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大學生理財

      大學生理財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生理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學生理財

      大學生理財范文第1篇

      摘要:理財是指為了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而對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理財可分為多種,如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及日常生活的物質基礎離不開理財。由于理財的主體廣泛多樣,針對不同主體的理財有不同的側重點。大學生理財是個人理財的一種,即在遵循經濟學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生活和投資計劃,調整自己的財產分配并評估自己的投資和承受能力,最終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大學生理財既包括以增加經濟收入為目的的投資規劃,也包括以控制經濟支出為目的的消費規劃。

      關鍵詞:理財觀念、理財方式、科學理財

      一、大學生理財現狀

      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其理財觀念將會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理財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對傳播理財知識,改變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培養大學生的理財技能,推進金融機構理財產品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理財現狀:一、大學生的收入主要來自于父母供給,些獎助學金、校內校外兼職、勤工儉學,部分學生的收入還來自于一些股票、小買賣等。二、大學生消費日趨合理,理財需求增加。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的收入不斷增加,對教育的重視力度也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趨向不再是“月光”而是有所選擇,開源的同時重視節流。盡管如今大學生消費日趨合理,理財需求有所增加,但是對于自身理財的能力,他們還不能很好地評估。三、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和行為日益完善,但理財方式匱乏。大學生對于來自父母的生活費用有了更好的支配,并意識到對其合理分配,理財觀念日趨強烈,在理財觀念的指引下規劃怎樣花錢、賺錢、護錢、保錢。但是,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由于理財教育的缺失及家庭理財灌輸的不足,他們的理財偏好存在偏差。

      二、大W生理財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個人理財意識淡薄。當前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90 后”的一代,并且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并不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對于來自父母的生活費并不能合理規劃、合理支配,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著憑感覺消費的問題,想吃什么買什么,想用什么買什么,沖動消費、透支消費屢見不鮮。除了在規劃消費方面存在不足之外,大學生的維權意識也比較淡薄,作為消費者在出現問題之后不能合法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在現實生活中,市場經濟本身的局限性使得以次充好,真正的市場缺失,利潤高的現象增多,由于這個原因,許多大學生消費頻頻遇到商業欺詐的現象。

      (二)面向大學生的理財模式單一。適合大學生的理財方式和理財產品匱乏,如象銀行的理財機構,大學生并不是其主要客戶。銀行對大學生除了提供有限的創業、助學貸款外便幾乎沒有其他理財、金融產品提供。對于其他理財工具和產品,諸如國債、股票、基金、保險等,對于大學生來說,在流通性、獲利性、安全性方面都存在著各種問題。

      (三)家庭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較少。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在這個整體環境下,孩子是家庭的重點培育和照顧對象,特別是父母一代大多對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子女考上大學之后,家長更是為之驕傲,對子女的消費基本上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是盡量削減其他方面的開支保障孩子在教育方面的支出,這種在教育上無條件被滿足使大學生根本不了解父母的艱辛,也不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這也造成了大學生理財意識的淡薄和理財知識的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拜金、奢靡等不良作風,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受到不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市場引導的影響較深。

      (四)學校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力度不足。大多數學校特別重視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但卻忽視了對學生的消費教育和理財教育。高校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重視不夠,開設的關于理財的課程較少,甚至沒有開設這方面的課程,有的高校即使開設了有關大學生理財的課程也僅僅是形式主義,大學生并不能從中學到實質性的內容。理財觀的專題教育沒有充分開展、教學脫離學生實際,理財教育對于絕大多數高等院校來說是空白的。

      三、促進大學生科學理財的對策

      (一)學校突出理財教育課程,提高大學生理財意識。第一,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課的金融教育。思想道德修養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從而自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習氣。第二,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校園。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一些金融現象,或開展金融倫理和金融競賽,為大學生主動接受教育融資和投資提供良好的平臺。第三,充分利用校園網絡、電視、報紙等大眾媒體的傳播宣傳,形成一個科學、合理、健康的財務管理的氛圍,使其在接受金融教育同時,應注意教育實踐。

      (二)家庭成員重視理財,構建良好的家庭理財環境。加強家庭對大學生理財習慣的教育,大學生對于理財的態度和家庭財務管理概念和父母有著密切的關系,父母對他們的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學校當局應該強調父母合作,做計劃,供給學生的費用遵循適度原則,避免提供額外費用助長大學生的不良消費風氣。

      (三)大學生自身擺正心態,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大學生應該身體力行,艱苦奮斗,踐行勤儉節約的消費觀,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學會理財。一是合理安排個人的收入。對于來自于父母的生活費用合理規劃,對各項支出合理分配,對于自己得到的獎助學金、勤工儉學的收入進行儲蓄或者投資。二是學會記賬,明晰各項花銷的去向。記賬一直是理財的所有方法中最基本而且最有效的方法,記賬可以使大學生明確自己的花銷方向以及收支明細。

      參考文獻:

      大學生理財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理財能力 財商 投資報酬率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o Manage Money

      YU Zhifang[1], TU Shujuan[2]

      ([1] Shanghai Jigu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anghai 201901;

      [2] Jiangxi Medical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04)

      AbstractFQ isthe quality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must grasp, now the university is facing the problem of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FQ, and how college students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manage money? This paper from aspects of both the students and the college to raise some availa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ability to manage money; FQ(financial qulity); investment return rate

      在當今社會,大學生在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時,該如何武裝自己為成功就業準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通達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還有一定的理財能力也是成功于職場、優質生活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在以往人們的觀念中存在許多誤區:有些人認為只有有錢人才有財可理;有些人認為理財就是投資,不是儲蓄就是購買證卷;還有些人認為理財只有那些專業人士才可做到,一般人難以做到。其實這些都是簡單而片面的觀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理財是針對自己日常的收入有規劃的消費和支出。大學生雖然沒有獨立的經濟收入,但作為走上職場前的準備,理財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必要的。

      首先,理財能力是品質人生的必備。人的一生充滿了選擇,痛苦源于面對太多的選擇,快樂則來自于正確的選擇。生活品質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大學生即將面對就業、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想追求較高的生活品質就得合理規劃自己的收支,科學合理的理財。

      其次,理財能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生就是要體現我們獨特的價值。人們對于成功的評價標準之一,就是是依據財富的積累數額來判斷。巴菲特、比爾?蓋茨等無疑是成功的,不僅因為他們卓越的創造力,也因為他們的巨額財富。

      1 大學生理財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校的合理引導

      (1)從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加強大學生的理財意識。安徽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兩位老師通過調研發現,當代大學生在人生觀總體是積極進取的,他們十分關注自身的完美與發展,力圖在個人與集體、索取與奉獻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社會是由千千萬萬個個人組成,每個人都將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發展相結合,社會才會和諧進步。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每個人只有滿足了較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的基礎上才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如果一個大學生畢業后溫飽都不能解決,如何談論自我價值的實現?因此大學生首先學習的是獨立,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收支,維持自己的生存。那么在有限的收入的情況下,科學合理安排消費支出就成為必要。理財是關鍵,只有通過合理的規劃才能讓他們經濟獨立,才可避免“月光族”“啃老簇”的出現。

      (2)學校應安排合理的理財課程,培養學生的財商。即將成為獨立消費群體的一部分,大學生不應該僅僅具有智商、情商,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財商,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萬事達卡2008年5月份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及臺灣5個地區30所大學的2500多名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顯示80%大陸大學生對高校的理財教育表示不滿,75%的受訪大學生對個人理財培訓表示感興趣。學校應重視財商的培養,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合理設置理財課程。首先,理財課程的設置不應只針對經濟金融類專業,而應在各個專業都開設,可以在各個專業開設選修課。其次,注重理財實訓室的建設,通過“體驗式學習”讓學生掌握理財技能,可以在校園局域網上安裝模擬投資軟件,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校園網上模擬投資。每學年初給每個學生等量的虛擬貨幣,作為其虛擬投資的資本金,到學年結束時統計全校學生的投資收益,投資報酬率的高低可以作為評獎學金的考慮因素之一。學校可以不定期請有關金融行業的專家給學生作有關的講座,介紹一些最新的金融產品及其在理財活動中的應用,介紹一些先進的理財理念、理財方法,使學生能夠有機會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使學生在學生時代及走向社會的理財活動能夠與時代同步。(下轉第53頁)(上接第26頁)

      2 大學生自身加強理財能力培養

      大學生自己應注重理財能力的培養,要從自身努力,掌握理財技能。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由于所受的教育、校園環境以及年齡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們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如何為自己的消費行為理財是大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能。

      首先,大學生理財最重要的是“節流”,也即是合理安排日常支出。

      (1)可以利用簡單的會計方法來理財:學會記帳和編制預算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實記帳并不難,只要你保留所有的收支單據,抽空整理一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從而對癥下藥。大學生們應該給自己做一份月現金流量表,看看自己的每月支出與收入是否平衡,支出方面主要包括:飯費、電話費、交通費、服飾等相關開支,收入方面主要包括:父母的資助、獎學金、兼職收入和相關稿酬等。科學的理財計劃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收入大于支出,每月略有盈余,或者個別月份出現負收入,但年終總體上要保持月現金流量表是正數。

      (2)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費原則:學生時代飲食要營養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簡單實用,行要省錢方便。

      (3)有計劃的購物:生活中有很多小開支,這里幾元,那里幾塊,看似不起眼,但積少成多就是一個大數目。集體生活中也許有些同學不太重視一些細微的地方,作為舍友就應該互相提醒,比如出門關燈、節約用水等,全宿舍同學一起來遵守和監督,使大家從學生時代就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每個人都能因此而受益終生。每個月的開支要計劃好,每次去超市前都列好清單,按清單購買。要保證良好的資產流動和富余的支付能力:現金為“王”,沒有必要的現金支付能力,常常會使自己陷入一種走投無路的境地,特別是遇到意外事件時,手持必要現金的重要性就更加體現出來。

      其次就是“開源”。

      在有富余時,可以考慮進行一些投資,從投資報酬率來說,最高的應是獲得獎學金。只要大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稍加努力,考前認真復習,就可以獲得幾千元的獎學金,這是回報最高的投資,并且可以增加以后就業的優勢。高校的獎學金最低也將近千元,這應是大學生取得課余收入的首選。其次,課余兼職收入是大學生收入的重要部分。據美國一份9所州立大學的調查顯示,約有56%的大學生有較為穩定的兼職工作,曾經或打算兼職的同學超過90%。作為走上職場前的準備,大學生應在課余要融入社會,一方面兼職收入可以作為生活補貼,另一方面可以學習。

      參考文獻

      [1]盧慧婷.大學生個人理財教育與消費道德引導.商品與質量,2010(S5).

      [2]李慧娟.培養大學生理財能力的思考分析.科技致富向導,2009(24).

      [3]康健中.中國人的財商.金融博覽,2009(2).

      大學生理財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消費習慣 理財意識 理財技能

      根據長沙民政學院357名學生大學生理財現狀調研結果,我結合自己多年理財教育經驗,對大學生理財技能培養做探究。

      一、大學生理財現狀調研結果分析

      (一)月消費較高且相對集中。

      大學生年齡較小,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調查結果顯示:月均消費在500元以下的占2.9%,500~800元的占18.9%,800~1200元的占65.1%,1200元以上的占13.1%。根據測算,平均月消費1000元左右,消費金額較高,且相對集中。

      (二)消費費用主要來自父母給的生活費用。

      根據調查,九成以上的大學生的可支配費用主要來源于父母給的生活費,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一般情況下,父母每個月會給固定的生活費,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合理規劃這筆生活費。生活費有盈余固然是好事,而當生活費不夠的時候,學生大多選擇向父母再要適當的生活費,父母也大多愿意支付。每個月的生活費很有彈性,學生可以綜合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對生活資金進行合理理財。

      (三)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及各種考證)為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而調查結果顯示,男生一個月用于談戀愛的費用占到20%左右,女生用于化妝、追求時髦的開銷也在20%以上,并且部分男生還出現了“饅頭就咸菜,省錢談戀愛”現象。

      (四)理財意識淡薄,理財技能缺乏。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沒有日常記賬習慣,對日常消費也沒有預算,即使有計劃,也執行得不到位。導致每月花銷基本上沒有結余,部分出現透支現象,透支解決途徑是找同學借用或預支下月費用;有結余的學生,大部分也選擇休閑娛樂,很少給自己充值。

      從以上調研結果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消費水平明顯偏高,且沒有好的理財習慣。而走入社會后,競爭壓力加大,收入水平又不高,導致部分學生畢業后就失業,生存壓力很大。

      二、大學生理財現狀成因分析

      造成當代大學生消費水平高、理財意識淡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原因。

      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并且從小學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干的。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由于沒有經驗只能跟著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更高,更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普通家庭的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二)學校問題。

      學校在教育學生成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為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宜涉足這種事情,或者認為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后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則認為,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一片凈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慢慢來。并且學校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的活動極少有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不多。

      (三)社會問題。

      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游戲機廳)的干擾等,對大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它和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學生受社會上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用父母的錢擺闊,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許多學生都想一一嘗試。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容易在途中迷失方向。

      (四)自身原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約束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都顯示出他們理財能力的缺乏。

      三、大學生理財意識技能培養的措施

      (一)國家重視理財教育。

      英美等國的中學里就開設了必修的理財技能課程。而在我國,很多大學都缺乏必要的理財教育,導致學生走出校門后適應能力相對較差。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財商”的培養同樣重要,應該把對青少年“財商”、“智商”、“情商”的培養放在同一高度,三手一起抓,且三手都要硬。

      (二)學校開展理財教育。

      大學可以增加適當的理財教育課程,開展一些理財講座,或者比賽,如“大學生創業理財大賽”、“大學生如何科學理財辯論賽”等,提高大學生的理財能力。

      (三)家庭傳統理財觀念應改變。

      學習借鑒西方國家父母在教育孩子理財方面的經驗。父母要幫助孩子理財,對于剛跨入大學的孩子,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理財能力。若孩子控制力較強,則可以一次性給足一學期的費用;若孩子用錢沒計劃,就只能一次給一個月的費用,待孩子有一定的理財能力后再一次多給一些,讓其進行合理規劃。

      (四)學生自身努力培養理財技能。

      1.培養成熟的理財觀念

      理財涉及開源節流兩個方面。首先,大學生應培養自立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大學生就會早點行動起來掙錢來彌補資金的不足,慢慢地就會感到不好意思跟家里要錢,就會越奮發地賺錢。自然,自身能力提高了,父母的負擔也就減輕了。其次,培養節流意識,不懂得節流,支出大于收入必定導致“金融危機”。這樣對自己不利,也會給家里帶來負擔。

      2.增加收入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菲爾德對于美國大學生理財規劃提出的“1+1+1”模式,即學會貸款、學會兼職、學會投資,同樣適合中國大學生。尋找機會,爭做兼職,家教是最常規的賺錢方式。既可以增長收入,又可以豐富社會工作經驗。

      3.學會花錢

      錢要花在刀刃上,也就是花在必須花的地方,提倡合理消費,消除不良消費,不攀比、不奢侈。學會記賬和擬定用錢計劃。編制消費預算,根據總額分配各個方面的消費比例;分類記賬,保留消費單據,以便過后可以看看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通過計劃慢慢調整、改進,漸漸地就會養成好的習慣。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省錢方法。

      大學生理財范文第4篇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華大學各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藝術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本次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問卷有效率85%。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二、調查數據分析

      某高校網站bbs上發表一百兩百貧困戶,四百五百剛夠用,千兒八百是扮酷,兩三千是大戶。這的確是當今大學生消費的真實寫照。

      三、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理財范文第5篇

      【關鍵詞】大學生 理財觀念 90后 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高校招生的改革,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群體。父母抱著“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但是,大部分90后大學生還未建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崇尚名牌”、“超前消費”、“盲目攀比”等消費行為在大學校園并不少見,既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又在校園中形成了不良的風氣。

      此外,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也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因此,對大學生理財現狀的調研顯得尤為重要。

      一、調研結果及分析

      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針對南京各大高校的學生理財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中,線上共回收問卷164份,其中有效問卷147份,無效問卷17份,線下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390份,其中有效問卷365份,無效問卷20份。問卷回收率達到90.78%。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總結概括出大學生理財現狀總結如下:

      (一)當前大學生的經濟水平及來源

      在本次調查的被調查者中,47.2%為男生,52.8%為女生。且抽樣樣本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的比例分別為21.3%、27.6%、41.7%、9.4%。其中,大部分被調查者的主要經濟來源都是由父母供給。

      從調查中發現,當前大學生每月的可支配費用總體呈正態分布(中間大,兩邊小)的現象。

      (二)當前大學生支出水平及消費結構

      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日常消費與支出水平與其所擁有的可支配費用相關,不同層次的人也決定了其不同的消費結構。

      上述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基本符合其可支配費用,也呈現正態分布現象。大學生的人均消費在1000~1500元之間,不同消費層次的消費結構差異顯著。月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他們的消費維持在低水平,每月的費用基本用在生活費上,較為重視學習方面消費,而月可支配費用在1000~1500元之間的大學生占絕大多數,他們喜愛購物,但消費較為理性;月可支配費用在1500元以上的大學生,在生活費方面消費相對較少,而在購物方面消費所占比例相對較大。

      (三)當前大學生的記賬習慣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63.8%的同學沒有記賬習慣,對每月的生活費有沒有進行預算,這些同學之中又有一大部分的人會出現月末生活費不夠用的情況;有24.1%的有記賬的習慣,這其中女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有12.1%的同學有幾張習慣并且對每月的生活費都有進行預算,這部分的同學對自己每月生活費的開支都有一定的預算,消費較為合理。

      (四)當前大學生對理財概念的了解

      在調查中,有57.6%的同學對理財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沒有付諸實踐;有31.9%的同W對理財概念完全不了解;只有10.5%的同學對理財較為了解且參與了一定的理財活動。這個數據也反映出了我們當前對大學生理財觀念培養的不足。

      (五)不同性別大學生間的消費差異

      筆者在調查中還發現不同性別的大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理財差異。由于女生對外表的追求以及其感性的消費態度,也使得近75%女生在購物方面的消費要明顯高于男生。另外,有57.4%的女生也熱衷于假期旅游,這一部分的比例也較男生要高,可見旅游消費也已然成為女性的熱門消費,而網絡游戲方面則是男生消費的重點方面。

      (六)不同年紀大學生間的理財差異

      在大學生年齡增長的同時,其可支配費用的來源、消費結構和理財觀念也在悄然變化。剛入學的大一同學因為不熟悉環境,只有15.5%的同學到校外做兼職。因此,他們的經濟來源比較單一,主要由家長供給,對家庭的依賴性較強。而高年級學生,隨著對周圍環境的熟悉,且空余時間比較充足,有30.2%的學生進行校外兼職,有25.3%的同學參與各種課外活動,擁有了更廣闊的經濟來源。

      (七)消費理念問題

      由調查可知,一些大學生片面追求新穎,關注時尚,而且存在盲目消費、攀比消費、浪費消費等不良消費傾向。有60%以上的學生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消費缺乏理性,自身意志力較差,導致大多數大學生每月生活費沒有結余。

      二、針對大學生理財現狀的部分建議

      (一)學會記賬,明確資金的流動情況

      學會記賬和編制預算,可以合理、有效地控制消費。記錄下自己每天的消費數額,做一個簡單的賬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對自己每筆資金的去向都有詳細的記錄。養成良好的記賬習慣,學會針對自己每月的開支編制預算,從而保證不會有月初“富翁”月底“負翁”的情況發生。

      (二)適當兼職,增加收入為理財提供資金保證

      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么風險性。找一份合適的校外兼職,增加自己收入的同時還可以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是一種無形資本,這種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學會適度花錢、合理消費

      理財并不等于只知道存錢,也要學會合理的消費。學會花錢,不光要學會計劃,同時也要學會花錢的技巧,要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消費、攀比消費,不要被所謂的“打折”、“促銷”等手段所左右。

      亚洲午夜免费视频| 亚洲色四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亚洲av色影在线|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WWW亚洲色大成网络.COM|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处破女第一次亚洲18分钟|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www牛牛 |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苏妲己|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亚洲美女视频网址|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亚洲人成影院77777|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亚洲精华液精华液精华液| 国产在亚洲线视频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