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消防法律法規

      消防法律法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消防法律法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消防法律法規

      消防法律法規范文第1篇

      [論文關鍵詞]我國消防 法律法規 公安消防機關 消防法律法規體系

      前言

      消防法律法規體系是我國法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有機組成之一,它的構建和進一步的健全完善,有利于我國公安消防機關有效依法履行其職責,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大災難性事故的發生,也有利于社會公共秩序的有效維護,更有利于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財產和生命安全的有效有力保護。然而,與世界其他發達國家的消防相關法律法規體系進行比較,我國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的構建起步是比較晚的。與此同時,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確立和快速地發展,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也在持續地提高,也就使得目前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與時代的發展越來越不適應了。在這種國情下,為了能夠有效地促使我國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得到完善,筆者認為十分有必要加強對我國消防法律法規體系進行仔細深入地分析研究,發現其中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相應對策,從而推動我國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向前發展,最終得以完善。

      一、我國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目前所存在的問題

      (一)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消防法律法規體系仍然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

      我國的憲法明確地規定,我國行政機關在行使相應的職權時必須絕對嚴格地按照我國的國家機關組織法的規定執行。我國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屬于公安消防特別行政法范疇,在所有的各個級別的國家行政機關中都對消防行為做了十分明確的規定。然而,到現在為止,在我國的國家機關組織法當中,并沒有出臺與國家機關的消防行為相關的組織法。如此這般,造成了消防法在具體的執行過程當中,出現了有的國家機關會因在國家機關組織法中沒有相應的消防法內容,而拒絕執行的情況。因此,出現這種情況時,消防法在那些國家機關面前就成了一紙空文。

      (二)我國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比較來看,顯得比較滯后

      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較,他們很多能在很大程度上根據經濟的發展情況適時地修訂相關法律,而我國的法律法規體系的修訂就顯得相對滯后于經濟的發展。究其原因,就在于法律法規的立法在我國的程序較復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訂,要經歷相對繁雜的手續,一般都要經歷數年才能完成。此外,制訂完成的法律法規在頒布后,在較長的時間內都不會發生變化。因此,致使我國有些法律法規相對滯后于國家經濟的發展。消防法律法規體系作為我國法律法規體系中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制定、頒布、實施以及修訂也是如此。比如,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高層建筑已成為現代城市中的主要建筑了,然而,我國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在針對高層建筑的消防設計、施工等方面的內容比較不健全,造成了部分無法可依的現象。

      (三)在我國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中執行能力低下

      從總體上來分析,我國消防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消防執法的任務量也日益猛增,現有的執法力量不足以滿足。以2012年鄭州市的消防狀況為實例,2012年市區人口為425萬,各類各級的企業事業單位總共有近十萬家,全年共發生火災近1300余起,全年公安消防監督機構檢查了近萬家單位,然而全市的消防監督人員不過近百人,顯然消防執法人員不足。消防執法的任務量是十分巨大的,要有效完成如此巨大的執法量,需要大量的消防執法工作人員和執法機構的完善作為前提,當然,還必須要有完備的技術條件和足夠的物資條件以及大力的財力扶持。2.依然存在地方行政干預的問題。首先對于公安消防機構來說,它是由公安部直接領導的現役制的軍隊,但在具體執法時,它有時還存在人情網和地方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的干預。由于消防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所處的不同位置和所擔任的不同責任,就造成了他們在定位消防目標、消防思維方式以及具體的消防工作方法等等都有比較大的差別。另外還存在某些經營者、企事業單位與政府之間有著各種關系,造成了一些領導把消防執法與經濟發展相對立,對一些有悖消防法律法規并且還存在安全隱患的單位不能及時做出關停、限期整改等等處罰。其次,還存在小部分執法者,由于本身的職務和地位,又深受封建特權觀念等思想的毒害,將自己凌駕在法律之上,做出一些篡改執法、歪曲法律等等事情,進而做不到公正執法,甚至縱容一些不法行為繼續進行。3.因執法手段的單一,造成難以實施強制性的行政措施。一方面,在當前的法律中,對于消防行政處罰執法權力沒有十分明確的規定。在《消防法》中,規定了諸如沒收違法所得、停產停業、扣留物品等強制性措施的執法主是公安機關或者是申請法院執行。這就造成了公安消防機構在面對當事人或單位拒絕執行時,由于不具備強制執行的權力而不作為,而在很多時候法院也會由于種種原因而不受理這類強制執行的案件,使得難以根治部分安全隱患,長此以往,公安消防機構的執法力度和權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另一方面,由于在申請法院執行時,其程序繁瑣,所耗的時間也較長,造成了行政效率較低。以一個行政處罰決定來說,從判決到執行完成,至少也需要好幾個月時間,而對于處罰對象來說,很多時候都是在發現有安全隱患又拒不整改的情況下,才去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仍在營業,相應的危險就在進行當中,一旦發生,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形成了極大的威脅。

      二、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的相應解決措施

      (一)大力提升我國消防法律法規的有效執行力度

      在我國,為了提升消防法律法規體系的有效執行力度,首先主管領導或部門必須加強其自身的政治思想自我教育,對消防法律法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充分認識到位,嚴格要求自己依法辦事,決不將自身凌駕于消防法規法律之上。在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中,負責消防安全的必須是單位法人或者是主要責任人,以保證職責設定和法律責任設置能夠一致,以確保在發生違背消防法律法規時能夠有效地追究責任。

      (二)大力提升消防法律法規體系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由于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相應職權時的依據主要是基于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法。所以,為了確保中國消防法律法規體系針對國家機關的執行力度,避免消防法律法規與國家機關發生沖突,以保證中國的消防法律法規的順利實施,必須大力提升我國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消防工作的特點,制定消防法律約束國家機關。在消防組織法中,必須將公安消防機構與各級黨政機關之間的關系加以明確,實現利用法律手段對國家機關有悖消防法律法規的行為加以有效地約束和限制。

      (三)著力于健全和完善我國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

      消防法律法規范文第2篇

      一、發病條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氣候明顯變曖,“曖冬天”占到72%。紋枯病發病適溫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氣溫回升快,陰雨多,光照不足的年份發病重,反之則輕;沒有高抗小麥紋枯病的品種;豫南地區小麥播種過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機會多、病害越冬基數高,返青后病勢擴展快,發病重,適當晚播則發病輕;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肥輕磷鉀肥發病重;群體過大,當氣候和生態條件適宜,紋枯病就會大發生。據在豫南淮濱、固始縣調查表明:豫南地區水稻面積占耕地面積的80%,水稻土土壤含水量一般偏高,發病明顯偏重。而沿洪河地段,土壤含水量較少,發病相對輕一些。據調查,越冬前稻茬小麥病株率為38.6%,而旱地小麥病株率僅為7%。高砂土地紋枯病重于黏土地、黏土地重于鹽堿地。這些都為病原菌創造了滋生蔓延的環境,造成小麥紋枯病發病率在豫南地區明顯上升,日趨嚴重。

      二、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播種后開始侵染為害。在田間發病過程可分5個階段。(1)冬前發病期。小麥種發芽后,接觸土壤的葉鞘被紋枯菌侵染,癥狀發生在土表處或略高于土面處,嚴重時病株率可達50%左右。(2)越冬期。外層病葉枯死后,病株率降低,部分季前病株帶菌越冬,并成為翌春早期發病重要侵染源。(3)橫向擴展期。指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氣溫升高,病菌在麥株間傳播擴展,病株率迅速增加。(4)嚴重增長期。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隨植株基部節間伸長與病原菌擴展,侵染莖稈,這時莖稈和節腔里病斑迅速擴大,分蘗枯死。(5)枯白穗發生期。5月上中旬以后,發病高、病葉鞘及受害o數都趨于穩定,但發病重的因輸導組織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間出現枯孕穗和白穗。

      三、防治對策

      小麥紋枯病屬于土傳性病害。在防治對策上,應以預防為主,以培育壯苗、控制病源為基礎。做到以種子消毒為基礎,以早春及早用藥物防治為重點,采取農業防治、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等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從而有效地控制其為害。

      (一)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如鄭引1號、揚麥1號、豐產3號、華麥7號、鄂麥6號、魯麥14號、鄭州831、豫麥17號、溫麥4號等。

      2.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配合施用氮、磷、鉀肥。不要偏施氮肥,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和小麥根際微生物生態環境,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抗病力。

      (二)化學防治

      1.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可用種子量的0.2~0.3%的33%紋霉凈(三唑酮加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羥銹寧)粉劑,或0.03%的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濕性粉劑拌種。也可用適樂時、立克秀等藥物拌種。播種時土壤相對含水量較低則易發生藥害,如每千克種子加1.5毫克赤霉素,就可克服上述殺菌劑的藥害,

      2.早劑防治。翌年春季冬春小麥拔節期,每667平方米用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30克,兌水30千克噴霧;可用40%多菌靈膠懸劑80克,兌水40千克噴霧;可用15%三唑醇粉劑8克,兌水60千克或20%三唑酮乳油8~10克,兌水60千克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12.5克,兌水100千克或50%利克菌200克,兌水100千克噴霧,還可用粉銹寧、多菌靈等藥物進行防治,一般安排在3月下旬、4月中旬防治兩次,效果更好。

      3.拔節孕穗期葉面噴藥。于小麥拔節孕穗期葉面噴灑力克麥得,每667平方米用藥量15毫升,兌水15~25千克,防治紋枯病,兼防小麥白粉病和銹病。

      (三)生物防治

      提倡施用南京農業大學研制的B#力粉拌種,防效可達60%以上,促進小麥種子發芽,增產13.7%。

      消防法律法規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小麥;春霜凍;發生規律;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512.1;S42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9-0160-01

      小麥春霜凍又稱晚霜凍,是指小麥進入返青拔節這段時期,由于寒潮來襲,導致地表溫度下降到0 ℃以下使小麥植株體遭受不同程度損傷的農業氣象災害,嚴重影響小麥生產及產量,其危害程度遠遠大于生理霜凍。因此,研究小麥春霜凍的發生規律與防治方法,對指導小麥生產具有重大的意義[1-2]。

      五河縣地處皖北平原地區,終霜區一般在3月中旬,北方常有冷空氣暴發并南下,此時小麥進入起身拔節期,逐漸失去抗寒耐凍能力,春霜凍主要危害幼穗分化進入藥隔形成期和四分子期的小麥。為了掌握小麥凍害的發生規律,總結防凍保苗的經驗,筆者對龍潭湖農場的良種繁殖區及試驗田品種展示區的小麥進行凍害調查,現將調查結果歸納如下。

      1 小麥春霜凍害的發生規律

      一是品種與凍害的關系。從場區麥田調查情況來看,冬性品種未受凍;半冬性品種受凍較輕,僅個別地塊的麥苗受到輕微凍害;春性品種凍害則很嚴重,有45%~60%的葉片受凍,一般死苗5%,嚴重的達40%以上。二是播期與凍害的關系。據調查,同一品種因播期不同,受凍程度也大不相同,10月上旬播種的,受凍時已經拔節,節間長達7 cm左右,幼穗分化已進入小花分化期,因而葉片大部分被凍壞,幼穗凍毀的達65%;而同一品種在10月下旬播種的,只有部分葉片受到輕微凍害。三是麥苗素質與凍害的關系。從整個調查情況來看,同一品種,凡是以壯苗越冬的受凍害輕,一般只有25%~40%的葉片有受凍癥狀,無死苗現象;弱苗、疙瘩苗以及過旺的苗,受凍害嚴重,有45%~60%的葉片受凍,幼穗凍毀的一般在30%~40%。壯苗與播期、施肥密切相關,凡適期播種,施用適量基肥的品種,都能以壯苗越冬,受凍害較輕。四是灌溉與凍害的關系。2012年種植的小麥凡是進行了冬灌和中耕的田塊麥苗壯,受凍輕,只有少部分葉片受凍害;未冬灌的田塊,有50%的葉片受凍害。在品種展示區做了一個試驗,對其中的5個試驗小區,在寒流來臨前3 d對其實行灌溉,麥苗基本上未受凍害,而相同條件的連邊小區因未灌溉,麥苗葉片有40%受凍害。五是氣候與凍害的關系。2012年冬季氣候特殊,加重了早春麥苗的受凍程度。冬季雨雪偏少,土壤干旱。根據五河縣氣象局的氣象資料顯示,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中旬,全縣共降水53.2 mm,比歷年同期降水少6成,土壤0~10 cm含水量只有14.1%。由于麥苗長期處于墑情差的土壤環境中,一遇低溫,極容易造成“凍苗”現象;2012年冬季氣溫偏高,比往年同期平均值高0.9 ℃,小麥生長發育進程加快,到2月中下旬小麥幼穗分化已進入二棱期,抗寒能力減弱,當氣溫突然下降時,小麥無法抗御,致使凍害加重。

      2 主要癥狀

      霜凍發生時,由于氣溫驟然下降,引起小麥細胞組織結冰,特別是水分含量高且正在生長的幼嫩器官,造成細胞脫水,出現葉、莖、幼穗枯死現象。低溫對小麥植株的凍害影響,往往因品種、生長階段及降溫幅度的不同,表現出來的癥狀也不一樣。一是葉片受凍。據觀察,低溫使小麥葉片受凍結成冰硬狀,太陽出來后消融,葉片即凋萎;葉片色變深綠,葉片內卷。在葉尖或葉片頂部打彎處,凍后枯干。幼嫩的葉片比老葉片更易受凍,嚴重時還會出現幼苗死亡現象。二是莖受凍后,該處分生組織受凍脫水萎縮,色澤深暗,因小麥維管束受到破壞,水分、養分傳輸受阻。輕者不折倒,可恢復生長。重者因脫水而失去其支撐的能力,天晴后便會出現莖稈倒折現象。三是幼穗受凍。處于分化期的幼穗對低溫最為敏感,凍害輕時葉片大部分正常青色,僅葉尖和葉鞘凍傷,而幼穗則局部死亡或局部凍傷。其受凍的順序依次為:主莖—大蘗—小蘗,心葉凍干1 cm以上的,幼穗就可能受凍死亡。凍死的主莖及大分蘗基部分蘗節上或第1節間的潛伏芽可再長出新生分蘗,一般新生分蘗不能成穗,只有當大部分已拔節的分蘗幼穗凍死時新生分蘗才能成穗。幼穗全部死亡時表現為“枯心”,局部凍傷的幼穗表現為停止發育、退化,僅殘留穗節或小穗不育,進而形成畸形穗。

      3 防治措施

      小麥受凍后,葉、莖、幼穗極少發生整株死亡現象,只要下部分蘗節未被凍死,仍會有新蘗從分蘗節處滋生或從受凍地上部分的1~2節間處長出新蘗,且生長極快,日長2~3 cm, 28 d左右即可正常抽穗結實,形成有效分蘗。小麥作為強分蘗作物,受凍后恢復生長能力是非常強的,只要采取合理綜合性的措施,就可以預防危害,減輕危害,挽救危害。一是選用適量的優良半冬性能品種,搭配種植,在霜降邊播種,春性品種要適期早播,11月5日前結束播種。半冬性品種在10月25日之前結束播種。同時要對小麥田塊施足基肥,合理施肥,提高播種質量,土壤墑情不好的地塊,要灌溉,澆水造墑,保證一播全苗。二是加強冬季田間管理,適時澆灌冬水,應視苗情追肥、因苗管理、中耕,凍前還需因地因苗實行鎮壓。三是麥苗返青后,如生長過旺,要及時鎮壓,控制莖葉

      徒長;對弱苗要及時追肥,加強肥水管理,助苗生長,增強抗寒力。四是灌溉、澆水防凍。在寒流來前,有水源的地方要及灌溉澆水,以預防或減輕凍害。五是對已遭遇春霜凍的麥苗,應及時追肥澆水,加強田管??梢暶缜樽肥┠蛩?5.0~112.5 kg/hm2,并結合春季病蟲害防治加施葉面微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以促進恢復生長,減少損失[3-4]。

      4 參考文獻

      [1] 劉樹春,溫學政.小麥凍害發生原因及預防補救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3):189.

      [2] 趙翠媛,張月辰,王志才,等.凍害和干熱風對河北省小麥生產的影響及防御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1(4):80-82.

      消防法律法規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甘薯小象甲;發生規律;防控技術

      甘薯小象甲,又名甘薯蟻象、甘薯小象鼻蟲,俗稱番薯臭蟲、紅頭娘,屬鞘翅目蟻象科[cylas formiearius(Fabricius)]是浙江省內檢疫性害蟲。甘薯小象蟲是甘薯生長期和儲藏期的重要害蟲。其成蟲和幼蟲均能為害,但以幼蟲為害損失大。成蟲咬食薯塊、藤頭、莖、葉柄、嫩梢、幼芽。薯塊被害后,使水分散失干縮,其傷口導致甘薯黑斑病、甘薯軟腐病等病菌侵入而發病腐爛,從而造成更大損失。幼蟲鉆蛀薯蔓和薯塊,造成許多不規則的縱橫潛道,并排糞其內。薯塊被害后,呈蜂窩狀,變為黑色或黑褐色,并誘發病害,造成腐爛,產生一種特殊的腥辣味(故稱“臭薯”),完全不能食用,作為飼料,會引起家畜中毒死亡。甘薯小象甲在發生地區,常年損失15%~20%,嚴重時可達30%~50%,甚至絕產。

      Ⅰ 生活習性

      甘薯小象甲在浙江1年發生3~4代。世代交替現象存在,春末夏初成蟲較多,秋冬幼蟲和蛹居多。無明顯生理滯育期,只要條件合適,全年都可發生。以成蟲、幼蟲、蛹越冬,很少以卵越冬。成蟲在薯塊、薯蔓莖葉、田間雜草、土縫、磚石下或甘薯窖內越冬,幼蟲和蛹在田間或窖內薯塊及薯莖內越冬。在3~4月溫度達到8℃時,成蟲開始活動,18℃條件下活躍,雨天、大風不利成蟲活動,溫暖、干燥、風力小則有利成蟲活動。

      甘薯小象甲成蟲怕強光,故白天多躲藏在藤蔓枯葉下等隱蔽處,在清晨和傍晚活動。成蟲爬行能力強,并有一定的飛翔能力,可作短距離擴散,一般能飛3~6m,借助風力可達2km以上,有假死性和趨甜性,耐饑力強,可延續150天左右。初羽化時體乳白色而軟,匿居薯塊內,3~5天后,體色變深,體軀變硬,爬出取食活動。成蟲晝夜均可活動、取食。白天藏在葉背面,為害主脈、葉梗和莖,也潛藏在地面裂縫里為害薯梗,黃昏爬出地面活動。羽化后5~7天,開始交尾,一生交尾多次。后2~10天開始產卵。卵產于外露薯塊表皮下居多。產卵時先以口器將皮層咬成圓形或長圓形小孔,卯產其中。通常一孔1卵,偶有2~3粒。產卵期15~115天,每雌蟲一生可產30~200粒。產卵最適溫度為27~32℃。成蟲壽命很長,在浙江樂清,第1~3代平均為25~35天,第4代(越冬)可達170天;卵期為5~15天。

      甘薯小象甲幼蟲整個階段都生活于薯塊或藤頭內。幼蟲孵出后即在薯塊和藤頭向內蛀食成彎曲的隧道,蟲體后方堆滿白色或褐色蟲糞。幼蟲在薯蔓內蛀食,一般向下鉆蛀成較直的隧道,并致被害處逐漸膨大,部分還可經薯蒂蛀入薯塊。每個隧道中一般僅有1頭幼蟲,每個薯塊少的有1~2頭,多的100頭以上。幼蟲期最短14天,最長32天,一般18~26天,幼蟲老熟在隧道末端化蛹,或向外蛀食到達皮層,咬一圓形羽化孔,然后在其附近化蛹。蛹期6~18天,一般7~14天。

      2 傳播途徑

      2.1 自然傳播

      成蟲爬行能力強,并有一定的飛翔能力,可作短距離擴散,一般能飛3~6m,借助風力可達2km以上。

      2.2 人為傳檣

      成蟲雖具翅但不善飛行,幼蟲則終生匿居在潛道中,不能自由遷移,主要以各蟲態隨種薯或薯苗的調運而遠距離傳播。其次,運載過有蟲薯塊及薯苗的工具和包裝物在使用后未經徹底消毒處理,也可攜帶隱藏其內的成蟲,傳至他處。

      3 浙江區域發生規律

      春季氣溫回升后,越冬蟲開始活動。越冬成蟲于4月中下旬為外出活動盛期,第1代成蟲在6月中旬~7月上旬盛發;第2代成蟲8~9月初盛發;第3代成蟲在9月下旬~10月上旬盛發。

      甘薯扦插后,越冬代成蟲遷入薯藤上取食產卵,遷入的高峰期在扦插后7d左右,產卵盛期比遷入高峰期遲7~12d。一般8月中旬前成蟲在薯藤和藤蒂上為害產卵,以后各代成蟲鉆入薯塊上產卵繁殖為害。

      成蟲多產卵在1.5~2mm深處,少數產在莖蔓上,散產,每處1~2粒,每頭雌蟲可產卵100~200粒,幼蟲共4齡,歷期15~20d。老熟幼蟲在隧道末端或表皮下化蛹,蛹期6~10d。

      甘薯小象甲發生量和為害程度與氣候地形關系密切,凡干旱年份,造成薯壟開裂,有利于成蟲鉆到薯塊上產卵,暖冬和向陽山坡有利于成蟲越冬,因此為害較重。輪作比連作地受害輕;遲插甘薯比早插輕;土層深、基肥足比土層淺、肥不足、生長差園地為害輕;曬絲率高的品種比曬絲率低的品種輕。因為輪作和遲播地蟲口基數少,土層深、肥料足、生長好的薯塊不易外露;曬絲率高的品種質地硬,小象甲不易鉆入,所以受害輕。

      4 防治措施

      4.1 加強檢疫

      嚴禁從疫區調運種薯、種苗,對從外調運種薯、種苗要嚴格檢疫,一旦發現檢疫對象要全部燒毀。

      4.2 農業防治

      4.2.1 清潔田園。甘薯收獲后,及時拾凈臭薯、壞薯、遺株、殘蔓,集中漚肥,并在肥堆撒石灰粉,減少越冬蟲源和傳播。

      4.2.2 選栽抗蟲品種。提早在8月間收獲,能避開嚴重發生為害期,可減輕或避免損失。

      4.2.3 輪作和培土。嚴重為害區用玉米、水稻、豆類等非寄主作物大面積輪作1年以上,水旱輪作可壓低其為害,采用黏重土摻沙,沙土加泥,多施有機肥,及時灌水等措施,防止土地龜裂,適期培土可減少薯塊外露,減少成蟲侵入產卵為害的機會。

      4.3 生物防治

      提倡采用甘薯小象甲性誘劑誘殺雄性成蟲,以壓低田間蟲口基數為主。制作誘捕器,用可樂瓶改制。在瓶中部鉆1對直徑約3cm的小口,將鐵絲從瓶蓋直接穿入。其使用方法:在鐵絲上懸掛1個橡皮塞誘芯(鐵絲兩頭要打彎作鉤狀),在瓶底盛上5cm左右的洗衣粉水層。將誘捕器掛在1根固定在田中離地40~50cm高的木棍或竹竿上。667m2可懸掛2只誘捕器,采用棋盤式或梅花式排列。每個月換1次誘芯,每3~5天換1次洗衣粉水,以防發臭。在使用過程中誘捕器必須綁牢,以防大風、大雨將其打落。

      注意事項:除用于誘殺害蟲外,切勿將誘芯隨意放置,換回的誘芯必須帶回家中銷毀。

      4.4 化學防治

      4.4.1 誘殺成蟲。用鮮薯蔓扎成小團(200g左右)或薯片分別在40%毒死蜱乳劑500倍液、50%殺螟松乳劑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劑液中浸3~6小時或12~24小時,撈起晾干,制成毒餌放于薯地上誘殺成蟲,可收到良好效果。誘殺應于甘薯收后成蟲越冬前(初冬)或甘薯種前成蟲越冬后活動時(早春)進行。初冬可用鮮薯蔓毒餌,早春宜用薯片毒餌。一般均勻放置50~60片(團)/667m2,置于預先挖好的內,并在其上覆蓋碎瓦片或草團。

      消防法律法規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油菜 小菜蛾 防治技術

      小菜蛾是我縣油菜最嚴重的蟲害之一,由于防治方法不當,選用藥劑不合理等原因,導致近兩年該蟲在全縣大面積嚴重發生,油菜產量急劇下降,品質變劣,部分地塊甚至絕收。為探索出最佳防治方法,從2010年開始我站對該蟲的發生規律及危害進行了系統調查,并開展了農藥防效篩選試驗。

      一、為害特點

      小菜蛾屬鱗翅目菜蛾科,又名小青蟲。主要為害油菜、甘藍、紫甘藍、青花菜、花椰菜、白菜、蘿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以幼蟲啃食葉片、莖枝、花器及角果的表層。油菜苗期,初孵幼蟲半潛葉危害,直接啃食葉肉,二齡以后幼蟲不再潛葉,常常集中在心葉或葉片背面啃食,僅殘留上表皮,形成透明斑塊,三、四齡幼蟲取食葉片造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將葉片沒吃光,僅剩主脈,形成網狀。油菜開花期及角果期,幼蟲危害葉片,花梗及角果和籽粒,常在角果內籽粒吃空。幼蟲二齡以后受到驚嚇,身體扭動或吐絲下墜。

      二、形態特征

      1.成蟲

      體長6~7mm,翅展12~16mm,前后翅細長,緣毛很長,前后翅緣呈黃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紋,兩翅合攏時呈3個接連的菱形斑,前翅緣毛長并翹起如雞尾,觸角絲狀,褐色有白紋,靜止時向前伸。雌蟲較雄蟲肥大,腹部末端圓筒狀,雄蟲腹末圓錐形,抱握器微張開。

      2.卵

      橢圓形,稍扁平,長約0.5mm,寬約0.3mm,初產時淡黃色,有光澤,卵殼表面光滑。

      3.幼蟲

      初孵幼蟲深褐色,后變為綠色。末齡幼蟲體長10~12毫米,紡錘形,體節明顯,腹部第4~5節膨大,雄蟲可見一對。體上生稀疏長而黑的剛毛。頭部黃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無毛的小點組成兩個“U”字形紋。臀足向后伸超過腹部末端,腹足趾鉤單序缺環。幼蟲較活潑,觸之,則激烈扭動并后退。

      4.蛹

      長5~8mm,黃綠至灰褐色,外被絲繭極薄如網,兩端通透。

      三、生活習性

      據調查,小菜蛾在我縣油菜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1年發生2~3代不等。以幼蟲在7~8月為害最為嚴重。成蟲晝伏夜出,白晝多隱藏在植株叢內,日落后開始活動。有趨光性,以19~23h是撲燈的高峰期。成蟲羽化后很快即能,的雌蛾當晚即產卵。雌蟲壽命較長,產卵歷期也長,尤其越冬代成蟲產卵期可長于下一代幼蟲期。因此,世代重疊嚴重。每頭雌蟲平均產卵200余粒,多的可達約600粒。卵散產,偶爾3~5粒在一起,卵期3~11d。幼蟲四齡,幼蟲期12~27d。老熟幼蟲在被害葉片背面或枯葉等處吐絲結繭化蛹,蛹期8~14d。小菜蛾發育最適溫度為20~30℃。此蟲喜干旱條件,潮濕多雨對其發育不利。另外,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積大、連續種植,或管理粗放的地塊發生嚴重。

      小菜蛾因發生面積大,為害時間長,體小,食物量少,易躲避敵害, 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強,世代重疊嚴重,生態適應性及抗藥性強,具備了昆蟲進化的典型特征,防治難度大,防治效果差,使小菜蛾成為青海油菜產區的優勢害蟲。

      四、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小菜蛾寄主范圍較廣,甘藍、紫甘藍、青花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蘿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大面積混種是導致青海油菜產區小菜蛾嚴重發生的原因之一。因此,要通過調整作物布局,減少局部地區寄主作物種類,避免油菜和十子花科蔬菜連作和鄰作。同時,早春小菜蛾活動前,清除地塊、水渠等周圍的雜草,破壞棲息環境,可有效抑制發生量。

      2.物理防治

      利用小菜蛾成蟲的趨光性,于成蟲初發期夜晚,在油菜田按照單燈控制面積30~40畝,高于田間30cm處懸掛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小菜蛾成蟲,防效可達62%。

      3.生物防治

      采用細菌殺蟲劑,如BT乳劑600倍液可使小菜蛾幼蟲感病致死。

      4.藥劑防治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亚洲国产一区明星换脸|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亚洲AV网站在线观看|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 亚洲日韩涩涩成人午夜私人影院|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V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亚洲区日韩区无码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国产亚洲精aa成人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女搞男|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亚洲依依成人精品|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 亚洲成熟xxxxx电影|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