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西路軍電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屬的細菌侵入機體,引起的共患的傳染-變態反應性疾病[1],該病有一定的季節性。2000年以來,該病疫情愈演愈烈,報告病例數量有逐年增多的趨勢。為此,本文試用秩和比法分析我國2004年――2010年該病按月報告病例數量,以闡明新時期布魯氏菌病的季節性分布特點,為疾病的防制提供客觀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3討論
季節性是指疾病發病率隨季節而波動的現象,布魯氏菌病為一種傳染性疾病,呈現季節性升高現象,即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有一定季節其發病率升高。既往的研究表明[1],我國北方牧區羊群布病性流產高峰在2-4月,人間發病高峰在4-5月,夏季剪毛和奶食多,也可出現一個小的發病高峰;牛種菌則夏季稍多些。
從季節性的定義和人們通常理解看,反映布魯氏菌病季節性分布特點的綜合指數秩和比應該越高,其季節性升高現象越明顯。由此可知,對于不同年度各月份發病人數應該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編秩,才能較好地進行月份和季度季節性分布特點分析。
綜合全國2004年――2010年布魯氏菌病的發病情況看,月份季節性分布特點為:季節性升高的高峰為6月和7月,次高峰為5月和8月,低峰為1月和2月;季度季節性分布特點為:季節性升高的高峰為夏季,次高峰為春季,其他依次為秋季和冬季,由于兩兩季度之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與文獻[2]的分析結果比較,本文所獲得的2004年――2010年全國布魯氏菌病的季節性分布特點基本一致,但與既往對布魯氏菌病的季節性認識有所不同。分析原因可能為,本文沒有對布魯氏菌病的致病菌進行分類所致,亦可能為布魯氏菌病發病變化的長期趨勢,如果真如此的話,值得人們進一步去探討和分析。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該根據一定時期內布魯氏菌病季節性分布的新特點,有的放矢地制定疾病防制的近期和中長期規劃,為減少疾病對人身心健康的損害和經濟損失、促進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
[2]李曄,余曉華,賀天鋒.2004――2010年中國人間布魯桿菌病疫情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2,27(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