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母親節廣告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愛媽咪
溫馨母親節,大快媽咪心
健康孝心送媽媽
xx與您一起感恩,好禮盡獻媽媽
和媽媽一起快樂!
珠寶母親節促銷廣告語
母愛深似愛,兒女怎表達?珠寶送媽媽,美麗又奢華
與母愛一起閃耀
母愛珍寶,更應珍惜
母親節珍珠,增色母親節
化妝品母親節促銷廣告語
獻給母親節的禮物
找回漂亮母親
與母親一起約會
送給母親一份漂亮的禮物
其它母親節促銷廣告語
家有ve,家有靚媽
搶進口好禮,獻母親真情
給媽媽一個五星級的享受
母親節促銷廣告語
1、平凡的祝福,獻給偉大的人——母親節快樂!
2、某某餐廳今日提醒你:進餐前請給你的母親撥個電話!
3、鞋店母親節廣告語:關愛母親始于足下!
4、讓媽咪一直美下去——化妝品、美容院
5、讓媽媽的笑容更加燦爛!——相館
統一企業的母親節促銷廣告語
只要真心付出,就是最大的快樂!
用媽媽的愛和關懷,
連結屋檐
下的每一顆心,
愛自己的家,
也愛天空下的每一個家,
讓媽媽的笑容更加燦爛!
統一企業提醒您,
真心付出,把愛分享!
“母親節”公益廣告語
岡察爾的名言: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這說明母愛是非常偉大的,是永遠伴隨在我們身邊的。
老舍說的: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我覺得這句話說明慈母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想根對花一樣重要。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母愛是多么強烈、自私、狂熱地占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全世界的母親多么的相像!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拙。(日本)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米爾)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恒的,不滅的。(印度)
記憶中的母親啊!最心愛的戀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歡樂,所有的情誼。(法國)
母愛是多么強烈、自私、狂熱地占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
母親節寄語
她是誰?她就是母親。我們每個人都有,卻經常忽略的。母親節要到了,讓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母親,和也許是母親的我們自己。
母親有嬰兒最熟悉的聲音,有嬰兒最熟悉的臉龐,還有嬰兒最喜歡的撫摸。
母親是每天洗手無數遍,為了孩子能有清潔的食物和用品的人。
母親是每晚睡前親吻孩子并掖好她被角的人。
母親是那個把孩子的日程表貼在自己日程表之上的人。
母親是那個在烈日下守候孩子運動的人。
母親是那個把愛放在三餐里的人。
母親這個詞跟孩子連接在一起,沒有孩子就無所謂母親,有了孩子之后,母親再也不是原來的那個人,母親再也不能自由,她的生命和孩子緊緊相聯,關愛和牽掛用一生的時間付出。
母親也許在為五斗米而折腰,但請不要瞧不起她。
母親也許不是指路的明燈,但是永遠的守護神。
在夏天的夜晚,一起仰頭數星星。
在大雪之后,一起嘎吱嘎吱地走在雪地里。
漫天大雪里,是誰親吻你凍紅的臉龐,是誰背你爬過雪坡去上學?
當你進入青少年期,是誰欣喜地看著你的個子迅猛長高,是誰每天早豆漿、午酸奶、晚牛奶地親自準備、監督提醒,要你維持足夠的鈣和營養,是誰變著花樣、保證每天蛋白質、蔬菜、水果、谷類全都吃到。
當你個子猛長,脾氣越來越大,是誰偷偷流淚,暗自傷心?是誰慢慢研讀青少年心理學,學會用加倍的寬容、支持和愛來幫助。
母親是隨孩子一起成長的人,母親是多了幾倍生命的人。
母親節花語
康乃馨:偉大、神圣、慈祥的母
康乃馨(白):純潔的友誼、寄托對已故母親的哀悼思念之情、傷心
康乃馨(粉):祝母親永遠年輕、美麗
康乃馨(紅):祝母親健康長壽、 祝你健康
Key words: English advertisements;social discourse;language use;English teaching
廣告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語篇,它反映了社會的潮流、時尚和價值觀。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借助多種多樣傳媒的力量,英語廣告也已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英語廣告不僅在全球化的經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英語學習者來說,還提供了充足的、充滿了現代生活氣息和跨文化交際內涵的當代英語運用的實例。
從語言運用的角度上看,廣告語篇富有創意,極具語言魅力和活力。近二三十年來,國內外不少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廣告語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詞匯學和句法學方面的研究(例如,Leech,1966;[1](58—59)Vestergaard and Schroder,1985;[2]趙靜,1992;[3]Cook,2001[4]);認知心理學的研究(例如,Pateman,1983;[5]]Harris,1983;[6])跨文化交際學的研究(例如,Goldman,1992;[7]O’Barr,1994;[8])體裁語域方面的研究(例如,Toolan,1988;[9]Bex,1993;[10]黃國文,2001[11]);等等。但是,如何充分利用英語廣告以及如何將廣告研究的成果用于外語教學,這方面的研究涉及很少。
英語廣告為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充足的寶貴資源。在對英語廣告研究成果深入的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本文提出英語廣告用于教學的一個實用性框架。這個框架可圖示如下:
從語言、修辭,社會語用,跨文化交際這三個層面出發,我們可以在英語教學中設計出形式活潑多樣的各類活動或學習任務。
一、語言、修辭層面
為了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從語言的功能上看,廣告語篇具有鼓動性、說服性、勸誘性(persuasive)的特點。廣告作者充分利用各種語言手段為樹立其公司、產品或服務的良好形象,取信于公眾消費者而竭盡所能。
(一)詞匯、句式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Leech(1966)認為“廣告語境(advertising situation)由四個要素組成,即:products(產品),media(傳播媒介),audience(觀眾/聽眾)和aims(目的)。而廣告的適用產品不同,選擇的語言也不同,尤其是詞匯的選擇區別更大。”[1](58—59)所以不同領域的消費品廣告也就各具詞匯特色,是學生增長詞匯和增強寫作能力的理想的真實語料。
從詞匯層面上看,一個產品的廣告將同一語域(register)的詞匯集中在一起,運用各種詞匯手段從不同的角度將相關的產品進行全方位的描述。例如,在服裝廣告里,經常出現的形容詞有:soft,warm,lovely,fashionable,slim,washable,light,等等;而名詞可能則有:clothes,clothing,garment,wardrobe apparel,outfit,costume,等等;食品類廣告則會出現與食品的色、香、味以及食用健康相關的詞匯,例如,形容詞就有:tasty,delicious,nourishing,rich,wholesome,fresh,appetizing,abundant,等等;護膚品廣告則會承諾讓肌膚濕潤、柔軟、健康等等。請看以下一則護膚品廣告的實例:
在這一實例中,同一語域的詞匯就有:skin, patented ingredient, healing lotion, penetrate, turn… into…, dried-out skin pocket, water magnets, attract and hold moisture, stay moisturized, soft and healthy looking, beautiful,這里有名詞、形容詞、動詞、動詞詞組等等;表示護膚品功效的有:healing lotion, penetrate, ture… into…, attract and hold moisture,stay moisturized;表示皮膚狀況的有:dried-out skin pocket, soft and healthy looking, beautiful.這些豐富的、充滿了現代生活氣息的語言現象為詞匯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例如,我們可將搜集到的二三篇或四五篇同類廣告集中在一起,從多個角度設計出形式多樣的詞匯教學活動或任務來,這些教學活動或任務的切入點可包括:
詞匯場(lexical field):相關的詞和表達方式的集合;
同義關系(synonymy):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和表達方式;
反義關系(antonymy):意義相反的詞和表達方式;
上下義關系(hyponymy):兩個詞項之間的關系,其中一詞的意義包含另一詞的意義:上義詞(superordinate)和下義詞(hyponym);
字面意義(denotative meaning):詞的基本意義或“中心”意義;
隱含意義(connotative meaning):詞的情感意義或“內涵義”。
從句式上看,英語廣告中,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感嘆句往往交替使用。陳述句多為簡單句,口語化,對產品的特性、作用進行充分描述,重點突出,生動達意;在廣告中頻頻出現的疑問句往往是先提出問題,再進行解答,這種問答形式使句子結構得到簡化,使傳媒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交互處于一個互動的過程,使廣告語言的表達更為曉暢有力,容易使公眾理解和接受;祈使句的頻繁使用更是廣告的鮮明特色,直接勸說、鼓勵消費者采取行動,立即購買,情感表述功能非常明顯;廣告中的感嘆句節奏明快,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請看以下的廣告詞。
陳述句:Sony gives you a good reception no matter where you travel.(索尼音響)
祈使句:Pick an Ace form Toshiba.(Toshiba電腦)
疑問句:(問答句式)Give up my Pepsi?Don’t even think about it.(百事可樂廣告)
感嘆句:My Goodness! My Guinness!(Guinness啤酒)
這些詞匯的運用以及功能各異的句式使學生在充足的語境中品味英語運用的功能和奇妙,一掃傳統的詞匯、語法教學的單調和枯燥。英語廣告在語言運用上簡潔、有力、生動活潑,廣告常配有圖片以及運用各種多媒體手段,廣告宣傳的主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這些特點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化(internalize)語言知識起到了其他語言學習材料所起不到的作用。
(二)修辭、文體
在廣告語言中,各種修辭手段的運用也達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這使得原本簡單的語言產生了獨特的效果,有的瑯瑯上口,有的幽默風趣,有的生動形象,有的則耐人回味。請看以下實例。
比喻:比喻手法使語言描述更為形象,具體,使公眾產生好感。
The airline that’s smooth as silk.(泰國航空公司廣告)
夸張:夸張手法用語言渲染,強調了重點,使公眾留下深刻印象。
OMEGA:The Sign of excellence.(歐米茄表)
擬人:擬人賦予事物以生命,使描述更具活力,別開生面。
It may be your car but it’s still your baby.(汽車廣告)
排比:排比營造聲勢,瑯瑯上口,富有節奏美。
Call it Wrigley,
Call it Spearmint,
Call it Gum—Wrigley.(口香糖廣告)
此外,還有許多常用的修辭手法,如:對比、押韻、反語、等等。這些修辭手法在廣告語言中靈活運用,使廣告更具親和力和活力,有效地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在豐富多彩的廣告語言中學習修辭的運用會使學生興趣倍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吟誦效仿中體會到修辭的魅力。
廣告語篇為達到理想的情感渲染效果和說服力常綜合運用多種語言文體。有時是單人獨白或兩兩對話的口語體,平易近人,輕松曉暢;有時卻是書面語體,使廣告內容權威、正規、可信;詩歌體也常見于廣告,使宣傳內容極具音韻美及感染力;活潑的廣告還套用俚語,俗語;等等。這些語碼的選擇和轉換現象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特別是深層次的語言理解能力提供了難得的語言素材。
二、社會語用層面
廣告語言是社會功能性和交際性極強的語言。在廣告語篇的創作過程中,為成功地達成交際目的,創作者往往有意無意地使用了多種語用手段。
(一)語用預設
語用預設(pragmatic presupposition)是廣告語篇中常用的語用手段之一。所謂語用預設指的是說話者或寫作者假定對方已知曉信息。[12]在廣告創作過程中,作者經常主觀地假定公眾或消費者已知有關信息,并以此為前提組織廣告內容,以達到其交際目的。請看以下實例:
Why more and more men are turning to Flora?
其中蘊含的前提是:
More and more men are turning to Flora.
作者主觀地將相關信息前提蘊含在廣告語中,公眾在理解過程中,往往會不知不覺地接受廣告語中所蘊含的前提,從而受到廣告的鼓動。又如:
Why we all choose Roma as our skin care?(護膚品廣告)
公眾會下意識地認為很多消費者已選擇了“Roma”這一品牌。
(二)會話含義
英國著名的語言哲學家Grice提出的會話“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包括四準則:量準則(不多說,不少說),質準則(說真話),關系準則(有關聯)和方式準則(要清楚明白)。違反了這四準則中的任一條都會產生會話含義(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13]在廣告中,廣告作者常常故意違反會話的合作原則以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和效果。請看以下實例:
If people keep telling you to quit smoking cigarettes, don’t listen.
They’re probably trying to trick you into living.(美國防癌協會的禁煙廣告)
根據質量準則,發話人要說真話。這則“禁煙”廣告中的“don’t listen”讓吸煙者不要聽別人忠告的話顯然不是真話。質量準則被違反后,會話含義就產生了。這句反話的目的是廣告制作者避免單調說教,讓觀眾自己體會反話的幽默,因而印象深刻,有效地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在廣告語篇中常用的語用手段還有“關聯原則”(Principle of Relevance)理論(Sperber and Wilson,1986),該理論認為人們表達和理解話語時不僅具有關聯的取向和直覺,還能分辨關聯和不關聯的信息;另外還有“間接言語行為”(Indirect Speech Acts)理論(Searl,1975),該理論認為語言具有間接性,人們往往不是直接地而是通過某種方式間接地去表達自己;等等。[14]多種語用手段在廣告創作中的綜合作用使廣告語篇更具魅力和創意。
從英語教學的角度出發,廣告語篇所具有的獨特的社會語用特點為學生學習和揣摩如何運用語言進行成功的交際,領會語言的“言外之意”提供了極好的范例。
三、跨文化交際理解層面
豐富多彩的廣告就好似一面鏡子,內容包羅萬象,折射出社會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又以其獨特的方式和目的反射回生活,融入生活。廣告是文化的載體,被認為是最有“文化顯著性”的語篇之一(Wallace,1987)。[15]就英語廣告而言,它反映出美、英等國家的價值觀、審美品味、生活方式、文化傳統等等。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英語廣告中隱含的文化因素,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
(一)生活方式
很多涉及衣、食、住、行的廣告都會映射英語國家的生活方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飲食廣告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快餐業以及各式快餐店,如:快餐店(snake bar),咖啡館(coffee bar/house),茶館(teahouse),以及常見快餐食品,如:漢堡包(hamburger),熱狗(hot dog),三明治(sandwich),炸土豆條(fried chips)等。也可以介紹他們的飲食習慣,如:(上、下午工作時間內各有一次的)短暫休息(tea break,coffee break)。很多旅館為招徠旅客,常在廣告上特作這樣的說明:A11 bedrooms with coffee/tea making facilities(所有臥室備有咖啡、沏茶的器具。)
(二)文化傳統習俗
廣告也是文化傳統和習俗的載體。逢年過節,廣告就會顯出其節日特色,收集一些節慶商品的特色廣告有助于教師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節日特色及節日來源,特別是像圣誕節、感恩節、母親節等重要的節日。語言也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在廣告中經常會出現諺語活用或習語套用,個別字句也能折射出文化習俗。如漢語中的“龍”被古人視為權力、地位和尊嚴的象征,古時候被制成圖騰加以頂禮膜拜;但在英語中,龍(dragon)卻被認為是口噴毒火、身長雙翼、兇殘的怪物。正因為文化釋義的不同,所以“柯達”膠卷在美國的廣告詞是:My son kill his last dragon.畫面是一個小男孩手執寶劍,面帶滿足的笑容,這在美國人看來是一種成功的標志。而在崇尚大家庭和大團圓的中國,“柯達”廣告的畫面則是一家幾口的合家福,其樂融融,廣告詞是“享受這一刻!”
另外,許多“個人主義”“自我實現”以及“自立精神”等英語國家的價值觀也常在廣告中得到體現,如上述美國版的“柯達”膠卷廣告就是“自我實現”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英語廣告的文化隱涵,或有意識地進行中、英廣告之間的比較,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參考文獻:
[1]Leech, G, N. English in Advertising[M]. Longmans, 1966.
[2]Vestergaard, Torben. 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M]. Oxford:Blackwell, 1985.
[3]趙靜.廣告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
[4]Cook, G. The Discourse of Advertising[M]. London:Routledge,2001.
[5]Pateman, Trevor. How is Understanding an Advertisement Possible?[M].Oxford:Blackwell,1983.
[6]Harris, Richard Jackson, ed.Information Processing Research in Advertising[M]. Hillsdale, NJ:Erlbaum,1983.
[7]Goldman, Robert. Reading Ads Socially[M]. London: Routledge, 1992.
[8]O’Barr, William. Culture and the Ad[M].Boulder. CO:Westview, 1994.
[9]Toolan, Michael. The Language of Press Advertising[M]. London: Pinter, 1988.
[10]Bex, Anthony. The Genre of Advertising[M]. Revue Belge de Philologie et d’Histoire, 1993.
[11]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廣告語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12]Tanaka, K. Advertising Language[M]. London:Routledge, 1994.26.
[13]Grice H P. Presupposition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98.
2005年春節,李佳敏和男友董康因為一件事爭吵了起來,李佳敏氣得當場就掉頭走人。此后的半個月,董康就像人間蒸發似的再也沒聯系她。就在她對這段感情絕望的時候,李佳敏收到了特快專遞――一個冰箱大小的粉色紙箱。她疑惑地打開箱子時,眼前突然呈現出用火紅色玫瑰拼湊起來的“對不起”三個字,她像木偶般僵在了原地,爾后男友的出現更是讓她感動得淚流滿面。原來男友這半個月就是制作這個粉色紙箱去了,一箱玫瑰花搭配起來,真是讓人驚艷。
兩人的感情和好如初,男友的舉動卻讓她有了一些想法,現在市面上的花都是用包裝紙和絲帶包扎起來的,大同小異,了無新意,而男友把花放在箱子里,并且擺出了字體,不僅讓她感動,也給了她一個始料未及的驚喜。她覺得說不定這正符合如今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的需求呢?
有了這方面的念頭后,她開始留意起來,甚至還自己把花裝進盒子里設計造型送給朋友當禮品,結果人人都很喜歡。這些好現象讓李佳敏萌生出開店的念頭。
為了讓自己在花藝上更專業,她聯系到了國內比較有名的花藝學校,獨自一人前往北京學藝。回來后,她把店鋪前設計成原木柵欄圍成的小花園,里面擺滿各色各樣的盒子,而盒子里都按照她自己的設計放進去了各式各樣的鮮花。
隨后在開店初期的傳單宣傳,李佳敏宣傳冊上寫的廣告語是:花為輔,盒為主。這讓所有人都納悶,花店怎么會不以賣花為主?盒子能用來干什么?
2006年3月7日,創意盒坊終于開業了。那天店里熱鬧非凡,主要是李佳敏的廣告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大家都想看個究竟。
店里最受歡迎的主打產品就是那款:把花放進盒子里。它是一款可以按照顧客的意思,將鮮花裝進大小不一的盒子,并且插出你想要的字體或者圖案的創意禮盒。圖案有紅紅的大桃心、粉粉的Hello kitty、胖胖的麥兜,總之只要你想要,李佳敏就能幫你做到。各式各樣新奇的包扎手法,讓花突然間有了更高的價值,開業初,李佳敏每天都能接到幾十個創意盒花的訂單。
同行之間避免不了跟風、模仿,沒過多久,許多花店就推出了一模一樣的產品。李佳敏對花的品種、質量要求很高,所以進價都比別的花店高,這樣一來,她在價格上就敗下陣來。而且創意盒花的快速蔓延,讓很多人失去了新鮮感,創意盒坊的營業額每天都在直線下降,開業半年后,店里一天難賣幾盒花了。李佳敏陷入了苦惱中。
一天,她收拾儲物柜時,一個巧克力盒子摔落在地,里面的紙花灑了一地。望著這一地兒時折的紙花,讓她一下來了靈感:單一的盒子肯定會讓人失去新奇感,如果盒子每次都讓收花人始料未及,創意盒花不就能永遠帶給人驚喜了嗎?
創意盒坊的大門再次打開,李佳敏收集來各色各樣的盒子,有巧克力盒、鞋盒、化妝品盒,形狀有心形、三角形……隨著創意盒坊的不斷創新,人氣再次回升。有一次,幾個大學生走進了創意盒坊,看著那些品種繁多的禮盒,其中一個女生說:“這么多,都挑花眼了,有沒有親人系列啊?后天就是母親節了。”一句話讓一旁的李佳敏觸動極大:對呀!為何不迎合節慶推出系列產品呢?她拿出了一盒裝著康乃馨的盒花遞給這位女生,說這是最適合母親的禮物。
【關鍵詞】小學英語 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
小學生活潑好動、愛表現,對新鮮事物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們只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多加啟發,誘導,使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他們的創新能力自然就能得到充分發揮。下面結合教學經驗,淺談我的一點想法與實踐。
一、寬松的英語學習環境是創新的前提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心情愉快、沒有壓力的狀況下,大腦皮層最容易形成興奮中心,創新思維也最容易被激活。可見,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寬松的學習環境。因此,教學中我非常注重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它包括:寬松的英語學習氛圍和創新的教學場所。
1.營造寬松自由的英語課堂氛圍。小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我們就應該保護他們的這份銳氣,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不要怕出錯。對學生獨樹一幟的見解及時表揚,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課堂上,我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如“Well done!”“Great job!”“Excellent!” “You are a clever/ boy/ girl.”等;當他們說錯時,這樣對他們說 “Think it over,and you’re sure to give a better answer.”、“Would you like to try once more?”“Do you think it’s better to say like this?”等,避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達到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目的。此外,我還多以眼神、微笑、點頭等身體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肯定,消除他們對錯誤的緊張和畏懼心理,讓他們感受到自由表達的課堂氛圍。學生的思想得到自由發展,就能促進他們的創新思維活躍地跳動。
2.創新教學場所。教室是學生在校活動時間最長、最熟悉但也是最沒有新鮮感的場所。因此,只要教學內容允許,我就變換教學場所,讓學生走出教室學英語,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如:在教學學校場所時,我帶領學生到校園中不同的地方,介紹playground,classroom,art room,music room,computer room,library等,教學生介紹場所:There is/are … in our school.It’s /They are very big / beautiful / nice.It’s /They are on the … floor .等;在介紹運動項目時,我帶學生到操場、到體育館,學習:running,high jump,long jump,play football等,并結合詞組be good at進行操練:I am/ You are/ She/He is good at…;在教《My e-friend》時,我帶學生去電腦教室上英語課,請學生邀請他人成為自己的e-friend,真正體驗什么是e-friend。在這過程中,學生的新奇感與新想法不時迸發。
二、學習興趣的激發是創新的關鍵
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則是點燃學生興趣的火炬”。我就是那把火炬,讓學生每一堂英語課都有新的感覺、新的體驗,保持濃厚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意識。所以,課堂上我非常注重“新”,以“新”來吸引些學生,使他們樂意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想法的提出。
1.采用新穎的比賽形式。在比賽形式方面我不斷更新,不再局限于獎勵小星星或敲個“Good”的印章,而是力求符合教學內容或有教育意義。如在教授五年級下冊Unit 7 的cartoon time時,我們的主題是Mother’s Day。整節課我們就以比賽的形式,回答對問題或者課文讀得有感情就能為媽媽贏得一個母親節的愛心,誰的愛心獲得最多,最后還能得到一張母親節賀卡。讓學生用自己的努力為媽媽贏得母親節禮物,他們的積極性非常高。這種比賽不僅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勝心,還能使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迅速提升,為創新思維的活躍打下良好的基礎。
2.增加學生感興趣的新內容。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堅持興趣第一原則,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忽略學生的學習需要。如果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對學習自然也提不起興趣,更別提創新了。我在課堂上就經常補充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或貼近生活實際的英語知識,例如:在學習Christmas、Halloween這些西方節日時,我從網上下載節日的圖片,講這些節日的故事和習俗等,還教給學生圣誕歌曲、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段:《Desperate Housewives》里孩子們過萬圣節的情景,電視中孩子們的裝扮,以及玩“trick or treat” 游戲;《A Charlie Brown Christmas》(《史努比的圣誕節》)中歡度圣誕的場景,出現Christmas tree,Santa Claus,stockings,turkey等等,通過影視片段更直觀地介紹了這些西方傳統節日,既能讓學生理解與接受不同的文化,又能調動他們的興趣。還可以給他們講講Thanksgiving Day 等西方其他重要節日。再比如,在學習《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一課前,我先為學生們介紹了幾個原版繪本故事,比如:《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The runaway bunny》,再鼓勵孩子們課后找找自己喜歡的或看過的繪本故事,在下一節英語課時為大家介紹介紹。在充分調動起學生們對繪本故事的好奇心之后,他們自然對我們課堂上即將要學的這篇新課文倍感興趣,激發出無窮無盡的新想法、新觀點。
三、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是創新的有力保證
發散性思維的目的就是要開闊學生的知識領域,發展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因此,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比如學習生詞時,引導學生復習舊知,進行近音、近形、近義比較,如:學習then就回憶pen、ten;學習lake就想like;學習both就想all;再比如教句型These are …Those are …就回憶 This is …That is …然后再進行單復數對比,這樣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還可以引導學生廣泛聯想,進行發散性的思維訓練。比如反義詞聯想:學習old就聯想new、young;一詞多義聯想:學習diamond 菱形、square 正方形,聯想到diamond和 square還分別能解釋為鉆石、廣場;water既可作名詞,意為:水,have some water;又可作動詞,意為:澆水,water the flowers 等等。廣泛的聯想既符合小學生跳躍的思維方式,又為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是發展創新的重要環節
我經常會讓學生們去找找生活中的英語,搜集一些包裝盒、商標、廣告語等,利用每節課前1-2分鐘,請學生交流介紹。他們會找到milk,hotdog,notebook,supermarket等單詞;會找到Head &shoulders(海飛絲),Coca-Cola(可口可樂),Tide(汰漬),Dove(德芙),Kentucky Fried Chicken(肯德基KFC)等商標;在公共場所可以找到No smoking.(禁止吸煙) Danger(危險) 等標志;在商場或超市能找到On sale(促銷),30% Off(打七折)等促銷標語;在電視上還會看到Just do it.(耐克)、Pizza and more.(必勝客)等廣告語。此外,我還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各種創造性的活動,如:在校園內開辟英語角,方便學生來這里交流;看動畫配音、布置英語園地、開展通話劇表演比賽等等,借助這些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學英語、用英語,豐富他們的英語知識,擴大知識面和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只有以信任和鼓勵的態度來肯定學生的發現,給學生以積極地評價,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得以實現和發展;只有把樂趣融進教學中,把“新”帶入課堂中,學生的創造思維才能得以充分激發和挖掘;只有合理地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和創造性實踐活動,才能多層次、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我們的英語教學也才能最終使學生發展成勇于思考,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使他們創新思維的火花得以絢爛地綻放。
參考文獻:
[1]石國興.外語專業學生科研訓練與論文寫作指導[M].北京原子能出版.2008(9).
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王老吉商標歸屬雖已明確,但雙方企業在紅罐外觀專利、涼茶配方等方面的爭議仍有待解決,僅同是紅色罐裝外形就極容易讓消費者混淆。“王老吉之爭”的續集正在上演,廣藥紅罐王老吉的前景亦未明朗。
當市場品牌價值高達千億元的“紅罐王老吉”商標使用權最終歸還廣藥集團,消費者以為加多寶紅罐王老吉將成為歷史退出市場,“得趕緊收藏一瓶”的時候,一些超市的貨架上并排出現了3種“王老吉”:加多寶紅色罐裝王老吉(仍在銷售)、加多寶正宗涼茶、綠色盒裝王老吉。
“祝賀紅罐紅瓶王老吉母親節回到廣藥懷抱”的橫幅,在廣藥集團官網首頁連續多天置頂,廣藥集團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但圖片里的紅罐王老吉,與此前加多寶公司生產的紅罐王老吉看起來很相似。
5月21日,廣藥集團在廣州舉行媒體會,盡管會場以“紅”為底色,背景板上寫著“涼茶就喝王老吉”的全新廣告語,但許多人期待中的廣藥紅色罐裝王老吉并未出現在現場。
“6月初推出新產品。”廣藥集團市場策劃部部長陳志釗介紹,目前公司正在加緊生產制造紅色罐裝王老吉,并計劃5年內實現銷售30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600億元的目標。但他對新產品的外形包裝諱莫如深,僅稱“推出來就知道了”。
相比于廣藥集團的“不著急”,5天前,香港加多寶集團就推出了“變臉”后的“加多寶正宗涼茶”,新產品與此前加多寶紅罐王老吉僅是LOGO不同:將“王老吉”換成“加多寶”。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王老吉商標歸屬雖已明確,但雙方企業在紅罐外觀專利、涼茶配方等方面的爭議仍有待解決,僅同是紅色罐裝外形就極容易讓消費者混淆。“王老吉之爭”的續集正在上演,廣藥紅罐王老吉的前景亦未明朗。
此紅罐彼紅罐
很多消費者最近才發現,此前購買的紅罐王老吉和綠盒王老吉分屬不同廠家。但是估計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將面對另一個疑惑。
有消費者在網上稱,吃飯時點了王老吉,店家上的是加多寶,“不留神真沒發現不同”。不少網友也在微博上疑惑:加多寶和王老吉有關系嗎?
雖然現在廣藥集團尚未推出紅罐王老吉,但照其執著于紅色罐裝的態度,可以想象,未來兩個相似的紅罐涼茶飲料并排放在超市貨架上的確會讓人產生錯亂。不少人猜測,未來廣藥集團的紅罐王老吉與此前加多寶紅罐王老吉有幾分相像?
5月16日,加多寶新產品,加多寶品質管理部總經理龐振國表示,“加多寶擁有紅色罐裝涼茶的包裝設計專利權”。會上展示的加多寶牌涼茶是“正宗”,除了名字改了,所有的工藝和配方與此前的王老吉一樣。
因此,廣藥集團被認為并不可以銷售紅色罐裝外觀的王老吉,只能用其他顏色。
廣藥集團對其新產品的外形包裝惜字如金,以“屬于商業秘密”、“推出來就知道了”避開追問,但也明確表示,收回王老吉商標后,廣藥集團生產紅罐王老吉不僅不會侵權,還可以生產PET瓶裝王老吉。
另一引起極大爭議的是,目前加多寶紅罐王老吉在市場上仍有銷售。據悉,加多寶集團母公司香港鴻道集團1995年獲得“紅罐王老吉”的生產經營權,使用權截止期限為2010年。
2001年,鴻道集團董事長陳鴻道尋求再次續簽協議,并通過各種手段如愿將“紅罐王老吉”的生產經營權延續到2020年。當時,廣藥認為價值時達1080億元的王老吉商標被賤租,從2008年開始就與鴻道集團交涉,去年12月底,王老吉商標案進入仲裁程序。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今年5月9日裁決,廣藥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訂的《“王老吉”商標許可補充協議》和《關于“王老吉”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補充協議》無效,加多寶集團應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
對于市面上銷售的加多寶生產的王老吉涼茶,廣藥集團營銷中心副總經理倪依東表示,2010年5月2日后生產的加多寶紅罐王老吉已構成侵權,“已向對方發出公函,要求協商解決相關問題,但目前還未收到回復”。他并未回應公司將以何種方式索賠,索賠的金額為多少。但據媒體估算,由于加多寶的“王老吉”商標使用權已過期逾兩年,面臨著廣藥集團追討3億元以上商標使用費的風險。
而對于加多寶集團的涼茶秘方“正宗”一說,廣藥集團表示自己“擁有王老吉涼茶配方權利,受國家保護”。業內人士透露,其實兩種涼茶的配方不一樣,口感也不一樣,加多寶偏向飲料型,而廣藥的是有一些藥效的。
怕上火,喝王老吉還是加多寶
當年,“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語非常火,電視、網絡、廣播、報紙等全方位展示,加上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以贊助商身份亮相和汶川地震1億元的捐款,迅速讓紅罐王老吉贏得消費者的好感。以至于廣藥集團的廣告語一度改為“王老吉,也有盒裝的”,讓不少消費者以為他們是同一家。
其實,在加多寶租用王老吉品牌的那些年,廣藥和加多寶也私下協商,實行錯位發展的策略,如紅罐的加多寶主攻酒樓等消費場所,綠盒的廣藥仍放在老百姓日常市場。
近日,加多寶涼茶飲料廣告去掉了有關“王老吉”的字眼,記者發現,廣州公交車上的海報廣告雖然明顯突出了“加多寶”三字,但不變的紅罐外觀包裝仍讓人感覺錯亂。沒有了“王老吉”的涼茶讓消費者不習慣,加多寶重塑涼茶品牌之路顯得“路漫漫”。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商標爭奪戰中,加多寶打起了“感情牌”。獲知敗訴結果,加多寶悲痛地表示“對加多寶上下多年來付出的努力以及支持我們的消費者、各界朋友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并傾訴無奈,“作為民營企業,縱使我們很努力按照國家法律和仲裁規則爭取公平裁決,但始終我們力量微薄,無法如愿。”
實際上,加多寶對敗訴結果并不意外,并做了相應準備。從去年年底開始,加多寶就加緊“去王老吉化”,紅罐包裝上一面是“王老吉”,一面打著“加多寶”。
在信中,陳鴻道還表示塑造屬于自己品牌的決心,“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心無旁騖,拋棄所有負擔,專心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品牌——加多寶涼茶。”
王老吉能否延續“幸運”
“The king is always lucky”,這個惡搞的王老吉英文名在“五一”期間火爆網絡,連廣藥集團官網首頁也掛上了這句玩笑話,歡迎王老吉的歸來。但此刻公眾更為關注的是,回歸后,王老吉能否“總是幸運”?
據悉,2010年和2011年兩年間加多寶紅罐王老吉的銷售額達160億元至180億元,廣藥集團的綠盒王老吉正向20億元銷售額的大門靠攏,不禁讓人疑慮,廣藥集團目前的營銷和管理能力能否讓王老吉品牌繼續朝著“中國的可口可樂”之路高速發展?
對于“做大做強王老吉”,廣藥集團顯得相當樂觀。會當天推出了“136發展方略”:將以民族品牌打造成世界品牌為目標,計劃5年內實現銷售30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600億元的目標。
近日,廣藥集團官網首頁顯眼處的一則招聘啟事吸引了公眾眼球。記者看到,3天前,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網站招聘渠道正式上線,并在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開辟招聘專版。
招聘啟事稱特薪招攬3000名銷售人員,“只要您有經驗、有能力、有沖勁,王老吉便是您新事業的起點!特殊時期、特殊薪酬,歡迎加盟!”據悉,第一期緊急招聘在5月10日就已經開始。