生獨立走路一樣重要。教師,在學生作文修改中,主要起到引導和指點的作用,對于怎么改自己的作文,就由學生本人去決定,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采用輕改重評、面改、學生互改、自改等多種批改作文的方法,結果發現學生對這些批改方式比較感興趣,而且在作文批改后他們反饋每次都有收獲。在作文教學中,把批改作文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修改作文的實踐中,學會如何開頭結尾,如何組織運用材料,如何謀篇布局,如何運用文字、修改潤飾等寫作基本功,從而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學生在評改的過程中,既是學生又是“老師”,既是作者又是讀者,既是評人者又是被評者,這樣才能主動探索,取長補短,提高認識能力、鑒賞能力,真正體現“教是為了不需要教”。
綜上所述,作文批改模式的轉變與嘗試,必須向傳統的“包辦”模式發起宣戰,以培養學生自學、自寫、自改的能力為最終目的,使之成為既是寫作的主人又是修改的主人,讓學生與語文教師成為作文批改模式轉變的受益者。
注釋:
①智仁勇,編《葉圣陶語文教育言論摘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182
②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72
③④葉圣陶語文教育論文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57,296
參考文獻:
1、魏書生著,《教學工作漫談》,漓江出版社,2005,教書篇《作文——學生互相批改》
2、《語文教學通訊》,2008,1B,第58頁,《好作文是“教”出來的嗎》
3、《語文教學通訊》,2008,3,第50,《作文的正區與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